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高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高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 舊筏灣-登北大武山

【消失的秘徑:南越嶺道】舊筏灣-登北大武山

 

() 時間:202478日~713

() 地點:旗鹽主山(1986m)、北大武山(3092m)

() 成員:蟑螂、阿諾、家成、小飛俠

() 行程:

D0:台南-舊筏灣朝聖橋

D1:朝聖橋-射鹿部落-凹谷營地

D2:營地-滑瀑-迫降

D3:營地-主脊越嶺點-2520肩狀稜

D4:營地-三塔峰-北大武山-水源營地

D5:營地-新登山口

 

()紀錄:

清明假期,蟑螂家族以平和古道為主軸,探訪平和、筏灣、高燕、射鹿等部落遺址,偶遇射鹿部落的張先生,向他探詢:「往台東的路」,張先生強烈警示:「喔,那是老人家很早以前走的路,已經很久沒有人走了,很危險,你們不要去!」

這一條【消失的秘徑】,從瑪家向東切上北大武與茶埔岩山之間的鞍部越嶺、經密老老山到比魯社與嘉蘭的「南越嶺道」,是「中排灣族群」狩獵、向東遷徙與往來貿易的「中排灣越嶺道」。「南越嶺道」名稱源於1984年丁同三、林古松等高雄市登山會前輩們,為籌辦「大武山十字形會師」活動,探勘霧頭山與北大武山之間的三條越嶺古道:霧台越嶺巴魯谷安到知本、好茶越嶺茶埔岩山南鞍到比魯、瑪家越嶺北大武北鞍到比魯等三條路徑,林古松前輩依相對位置分別稱之為「北、中、南越嶺道」,探勘成果首次發表於《中華山岳》會刊。

1992年,林業試驗所曾就北大武自然保留區的步道進行調查,將該「南越嶺道」命名為「瑪家-嘉蘭越嶺道」。該越嶺古道屬於部落的往來與遷徙的路徑,不如官方開闢的越嶺道眾所周知,走的隊伍也少,除了2001~2014年幾個學生社團、台南市與高雄市登山社團曾經東西向縱走,這幾年鮮少紀錄。

蟑螂老貝2012年曾經完成順時鐘的O型縱走,可惜沒有留下完整紀錄。老咩對於該越嶺道好奇,繼清明節初探平和古道之後,計畫探訪【消失的秘徑】「南越嶺道」的西段。

  

D0:台南-舊筏灣朝聖橋

夏季的午後雷陣雨來得快又急,雲雨多集中在郊山與平地,北大武山區的氣候相對比較穩定,於是按計畫前往舊筏灣。朝聖橋路段正在進行道路改善工程,向準備收工的工程人員探詢這幾天當地雷陣雨的狀況,得知雷陣雨的時間點不固定。

選定施工路段以外的路邊停車紮營,夕陽將旗鹽山照得金黃耀眼,雨後的蟬鳴蛙叫奏起夏夜狂想曲。我們可不能一起狂歡啊,設定三點半的鬧鐘,強迫自己快快入睡。

 

D1:朝聖橋-射鹿部落-凹谷營地

五點離開朝聖橋,跨過射鹿吊橋後開始爬升。炎炎夏日在烈陽下爬坡是難熬的酷刑,所以,刻意安排三點半起床,早早上路,希望被太陽曬到之前可以爬升到1200m的高度。

07:30抵達李正頭目的石板屋,吃頓早午餐,聽老貝回憶莫拉克之前、曾經與高雄社大的夥伴來協助李正頭目架設水管的的歷程,感嘆物換星移、人事變遷,高燕與射鹿部落的整合與重建之路漫長艱辛。

旗鹽主山的稜線為我們阻擋了烈陽,站上展望點,眺望對岸的朝聖橋與筏灣部落已受到陽光洗禮,部落上方的鱈葉根-日湯真連稜被藍天襯得青綠醒目,平和部落北面的凸明赤腊百米瀑布最是吸睛,隘寮南溪豐沛又乾淨的水源,可謂中排灣族群的生命之河。

09:30抵達最後水源、高度1270m,感謝近期的雷陣雨,水量較清明假期的時候增大很多,就地午餐、曬裝備、取水泡茶、裝填約12公升用水,休息一小時後離開。水源上方1310m有一塊平台,是一處不錯的營地。自平台營地起,順著東北方向稜線開始陡升到1500m,續轉向東南緩升,12:101560m高度轉向正北、沿另一條稜線繼續陡升。原來的烈陽漸漸被霧氣與雷聲取代,才過正午、雷陣雨就迫不急待的報到,穿上雨衣雨褲,朝今天的目標紮營點-石洞獵寮奮力邁進。

