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卑南東稜

()日期202232~39日  

()地點:屯古嶺山(2790m)、馬蕃帕山(2772m)、相原山(2774m) 、呂禮山(2762m) 、佐美姬山(2834m) 、美奈田山(2931m)

()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

()行程

D1:台南-霧鹿林道19k

D2:林道-屯古嶺山-大崙溪

D3:營地-伊加之蕃溪-伊加之蕃

D4:營地-馬蕃帕山-中馬谷

D5:營地-呂禮山-相原溪-相原北峰前營地

D6:營地-相原山-相原溪-佐美姬前營地

D7:營地-佐美姬山-美奈田山-營地

D8:營地-鹿野溪-延平林道-台南

(五)紀錄

驚天動地的大分事件之後,1915年拉荷阿雷帶著族人遷居偏遠的「塔馬荷」(連結),抱定不主動與日本接觸的原則。拉馬達星星則選擇藏匿在馬西巴秀石洞營地,並在天險之地「伊加之蕃」建立小部落。據說,拉馬達星星爆烈性格、勇猛善戰外,兼有頭腦靈活、擅於智謀的長處,神出鬼沒的出草行動、最令日本警方感到膽顫心驚。

「伊加之蕃社」區位隱密且路途遙遠,山徑多危崖峭壁,日本警察始終無法接近。卻也因為山高水長氣候寒冷耕作不易,必須向外運補物資,第一任妻子在運捕過程不幸意外墜崖身亡。長期缺乏物資家人健康不佳,拉馬達星星常揹著第二任妻子下山曬太陽求助巫師。

妻子病逝,1932年拉馬達星星與兒子到馬里加宛社親友家喝酒,被日警寺澤芳一郎逮捕,全家男丁遭到處死。1933年日警率隊前往「伊加之蕃」,焚毀部落。

同為布農族抗日英雄,拉荷阿雷技巧性地獲得日警的禮遇,保留「塔馬荷」不需要集體移住(連結),拉馬達星星的遭遇相對很悲慘。

2006年蟑螂家族的第一次高山縱走(連結南一段),小蟑螂在馬西巴秀石洞營地與「拉馬達星星 遺址」指示牌合照;2022年蟑螂家族翻山越稜、撩溪過嶺,探訪「伊加之蕃社」遺址,向英雄致敬。

D1:台南-霧鹿林道19k

向土地公廟合十祈求一路平安,與阿貝阿姨道別,扛起塞到爆的背包通過14K鐵柵門。台東歐巴螞的老董阿貝與阿姨很熱情,開車送我們到鹿野林道14K,還準備了一大箱的麵包給我們當行動糧,超過預期的量,加上八天的糧食與燃料,背包幾乎滿載。還好林道狀況平坦好走,加上涼爽的霧雨,踩著步伐,一點一點地前進。

12.7K的柵門開著,加上14K的土地公廟沒有神像卻有供品,我們猜想有人員進出工作吧。跟著水管向前行,路面仍有車輪痕跡,14.5K左右路旁堆放許多水管材料,之後的路面雜草濃密,應是最後車行終點。17K岩壁隙縫流出豐沛的山泉水,地面鋪了塑膠帆布匯集泉水,應該是附近耕作的水源。依目前的前進速度,不可能走到下一個水源處紮營,依現況的裝備重量已達負荷的上限,沒有多餘能力揹水,決議今晚不開伙煮飯,採取吃麵包的方式消耗一些行動糧重量。

天色將暗,於是選定林道19K寬敞的平台紮營,海拔不高,一陣小雨後,蚊蟲嗡嗡作響,我們被叮得無處可逃,老貝升起營火燒樹葉,驅趕蚊蟲。一小時後,熄火睡覺。

D2:林道-屯古嶺山-大崙溪

晚上的一陣小雨,老咩提醒:快拿鍋子接水啊!短暫的小小雨,提供300CC的水,加上身上的行動水,足夠早餐沖泡熱飲。

20.5K上切走捷徑,老咩的裝備超過16公斤超過體重的三分之一,爬坡走得很吃力,老貝分攤部分裝備。從稜線慢慢接上林道22.5K,如果昨天時間安排得宜,22.5K25K之間多處溪澗與廢棄工寮基地可供紮營。

霧鹿林道於1970~1980年闢設,算是較晚期開闢的林道,老董阿貝年輕時經常跑林班」,受雇於林務局的承包商,台東花蓮地區的林班地都有他的足跡,開車路上一面回憶這次的霧鹿林道與延平林道。天氣晴朗,漫步狀況良好的林道很舒服,眺望向陽山三叉山等南二段稜線,近距離的開墾坡地是摩天嶺與南橫公路,轉個彎看見關山鷹仔嘴海諾南山,我們與中央山脈主脊相鄰喔!


