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那斯 + 華巴諾】
(一) 時間:2021年元月21~29日
(二) 地點:太魯那斯駐在所1850m、華巴諾砲台1924m
(三) 成員:蟑螂、阿諾
(四)行程
D1:台南-東埔登山口-樂樂山屋
D2:山屋-八通關-巴奈伊克山屋
D3:山屋-杜鵑營地-大水窟山屋
D4:山屋-沙沙比駐在所-米亞桑溪南岸
D5:營地-往返太魯那斯駐在所-土葛駐在所
D6:營地-大分山屋-往返華巴諾
D7:山屋-多美麗駐在所-抱崖山屋
D8:山屋-瓦拉米山屋-佳心營地
D9:營地-南安登山口-玉里-台南
D1:台南-東埔登山口-樂樂山屋
其他夥伴臨時取消、不參加本次登山活動,只剩下蟑螂和阿諾兩個人,於是決定不包車接駁、採取搭乘公共運輸方式。清晨05:00離開家,步行到大橋簡易車站等候開門,搭乘第一班區間車到嘉義,轉乘往二水的區間車、再轉往水里,迅速買了兩個便當,接上09:00「台灣好行」公車到東埔。就這樣,轉乘三列火車與一班公車,花了五個小時抵達東埔登山口。坐在八通關古道舊的登山口,解決掉便當之後,11:15扛起重裝開始兩隻老蟑螂的越嶺行程。
連續幾波的「霸王寒流」壟罩台灣,全台都在瘋「追雪」,我們則是擔心大水窟背陽面結冰難行,特地準備了冰爪。加上十日份的糧食,蟑螂的重裝超過25公斤,阿諾也有15公斤,可能剛吃飽飯,被中午熱烘烘的太陽一烤,昏昏欲睡、腳步有點沉重,然而,內心卻鬥志高昂。
會如此熱血上山,除了實踐早已安排的九天假期,主要聽聞國家公園管理處準備整修太魯那斯駐在所與華巴諾砲台兩處日治時期的木構造建築,擔心那「頂著蕨類屋頂的老房子」的美麗畫面將消失。三十年前,蟑螂和朋友縱走八通關古道全段,曾經見識到大分駐在所美麗的木構造建物與屋簷掛滿山豬下顎骨的原始風貌,後來,管理處整建為大分山屋做為研究黑熊的基地,竟然移除原駐在所,成為一棟冷冷的鐵皮屋,徹底銷毀了歷史與生活累積的痕跡,非常失望。出於對管理處失去信心吧,不敢想像太魯那斯與華巴諾整建後的樣子,阿諾決心,一定要在整建之前好好看一看老房子的原始樣貌。
霸王寒流漸漸遠離,黃色與紅色的落葉鋪滿地面,樹梢開始吐新芽、花朵招引蝴蝶飛舞,春天的腳步近了!雲龍瀑布路段,家庭組的遊客悠閒享受難得的藍天與陽光,看我們的大背包、聽我們說花九天走到花蓮,都搖頭、很難想像。遠眺八通關山頭並沒有雪白,希望冰爪備而不用。
15:20抵達樂樂山屋,一位高師大學生準備隔天到八通關草原走走,今晚就我們三個人包場啦。
D2:山屋-八通關-巴奈伊克山屋
鑒於2017年的行程經驗,今天應該要趕點路,避免明天到大水窟山屋會摸黑。所以,05:00點著頭燈上路,40分鐘後通過乙女瀑布。
06:20天微亮,遠眺玉山北峰的背陽面映著白色的殘雪。氣象預報今天有道鋒面,天空雲層明顯濃厚,推估下午將下雨。08:00抵達崩石帶,仍然零星落石陸續滑動,蟑螂率先通過,用登山鞋和登山杖鑿出踏點,阿諾跟著慢慢移動,高師大的學生趕上,超越我們向前進,提醒他要小心。
08:40抵達對關,歇息補充能量,開背包塑膠袋摩擦的聲音吸引樹上的小猴子群興奮張望。
10:10經過工寮營地,蟑螂家族曾經在該營地睡過兩次,取用溪澗的水。這次經過,沿途很多的溪澗都乾涸,溫差大、冷縮熱脹,造成很多崩壁鬆動落石不斷,連踏點都迅速流失。天空開始飄小雨,穿上雨衣10:30離開,繼續爬坡。
早上五點出發到現在,肚子著實餓了。12:00在觀高坪午餐,沒有陽光的觀高坪,少了逗留與賞景的吸引力,20分鐘解決午餐後速速上路。步入古道舊路線,2019年曾經嘗試走過舊路線的崩壁,還算穩定,這次也決定不再高繞了。