小飛俠開始腳步沉重,力不從心、頻頻落後、要求休息。14:00抵達石洞獵寮,下過雨的獵寮更顯得潮濕晦黯,周圍散落的垃圾與鍋盆、加上飛舞的蚊蟲,讓老貝觸景傷情的回憶:這是李正的弟弟的獵寮,曾經住過。應該是弟弟的年紀也大了,很久沒有上來打獵,沒有生火使用,獵寮就潮濕、多蚊蟲。

雨勢轉小,小飛俠沒有登旗鹽主山的意願,我們三人輕裝上路。走過頭再折返,14:30找到靠在樹幹的森林基點,旗鹽主山高度1986m。準備返程,南向的雲霧忽地散開,興奮的歡呼:「快!北大武山出來了!西北稜、中央山脈主脊也出來了!呦齁~」趁著雲霧散開的短暫空檔,看到了明天腰繞的西北稜,山勢又陡又直,完全看不到路線啊!中央山脈主脊就像一片高聳的屏障佇立在眼前,哪一個鞍部才是越嶺點啊?還等不及詳細比對,雲霧大手一揮,白牆一片、甚麼都看不見了。

害怕被蟲叮,老咩和家成堅決不入住石洞獵寮,往凹谷營地方向推進。死拖硬拉爬升30公尺,凹谷營地腹地小又不平,只好在稜線來回尋覓適合整地的紮營的。雨後的蚊子、蛺蠓特別多,臉頰、雙手被叮得紅腫癢痛,不得已,拜託老貝生火驅蚊。

傍晚六點半雲霧散盡,彩霞紅透半邊天,可惜樹林濃密,稜線上完全沒有展望點,老貝又不同意老咩再攻上旗鹽主山拍照,只好望天興嘆。

 

D2:營地-滑瀑-迫降

從地圖研判,自凹谷營地到今日預定的最後溪澗紮營地點之直線距離只有2.2公里,但是,面對十年來鮮少足跡的【消失的秘徑】、不敢大意,仍然設定三點半起床,天微亮五點離開營地。

凹谷營地往北大武西北稜的地貌屬於錯落的大石塊,高低不平、上上下下不好走,石塊表面的青苔讓人不好使力。西北稜與它的支稜係平和部落勇士攀登北大武聖山、引以為傲的「男人的路」,十幾年前老貝也曾嘗試過,無法克服幾處斷頭稜而撤退;近年幾個年輕的自組團挑戰成功、攀登北大武山,後浪推前浪,樂觀其成。

陽光翻越中央山脈主脊,站在稜線上望見主脊後面的倫原-林帕拉帕拉連稜,回想蟑螂家族2019年縱走大小鬼湖的精彩旅程。依據昨天雷陣雨的時間點,中午之前得加緊趕路,希望雷陣雨之前紮營。退離西北稜稜點,依稜線方向找尋踏點較穩固的前進路徑,時而避開倒木障礙、時而繞過陡直岩壁,大部分走在西北稜的西面。

06:40通過一棵紅檜巨木,高程2117m、接近西北稜越嶺點的高度,修正方向朝稜線東面上切。07:10家成在前方大聲歡呼:「呦齁!西北稜越嶺點!有刀痕、有路標!」真的耶!看見十多年前的路標與刀痕、內心激動不已,好似找到了大門鑰匙,我們即將正式進入【消失的秘徑】,小飛俠補強一條新的路標,高度2185m

畢竟這不是清朝或日治時期由官方所闢建的「官道」,必須拋開「古道」的刻板印象,沒有固定的路幅與路基、沒有疊石邊坡、更不是平緩的沿等高線前進,也就是,完全要靠定位、定向、砍草找路啦!有時要下切三四十公尺落差、避開岩壁,有時要沿著溝向上陡升、橫切下一條凸稜。衷心欽佩先民的體能與技能,竟然可以走出這樣的路徑,往返東西兩地進行狩獵或貿易。

08:15依據方向,正準備橫切一段鬆軟又暴露感的小崩壁,內心著實懷疑古道的正確性,家成用力伸手攀扶樹幹尋找抓點,驚喜發現一條腐爛又佈滿青苔的老舊白鬃繩,證實是前人走過的痕跡,精神為之一振。老貝回想起,當年他走該越嶺道時,凡地形困難地點都有獵人架設的白鬃繩。