25K之後,林道坡度變大,循著之字路向上爬升。熾熱的陽光好像拖住我們的大背包,腳步愈來愈沉重,用力抬起步伐奮力抵抗地心引力,終於登上這次行程的第一座三角點:屯古嶺山。


屯古嶺之後,即進入較無人跡路跡不明的山徑。這附近的山區應該曾經森林大火,放眼全是二葉松純林。豐厚松針落葉佈滿陡峭的斜坡,失去摩擦力,無論爬升或是下坡,走一步滑一步、走起來很費力。翻過2550峰,開始連續下坡,目標是高度1600M的大崙溪。踏著松針落葉一路滑到2400M,樹林底層植被由箭竹轉換為中級山的典型濃密芒草叢林,芒草是崩塌地的先驅植物,路面陡峭難行之外,視線受到阻礙更加深了判斷與找路的困難度。

陡下一小時後稍喘口氣,讓雙腳稍微放鬆,驗收成果:才下降200公尺。啊,這麼慢的速度,又陷在芒草叢林找路,難不成今晚又要迫降吃麵包。

雖參考其他隊伍的航跡紀錄,但是,如何克服現場環境的地形與地貌障礙,找對芒草叢或樹林的缺口銜接上航跡的正確方向,才是最大的挑戰,在這種超級陡峭又崩塌的地形,可不願意因為一時大意在完全沒有展望芒草密林走錯路再回頭,多冤枉啊!老貝揹著重裝在最前面摸索判斷,非常辛苦。參考航跡的方向,該走乾溝或是旁邊平行的稜線呢?一段乾溝後發現不對,地形愈來愈複雜難行,於是修正硬爬上稜線,翻越交錯重疊的倒木擺脫帶刺的灌木叢,滿腹火大的踏上稜線接觸漂亮的樹林,心情頓時開朗許多。路面沒有草叢等障礙,提升了行進速度,赫然聽見溪水的聲音,重新燃起希望,邁開大步朝溪谷方向奮力一搏。


最後的一小時下降400公尺,速度超乎預期,通過溪谷的險惡地形,抵達大崙溪主流,即使枯水期,不可小看溪流速度。老貝脫鞋襪、脫長褲,小心試探水深及膝,老咩與家成也脫下長褲小心橫渡,溪水凍得腳底發麻,卻趁機洗乾淨臭臭的雙腳。

17:00選定河階地紮營。明明不缺水,老貝決議不煮飯,白米乾燥可保存,當前應趁新鮮吃麵包為第一優先,老咩於是煮一鍋湯配麵包。




D3:營地-伊加之蕃溪-伊加之蕃

鬧鐘響,老貝心疼老咩,下令:多睡半小時,老貝瞬間繼續打呼,老咩仍然沒睡著,所以是老貝自己貪睡囉。動作緩慢,摸到7:00才動身上路。

昨天老貝觀察溪谷,認為溪谷與深潭不適合步行,今早採取高繞方式,沿著大崙溪右岸向下游前進,一開始就挑戰超級陡的地形。08:00通過支流,參考航跡資料,再三小時會再通過一處溪溝,於是取用半天量的行動水。但是,我們被芒草徹底打敗了,踩著傾斜的崩塌地橫切,忽上忽下的避開障礙,連找個暫時停頓休息的點都很困難。花了五小時,才鑽出叢林,全身上下包含衣服裡面,沾滿枯枝敗葉,無暇清理服裝儀容,得找尋正確路徑涉過狹窄陡峭的伊加之蕃支流溪谷,這就是登山隊伍記錄中的「芒草牆」,想不出該如何用文字敘述,唯有親身體驗。



身體疲累不勘,內心卻由衷欽佩拉馬達星星,竟然能夠找到這麼驚險難走的地點建立聚落,莫怪日本人無法接近。

我們的前進速度慢,跟不上其他隊伍的表訂行程,裝了六公升的水,離開險峻的溪谷地形,準備到伊加之蕃森林營地迫降。地形圖顯示平緩的150公尺落差,隔著一整片的芒草叢海,望向對岸的樹林應該就是伊加之蕃了,像山豬一樣爬過叢林的缺口,在芒草海裡面摸索了半小時,眼前的平緩樹林豁然開朗,好美的樹林。拉馬達星星捨棄這一塊距離水源近又平緩的樹林,帶著族人往上方爬升200公尺的山坡上建設聚落,應該是基於防禦的考量。今天沒有時間往返聚落遺址,就在這片樹林地紮營。

