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越嶺古道 / 中級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越嶺古道 / 中級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227 尺山、新集山

 

(一)日期:2025227日~32

(二)地點:番里山(1210m)、尺山(1968m)、新集山(1559m)、天通山(1549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

(四)行程:

D1:出雲管制站─馬里山溪─尺山登山口

D2:往返尺山─新集山登山口

D3:往返新集山-馬里山溪支流

D4:營地-出雲新林道-天通山-管制站

(五)紀錄

蟑螂家族曾經多次「近在咫尺」,與尺山登山口擦身而過。也曾經在距離新集山頂200公尺,因故「心急」撤退飲恨。失敗沒有關係,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下一趟旅程的養分,累積養分,成就這一次「加碼」六龜警備道與天通山的行程。



D0:台南-出雲管制站

傍晚21:00穿破很濃的霧氣,緩緩駛進二集團櫻花公園。21:30點亮頭燈重裝離開停車場,霧氣反射頭燈的光束,加上眼鏡表面的水珠折射,反而影響視力,老咩和家成熄滅頭燈。老貝沒有戴眼鏡的干擾,獨靠一盞頭燈的光線,三個人循著馬路中央雙黃線與貓眼,摸黑前進。

23:00摸到出雲管制站的停車場,燈光掃到一隻大怪手,停車場似乎在進行甚麼工程。濃霧加上黑夜,看不清周圍環境,探了廁所沒有水,取用管制站屋外的水道水,供明日早餐使用。將涼亭整理出三人睡覺的空間,套上露宿袋隔離霧水,避免像四個月前、家瑋的睡袋溼透的慘狀。

D1:管制站─馬里山溪─尺山登山口

05:50回復涼亭環境,正式邁開行程。隨著陽光展開,山嵐慢慢升起,「萬綠叢中一點紅」放眼整片綠色的山壁,幾株稀疏的櫻花倒成為最吸睛的主角。累積前兩次從出雲舊林道進入探路的紀錄,這次直接從管制站循新林道往馬里山番童教育所遺址。

老咩帶著家成巡禮駐在所遺址,老貝摸著頭想不通:上次從舊林道翻越山頭直接下教育所,怎麼會不小心走過頭、迷途走偏哩?就因為下坡走得太順啦!在這種寬稜的地形,放射狀的稜線很容易誤判偏離方向的。

08:20 老貝老咩第五刷番里山,家成是第一次。老咩提醒留意往溪底的稜線方向,別像上回迷途折返的「無妄之災」。

09:50下抵支流,家成和老貝疊石留下上切點記號。沿著支流往上游方向前進,枯水期的水位與流速很明顯小很多。一個腳滑,家成差點落水,卻手掌擦傷、小腿烏青。老咩替家成簡易包紮後,就地午餐。

11:00吃飽飯,配上熱烘烘的陽光,眼皮和肩上的背包一樣重,爬坡走得有氣無力,11:30在稜線上卸下重裝,暫時下課、就地躺平睡午覺。

12:00鐘聲響,繼續奮鬥。老咩抗議:老貝你三次都走不同的航線!為何不按上次的腰繞?老貝拋棄其他隊伍沿稜線的航跡,也不依上次腰繞的方式,這次從越嶺點直接下修。十分鐘後,竟接到落差40公尺的林道路徑,老貝果然英明。廢棄林道平緩沒有甚麼障礙,平順推進三百公尺,快速抵達下切點。如法炮製,再落差50公尺,又遇到廢棄林道,這在離線地圖上沒有的林道路徑,在「上河」的地形圖可獲參考,所標示的「出雲林道」之字繞行緩降後,跨過馬里山溪主流。

出門前,心裡還嘀咕今年的冬天又長又冷、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沒想到南部直接跳過春天,立馬進入酷曬的夏季,閃過許多山羊便便後,13:30抵達寬敞的溪床。經過萬山岩雕、卑南南稜與這幾次出雲舊林道的探訪,對於這一段馬里山溪不再陌生,莫拉克之後形成的一望無際的砂石、堆高的河階地,很有戰後荒蕪的氛圍,但是,每次看見的河道位置與河階落差都不相同,可見得溪流不斷地改道、沖積河階。今日流速與水位明顯降低很多,再配上烈陽,簡直就像走在沙漠。