霧氣越來越濃,雨滴也漸漸加大,14:20特地繞到八通關解說牌拍照,這座解說牌與枯木,對蟑螂家族而言有深厚的意義(連結故事),可惜天氣差、拍出的影像效果更是差。不得不穿上雨褲,這趟旅程因應冰爪的需要,特地捨棄習慣的雨鞋,蟑螂穿全新登山鞋很防水,阿諾的舊鞋子完全沒有防水功能,小小的雨就浸濕襪子,很不舒服。
和昨天烈陽爆曬的天氣完全兩樣情,今天下著雨又趕路,根本沒有開背包喝水吃點心的心情,只願低著頭靜靜坐在步道邊,稍微喘口氣、讓肩膀放鬆一下。17:10總算抵達巴奈伊克山屋,三十多年前住過的山屋,後來由中央金礦山屋取代,巴奈伊克就破敗到地板損毀不能住人。踏進山屋,驚喜被好心人整理過,舊木板拼湊為床板,再鋪上藍白塑膠布,感謝老天爺,讓兩隻老蟑螂得以避雨過夜,避免在外淋雨紮營啊。脫下濕冷的鞋襪與手套,取水煮晚餐,吃飽後早早鑽進睡袋,彌補消耗一天的體能。晚上,老鼠爬到阿諾頭上跳舞,氣得阿諾大叫:「喂!你太囂張囉!」。
D3:山屋-杜鵑營地-大水窟山屋
昨天趕路有功,今天得以優雅的等候天亮再出發。06:30穿著雨衣褲扛起重裝,其實,一點也不優雅,因為好凍好冷,雖然沒有雨,穿雨衣褲只是為了擋風、防露水,阿諾的手套與鞋襪仍是濕的,靠著快步前進產生熱能。
玉山主北峰已經接收到陽光,山頭沒有雪,在藍天背景下準備迎接今天的好天氣。相對的,我們所在的位置是背陽面,必須繼續忍受濕冷。07:00到達中央金礦山屋的荖濃溪底,山屋沒有動靜,想必唱空城計。
2019年管理處開放越嶺道全線,步道的輔助設施改善很多,例如:荖濃溪底增加很多腳踏石,穿登山鞋過溪,不需要脫鞋襪了。隨著爬坡加速體溫上升,除了鞋襪濕冷不舒服,雙手已經漸漸溫暖了。
09:20往杜鵑營地的叉路,吃點心休息,路標的文字寫:百岳保證班、小百岳試探班,登山商業活動今年特別夯啊!上到稜線,遠眺達芬尖等南二段的山頭與我們對望,希望陽光再增強,曬到阿諾的鞋襪。
10:10坐在松針柔軟的地毯上曬太陽寫紀錄,杜鵑駐在所雖然規模不算大,一階階的邊坡很有氣勢。穿上暖暖的鞋襪,感謝老天爺賞賜的陽光,11:10離開杜鵑營地,回憶2017年蟑螂家族縱走全段的一幕幕,如今三隻小蟑螂都在上班,無法請多天數的長假,蟑螂家族全員出動爬山不再那麼容易了。
12:30通過大水窟山登山口,比2017年提早三個半小時經過同一地點,今天絕對不會摸黑了。14:00在南營地稍作休息,取活水做為行動水,省下燒水的燃料。原本擔心今天的背陽面路段結冰難行,通過南營地之後,確認用不到冰爪了。
萬里無雲的藍天,難得的好天氣,15:00通過距山屋0.3K指示牌,當然很快就看到山屋啦。天氣好,心情也就跟著好,阿諾用三角架與蟑螂玩自拍,冬季枯水期,大水窟水位降低,取不到完整的倒影畫面,而且池水的尿騷味更濃。
15:30進山屋,帶著手機外出嘗試搜尋訊號,失敗,改採衛星電話報平安。晚餐前,往清朝古道越嶺點散步,探探往公山的路徑。接近三千公尺的高度,寬廣的草原坡沒有遮蔽物,被風吹得感覺冷,就如山屋只有兩隻蟑螂一樣冷清。
D4:山屋-沙沙比駐在所-米亞桑溪北岸
今天的重頭戲是設定目標到米亞桑溪底紮營,一段我們沒有走過的路,不敢怠惰05:30離開大水窟山屋,夜空的星星很明亮,結霜的地面被頭燈反射出亮亮的點,與星空相呼應。沒有風,不像昨天那麼冷了,睡得好精神飽滿,我們的前進速度自然加快。25分鐘抵達大水窟駐在所,天還沒亮,繼續點頭燈前進。