樹林邊緣,一處別人紮營遺留的火堆和營地,我們就直接接收使用了。第三天,糧食與背包重量明顯減少,今晚總算開火煮米飯啦。


D4:營地-馬蕃帕山-中馬谷

打包完成,點著頭燈,5:40輕裝穿越樹林向上爬升,通過陡峭的芒草乾溝等障礙,站上一處居高臨下的坡地,地面豐厚的落葉下露出石板排列的家屋牆基、石板拼裝的四方儲物櫃、三腳灶,是僅存的伊加之蕃社遺址。聚落的規模不大,被日本警察焚燒之後又經過將近一百年,遺址上能夠辨識的遺構不多。老貝繼續向上方坡地探尋,沒有看到其他遺構,期待有心的專業人士深入追訴研究調查與挖掘。老咩向遺址行禮,嘴巴念念有詞:感謝你們保護這一片土地。小蟑螂靜靜的坐著,想像百年前拉馬達星星在馬西巴秀石洞躲藏避難,與帶著族人翻山越嶺到伊加之蕃建立家園的毅力與辛苦。


離開伊加之蕃樹林,沿著河床向上溯行。溪谷巨石林立,深潭與激流處處,8:30放棄溯溪的方式,老貝輕裝向上往陸路探索。15分鐘後確認路徑,改走陸線。除了原先零星的桃紅色路標,竟出現另一組橘色路標,是從不同方向前往伊加之蕃的路線。

多次涉溪,通過匯流口,望見對岸陽光照耀下的路標,感謝前人留下的記號,總在我們費力找路之後提供確認的訊息。坐在溪邊吃午餐曬乾褲子,欣賞在溪谷環繞下伊加之蕃突出的地形,走了四天克服好多障礙才看得到,相對於開車到南橫公路的天池欣賞荖濃溪對岸的「塔馬荷」,愈感受「伊加之蕃」的不簡單。


備妥行動水,10:50離開溪谷開始上切。溪谷兩側的地形總是複雜又陡峭,幾乎是手腳並用趴在地面爬上稜線的,拉馬達星星果真厲害,無論哪個方向都很難接近伊加之蕃啊。



一連串的瘦稜與芒草,除了眼神相互傳達提醒,我們三個人幾乎沒有交談與停頓,專心一意的揮汗向上爬升。站上裸岩,上方的大片碎石坡被烈陽曬的閃閃發亮,距離正前方的稜線還有600公尺的落差,目標明確沒有退路。

爬升到2350高度,稜線轉為南向,芒草被箭竹取代,二葉松純林穿插幾株巨大檜木,若不是坡度陡峭,這一片樹林真的很美。松針落葉削弱我們的摩擦力,接近50度的陡坡走兩步滑一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17:10登上馬蕃帕山,山友用諧音戲稱為「麻煩有害怕的山」,的確不容易親近


沒有摸魚的本錢,太陽快要下山了,冀望下坡的路況不要太糟。老咩的雨鞋鞋底幾乎磨平了,頻頻滑倒,一路跌跌撞撞看到下方平坦的谷地,打起精神放手一搏。這就是傳說中的上馬谷,只可惜天色將暗,無暇欣賞,找營地找水源紮營優先啊。谷地當中幾處窪地乾枯,老貝卸下裝備四處找水源無望。與中馬谷相距500公尺到下馬谷要一公里,摸黑走平坦的谷地沒有危險性,決議繼續向前拚。


或許老天爺肯定我們努力不懈的毅力吧,向前300公尺順著乾溝準備下坡,老貝眼尖瞄見乾溝石縫下有反光,有水!石縫下滲出水!盛裝約2公升的水,將水窪再挖大,讓伏流水繼續滲出並沉澱泥沙。我們帶著2公升的水,往下方谷地找營地,等一下再回頭取水。

