2025.0227 尺山、新集山

 

(一)日期:2025227日~32

(二)地點:番里山(1210m)、尺山(1968m)、新集山(1559m)、天通山(1549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

(四)行程:

D1:出雲管制站─馬里山溪─尺山登山口

D2:往返尺山─新集山登山口

D3:往返新集山-馬里山溪支流

D4:營地-出雲新林道-天通山-管制站

(五)紀錄

蟑螂家族曾經多次「近在咫尺」,與尺山登山口擦身而過。也曾經在距離新集山頂200公尺,因故「心急」撤退飲恨。失敗沒有關係,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下一趟旅程的養分,累積養分,成就這一次「加碼」六龜警備道與天通山的行程。



D0:台南-出雲管制站

傍晚21:00穿破很濃的霧氣,緩緩駛進二集團櫻花公園。21:30點亮頭燈重裝離開停車場,霧氣反射頭燈的光束,加上眼鏡表面的水珠折射,反而影響視力,老咩和家成熄滅頭燈。老貝沒有戴眼鏡的干擾,獨靠一盞頭燈的光線,三個人循著馬路中央雙黃線與貓眼,摸黑前進。

23:00摸到出雲管制站的停車場,燈光掃到一隻大怪手,停車場似乎在進行甚麼工程。濃霧加上黑夜,看不清周圍環境,探了廁所沒有水,取用管制站屋外的水道水,供明日早餐使用。將涼亭整理出三人睡覺的空間,套上露宿袋隔離霧水,避免像四個月前、家瑋的睡袋溼透的慘狀。

D1:管制站─馬里山溪─尺山登山口

05:50回復涼亭環境,正式邁開行程。隨著陽光展開,山嵐慢慢升起,「萬綠叢中一點紅」放眼整片綠色的山壁,幾株稀疏的櫻花倒成為最吸睛的主角。累積前兩次從出雲舊林道進入探路的紀錄,這次直接從管制站循新林道往馬里山番童教育所遺址。

老咩帶著家成巡禮駐在所遺址,老貝摸著頭想不通:上次從舊林道翻越山頭直接下教育所,怎麼會不小心走過頭、迷途走偏哩?就因為下坡走得太順啦!在這種寬稜的地形,放射狀的稜線很容易誤判偏離方向的。

08:20 老貝老咩第五刷番里山,家成是第一次。老咩提醒留意往溪底的稜線方向,別像上回迷途折返的「無妄之災」。

09:50下抵支流,家成和老貝疊石留下上切點記號。沿著支流往上游方向前進,枯水期的水位與流速很明顯小很多。一個腳滑,家成差點落水,卻手掌擦傷、小腿烏青。老咩替家成簡易包紮後,就地午餐。

11:00吃飽飯,配上熱烘烘的陽光,眼皮和肩上的背包一樣重,爬坡走得有氣無力,11:30在稜線上卸下重裝,暫時下課、就地躺平睡午覺。

12:00鐘聲響,繼續奮鬥。老咩抗議:老貝你三次都走不同的航線!為何不按上次的腰繞?老貝拋棄其他隊伍沿稜線的航跡,也不依上次腰繞的方式,這次從越嶺點直接下修。十分鐘後,竟接到落差40公尺的林道路徑,老貝果然英明。廢棄林道平緩沒有甚麼障礙,平順推進三百公尺,快速抵達下切點。如法炮製,再落差50公尺,又遇到廢棄林道,這在離線地圖上沒有的林道路徑,在「上河」的地形圖可獲參考,所標示的「出雲林道」之字繞行緩降後,跨過馬里山溪主流。

出門前,心裡還嘀咕今年的冬天又長又冷、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沒想到南部直接跳過春天,立馬進入酷曬的夏季,閃過許多山羊便便後,13:30抵達寬敞的溪床。經過萬山岩雕、卑南南稜與這幾次出雲舊林道的探訪,對於這一段馬里山溪不再陌生,莫拉克之後形成的一望無際的砂石、堆高的河階地,很有戰後荒蕪的氛圍,但是,每次看見的河道位置與河階落差都不相同,可見得溪流不斷地改道、沖積河階。今日流速與水位明顯降低很多,再配上烈陽,簡直就像走在沙漠。