就這樣,先輕裝找路確認安全可行,清除障礙再重裝向前推進,走一段找一段,前進的速度非常緩慢。09:00路徑的高度降為2120m,內心很憂鬱,降的越低、距離主脊的越嶺點就落差越大啊!自西北稜越嶺點「拿到大門鑰匙」後連續奮戰了兩小時,才推進400公尺距離,手臂、臉頰、大腿滿是被芒草或樹枝留下的傷痕,脖子、衣服裡面更藏有吃飽飽的螞蝗,反觀自己又累又餓、狼狽至極。

09:10 通過一處小溪溝,決定休戰吃午餐,為了趕路不敢墮落泡茶,僅就地取溪水配各自的便當。飽食之後,緩慢向上爬升,翻越兩個凸稜與兩處凹溝,在高度2170m的凸稜,發現樹幹表面有被砍出的步階刀痕,再度證實我們的古道路徑正確性,跟上路徑橫切,大大提升了自信心。10:50跨過凸稜望見下方的藍白帆布,輕裝向下探探,大樹洞底下還有另一塊藍白帆布,周圍散落黑鍋,推斷是獵人們過夜的獵寮痕跡。

連續經過幾個乾溝,與遠方溪流的聲響漸漸接近,11:40陽光完全被烏雲取代,老天爺請你幫幫忙,等我們安全過溪再下雨啊!在一處乾溝卸下裝備,眼前的滑瀑水勢驚人,我們與對岸的距離大約八十公尺,老貝帶著柴刀、上上下下輕裝找路,始終無法找到缺口突破眼前這一片濃密芒草與樹林。小飛俠加入找路,觀察現場地形,根據經驗殺出芒草叢。兩個人合力砍出一道缺口,再順勢向下陡降到岩壁邊緣,繼續清除芒草橫切。無奈,12:40雷聲大作、雨滴豪不留情的撒下,兩個人快快跑回重裝地點,穿上雨衣雨褲,拿起刀、繼續找路。由於芒草濃密、加上視角問題,家成和老咩完全看不見老貝與小飛俠的位置,只聽見兩個人相互呼喊的聲音,拜託老天爺幫幫忙,趕快停雨、保佑辛苦的兩位勇士安全找到路徑。

感覺等了好久好久,13:20看見老貝的身影出現在溪谷的對岸,普天同慶,他們找到過溪的路徑了,老貝得意的呼喊:「背包上肩!」哈哈,準備上路了。雨勢沒有停頓的意思,小飛俠重裝率先抵達對岸,我們跟著老貝的指示,緊抓著旁邊的芒草、戰戰兢兢的步下陡直又濕滑草叢、踏著他們辛苦開出的路徑;滑下一處草叢,家成眼尖發現腳下的岩石繫著一小段破損的白鬃繩,證實老貝和小飛俠找到正確的路徑。再度橫切鑽進芒草叢,順著山壁步下瀑布的小平台;雨勢突然增大,老貝大聲斥喝:「收起相機、快速通過!」降低重心、小心翼翼的移動腳步、踩踏石頭表面被鑿出的步階,好緊張,如果不小心滑倒,恐怕就跟著滑瀑被沖到水裡、再見了!

14:00全員安全過溪,攀上對岸的小平台,小飛俠的雨衣褲破損、全身濕透,提議就地紮營,老咩建議先就地休息一下,向前看看是否有較好的營地。卸下重裝,回望剛才通過的瀑布,眼前黃沙滾滾、萬馬奔騰的景象讓我們深感震撼,剛才踩踏通過溪谷時,溪水是清澈的,才十分鐘,整個溪流與瀑布變得混濁、水位也漲高了。我們苦笑:這下沒有退路了,非得勇往直前了。老咩苦中作樂高唱一句:「永遠不回頭!」望著從天而降混濁瀑布、心驚膽跳,衷心感謝老天爺神助,在我們都安全過溪之後才「變色」。

老貝向前約一百公尺,找到一處較適合的營地,動手整地、加強周邊的安全防護、鋪上細枝樹葉、架設天幕。雨也停了,才短短一個半小時的雷陣雨,溪水爆漲,也沖掉了我們的戰鬥力,雖然時間還早,不想再走了。一天奮戰九小時,竟然只推進直線距離1.8公里,連預定營地都不達標。小飛俠回憶:「應該在民國84年曾經走過這條『南越嶺道』,當時和吳文潮去救援一位輔大學生,好像一天來回,到中央山脈主脊將學生帶下山;奇怪,對這路況一點印象都沒有,當時好像沒有這麼困難啊!」是啊,記憶和體能會消退,地形與景象會改變,趁現在用文字與影像記錄起來,待哪一天走不動了,至少可以動動手指頭,瀏覽影像當回憶。