步道沿線的林相與體感溫度相對變化,向陽面高聳的二葉松純林,讓陽光穿透樹梢撒在松針地毯上,映照整個人呈現紅紅的光彩。背陽面則是密集的鐵杉林,樹上佈滿松羅,隨風搖擺,放眼望去整片的綠色,感受涼涼的濕度。就這樣一陣紅、一陣綠,通過一處處的駐在所遺址,馬沙布駐在所與莎莎比駐在所之間,粗大高聳的檜木林穿插其間,空氣中多了特殊的香氣。
11:20抵達沙沙比駐在所東邊的戰死碑,確認下切點,高度2164m。12:00午餐後整裝離開古道主線,沒有路基和指標,靠航跡定向,確認稜線與方向陡下,倒是沒有什麼障礙、沒有巨大倒木或密集灌叢,算是乾淨好走的稜線,穿插幾處石砌邊坡、家屋遺跡。
高度下降、溫度上升,兩個人都汗流浹背。13:10突然看到黃色路標,非常驚訝,另有紅色路標往山壁腰繞,各色路標往下到鞍部。當時沒有警覺,為何從這地點才開始有路標。繼續下切,14:00抵達鞍部,對照另一條從大分往返的航跡,發現我們走過頭,應該在看到路標的時候就橫切的。算了,就重新整理裝備,帶著一天一夜的食物量,留下其餘食物吊掛在鞍部的樹上。
重新爬坡14:30回到黃色路標,跟著路標腰繞,接下來的路標不明確,又沒有明顯路跡,跟著山羊的獸徑橫切,偶而對照航跡確認方向。
明明目標是下到溪底紮營,為什麼航跡卻是繼續往上爬升,鬆動陡峭的坡地,沒有踏點,每走一步,就製造落石滑落,下午的體能漸漸衰退,加上難走的橫切路徑,阿諾發洩情緒,蟑螂質疑阿諾怎麼變得沒氣質,於是將這段難走的山徑取名為「幹譙路」,明天回程還要再「幹譙」一次。
16:00在一處凸稜上,出現山字水泥柱,這是日本總督府將山林管理單位調整為「山林課」,1925~1935年間進行測量所設置的森林三角點。山字柱之後本能的橫切山壁,又迷失方向了。眼見天色將暗,天黑之前無法抵達溪底紮營,向下望見一處寬稜平台,附近有一池水鹿的泥巴池,足夠兩個人使用,17:00迫降。
D5:營地-往返太魯那斯駐在所-土葛駐在所
摸黑容易迷途,06:20天微亮,輕裝出發,很順利地跟上航跡與路標,朝著溪水聲音分向前進。07:00順利抵達溪底,雖然只花半小時,但是,在昨天疲累又視線不良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順利的。米亞桑溪水流平緩,脫鞋襪輕鬆涉溪,20分鐘後穿好鞋襪,往下游方向前進。
07:40穿過樹林往上攀升,路標方向明顯。上到和緩的坡地,經驗直覺告訴我們這寬廣的坡地一定是聚落與耕地。果然,08:30看見家屋遺址,表示進入太魯那斯聚落,這片坡地很廣,可見得聚落的規模很大,朝著陽光的方向繼續爬升,陸續看到家屋遺址愈來愈密集。
原居住在濁水溪流域的布農族,為了滿足日漸壯大的人口對於耕地與獵場的需求,向東與向南遷徙。巒社多遷往拉庫拉庫溪北岸、太魯那斯等地,郡大社則遷往拉庫拉庫溪南岸、大分等地。拉荷的家族從濁水溪流域遷徙到大分的過程,曾經過太魯那斯聚落,拉荷的阿公年老體弱,受到太魯那斯族人的照顧。
居住在大分的時候,拉荷阿雷的哥哥胡頌,被日本警察誤以為是出草的兇蕃,嚴刑拷打後被釋放回家後過世。1906年,拉荷的弟弟阿里曼西肯繼承胡頌,成為大分部落的「拉比勇」(領導者)。據報,有一位日本大人在太魯那斯部落,阿里曼決心要割下日本大人的頭顱為哥哥報仇。這一位「日本大人」就是森丑之助。
森丑之助經常進入山區進行田野調查與研究,深受布農族人信賴,並獲得布農族的名字MORI(朋友的意思)。阿里曼西肯帶著27人前往太魯那斯部落說明來意,部落村長將森丑之助藏在家裡,坐鎮門口堅持不交出MORI。僵持了大半天,兩個人都不願意退讓。最後,村長提出:只要MORI在太魯那斯,我絕不讓你動他一根寒毛。明天之後,他離開太魯那斯,你怎麼做我管不到。阿里曼同意後離去。