原計畫連續三天都在同一地點紮營的,沒想到今天行程非常順利,超乎預期、早早就抵達溪床,決議「加碼」、走到尺山登山口紮營。馬里山溪河階地形的變化與不確定性,今天多走一小時先熟悉環境、明天回程就可能縮減兩小時。

的確是這樣,擔心上游的溪流強勁又深,看見適當的涉溪地形、就先嘗試過溪,重複脫鞋、涉溪、再著裝上路,涉溪很花時間,累積心得、我們取得共識,減少過溪的次數。

除了山羌與水鹿的腳印,沙洲上幾組新鮮的鞋印,推測最近有人來過。河階上方的樹林內,新帆布獵寮應該是獵人的新據點。陽光逐漸溫和,16:30擇定登山口的河階地紮營。晚餐前,老貝初探往尺山的路徑晚餐後,享受清涼的溪水後早早補眠。

 

0228 D2:往返尺山─新集山登山口

06:10天微亮,開啟落差一千兩百公尺的挑戰。一如中級山潮濕的雜木樹林與鬆動砂石地面,奮力爬坡之外還得避開倒木等障礙。整片山坡一堆堆的山羊排遺,被枯枝落葉掩埋的不明顯山徑,感覺很多年沒有隊伍造訪了。07:20登上稜線、高度1100m,順著瘦稜上升,一路欣賞卑南主山、見晴山、出雲山,那一段2021年卑南南稜O型縱走的綿長稜線。高度上升為1300M,進入高密箭竹區找尋路徑,爬升一百公尺後脫離箭竹林,08:50步入乾燥的樹林與多稜線的地形,慶幸老舊的路標引導,不需要特別傷腦筋得安步當車。跟著喘息、一步接著一步,10:30登上三等三角點、高度1968M的尺山。

記得201910月蟑螂家族探訪廢棄的石山林道,當時因時間不足、放棄尺山。20213月在「六龜警備道北段」的行程中,沿著石山林道探訪「石山駐在所」,與尺山「近在咫尺」了,卻又擔心回程太晚、林道崩坍的危險,再度擦肩而過。今天,選擇最遙遠的路線,從馬里山溪底爬升一千兩百公尺,總算如願以償了。


打開餐盒與基石一起野餐,老咩笑:在家裡的陽台也可以野餐,卻神經病得爬到那麼遠吃冷冷的過夜飯,我們真的有病!

望見灰色寬廣的河床邊緣那頂鮮紅色的天幕,14:30回到營地,超級順利。老咩決議「加碼」,立刻拔營、向新集山登山口移動。用最快速的方式整裝完成,有了昨天的心得,回程知道如何提升前進速度,唯獨不能減少被烈陽曝曬的酷熱。

途經東番里山登山口,回顧2021年卑南南稜披荊斬棘、掙脫灌叢雜林爬到河階地的窘狀,當時全身上下佈滿鬼針草等種子,狼狽至極,今天的河階地形與當時的景觀又不一樣了。對照「雲山橋」的位置,放眼望去除了平坦綿延的砂石,連個橋墩遺跡都沒有,土石流把一切都改變了,而變化仍持續中。

17:00選定匯流口的河階地紮營。整理營地、架繩、取水、煮飯,分工合作,在天黑之前填飽肚子,享受清涼的溪水後安靜入眠。

 


D3:往返新集山-馬里山溪支流

05:50涉水通過淺淺的支流,找到不明顯的缺口,跟著定位與航線方向爬升。去年10月底、山陀兒颱風之前,蟑螂家族自新集山撤退,今天信心滿滿,朝目標步步接近。

06:30再度巡禮馬里山部落遺址,布農族馬里山社分布範圍很廣,散佈東來山、東番里山等山區,後期被日本政府要求整併住在新集山下的區塊,經規劃統籌建造的社區,每戶家屋的規模、座向、間距相差無幾。