老貝輕裝向前探路,我們準備晚餐。雨後的蚊蠓傾巢而出,無論怎麼將自己包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還是被叮得滿頭包。16:00老貝探路結束,一起折返溪谷,溪水又恢復清澈,得以取水煮飯了,感謝老天爺賜給我們平安與用水。


D3:營地-主脊越嶺點-2520肩狀稜

昨天迫降延誤的路段,今天得加把勁補回來。

清晨的陽光柔和可親,小凹溝遍地的懸鉤子更是老天給我們的大禮。顆顆飽滿、粒粒多汁,好難得沒有被動物吃掉,可能是這一區的地形與路況真的太糟了,連動物都鮮少足跡。

05:40在一處凸稜發現一段舊路標,哈哈,在荒煙漫草、了無人跡的荒野看見人造物,真是興奮。06:25抵達溪澗,老貝照例卸下裝備,輕裝過溪找尋對岸的路徑,橫切向前感覺不是正確的古道,老咩核對十年前的紀錄,建議向上找路。賓果!爬升十公尺才是正途啦。

經過一處可宿四人的石洞,續向前抵達凸稜。老咩核對十年前老貝的航跡紀錄,這一段非常紊亂,除了在現地繞圈圈之外,還有穿插很多Z字型的直線,可推測當時天候或是設備因素,造成航跡飄移。諸多不確定因素,望見溪谷上方是岩壁,決定先下切探路,沿著凸稜下切30公尺落差,發現地形直崩溪谷,不可能、立即折返。拿出紙本地圖核對,難道老貝十年前是高遶過岩壁到對岸?老貝也沒有記憶了。小飛俠嘗試橫切直接穿越溪溝,賓果,穿過芒草與雜林之後,有比較安全的路徑橫切溪溝。雖然折騰了好一陣子,總算順利通過,奮戰三小時、前進450公尺,對於航跡的參考與判斷必須更加審慎。

順順地、緩緩爬升,11:10抵達溪溝左岸,再度核對航跡紀錄,這是十年前老貝紮營的最後水源,老貝回憶當時就在溪邊紮營,但是依目前的溪溝地形和現狀,連通過都有困難了,完全不適合紮營啊!對照下一個標定點,難不成高遶60公尺落差到對岸?老貝輕裝探路,繞了幾圈、無功而返,溪溝上方整片陡直的岩壁阻礙去路。小飛俠嘗試找路,同樣認為不可行。一個小時過去了,一籌莫展,陽光早就收工由白茫茫的雲霧接班,難不成今天的雷陣雨提早報到。將重裝包上雨套,用小背包帶著雨衣褲,四個人輕裝向上攀升一起找路,我們與最後水源相距短短30公尺,為何就是找不到接近的缺口,老天爺啊!

家成嘗試橫切,但草叢濃密加上倒木障礙。數次之後,換老貝揮刀清除障礙,殺出一條生路,13:00通過溪溝平台,在右岸岩壁邊緣、陡直的樹林內,找到一段鐵線與白鬃繩,我們為了這短短的30公尺距離耗費了兩小時找路。幸好,老天爺只是雷聲大,並沒有下雨。老貝感嘆,這十年地形完全改變了!

地形與天候等無法掌控的不確定因素,填裝4公升的用水備用。連續翻越凸稜與凹溝,14:00又陸續將容器都裝滿水,以備迫降;肚子好餓,從03:30起床到現在,還沒吃午餐哩。

午餐過後,順著凹溝繼續爬升,樹上繫著「成大山協」的路標,大膽確認凹溝路徑無誤。14:30登上溝頂的小鞍部,陽光露臉,謝謝老天爺今天不下雨,讓我們繼續趕進度。訂出主脊的方向,拋開擾人的灌木叢、繞過幾處倒木,與天際線愈來愈近了。15:00突破灌叢站上中央山脈主脊,白牆雲霧忽的退散,那是太麻里溪!此時此刻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與【消失的秘徑;南越嶺道】奮戰了三天,總算克服重重障礙、登上主脊,感謝老天爺!