從太魯那斯向西可通往集集、向東到璞石閣,向南則通過大分。阿里曼西肯心想:森丑之助在怎麼大膽,也不會向南通過大分部落,於是安排人力埋伏在往東與往西的路上。太魯那斯村長則要MORI換穿布農族服裝,安排五個人保護,晝伏夜行、鑽小路繞行順利通過大分,當阿里曼西肯得知訊息、急起直追,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阿里曼西肯漸漸了解森丑之助對於布農族的真誠,1908年主動為MORI揹行李,陪森丑之助到利稻,兩個人成了好朋友。森丑之助為了想要幫忙布農族,曾向總督府提出設立「蕃人樂園」自治區的構想,但被推翻。1926年投海自盡。阿里曼西肯得知MORI不幸的消息後,曾經發誓「以後再也不殺日本人」。
繼喀西帕楠事件,1915年拉荷阿雷與阿里曼西肯策動襲擊大分駐在所,將12位日警全部殲滅,歷史上稱最為「大分事件」。本來想趁勝追擊,邀集經常在花蓮與六龜之間出草的拉馬達星星,準備一起襲擊太魯那斯駐在所,可惜走漏風聲,宣告失敗。
1916年,總督府開闢六龜特別警備道,拉荷阿雷覺得大分不再安全。1917年,在八通關開闢之前,拉荷阿雷帶著家人遷往塔瑪荷(連結 玉穗社)。
09:00接近稜線,看見一棟木造房子,阿諾好激動:真的有房子!是太魯那斯駐在所!阿諾慢慢地移動,仔細的欣賞這位於深山地區僅存的日治駐在所木造建築,人去樓空之後,建築物與樹木、蕨類融為一體,與風雨和光影日夜相伴,安靜的慢慢地逝去過往的風華,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一陣一陣微風吹動樹梢,沙沙落葉灑下滿地,阿諾閉上眼靜靜感受這一刻好美的陽光與和風,再睜開眼環視好美的光影!蟑螂想不透,一間破舊的房子,阿諾竟然花了一個小時左看右看、重複拍照。
10:00拍照完畢,吃點心後離開,10:10小小的水池反光吸引我們的目光,竟發現一區規模很大的家屋遺址,周圍台階非常完整,茶壺、玻璃瓶等物件坐落當中。地面的石板鋪面也很完整,還有一塊圓形石板,好特別。這一處家屋遺址不在航跡路線上,我們好奇地到處探險,發現更多家屋的痕跡,很好奇太魯那斯聚落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依依不捨地離開太魯那斯,希望有機會再度回來,再來慢慢地探險。11:00回到米亞桑溪,花了20分鐘梳洗刷牙,12:30回到營地,13:00午餐後拔營離開。回想昨天到今天歷程,雖然經歷了找路與迫降,但是,很幸運的有一池泥巴水供炊煮,有好天氣供定位定向,探勘行程還算順利,衷心感謝老天爺。
回程比較順利,不再「幹譙」,取回吊掛在樹上的食物,重新打包,跟著很明顯的路標與路徑往大分方向前進,可見得,大部分的隊伍都是從大分往返的,沙沙比駐在所戰死碑下切的路線則是完全沒有路標。
15:30經拉庫拉庫溪的支流-塔達芬溪,冬季的水量小,涉溪相對容易。看來今晚不可能趕到大分山屋,做好迫降的準備。涉溪後,盛裝溪水,準備隨時紮營。
拉庫拉庫溪南北兩岸是布農族的聚落與耕地,只要稍微和緩的坡地,都可以發現家屋或是獵寮的遺跡,從塔達芬溪向上攀升的路上,也有幾座。17:00抵達土葛駐在所,決定紮營,高度1554m。駐在所現場留下一條主繩與大鋁鍋,累積了大半鍋的雨水,補足我們晚餐後泡茶的需要。
D6:營地-大分山屋-往返華巴諾