一個小時巡禮後,續向上爬升,和昨天的陡升相較,今天雖只是八百公尺落差,也是走得一身汗,中途休息仰望天空欣賞林鵰翱翔天際,非熱門的山區成了野生動物活動的天堂。10:20與基石一起野餐,完成這趟行程的預定目標。依照老咩的神算,13:30準時返抵營地,又要「加碼」?沒錯,拔營整裝,準備翻過稜線,回到支流上切點紮營。

順著支流溪谷往下游移動,聽見直升機的聲音,鐵定又出事了,過年假期以來,各地山難頻傳。17:30看見家成兩天前堆的疊石,架繩紮營、埋鍋造飯囉,睡覺前當然要享受最後的清涼溪水囉。

 

0302 D4:營地-出雲新林道-天通山-管制站

07:00從容的拔營,離開溪流。本是無趣的連續上坡,家成開啟話題,與老貝老咩討論生活的目標與工作的熱情等等困惑,老貝老咩鼓勵家成,生命旅途中總會不時出現預期之外的人事物,就是因為這些無法計畫、不能掌控的變化(就像這條馬里山溪的河道與河階地形),生活才會多元與精采,不然,每個人都像固定模式的機械人、每件事物都經電腦設定好的標準流程,生活就完全沒有挑戰性、也變得無趣啦!不要害怕計劃以外的事務(就像這趟「加碼」的行程),勇於嘗試、見招拆招,即使失敗也會成為人生旅途的養分。

續分享這幾年家族發生的事件與職場上的事務,家成有點領悟卻又憤憤地喊:但是,那不公平啊!老咩回:甚麼是「公平」?發給每人一斤糖,就叫做「公平」?那一斤糖的營養成分、新鮮度都完全一樣嗎?老貝補充:老人和小孩對於一斤糖的需要程度也不一樣!不合乎自認的「應該」與「預期」就是不公平?對啊,很多事件無法從單一層面或量化數字去評判,不計較、不傷害、不損及生命,都可討論與嘗試的。

坐在林道水泥路面,解決完午餐,高遶離開中斷的林道,眺望對象的山峰,在蔚藍天空下,溪南、石山、卑南、孟浪、見晴、出雲等山峰,像張開雙手般、一百八十度環抱我們的視野,這次的尺山、新集山則在視野的下半部,下次要和哪裡的基石野餐哩?

正中午的陽光迫使我們低著頭默默的喘氣,老貝突然從高遶路徑的缺口往旁邊上切:從這裡應該可以上「天通山」吧?蝦毀!又要「加碼」!這次的天氣好、走得順利,每天的行程超前,不斷加碼、天天換營地,回家之前還要加碼「六龜警備道」!

設定方向300度,爬升一百二十公尺,家成帶頭向上找路,接近稜線時,出現人為路徑,好興奮。修正稜線方向,竟看見路標,往見付山的產業道路就在鞍部、腳下約30公尺的地方通過,越來越興奮。13:00見到傳說中的不鏽鋼基點,沒有編號、沒有等級,據說是登山社團自行命名並建立的基點。基點並不是我們爬上來的目的,山頂的地形怎麼可能有駐在所遺址?往南面較平緩的台地附近探索,賓果!疊石駁坎、石塊台階,真的有遺址,老貝在更南端發現了四座並排的石頭灶台,這個臨時性的加碼太有收穫了,解鎖了老咩心中的疑惑。老咩疑惑:多數人健行「六龜警備道藤枝段」東藤枝山與西施花步道,也有不少隊伍連走「六龜警備道南段」見付山與網子山之間,這兩段中間的東藤枝山到見付山路線卻少有紀錄。

攤開地形圖,東藤枝山與見付山之間的稜線有數個標註高度的山頭,每一座山可對應一處「六龜警備道」的分遣所名稱:岡部分遣所(東藤枝山1804m)-藤枝分遣所(出雲管制站北面的1772峰)-島田分遣所(1647峰)-金谷分遣所(天通山1547)-日坂分遣所(天通山1547峰南端)-掛川分遣所(鞍部:見付山登山口/出雲舊林道)-馬里山監督所(1480)-袋井分遣所(1480峰鞍部)-見付分遣所(見付山1680m),短短五公里竟然分布八個分遣所與一處監督所。