計畫再爬升100公尺、直線距離360公尺,到2520m的肩狀稜紮營,小飛俠笑稱:應該不遠嘛!16:00繞過一段碎石坡,小飛俠坐著喘大氣:快到了嗎?老咩回:直線距離還有180公尺。「甚麼?一小時走不到!」小飛俠像洩了氣的皮球。

前進速度雖慢,至少不需要再找路了,沿途路標與刀痕標記非常明顯,加上主脊方向明確,只要埋頭繼續爬、一定會走到的。17:00登上一處平台,小飛俠卸下裝備喊:紮營!家成:前面還有一塊營地,要不要看看?小飛俠果斷回:不用了,不走了。老天爺對我們真的很仁慈,稜線上的營地非常避風,今天賞賜好天氣,讓我們趕路突破重圍;台東與屏東方向的夜景,是露宿主脊的小禮物。小飛俠樂觀的說:明天早上八九點就可以登上北大武山了嘛!呵呵,有夢最美。

 


D4:營地-三塔峰-北大武山-水源營地

在稜線紮營的大賞就是「景觀第一排」,同時欣賞東邊的日出與西面的夜景。西邊的雲層相對比較濃,逐漸上升掩蓋視野,再翻越中央山脈向東擴張,雲角呈現一絲一絲的拖曳狀,甚是美麗。

近年許多隊伍縱走彎刀,將北大武山的北稜線走得很明顯。一面細數目視所及的各個山頭,一面仰望正前方的高聳山塊,像一堵綠色的高牆擋在眼前,那可不是北大武山,是2780峰。06:20休息填飽肚子,就要努力爬升180公尺、直線距離200公尺,翻越前方這一堵高牆啦!老貝問小飛俠:這樣的坡度是幾度啊?小飛俠是數學老師,假裝很嚴肅地說:根號十。呵呵,這麼專業?老咩吐槽:「不就是近似『等腰直角三角形』嗎?」

距離山頭40公尺的落差,地形變得非常陡峭,現場留有兩小段扁帶,家成擔任先鋒嘗試、成功攀上,但是手點不太理想、又有點over。老貝決定開繩,協助老咩人包分離。小飛俠陸續重裝嘗試,卻被繩索絆住背包,外掛的背包滑落一邊、重心不穩、進退兩難,卸下重裝、解下外掛,有驚無險。

克服綠色高牆,緊接著就是傳說中的三塔峰。或許是老天爺刻意讓我們行程延誤半天,才如此巧妙地在上午時段攀爬三塔峰,才如此幸運的眺望台東與外海的蘭嶼、綠島,誠心的再說一次:感謝老天爺。三塔峰的曝露感較大,但是岩石的摩擦力很大,不危險。



10:002785m小平台吃午餐,繼續向上爬升。原本非常擔憂的濃密箭竹林,竟然完全枯死了,乾枯的箭竹林給與穿透性的視線,看得見路況與稜線,與以前「游泳」撥箭竹的夢靨完全不同。雖然變得好走,缺點是乾枯的箭竹經常刺傷手腳。箭竹林底層冒出新芽,翠綠的新芽與枯黃的老枝形成強烈對比,如同當前很多領域正值世代交替、即將展開新的一甲子。

12:20連續爬升,高度來到3020m,老咩誤將北稜頂為北大武山頂,鬧得烏龍、空歡喜一場。老貝回憶十年前在附近紮營,我們跟著他探訪附近的營地與西北稜的叉路。12:50踏上北稜,路徑寬敞明顯,這段並非北大武山的傳統路線,路標與路徑意料外的明顯。13:20登上久違的北大武山,小飛俠說:這是第四次重裝登頂。老貝帶領我們奉上水果,感謝山神、感謝老天爺,一路保佑我們平安完成【南越嶺道】西段的探險。

整整休息了一個小時,山頂的陽光很溫暖,或許是接下來的路況不用定位定向、不需要找路,竟然走得昏昏沉沉的、想睡覺,看著鐵製的踏點,竟呆呆的不會走路了。15:20腳步沉重的拖到大武祠,鳥居不在了,一旁的紀念碑背後的一排文字:「紀念紀元二千六百年」,以前沒有注意,原來這也是1940年「奉祝記念事業」的一環。

小飛俠要求在路邊先睡一下,依目前的精神狀況應該徹底打消今晚趕下山的念頭了,按我們的計畫在水源地紮營吧。16:20/北大武岔路再度休息,箭竹乾枯的緣故,往南大武的路徑也變得寬敞明顯,和2020年耙宇森山東出比魯、或是2022年南大武下瓦魯斯溪的景象完全不同。