18:30點著頭燈架起天幕,家成整理裝備與營地,老貝再度回頭取水,老咩架爐煮飯,感謝老天爺提供的好運氣,讓我們遇到水源找到避風又平坦的營地。



D5:營地-呂禮山-相原溪-相原北峰前營地

中級山沒有華麗的山景,只有無止盡的崩塌地與芒草叢林。與崩塌地奮戰四天,今天的上半天應該是這趟行程的「莒光日」,從上馬谷、經中馬谷、下馬谷到呂禮山之間分布多處寬廣平坦的谷地,加上變天之前的好天氣,讓我們享受半天的「豪華莒光日」。尤其下馬谷擁有一條漂亮的小溪流,是絕佳的紮營地點,只是我們無緣住在這裡。



站上呂禮山的稜線,南一段與我們相鄰。從卑南主山往卑南東峰、再銜接到呂禮山續接相原山到美奈田山,是以往的典型「卑南東稜」路線,但是沒有經過「伊加之蕃社」。從2021年元旦,老咩開始安排探尋「塔馬荷」遺址,陸續走訪六龜警備道、太魯那斯、卑南南稜等,都與布農族抗日故事有連結,老咩認為絕對要親身走一趟「伊加之蕃社」才算完整,所以才刻意調整為這次非典型的卑南東稜。



厚厚的雲層在卑南主峰的稜線翻騰,強風漸漸取代上午的陽光,心知肚明「豪華莒光日」即將結束,隔著相原溪、南面的稜線是今晚紮營的目的地,陡下、涉溪再陡升上稜線,在芒草叢林摸索找路的戲碼重複上演,慶幸背包的重量明顯減輕。

14:20涉水通過相原溪,確認上切的路徑後盛裝行動水,往潮濕的樹林陡升。上午由呂禮山稜線望向隔著狹窄溪谷、「近在眼前的相原山稜線,心裡就默認這種陡下又陡升的地形,三個人低著頭默默的喘氣一階一階的移動,內心承受今晚要走到相原池紮營的壓力,沒有交談。

地形漸漸趨緩,天色也漸漸灰暗,溫度明顯下降。17:40行經平緩谷地後,望見樹林邊緣尚未乾枯的小水漥,決議就地紮營。我們很幸運,一直受到老天爺的眷顧,及時提供水源做為結束一天行程的美麗收尾,完成紮營之後才颳風起霧,讓我們吃飽飽後安穩入睡。

D6:營地-相原山-相原溪-佐美姬前營地

如氣象預報,低溫與濃霧宣告今天不會有陽光。06:30登上相原北峰,風勢增強,連相機與三腳架都被吹得無法站立。07:10陡上稜線,雨滴隨著強風打濕帽子,穿上雨衣褲全副武裝繼續奮鬥。

天氣冷,加速消耗身體熱量,肚皮隨即抗議。站上相原山,風太大不適合停頓補充熱量,08:40抵達溜熊谷較平緩空曠的地形又因為雨勢太大不適合停頓吃點心,只好抱著飢餓的肚子,繼續低頭破風淋雨。


09:50檢視航跡方向順著溪谷向下,根據登山的準則,應避免下溪谷。於是,在左右兩岸找尋可橫切的平行路徑。花了半小時,我們陷在陡峭又濃密的高大箭竹林當中,不僅雙腳踏點困難,背包與箭竹糾纏,根本無法順利向前推進,老貝因而損失一支登山杖。幾經考慮,決定下溪谷走水路。

V型的溪谷狹窄陡峭,行走於層層疊疊大小岩石就不容易了,交錯的倒木濕滑阻礙跨步,還得閃避芒草與小蘗灌叢。愈往下游落差形成的深潭與瀑布又迫使我們離開溪水改走高遶。一下上岸高遶一下又下溪涉水,根本沒有和緩平坦的地點可供暫停休息,直到10:50踏上溪床旁廢棄的大型鐵皮工寮,才卸下背包。算算從一早背包上肩啟程,連續五小時沒有停頓休息沒有進食喝水,迎風淋雨一路走來很不輕鬆。



位處深山溪谷建造這麼大間的工寮,接下來的山徑應該為運送建材的路徑,應該不難走了。留著鼻涕填飽肚子,離開溪谷向上爬升,山徑可不是想像的康莊大道。翻越稜線轉向另一條支流溪谷,12:30通過匯流口再向上爬升。這趟行程行進到第六天,累積通過大崙溪、伊加之蕃溪、相原溪等三條溪暨其支流達八次,幾乎每天重複爬升上山頭再陡下溪谷的地形變化,與一般沿著稜線前進的典型長程縱走的型態不相同,尤其今天沿著溪谷往下游的山徑,更是完全顛覆以往的登山認知。