茅塞頓開後心情輕鬆,順著稜線往回走,沿途的舊路標不少,路徑明顯好走。取回重裝,續沿稜線往管制站方向,樹幹上分布幾個木箱,從圓孔判斷應為研究單位設置的「鳥箱」與「蜂箱」。14:40銜接管制站的停車場,工作人員正在施作鋪面工程。補充水分,走四公里柏油路回櫻花公園,四天前晚上濃霧中走這一段,黑摸摸甚麼都看不見,現在頂著烈陽步行,看著修復工程與天災相互拉扯很多年的公路,地基掏空、路面塌陷、橋墩與橋面錯位,莫怪藤枝森林遊樂區持續封園、無法開放啊。

感謝前幾次的遺珠之憾、感謝老天爺給的好天氣、感謝我們仍保持基本體能與動力,讓蟑螂家族享受這次美好的「加碼」旅程。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8—出雲山林道 + 雲山溫泉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3/12/20231126.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9—馬里山溪

布農族抗日故事10—尺山+新集山

防水工程初體驗

 

《喬事賺呷》系列影片,是紀錄【蟑螂家族】在正職工作之餘,因應朋友的邀約,喬裝為不同的職人,例如:捕蜂、採筍、修枝、造屋…,算是另類的打工換宿或是換餐 。

歷經雨季與烈陽洗禮,動用吊車處理廢棄物,徒步將一包包水泥與一桶桶防水膠扛上頂樓,感謝老麥技術指導,蟑螂家族的防水工程初體驗,很有成就感。 喬事賺呷 系列1《瘋-蜂-豐》https://youtu.be/S5hHAa9XdTw 喬事賺呷 系列2《最佳筍友》https://youtu.be/qqZPNIoZT_A 喬事賺呷 系列3《聞屎官》https://youtu.be/mgoxcGh8eF0 喬事賺呷 系列4《柚香柚農》https://youtu.be/SxUx-fujpDE 喬事賺呷 系列5《協力造屋》https://youtu.be/IUgcbtMdA3Q 喬事賺呷 系列6《鐵工與土水工》https://youtu.be/ogMTQW_M73g 喬事賺呷 系列7《伐木工》https://youtu.be/rvBAuWK9sfs 喬事賺呷 系列8《粗草.除草》https://youtu.be/LhO8eBZr6Iw 喬事賺呷 系列9《防水工程初體驗》https://youtu.be/ICN1Cj_HpjY

2025.0215 台南安平馬拉松

 

今年的冬天真的冷,冷氣團一個接著一個,阿諾懶得運動,蟑螂卻不改維持跑步的好習慣。二月十四日卸下輪值照顧阿爸的責任,有兩星期暫時喘息的空檔,蟑螂參加離家較近的安平馬拉松。

為了賽前充分休息,前一晚選定安平寵物運動公園的停車場車宿,偏僻又安靜的環境,真不錯。隔天,六點起跑,冷吱吱的。接近中午總算陽光露臉,稍稍感受溫暖。冷門的賽事,參加的跑者不多,無所謂,純粹為了健身,督促自己不可以怠惰。


2025.0120 大寒.拓墓草

 


 

除了清明節緬懷先人

另在大寒時節

天氣最嚴寒

草木枯槁無生氣

正是鋤草整理墓園最好時機

台灣民俗於是利用大寒之日

整理墓園

 

蟑螂的阿爸已屆鮐背之年

為父執輩唯一健在的

大寒這一天的清晨

帶領 蟑螂和大哥

為阿嬤與阿公整理墓園

這是遷葬前的

最後一次 拓墓草

 

朔日西風六畜災

棉絲五穀總成堆

最喜大寒無雨雪

太平冬盡賀春來

 

大寒往往和歲末的日子相重合

所以,大寒過後

除舊布新

買年貨,寫春聯

準備各種祭祀供品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2025.0110 尾牙裝扮競賽

 

家齊的公司為製造歡樂,在尾牙宴舉辦「裝扮競賽」,今年的裝扮主題為「食物」。家齊幾乎周一到周六都加班,只能利用下班後的零碎時間趕工,花了兩星期,終在尾牙前一晚完工。

競賽活動的目的為製造歡樂氣氛,凡參加就有鼓勵,競賽結果不是重點啦。參加者願意投入心力、玩得開心,很棒!