離開土葛駐在所,前進200公尺,就開始下切準備繞過土葛崩壁。和2017年相較,下切的路線更明顯、路況也更穩定了。06:50通過下切的最低點,有紮營的痕跡,再往前10分鐘通過有水溪澗,高度1350m。總共經過四個溪澗與乾溝,向上慢慢爬升時,聽到直升機的聲音,推測是南二段路線發生山難事故吧!會如此斷定,是因為年底到元月初,南二段連續幾起事故。南二段也是最近很夯的山徑。
08:30結束土葛崩壁,接回古道主線,高度1497m。坐在步道上喝熱茶配點心,享受溫暖的陽光與徐徐的微風,自在沒有拘束。六天以來,除了第一天遇到一位學生到八通關草原,整個越嶺道沒有其他隊伍,兩隻老蟑螂幾乎是「包場」,自由沒有干擾。
無論高繞或是下切的路段都很穩定,但是,為何主線路面坑坑洞洞像是「戰場」?越接近大分山屋,情況越嚴重。我們的腳步聲靠近,一群山豬、約六七隻吧,快閃到山屋邊的草叢裡或邊坡上,這是因為很久沒有隊伍進住山屋嗎?四周圍的地面被山豬翻得滿目瘡痍、管線外露,連廁所的門都歪斜無法開啟。而這群山豬也老神在在,不走遠,就等在草叢裡探頭探腦、準備再出來覓食,是因為不斷地翻動沙土與石塊的原因吧,山豬的臉呈現灰白顏色,與身體的亮黑顏色截然不同,老咩形容:這是名副其實的「灰頭土臉」,老貝聽了拍案叫絕。拍下山豬的「作案現場」,下山後向管理處報備,否則,大分山屋將岌岌可危。
花了半小時休息並整理輕裝,阿諾到山屋後方山坡地,找到槍械彈藥庫的磚造房舍,小小的庫房周圍卻有高聳厚實的砌石邊坡,超過七十年了,仍然堅實穩固。10:30離開山屋,往華巴諾砲台前進,2017年因為途中遇到黑熊媽媽帶著小熊出來覓食,不得已撤退,這次希望黑熊暫時遠離。
10:50通過大分吊橋,沿著支流往上游走,11:30離開河床高度1443公尺,往上攀升。天氣暖和,走起來昏昏欲睡。12:35休息吃點心,高度1768公尺。續沿著之字形向上爬升,步道的邊坡明顯,這應該是當年為了運送大砲所開的路徑,要將這麼重大的設備運上山,真是不容易。
日本總督府為了「理蕃」,1918年開設「八通關越嶺道」,1921年竣工,但是布農族的出草事件不斷。1921年設置華巴諾砲台,將日俄戰爭所取得的戰利品大砲,搬到高度1924M的山上,用於鎮壓大分部落。
大分眾社受大砲驚嚇,托西佑社的全村男性 (除了9歲的胡頌因為生病留在家) 23人帶著豬向大分駐在所和解,結果,全部被抓,凌虐後被推下山崖致死,托西佑社被滅社。
1933年,拉荷阿雷決定向日本「和解」時,曾經去向胡頌徵詢意願,21歲的胡頌回應:我的身上背負著托西佑社23條人命的血債,怎麼可能和日本「和解」呢?一直到日本戰敗離開台灣,胡頌堅持不與日本政府接觸,是真正的「不歸順番」。
13:00看見地面的綠色玻璃瓶與石砌台階,抬頭望見如城堡般的石砌高牆,終於親睹華巴諾砲台,今年恰好是砲台建置第100年。除了地板與部分牆壁損毀,三棟百年的木構造建築,小窗台與拉門軌道清楚屹立,算是狀況很好。屋頂密布的蕨類,是老房子最美的地方,也是老房子所承受最大的壓力。
13:50吃過點心後離開,不按原路航跡回程,走稜線抓方向下切,自行找尋好走的路徑。14:30接回原山徑,完成太魯那斯與華巴諾兩項目標,腳步輕鬆。16:00接近山屋,看到紅布條往西,兩個人好奇跟著探探,有著明顯的路徑往闊闊斯溪上游,應該是銜接連理山與賽珂的路線。16:10回頭,20分鐘後返抵山屋。
蟑螂對於這趟行程所看的兩區建築群,讚嘆日本人很用心,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將這麼多建材與大砲設備搬到這麼深山地區。然而,阿諾卻感慨,無論是被勞役搬運建材的原住民,或是大老遠到台灣深山擔任警手的日本人,他們的出發點可能只是為了「討生活」,搬運大砲的原住民從沒預想這尊大砲是拿來對付自己的同胞,大老遠來台灣工作的日本年輕人也不曾思考過要來殺人或是被殺害。而這些小人物所花的氣力、犧牲生命與生活感受從未被歷史紀錄,卻成就了政客與軍事家等名留千古,小老百姓只是被政客與軍事家野心玩弄的犧牲者。