17:15比較幾塊水源地的營地現狀,還是水源西側的營地較乾燥,動手整地、加強安全防護、架設天幕、埋鍋煮飯,今天真是夠操的,晚餐後累得躺下就睡。





D5:營地-新登山口

鬧鐘與第一批上山的隊伍同時間喊我們起床,早安!小飛俠歸心似箭,早餐後一路往下衝。陡下1500m落差,可要保護膝蓋為重啊。今天是周六,上山的遊客絡繹不決,很久沒有感受這種熱鬧的氣氛,「蟑螂!」老貝被認出來,原來是以前南搜的湯飛叔叔,家成提醒「最好不要做壞事喔!」

停留喜多麗、填飽飢餓的肚子,遠眺舊筏灣、旗鹽主山,五天披荊斬棘、淋雨迫降、日月相伴的行程即將告一段落,有沒有興趣探探全段「南越嶺道」?網路PTT有人提出:中央山脈陷落區與大武山系、合計長達60公里的地段,提供了東西兩面族群跨越脊樑相互貿易、交流、打獵或遷徙的途徑,由北到南統整為七條越嶺道【註】,分別由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在使用,陷落區雖然百岳名山少,卻蘊藏豐富的族群故事,值得細探。

下山途中又巧遇阿志叔叔與淑芬阿姨,小飛俠在舊登山口泡茶聊天,聯繫新登山口的接駁、以及前往舊筏灣開車等事務,真想快快洗個澡、洗刷五天的汗臭。

------------------------------------------------------------------------- 

【註】

中央山脈陷落區與大武山系、合計長達60公里的地段,提供了東西兩面族群跨越脊樑相互貿易、交流、打獵或遷徙的途徑,由北到南統整為七條越嶺道,分別由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在使用:

 

一、布農族

在大武山系和中央山脈南部陷落地段的越嶺道中,最北邊要屬內本鹿越嶺道,這是十九世紀台東布農族郡社群(施武郡群)沿鹿野溪上游向東越過內本鹿山、出雲山,再沿馬里山溪(濁口溪上游)向高雄縣擴散的路廊,日治時期(昭和十年)拓建為內本鹿越嶺道。蟑螂家族2020~2021年曾探尋越嶺道部分路段(連結)。

 

~四、魯凱族

第二,其次是大鬼湖、遙拜山、拜燦山和巴巴奈藩山一帶,是大武系統魯凱族人由東向西的越嶺路線,也是大武村人的狩獵路線。蟑螂家族2019年走過一段(連結)。


第三是知本越嶺道,原是阿禮部落的狩獵貿易道路,1929年日治末期拓建為知本越嶺道,二次大戰更拓寬為可通行卡車的道路,1964年林文安發表於《中華山岳》會刊。知本越嶺道另一南向的支線從霧頭山/松山之間的鞍部通過、穿越舊好茶越嶺道、再通過斗里斗里山/尖山的鞍部,沿著太麻里溪到比魯溫泉與中排灣越嶺道相接。這條支線跨越隘寮北溪、知本溪、太麻里溪三條水系,貫穿知本越嶺道、舊好茶越嶺道與中排灣越嶺道,主要為西魯凱、東魯凱與排灣族聯絡使用(1992年《台灣林業》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道路系統調查)

 

第四為舊好茶越嶺道,舊好茶是西魯凱族群分布的最南端,所在地是處於中央山脈陷落地段與北大武山隆起稜線的交會地帶。也是唯一位於南隘寮溪上游的古聚落,由舊好茶越過茶埔岩山北稜鞍部(巴魯谷安),經知本主山、肯都爾山到大南溪、達魯馬克,相傳這是雲豹帶領魯凱族人翻越中央山脈大小鬼湖遷往舊好茶定居的路線。蟑螂家族曾前後走過東西兩端,唯尚未全程縱走(連結)。

 

~七、排灣族

第五為中排灣越嶺道或稱為「南越嶺道」,由「中排灣」族群瑪家、平和、筏灣、射鹿、巴達因(高燕)部落等聯合使用,1984年高雄市登山會將該路線資料首次發表於《中華山岳》會刊,由北大武山支脈旗鹽山東北邊,沿北大武山二千二百公尺左右的等高線山腰,向東切上北大武與茶埔岩山之間的鞍部越嶺而過,經密老老山到比魯社與嘉蘭,為巴達因系統遷徙、東西排灣貿易的重要通路。蟑螂家族2024年完成西段的探訪(連結)。

 

第六條係泰武越嶺道,即現今北大武山登山路線,為排灣族瑪家村、泰武村、佳平村等往東貿易交流所用,由日湯真山東邊,切上南北大武山之間的稜線,再由耙宇森山支稜,東下太麻里溪、出比魯社往嘉蘭,1984年高雄市登山會丁同三等前輩探勘並發表於《中華山岳》會刊。蟑螂家族2020年完成越嶺道縱走(連結)。

