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國外自助旅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外自助旅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1220 張家界八日遊

參加朋友的揪團,前往中國張家界旅遊八天,這是阿諾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天氣好的時候灰濛濛的,天氣不佳的時候霧濛濛的,就和中國給阿諾的印象一樣,看不清、理不明、說不定。

幸運的,阿諾坐在靠窗的位置,飛機從高雄小港機場起飛後,看著太陽下到地平線,一陣黑暗後,飛越香港上空,璀璨光亮像成串的鑽石項鍊。三月底曾帶著老媽到香港與澳門探親,豈料六月之後發生「反送中」抗爭事件,讓我們一直為香港的親人擔憂。曾經被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維多利亞港,璀燦的燈光下隱藏著難解哀愁。

萬里無雲,因此從飛機上俯視下方的燈光,可明顯分辨得出:山區小聚落、高速公路、廣州繁華大城市,連廣州大樓牆面的夜間燈光秀的圖案都非常清楚。降落的長沙則是不算繁華的都市。

入關的層層檢查是必然的,按照規定沒有抱怨。排隊接受檢查,工作人員對著隊伍大喊:「幹嘛都排這一列,這裡也可以通關。」「這裡,這裡,把口罩脫掉。」曾多次往返中國的朋友小聲提醒阿諾,中國就是這樣,連國家門面的人員都沒有好臉色。

輪到阿諾通關,檢查的櫃台高於阿諾的身高,阿諾看不到檢查人員退還的台胞證,也不知道到底檢查完成了沒,阿諾一臉問號的等在櫃台前,對方竟然用手指用力一「彈」,台胞證飛越櫃台掉在地面上。想到朋友剛才的提醒,站在別人的土地上,不能表達甚麼,阿諾搖搖頭、一臉「結屎」地撿起台胞證通關入境。對於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扣分了。事後,阿諾與台灣領隊聊到這個過程,領隊心有同感開玩笑地回應:「你還遙遙頭?我早就冷血得不想做任何反應和表情了。」

接下來幾天的移動行程所見,感覺就像是一個超級大工地,不斷推動交通建設、造鎮開發的大區域,莫怪,街道上與汽車外表總是佈滿厚厚的灰塵,天空灰濛濛的,灑水掃街車密集灑水降低落塵。



本次行程的重點為張家界地質文化遺產,筆直羅列的山峰,果然壯觀,終年雲霧繚繞,景觀特殊,欣逢第一場雪更是讓人興奮。天門山與天門洞的景觀也同樣叫人嘆為觀止,令人驚訝的是,無論九十九彎道的公路、高山纜車、十二段穿岩電扶梯、環山步道梯等建設,全由私人企業投資開發。中國具備豐富又廣大的自然地形景觀資源,加上進步的工程技術與執行魄力,成為觀光產業大躍進的亮點。


花大錢、整體開發、重新造鎮,創造出許多的景點和「古城」,為了觀光而觀光的目地。例如:桃花源,據說花了50億人民幣打造的;柳葉湖完全是人工造景與現代化的建設;溪步街、大小河街是全新的仿古商店街;鳳凰城與芙蓉鎮雖有歷史故事與文化底蘊,卻被熱鬧的商業活動完全掩蓋;常德詩牆、湖南省博物館、千古情戲劇表演,無論展覽或是表演都是為了宣揚國威。幾天下來感受的就是「中國就是有錢」,「要做就爭『第一』」。


初訪中國,幸好由旅行社安排交通與食宿,否則這麼複雜的接駁與換車,這麼昂貴又分段收費的門票,這麼嚴格的安全檢查還要按壓指紋,如果採取自助旅行方式,我們一定無法接受這樣的收費與檢查,一定打道回府的。一趟下來,除了吃得好、住得舒適,除了欽佩執行力與財力,還沒有深刻接觸,還沒有得到「感動」。

台灣也有特殊的山岳地形景觀,只是規模不如中國的「大」,不需要購買昂貴的門票搭電梯,不需要按耐指紋,只要一步一步慢慢走,就可以欣賞沿途風景並且到達山頂。台灣有親切的人情味,對於外來的人一樣客氣,不會將我的台胞證「彈」到地上。只是,台灣對於統籌事務與執行效率較低,虛耗能量,極需要智慧修補認同與重燃熱情。