原計畫連續三天都在同一地點紮營的,沒想到今天行程非常順利,超乎預期、早早就抵達溪床,決議「加碼」、走到尺山登山口紮營。馬里山溪河階地形的變化與不確定性,今天多走一小時先熟悉環境、明天回程就可能縮減兩小時。

的確是這樣,擔心上游的溪流強勁又深,看見適當的涉溪地形、就先嘗試過溪,重複脫鞋、涉溪、再著裝上路,涉溪很花時間,累積心得、我們取得共識,減少過溪的次數。

除了山羌與水鹿的腳印,沙洲上幾組新鮮的鞋印,推測最近有人來過。河階上方的樹林內,新帆布獵寮應該是獵人的新據點。陽光逐漸溫和,16:30擇定登山口的河階地紮營。晚餐前,老貝初探往尺山的路徑晚餐後,享受清涼的溪水後早早補眠。

 

0228 D2:往返尺山─新集山登山口

06:10天微亮,開啟落差一千兩百公尺的挑戰。一如中級山潮濕的雜木樹林與鬆動砂石地面,奮力爬坡之外還得避開倒木等障礙。整片山坡一堆堆的山羊排遺,被枯枝落葉掩埋的不明顯山徑,感覺很多年沒有隊伍造訪了。07:20登上稜線、高度1100m,順著瘦稜上升,一路欣賞卑南主山、見晴山、出雲山,那一段2021年卑南南稜O型縱走的綿長稜線。高度上升為1300M,進入高密箭竹區找尋路徑,爬升一百公尺後脫離箭竹林,08:50步入乾燥的樹林與多稜線的地形,慶幸老舊的路標引導,不需要特別傷腦筋得安步當車。跟著喘息、一步接著一步,10:30登上三等三角點、高度1968M的尺山。

記得201910月蟑螂家族探訪廢棄的石山林道,當時因時間不足、放棄尺山。20213月在「六龜警備道北段」的行程中,沿著石山林道探訪「石山駐在所」,與尺山「近在咫尺」了,卻又擔心回程太晚、林道崩坍的危險,再度擦肩而過。今天,選擇最遙遠的路線,從馬里山溪底爬升一千兩百公尺,總算如願以償了。


打開餐盒與基石一起野餐,老咩笑:在家裡的陽台也可以野餐,卻神經病得爬到那麼遠吃冷冷的過夜飯,我們真的有病!

望見灰色寬廣的河床邊緣那頂鮮紅色的天幕,14:30回到營地,超級順利。老咩決議「加碼」,立刻拔營、向新集山登山口移動。用最快速的方式整裝完成,有了昨天的心得,回程知道如何提升前進速度,唯獨不能減少被烈陽曝曬的酷熱。

途經東番里山登山口,回顧2021年卑南南稜披荊斬棘、掙脫灌叢雜林爬到河階地的窘狀,當時全身上下佈滿鬼針草等種子,狼狽至極,今天的河階地形與當時的景觀又不一樣了。對照「雲山橋」的位置,放眼望去除了平坦綿延的砂石,連個橋墩遺跡都沒有,土石流把一切都改變了,而變化仍持續中。

17:00選定匯流口的河階地紮營。整理營地、架繩、取水、煮飯,分工合作,在天黑之前填飽肚子,享受清涼的溪水後安靜入眠。

 


D3:往返新集山-馬里山溪支流

05:50涉水通過淺淺的支流,找到不明顯的缺口,跟著定位與航線方向爬升。去年10月底、山陀兒颱風之前,蟑螂家族自新集山撤退,今天信心滿滿,朝目標步步接近。

06:30再度巡禮馬里山部落遺址,布農族馬里山社分布範圍很廣,散佈東來山、東番里山等山區,後期被日本政府要求整併住在新集山下的區塊,經規劃統籌建造的社區,每戶家屋的規模、座向、間距相差無幾。

一個小時巡禮後,續向上爬升,和昨天的陡升相較,今天雖只是八百公尺落差,也是走得一身汗,中途休息仰望天空欣賞林鵰翱翔天際,非熱門的山區成了野生動物活動的天堂。10:20與基石一起野餐,完成這趟行程的預定目標。依照老咩的神算,13:30準時返抵營地,又要「加碼」?沒錯,拔營整裝,準備翻過稜線,回到支流上切點紮營。