 

貫穿第五與第六的筏灣泰武步道舊稱「平和古道」,為舊時原住民前往旗鹽山朝聖,與連絡各部落的古道,同時也可以通往北大武山。蟑螂家族2024年四月以平和古道為軸線,探訪各部落舊址(連結)。

 

第七為崑崙坳古道,係排灣族古樓社,來義社與東部排灣族聯絡道路,舊古樓的頭目家系之一曾經沿著這條路廊,遷徙至東部的達仁鄉土板村,而清代沈葆禎的「開山撫番」,所謂「南路」就是指崑崙坳古道,由南路海防兼理番同知袁聞拆機監督而成。政府曾計畫沿著崑崙坳古道,開闢南橫快速道路,但因牽涉到自然保留區的法律限制,引起保育界的全力反對。蟑螂家族2024年完成縱走(連結)。 

2023.0929 鐵本山-關山

 

() 時間:2023928~101

() 地點:烏夫冬山(1823m)、鐵本山(2523m)、關山(3668m)

() 成員:蟑螂、阿諾、小飛俠

() 行程:

D0:台南-梅蘭教會-最後農家

D1:登山口-烏夫冬山-鐵本山-營地

D2:營地-往返關山

D3:營地-鐵本山-最後農家-台南

()紀錄:

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上關山了。無論由南往北、或是從北向南,縱走或是單攻關山無數次;1988325日高雄市登山會舉辦關山五路會師,蟑螂由利稻、從東面登上關山,今日選擇經鐵本山登關山,算是完成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登上關山的完整記錄。

D0:台南-梅蘭教會-最後農家

從四月就計畫的登山行程,好似骨牌,因為天氣等諸多因素每個月都倒團。蟑螂和阿諾抓住中秋節的空檔,改為原路往返的可進可退行程,確認阿嬤當時的健康狀況容許我們可離開三天。與小飛俠在旗山糖廠會合後,17:30 經過梅蘭教會路口,轉入產業道路,路況比想像的好,蜿蜒爬升,經過一段泥土路,路旁停著一輛小怪手,再轉五個髮夾彎,抵達江大哥與秀如姐的工寮。

泡茶聊天,聽秀如姐講述「山靈公」的傳奇故事。

 

D1:登山口-烏夫冬山-鐵本山-營地

因為聊天,昨晚沒有整理裝備,04:30早早起身,啃早餐與整裝打包。05:30 熄掉頭燈,向山靈公請安,祈求行程順利。感恩江大哥數天前才剛清除山徑的草,走起來清晰明確,06:10登上烏夫冬山,往北面下唯金溪的山徑路況也不錯,應該近期比較少隊伍走了吧。

07:30 跟著廢棄的水管緩緩上升,中途在岩石堆休息補充熱量,雖然在樹林中曬不到陽光,連續爬升的地形讓我們流一身的汗。09:10地形坡度漸漸變陡,在2130m高度、大約是廢棄水管的尾端,推測南面的乾溪溝為當時水源,要爬升那麼高、引用那麼遠的水源,在山上生活真是辛苦。

坡度明顯增加,表示與鐵本山的基點愈來愈近了,10:50登上鐵本山。小飛俠習慣的燒水泡茶,搭配從學校打包的隔夜營養午餐,在山上算是高級的享受了。

吃飽喝足,12:00午餐後出發,通過平坦寬廣的山頭後,決定沿稜線走,不取腰繞較遠的路徑,卻遇上既高又濃密的芒草叢林,硬著頭皮扛上山頭,高度2600m。抓150度方向穿越樹林,下達2550鞍部開始腰繞,雖然坡度變化不大,倒木障礙卻非常多,又是鑽又是爬,大概是近期的海葵颱風所造成的,短短1.5公里距離卻耗了2小時。這條腰繞的山徑,不難發現非常老舊的刀痕,蟑螂質疑這是原住民早期的獵徑?或是林業單位早期踏查的路線?

鐵杉原始林木粗大高聳,15:00通過第一獵寮營地,高度2561m,沒有水源。再向前五十分鐘,望見草原坡,美麗的營地到了!在乾溝的上游竟然有一漥清澈的水,哈哈,不需要下切取水了。小飛俠笑說:我上次在那裏尿尿耶!