2019.0402 香港+澳門/省親

阿諾是在緬甸出生的華僑,在排華暴動的動盪年代1969年舉家移民台灣,當時阿諾六歲。

阿諾的媽媽有八個姊妹與三個兄弟,眾多親人同時期分別移民中國大陸與澳門謀求生活,後來陸續將往生者的骨灰與神位移往澳門供奉。自從媽媽移民台灣,與親人見面的機會非常少,如今媽媽11位兄弟姊妹有6位不再人世,內心總有「沒有回娘家、沒去掃墓」的遺憾。嫁到香港的阿姨屢次邀請媽媽到香港旅遊,媽媽總以健康為由、考慮再三。

澳門的小舅舅,雖然是阿諾的媽媽同父異母的弟弟,卻是擔起每年掌理掃墓祭祖的重責大任,不僅將在緬甸過世的爸媽(不是親媽媽)與大哥大嫂骨灰引渡到澳門祭拜,年年都帶著一家大小祭拜所有過世的兄姊們。今年,安排331日祭祖,嫁到香港的兩位阿姨也一如往年,計畫前往澳門掃墓,阿諾的媽媽得到消息也想參加,阿諾當然義無反顧陪同。



在辦理簽證時,發生了插曲。最近中國的入境規則有些變動,台灣人只要辦妥簽證,不需要「台胞證」就可以入境香港與澳門。阿諾辦妥機票預約與簽證,旅行社提出擔心:阿諾和媽媽不是台灣籍的,可能會被刁難不能入境,比較保險的方式,就是使用「台胞證」。阿諾覺得不可思議,我們拿到台灣的身分證長達五十年,竟然不算「台灣籍」的。想想五十年前,從緬甸移民台灣的時候,我們的護照上面沒有任何國家標示,意味著,我們是一群「沒有國籍」的難民。在台灣生活了五十年後,仍然不屬於「台灣籍」的,這種時代的現實悲哀,只有同樣遭遇的人才懂。




申辦台胞證,又產生另一段插曲,必須提交阿諾和媽媽兩人分別的「戶籍謄本(含所有記事欄)」與「居住證」正本,也就是要到戶政事務所,調出五十年前,申請在台居住的證明文件。五十年前,阿諾六歲,與媽媽和妹妹們(共五人)使用同一本護照,當時也是用一份申請居住證辦戶口登記,如今要我們申請一模一樣的文件兩份,來分別證明我們兩人的「合法居住」,讓阿諾覺得十分不能理解。為著媽媽完成回娘家與掃墓的心願,阿諾一一照辦,3月26日順利入境香港。


這次的目地是「省親」,香港的六阿姨與姨丈擔任導遊,全程陪同。並且用心接洽和安排香港(八阿姨的家)和澳門(大表姊的家)的住宿地點與相關親人相見面,從舅舅、阿姨那一代移民澳門與香港,經過五十年辛苦打拼,如今都已經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兒孫成群為第三代的龐大家族,在土地狹小、競爭力強的香港與澳門,擁有自己的居住空間並且取得專業性的工作職務,非常的不容易。可貴的是,龐大家族之間仍然相互關照、常常連絡情感,媽媽這一趟旅程見到分散多年的親人,感受大家的融合氣氛,非常開心與感動,唯獨遺憾五阿姨在緬甸,沒能一起來。至於,玩了哪些景點,並不是此行的目地。

水滴終究要回歸大海,人總是要回家,經過戰爭與動盪,經過了顛沛流離,對於媽媽,哪裡是「家鄉」?出生地緬甸?祭拜父母的澳門?生活了五十年的台灣?家人張開雙臂的地方,應該是「家鄉」吧!












連結:家族遷徙故事紀錄片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14相片故事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13浦甘探險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12茵萊湖攬勝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11雙金朝聖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10---帕安踏青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9---法會嘉年華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8--尋找記憶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阿諾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7---貨運遊河


 


返鄉緬甸 系列報導


 


01.擁抱親情


02.二姑姑娶媳婦


03.江上寶塔


04.早餐的故事


05.環狀火車


06.人親.土親


07.貨運遊河


08.尋找記憶


09.法會嘉年華


10.帕安踏青


11.雙金朝聖


12.茵萊湖攬勝


13.浦甘探險


14.相片故事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