2024.1227 南霞山、雞子山

 

2024 蟑螂家族:南霞山、雞子山】霞山林道進-水山鐵道支線出

 

()   日期:20241227日~1230

()   成員:蟑螂、阿諾

()   行程:

D1:新高口-霞山林道-霞山登山口(2)

D2:營地-南霞山/雞子山三岔稜營地-往返雞子山

D3:營地-往返南霞山-探訪嘯月山莊

D4:營地-南鞍營地-水山鐵道支線-自忠

 ()   紀錄:

 2008年,蟑螂參加「阿里山山脈縱走」當年的縱走計畫沒有經南霞山。16年後,阿諾與蟑螂一起圓夢。有蝦(南霞山)、也有雞(雞子山),加碼回憶「嘯月山莊」與水源、踏遍霞山與水山鐵道兩條支線。11月鐵道.森林.村落》連走兒玉山-北霞山-霞山,12月南霞山-雞子山,2024年底完成「阿里山三霞」,兩條腿也就  ~ ~ ~ 啦!

 

D1:新高口-霞山林道-霞山登山口(2)

20:30 結束虎尾科大的馬拉松,大約00:50到自忠停車場,不設定鬧鐘、攤開睡袋先睡再說。自然醒後早餐,08:10重裝上路,路過向土地公請安報告。

09:00新高口正式進入霞山林道。林道平緩、景觀單一,走得無聊,純粹為了趕路、機械式的一直向前走。途經溪澗,航跡標示為「鐵道遺跡」,看了看木架交疊的形式與細細的長鐵釘,和「水山鐵道支線」的粗大螺絲釘、架橋粗大的結構與橫樑規格完全不同,老貝認為這些不是「鐵道遺跡」,這樣的結構只能乘載輕便車輛、不可能載重火車,應該是鐵道被拆除後成為林道、再成為白雪村進出的便道橋樑。

阿里山林業鐵道本線分出兩條主線:眠月主線、哆哆咖主線,哆哆咖向東南延伸往自忠與新高口。上個月,蟑螂家族探訪自忠(兒玉)分歧的「水山支線」,這個月循新高口出發,由「霞山林道」進入。

從新高口再分歧出有三條林場鐵路,一為霞山支線,一為石山支線,另一則為哆哆咖支線(又名東埔支線)。霞山線全長約8公里,從昭和九年(1934年)開始使用,大約行駛到1963年,拆除鐵道後改為「霞山林道」。石山線的全長4公里,大約從1947年使用到1953年為止,後改為「石山引水道」。東埔線的壽命則較長,一直使用到伐木後期;它的全長有9.3公里,最大坡度千分之三十三,和水山支線一樣沒有隧道,但有橋樑49座,終點東埔的海拔2584公尺,由此過索道,則還有6.1公里的東埔下線。目前,東埔支線已被開闢為新中橫公路而取代了。 

11:00非常平坦又寬廣的樹林,地面散佈酒瓶與黑鍋,疑似工寮遺址。算一算,中午之前無法到達南鞍營地,就在休息點,卸背包吃午餐囉。如氣象局預測,今天是濕冷小雨的天氣,加上霞山林道單一平緩的地形地貌,反正就是埋頭努力地向前推,期待明後天能如預報的晴天。

 

13:50南鞍營地。停頓五分鐘、喝喝水,繼續推。

15:10霞山第一登山口。從南鞍營地一路往南的路段,上個月才走過,順利地通過幾處崩坍地形與倒木障礙。只是,今天出發的比較晚,加上天氣陰雨,16:30抵達第二登山口,天空灰暗、老貝決定迫降。相隔一個月,在同一地點再度迫降。