不需要趕時間取水,小飛俠老毛病又犯了,取水煮熱茶,喝夠了才動手紮營。晚餐後,中秋月亮翻過關山的稜線向我們打招呼

 

D2:營地-往返關山

短箭竹的露水很重,穿上雨衣褲,05:50輕裝上路。06:00 進入樹林,感覺是颱風過後的景象,遍地樹枝與倒木,一面找尋上稜線的路跡,同時間清除路徑的倒木障礙,在2550m高度找到正確路徑。

120度緩緩上升,06:50抵達稜線鞍部。這是重要的分岔點,往下方橫切通過一處大崩壁,可接上南一段海諾南的2940鞍部營地,沿稜線則是通往關山的方向。上午的體能狀況比較好,蟑螂決定走稜線往關山,如果走得順利,由主脊往2940鞍部繞回程。如果不順利,中午12點原路撤退。

小飛俠喊肚子餓,07:00休息補充體能。續採30度上稜線,同樣的,一路清除樹枝障礙。阿諾和蟑螂在前方定向與開路,再轉10度續上稜線,小飛俠跟在後面補強路標。

視線穿透樹林可看見遠方的大崩壁,選擇與稜線平行的高度繞過崩壁,該崩壁的規模很大,遠遠望見關山稜線與2940鞍部,如果不上關山,由剛才的鞍部分岔點橫切通過該崩壁,與我們現在的站立點相差落差約300公尺。小飛俠頻頻落後,似乎狀況不佳。

海葵颱風造成的倒木障礙相當驚人,經過一番定向與找路,09:15下切抵達水源,清澈的溪水與平坦的溪床,小飛俠立刻架起爐子燒水煮茶,我們只好奉陪。小飛俠攤開地圖,詢問「97座標值」,定位為「拉克斯溪的源頭」,蟑螂滿臉疑惑,我們並沒有翻越稜線,應該為「唯金溪的源頭」吧?事後求證,是小飛俠搞錯座標系統,蟑螂正確。

09:5530度往稜線上升,沒有明顯路徑,確認方向,跟著水鹿的便便一步步爬升。到3050高度,遠眺小關山與斯拉巴庫山的稜線,藍天白雲與高山景象,是半年來連續倒團與連續忙碌所嚮往的,用力的深呼吸、用力地接收短暫又可貴的寧適。

90度繼續陡升,距離中央山脈主脊約一公里,小飛俠走起來力不從心。繼續爬,剩下七百公尺的直線距離,小飛俠決定放棄,慢慢往回走,蟑螂與阿諾再接再厲,預計12點折返。

12點,只剩下最後200公尺落差,兩人決定衝上山。避開岩壁,選擇乾溝迂迴向上,12:30上達主脊。已經超過約定折返的時間點,但是,再800公尺,就到目的地,當下決議不休息、繼續衝上關山。

等候霧散,趕快趁藍天拍照記錄。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上關山了,無論由南往北、或是從北向南,縱走或是單攻關山無數次;1988325日高雄市登山會舉辦關山五路會師,蟑螂由利稻、從東面登上關山,今日選擇經鐵本山登關山,算是完成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登上關山的完整記錄。

迅速吃完便當,快步回程,超過原先預定的折返時間,可能要摸個小黑了。幸好來的時候補強了路標並清除障礙,回程相當順利,忽然聽見小飛俠的呼喊,奇怪,他沒有到水源地等候?原來小飛俠擔心我們,過了12點的折返時間點,卻遲遲未見我們下山,真抱歉,害他擔心了。

回程很順利,竟然沒有摸黑,老貝忍著胃痛,18:00回到營地先睡一覺,小飛俠和阿諾準備晚餐。

 

D3:營地-鐵本山-最後農家-台南

睡到天亮才起身,07:00出發回程。途經2540鞍部吃午餐,曬裝備、泡茶,決議改採腰繞路線、不再與芒草叢林硬戰,雖然路程距離較遠卻平緩好走,只是倒木較多啦!小飛俠補強路條,再度於同樣路線槓龜,小飛俠嘆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再來?蟑螂和阿諾的心得,認為鐵本上關山的路線並沒有危險性,雖然路徑不明顯,只要準備周全、確認方向,並不困難,又可以避開南橫公路的人潮車潮與管制通行時限。

2024.1025 馬里山溪

 【 2024.1025 馬里山溪】舊雲山林道進 - 新林道出 ( 一 ) 時間: 2024 年 10 月 25 日~ 10 月 28 日 ( 二 ) 地點:番里山 (1210m) 、馬里山溪 (750m) ( 三 ) 成員:蟑螂、阿諾、小蟑螂家瑋 ( 四 )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