順著支流溪谷往下游移動,聽見直升機的聲音,鐵定又出事了,過年假期以來,各地山難頻傳。17:30看見家成兩天前堆的疊石,架繩紮營、埋鍋造飯囉,睡覺前當然要享受最後的清涼溪水囉。

 

0302 D4:營地-出雲新林道-天通山-管制站

07:00從容的拔營,離開溪流。本是無趣的連續上坡,家成開啟話題,與老貝老咩討論生活的目標與工作的熱情等等困惑,老貝老咩鼓勵家成,生命旅途中總會不時出現預期之外的人事物,就是因為這些無法計畫、不能掌控的變化(就像這條馬里山溪的河道與河階地形),生活才會多元與精采,不然,每個人都像固定模式的機械人、每件事物都經電腦設定好的標準流程,生活就完全沒有挑戰性、也變得無趣啦!不要害怕計劃以外的事務(就像這趟「加碼」的行程),勇於嘗試、見招拆招,即使失敗也會成為人生旅途的養分。

續分享這幾年家族發生的事件與職場上的事務,家成有點領悟卻又憤憤地喊:但是,那不公平啊!老咩回:甚麼是「公平」?發給每人一斤糖,就叫做「公平」?那一斤糖的營養成分、新鮮度都完全一樣嗎?老貝補充:老人和小孩對於一斤糖的需要程度也不一樣!不合乎自認的「應該」與「預期」就是不公平?對啊,很多事件無法從單一層面或量化數字去評判,不計較、不傷害、不損及生命,都可討論與嘗試的。

坐在林道水泥路面,解決完午餐,高遶離開中斷的林道,眺望對象的山峰,在蔚藍天空下,溪南、石山、卑南、孟浪、見晴、出雲等山峰,像張開雙手般、一百八十度環抱我們的視野,這次的尺山、新集山則在視野的下半部,下次要和哪裡的基石野餐哩?

正中午的陽光迫使我們低著頭默默的喘氣,老貝突然從高遶路徑的缺口往旁邊上切:從這裡應該可以上「天通山」吧?蝦毀!又要「加碼」!這次的天氣好、走得順利,每天的行程超前,不斷加碼、天天換營地,回家之前還要加碼「六龜警備道」!

設定方向300度,爬升一百二十公尺,家成帶頭向上找路,接近稜線時,出現人為路徑,好興奮。修正稜線方向,竟看見路標,往見付山的產業道路就在鞍部、腳下約30公尺的地方通過,越來越興奮。13:00見到傳說中的不鏽鋼基點,沒有編號、沒有等級,據說是登山社團自行命名並建立的基點。基點並不是我們爬上來的目的,山頂的地形怎麼可能有駐在所遺址?往南面較平緩的台地附近探索,賓果!疊石駁坎、石塊台階,真的有遺址,老貝在更南端發現了四座並排的石頭灶台,這個臨時性的加碼太有收穫了,解鎖了老咩心中的疑惑。老咩疑惑:多數人健行「六龜警備道藤枝段」東藤枝山與西施花步道,也有不少隊伍連走「六龜警備道南段」見付山與網子山之間,這兩段中間的東藤枝山到見付山路線卻少有紀錄。

攤開地形圖,東藤枝山與見付山之間的稜線有數個標註高度的山頭,每一座山可對應一處「六龜警備道」的分遣所名稱:岡部分遣所(東藤枝山1804m)-藤枝分遣所(出雲管制站北面的1772峰)-島田分遣所(1647峰)-金谷分遣所(天通山1547)-日坂分遣所(天通山1547峰南端)-掛川分遣所(鞍部:見付山登山口/出雲舊林道)-馬里山監督所(1480)-袋井分遣所(1480峰鞍部)-見付分遣所(見付山1680m),短短五公里竟然分布八個分遣所與一處監督所。

茅塞頓開後心情輕鬆,順著稜線往回走,沿途的舊路標不少,路徑明顯好走。取回重裝,續沿稜線往管制站方向,樹幹上分布幾個木箱,從圓孔判斷應為研究單位設置的「鳥箱」與「蜂箱」。14:40銜接管制站的停車場,工作人員正在施作鋪面工程。補充水分,走四公里柏油路回櫻花公園,四天前晚上濃霧中走這一段,黑摸摸甚麼都看不見,現在頂著烈陽步行,看著修復工程與天災相互拉扯很多年的公路,地基掏空、路面塌陷、橋墩與橋面錯位,莫怪藤枝森林遊樂區持續封園、無法開放啊。