我們熟練的分工整理營地、架設天幕,蟑螂取水、阿諾整理裝備與食材。今早打包時,阿諾驚訝發現重大失誤:忘記帶爐頭!阿諾自責是豬頭,出門清點裝備做得不確實。只能靠MSR「煮水神器」燒水加熱熟食、煮湯,空有瓦斯罐沒有爐頭,也是不能煮米飯啊!老貝努力了一個多小時,弄濕了兩個打火機,仍然無法生火煮飯,樹葉和樹枝太潮濕了。阿諾勸蟑螂放棄:這幾天就用麵包配沖泡包、煮熱湯配料理好的肉類當晚餐;如果明天天氣轉好,完成南霞山就下山,如果繼續下雨,就立刻撤退。

夜晚滴滴答答的雨水打在天幕上,但不覺得冷,遠方阿里山公路的燈火明亮,明天應該好天氣。

 

D2:營地-南霞山/雞子山三岔稜營地-往返雞子山

04:30起身,天幕表面乾得差不多了,早餐後整裝繼續向南推。

06:50抵達溪澗,路徑不明、溪谷地形陡峭,蟑螂卸下裝備嘗試下切找路。阿諾參考幾條年代久遠的航線紀錄,建議蟑螂往上高遶。07:55循著獸徑、貼著峭壁,戰戰兢兢順利通過溪澗,一個溪澗花了一小時。

08:05又一個溪澗,來回探路,08:20過溪。這是往南霞稜線或是雞子山的最後水源,休息吃乾糧、盛裝用水。

08:55第三獵寮,與沿途經過的獵寮相較,乾淨堪用的獵寮,看起來獵人近期使用過。這原是第一天計畫的紮營點,從迫降點走到這裡居然花費兩小時,距離只不過六百公尺啊!綜合這兩次的經驗,霞山第一登山口以南到第三獵寮之間、直線距離短短1.5公里是該路線最麻煩的路段,路跡不明、坍方處處、倒木障礙阻斷,最需要謹慎慢行。

09:50第四獵寮位於稜線上,廢棄的藍白帆布與黑色的方形塑膠籃,與其他幾處廢獵寮同樣,獵人較少使用了。慶幸的是,第三、第四獵寮之間的地形和緩、障礙較少,希望接下來的路徑也可以如此平順。

由於天氣轉好,登山的心情也愉快,在稜線上核對雞子山、南霞山的位置,眺望新望嶺、石山、溪南山等山頭。蟑螂胸有成竹說今晚一定可以煮飯,設定今日目標:重裝到南霞與雞子三岔稜紮營,輕裝往返雞子山。

10:20 擇定距離三岔稜落差40公尺的平坦寬稜紮營,附近的地形平緩、樹林擋風、樹下累積許多乾燥的枯枝與樹葉,也是水鹿休息的基地。

11:30午餐後輕裝出發,10分鐘登上三岔稜。以南的地形屬於寬股稜,蟑螂家族曾經在類似的多股稜線迷失方向、走錯很多冤枉路,阿諾謹慎戒備、密集的定位確認方向。

選擇南向、橫切腰繞路徑往雞子山的方向,路基還算明顯。12:30抵達鞍部,通過別隊標註的「豪華獵寮」,看似規模比較大、但是荒廢很久的獵寮。順著稜線向上爬升,沿途散佈數個水鹿池,都可以作為水源的。從霞山往雞子山的路線比較偏遠,箭竹濃密、路標老舊,近幾年大概鮮少隊伍安排縱走了。

13:45上抵2412峰,這是從達邦產業道路上來、經脈脈山登雞子山的路徑的分岔點,比較多隊伍使用,因此2412峰往返雞子山(2390M)的四百公尺山徑明顯易辨。讓人驚喜的,除了雞子山頂附近的草原地形,草原當中一池清澈的水源最叫人興奮,只可惜我們的容器不多。