中午過後,雨勢漸小。穿越鐵杉巨木森林,13:30踏上台階式的苗圃地形,範圍很廣。雲層漸漸趨散,雨也停了。15:40經過黑水塘,十分鐘後踏上平坦的草原營地,營地旁的溪溝乾枯沒有水。這個時間點很尷尬,是要繼續拚個兩小時、小小摸黑到美姬池紮營?這樣明天才有可能下到登山口的水源地紮營,但是,不確定美姬池的水源與營地狀況。或者,遷就黑水池、就地紮營,明天再摸早黑出發?考慮今天淋雨身體濕,上下兩次溪谷操得很累,老貝決議就地紮營。沿著乾溝向下游走了一段,仍沒有活水,只好取用黑水池了。

建設完成營地,老貝花了很多時間升起營火,圍著營火吃晚餐、烘乾身上的衣褲,這是一天疲累之後的超級享受。



D7:營地-佐美姬山-美奈田山-營地

昨夜超級冷,老貝穿上全部的衣褲才勉強睡著,本來計畫五點出發趕路的,一覺醒來,水袋結冰昨天淋濕的背包結冰登山杖腕帶結成硬塊,如果昨晚沒有生火烘乾衣褲,是否我們也被結成冰棒?三個人凍得動作緩慢,拖到六點才離開營地。


因為溫度過低,手機無法充電,老咩將行動電源與手機放在胸前保暖,手機總算繼續運作,老貝笑:手機有ㄋㄟㄋㄟ的溫暖耶!一個小時後,登上佐美姬山,老貝好奇這座山的名字很有日本味,老咩事後查詢,是布農語saviki檳榔的意思,此區的鐵杉樹幹筆直參天,貌似檳榔樹的長相,因而得名。

7:30抵達美姬池,路面與水面結冰,推測昨晚恐低於零度。陽光漸漸露臉,溫度迅速上升,和昨天風雨低溫的天氣簡直對比強烈。天氣好視野好,玉山山脈中央山脈南一段以南清晰可見,上個月走過的南大武山過年前走的卑南南稜歷歷在目。


除了箭竹與芒草叢,二葉松與鐵杉為最主要的植被景觀。10:30克服一處危險鬆動又陡直的碎石坡地形,稜線轉向,美奈田北山就在不遠了。然而,熾熱的陽光拖住我們的腳步,實際的前進速度不如預期,13:30通過北山,推測天黑前是無法趕到林道登山口了,走多少算多少了!




15:00通過舊登山的岔路,半小時後站上美奈田山,一等三角點也是這趟行程的最後一座山頭。周圍雲海圍繞,享受溫暖的下午茶,同時用衛星電話與老董阿貝聯繫明天的接駁時間。

離開三角點,隨即進入濃密又陡下的芒草叢林,這個場景與南大武山陡下佳興山莊的情境幾乎一樣,反正就是抓著芒草不斷的下滑,計算著下降的高度落差。高度降為2350M,天色也漸漸暗了,18:00選擇一處緩和又避風的樹林迫降,沒有水源不能煮熱食,背包的行動糧足供我們果腹。

D8:營地-鹿野溪-延平林道-台南

簡單早餐後拔營,迎著日出邁向回家的路。07:00通過茶壺營地,現場火堆殘跡與半壺的水,可惜昨天沒能趕到這裡紮營。循著一連串的瘦稜下降高度,巨大紅檜樹林在晨曦映照下金黃亮眼,驚訝這一區仍保留這麼多的巨木。




9:00抵達鹿野溪畔的林道27.8K登山口,煮咖啡吃早午餐,刷牙梳洗後,10:00踏上延平林道正式下山。雖然「下山」,坡度卻是「上坡」,擔心老董阿貝會久等,三個人像急行軍般大步趕路。10:50由潮濕的泥土路面轉為水泥路,25K溪澗上方一處大帆布工寮被整理得很乾淨,是布農族內本鹿返鄉隊伍設置的中途站。




馬不停蹄、快馬加鞭趕路,13:00抵達19.5K的帆布工寮休息填補肚子。14:00通過紅色閘門,於紅葉山登山口附近下切走捷徑,雜草濃密、路基不明顯,半小時後接回林道15.5K,有訊號,與老董阿貝通話,14:50見到熟悉的得利卡停在14.5K,漫長的卑南東稜完美告一段落。


 

由衷感謝好朋友SOGA,將我們八天的影像紀錄剪輯成影片,成為珍藏的美麗回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570FFjuVaw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