感謝前幾次的遺珠之憾、感謝老天爺給的好天氣、感謝我們仍保持基本體能與動力,讓蟑螂家族享受這次美好的「加碼」旅程。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8—出雲山林道 + 雲山溫泉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3/12/20231126.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9—馬里山溪

布農族抗日故事10—尺山+新集山

2024.1227 南霞山、雞子山

 

2024 蟑螂家族:南霞山、雞子山】霞山林道進-水山鐵道支線出

 

()   日期:20241227日~1230

()   成員:蟑螂、阿諾

()   行程:

D1:新高口-霞山林道-霞山登山口(2)

D2:營地-南霞山/雞子山三岔稜營地-往返雞子山

D3:營地-往返南霞山-探訪嘯月山莊

D4:營地-南鞍營地-水山鐵道支線-自忠

 ()   紀錄:

 2008年,蟑螂參加「阿里山山脈縱走」當年的縱走計畫沒有經南霞山。16年後,阿諾與蟑螂一起圓夢。有蝦(南霞山)、也有雞(雞子山),加碼回憶「嘯月山莊」與水源、踏遍霞山與水山鐵道兩條支線。11月鐵道.森林.村落》連走兒玉山-北霞山-霞山,12月南霞山-雞子山,2024年底完成「阿里山三霞」,兩條腿也就  ~ ~ ~ 啦!

 

D1:新高口-霞山林道-霞山登山口(2)

20:30 結束虎尾科大的馬拉松,大約00:50到自忠停車場,不設定鬧鐘、攤開睡袋先睡再說。自然醒後早餐,08:10重裝上路,路過向土地公請安報告。

09:00新高口正式進入霞山林道。林道平緩、景觀單一,走得無聊,純粹為了趕路、機械式的一直向前走。途經溪澗,航跡標示為「鐵道遺跡」,看了看木架交疊的形式與細細的長鐵釘,和「水山鐵道支線」的粗大螺絲釘、架橋粗大的結構與橫樑規格完全不同,老貝認為這些不是「鐵道遺跡」,這樣的結構只能乘載輕便車輛、不可能載重火車,應該是鐵道被拆除後成為林道、再成為白雪村進出的便道橋樑。

阿里山林業鐵道本線分出兩條主線:眠月主線、哆哆咖主線,哆哆咖向東南延伸往自忠與新高口。上個月,蟑螂家族探訪自忠(兒玉)分歧的「水山支線」,這個月循新高口出發,由「霞山林道」進入。

從新高口再分歧出有三條林場鐵路,一為霞山支線,一為石山支線,另一則為哆哆咖支線(又名東埔支線)。霞山線全長約8公里,從昭和九年(1934年)開始使用,大約行駛到1963年,拆除鐵道後改為「霞山林道」。石山線的全長4公里,大約從1947年使用到1953年為止,後改為「石山引水道」。東埔線的壽命則較長,一直使用到伐木後期;它的全長有9.3公里,最大坡度千分之三十三,和水山支線一樣沒有隧道,但有橋樑49座,終點東埔的海拔2584公尺,由此過索道,則還有6.1公里的東埔下線。目前,東埔支線已被開闢為新中橫公路而取代了。 

11:00非常平坦又寬廣的樹林,地面散佈酒瓶與黑鍋,疑似工寮遺址。算一算,中午之前無法到達南鞍營地,就在休息點,卸背包吃午餐囉。如氣象局預測,今天是濕冷小雨的天氣,加上霞山林道單一平緩的地形地貌,反正就是埋頭努力地向前推,期待明後天能如預報的晴天。

 

13:50南鞍營地。停頓五分鐘、喝喝水,繼續推。

15:10霞山第一登山口。從南鞍營地一路往南的路段,上個月才走過,順利地通過幾處崩坍地形與倒木障礙。只是,今天出發的比較晚,加上天氣陰雨,16:30抵達第二登山口,天空灰暗、老貝決定迫降。相隔一個月,在同一地點再度迫降。