14:10取水、拍照後回程。經過「豪華獵寮」改取稜線路徑銜接三岔稜,路徑上也有水池和獵寮分佈。16:30返抵營地,架設天幕、布置鋪墊,蟑螂執行最重要的任務,升起營火、用最原始的方法煮飯囉!感謝老天爺送給蟑螂家族的好天氣,我們得以吃到熱騰騰的飯菜與熱湯。

 

D3:營地-往返南霞山-探訪嘯月山莊

大概是我們的營地占用了山羌的活動路徑,昨晚山羌在營帳外叫到「燒聲」。06:30輕裝離開營地,往南霞的稜線前進。

07:10蟑螂和阿諾站在鞍部為了前進方向起了小小的爭執,確認方向之後,踏上這條完全陌生的路徑。稜線沒有甚麼障礙,地形的變化也不大,算是好走的。加上粗大的血藤盤繞樹頂,像是千年老妖直通天頂,景觀很特別。偶而出現的紅榨槭與楓香,橙紅色點妝出過節的氛圍,走起來挺舒服的。只是,怎麼那麼遠!

10:00找到了樹叢後方的三角點,位於稜線尾端、高度1796M,應該沒有多少人喜愛這座又遠又鳥的山吧!回程要爬坡哩!

蟑螂2008年阿里山山脈大縱走,當時的計畫沒有登南霞山,事隔16年,由阿諾陪伴完成這塊拼圖。蟑螂卻對於當年曾經住過的「嘯月山莊」十分懷念,想要去探望。我的媽啊!清爽平緩的南霞山稜線你不走,非要硬闖已經荒廢多年的腰繞路,嚴格的說是「沒有路」,參考航跡、跟著水鹿與山羊的排遺,硬生生的撥開亂草、踩踏傾斜的山壁。地形圖上近似沿著等高線的腰繞路,實際上是上上下下、重重障礙「自己開路」。

14:50看到「嘯月山莊」更是啞口無言,就像「豪華獵寮」是一處遭廢棄的大獵寮,物品散落一地、旁邊的曬愛玉的架子崩塌損毀,蟑螂借宿的美好印象完全崩壞,更別提:水管引來源源不絕的溪水啊!

跟著水管的方向踏上一條支稜,續爬升60公尺,1960m高度地面明顯一條踩踏的路徑往溪谷橫切,向北腰繞約一百公尺遇到狀似崩坍地的乾溝,循溪水聲音下切,看到伏流水由石縫流出。盛裝七公升用水,原路回支稜,繼續跟著獸徑向上陡升。15:50上到2100m鞍部,不就是早上蟑螂和阿諾起爭執、討論前進方向的地點嗎!

克服了兩百公尺陡坡,繼續向上攀升一百公尺、16:25回到南霞/雞子三岔稜,再五分鐘後回到紅色亮眼的天幕。這一趟行程苦盡甘來,南霞山、雞子山如願完成,蟑螂笑稱「有蝦也有雞」,橫切腰繞路、嘯月山莊、溪溝取水、生火煮飯也都順利,原計畫的拉拉喀斯神木留待下次,明天準備回家了。

 

D4:營地-南鞍營地-水山鐵道支線-自忠

05:30整裝完畢、營地復原,做個熱身,05:40點著頭燈、依循航跡摸路上稜線。踏上第四獵寮,眺望新望嶺、南一段稜線,平緩長長稜線的尾巴、就是南霞山。天氣一樣晴朗,明天就是2024年最後一天,祈望2025美好平安。

回程路途遙遠,下午時段的體能較差,避免被霞山林道的單一無趣的路況感到乏味,選擇水山鐵道支線出自忠,上個月見識過水山線精彩的鐵道遺跡,再走一次感到親切。阿諾很克制、不再敢停頓太久拍照,傍晚18:10走到自忠登山口,結束2024年蟑螂家族最後一趟山旅。

 

 鐵道.森林.村落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12/20241129.html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進山林,也帶回我們自己的故事

2025.0227 尺山、新集山

  (一)日期: 2025 年 2 月 27 日~ 3 月 2 日 (二)地點:番里山 (1210m) 、尺山 (1968m) 、新集山 (1559m) 、天通山 (1549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 (四)行程: D1 :出雲管制站─馬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