D7:山屋-多美麗駐在所-抱崖山屋
八通關主線上的土葛與儒潤兩大崩壁是造成封山多年的主要因素,2019年開放全線,崩壁的繞行路徑也穩定多了。繞行土葛崩壁必須下切,繞過儒潤崩壁則須高繞,通過莫庫拉籓部落的家屋群。儒潤越嶺點的原始森林非常壯觀,終年潮濕的環境孕育豐富的苔癬植物,即使像今天有陽光照射,置身其中仍感覺涼涼的。
13:30踏上主線,再兩公里抵達嚮往的多美麗駐在所,與其他駐在所相較,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石砌」最具代表性,石砌規格大又壯觀,雄偉得像座城堡。2017年下著雨,沒有停留很久,這次往後山與周圍探險,驚訝駐在所的地形與地質特性果然唯一,莫怪可以就地取材堆疊出雄霸全線的石砌高牆。
老天爺很賞臉,完成探訪太魯那斯與華巴諾,今天才下雨,雨勢不算大,也沒有預想中的「螞蝗大軍」。17:00通過沙墩隧道,雨中抵達抱崖山屋,窗戶開著,想必有山友,是兩位從新康下來的年輕人,來自台北,明天計畫一天趕到登山口。
D8:山屋-瓦拉米山屋-佳心營地
晚上雨停了,清晨的天空露出一小塊的藍天,但是雲層很厚,正如氣象預報,鋒面逼近,而我們正處於雲雨帶。
為了明天回台南的時間點,準備今天趕路、往登山口推進。上午的體能精神都很好,平均每小時前進3公里,欣賞秀姑巒山的稜線、細細觀賞步道花草,飽覽瓦拉米的櫻花與桃花盛開。但是中午過後,露出疲態,加上下雨起霧,時速降為2公里。
日本的「理番」政策採取「恩威並行」的手段,一方面招待部落男性到台北旅遊參觀,同時間趁機進入部落強行收刮槍枝,又不相信頭目所提報的槍枝數量,動用私刑。為了收繳槍枝,日本警察嚴刑拷打喀西帕南社的頭目,族人群情激憤。1915年近百名布農族壯丁悄悄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切斷電話線,一舉馘首了10名日本警察,並縱火燒毀屋舍,史稱「喀西帕南事件」。
通常日本政府會將紀念碑設在事件發生地點,但是喀西帕楠駐在所並不在八通關越嶺道的沿線,日本人為了要讓該事件被眾人知曉,刻意將紀念碑設在越嶺道,是唯一不在事件發生地的一座碑。
16:50離開紀念碑,雨中走到佳心駐在所紮營,一天走24公里,好累人。佳心駐在所平台寬廣,現場有在地的商業團隊舉辦四天三夜的營隊活動,搭起大天幕與帳篷。感謝老天爺給的好運氣,九天的行程,最後一晚才給予雨中紮營的機會。電話連絡小米酒,約定明早登山口的接駁時間,並麻煩代購玉里往台南的火車票。晚餐後,在營隊的布農族美妙歌聲中靜靜入睡。
D9:營地-南安登山口-玉里-台南
06:00點著頭燈離開佳心,睡得飽精神好,前進速度很快。08:00到達登山口,小米酒帶著咖啡早餐來接,好貼心。火車時刻還沒到,前往小米酒家裡梳洗聊天。
從玉里車站的列車到高雄,轉車到台南,再轉區間車到大橋站,步行回家。今天早上還在佳心摸黑走路,晚餐前就回到溫暖的家。感謝小米酒的貼心接駁,感謝老天爺賞賜的好天氣,兩隻老蟑螂完成了期待已久的一場旅程。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進山林,也帶回我們自己的故事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