我們熟練的分工整理營地、架設天幕,蟑螂取水、阿諾整理裝備與食材。今早打包時,阿諾驚訝發現重大失誤:忘記帶爐頭!阿諾自責是豬頭,出門清點裝備做得不確實。只能靠MSR「煮水神器」燒水加熱熟食、煮湯,空有瓦斯罐沒有爐頭,也是不能煮米飯啊!老貝努力了一個多小時,弄濕了兩個打火機,仍然無法生火煮飯,樹葉和樹枝太潮濕了。阿諾勸蟑螂放棄:這幾天就用麵包配沖泡包、煮熱湯配料理好的肉類當晚餐;如果明天天氣轉好,完成南霞山就下山,如果繼續下雨,就立刻撤退。

夜晚滴滴答答的雨水打在天幕上,但不覺得冷,遠方阿里山公路的燈火明亮,明天應該好天氣。

 

D2:營地-南霞山/雞子山三岔稜營地-往返雞子山

04:30起身,天幕表面乾得差不多了,早餐後整裝繼續向南推。

06:50抵達溪澗,路徑不明、溪谷地形陡峭,蟑螂卸下裝備嘗試下切找路。阿諾參考幾條年代久遠的航線紀錄,建議蟑螂往上高遶。07:55循著獸徑、貼著峭壁,戰戰兢兢順利通過溪澗,一個溪澗花了一小時。

08:05又一個溪澗,來回探路,08:20過溪。這是往南霞稜線或是雞子山的最後水源,休息吃乾糧、盛裝用水。

08:55第三獵寮,與沿途經過的獵寮相較,乾淨堪用的獵寮,看起來獵人近期使用過。這原是第一天計畫的紮營點,從迫降點走到這裡居然花費兩小時,距離只不過六百公尺啊!綜合這兩次的經驗,霞山第一登山口以南到第三獵寮之間、直線距離短短1.5公里是該路線最麻煩的路段,路跡不明、坍方處處、倒木障礙阻斷,最需要謹慎慢行。

09:50第四獵寮位於稜線上,廢棄的藍白帆布與黑色的方形塑膠籃,與其他幾處廢獵寮同樣,獵人較少使用了。慶幸的是,第三、第四獵寮之間的地形和緩、障礙較少,希望接下來的路徑也可以如此平順。

由於天氣轉好,登山的心情也愉快,在稜線上核對雞子山、南霞山的位置,眺望新望嶺、石山、溪南山等山頭。蟑螂胸有成竹說今晚一定可以煮飯,設定今日目標:重裝到南霞與雞子三岔稜紮營,輕裝往返雞子山。

10:20 擇定距離三岔稜落差40公尺的平坦寬稜紮營,附近的地形平緩、樹林擋風、樹下累積許多乾燥的枯枝與樹葉,也是水鹿休息的基地。

11:30午餐後輕裝出發,10分鐘登上三岔稜。以南的地形屬於寬股稜,蟑螂家族曾經在類似的多股稜線迷失方向、走錯很多冤枉路,阿諾謹慎戒備、密集的定位確認方向。

選擇南向、橫切腰繞路徑往雞子山的方向,路基還算明顯。12:30抵達鞍部,通過別隊標註的「豪華獵寮」,看似規模比較大、但是荒廢很久的獵寮。順著稜線向上爬升,沿途散佈數個水鹿池,都可以作為水源的。從霞山往雞子山的路線比較偏遠,箭竹濃密、路標老舊,近幾年大概鮮少隊伍安排縱走了。

13:45上抵2412峰,這是從達邦產業道路上來、經脈脈山登雞子山的路徑的分岔點,比較多隊伍使用,因此2412峰往返雞子山(2390M)的四百公尺山徑明顯易辨。讓人驚喜的,除了雞子山頂附近的草原地形,草原當中一池清澈的水源最叫人興奮,只可惜我們的容器不多。

14:10取水、拍照後回程。經過「豪華獵寮」改取稜線路徑銜接三岔稜,路徑上也有水池和獵寮分佈。16:30返抵營地,架設天幕、布置鋪墊,蟑螂執行最重要的任務,升起營火、用最原始的方法煮飯囉!感謝老天爺送給蟑螂家族的好天氣,我們得以吃到熱騰騰的飯菜與熱湯。

 

D3:營地-往返南霞山-探訪嘯月山莊

大概是我們的營地占用了山羌的活動路徑,昨晚山羌在營帳外叫到「燒聲」。06:30輕裝離開營地,往南霞的稜線前進。

07:10蟑螂和阿諾站在鞍部為了前進方向起了小小的爭執,確認方向之後,踏上這條完全陌生的路徑。稜線沒有甚麼障礙,地形的變化也不大,算是好走的。加上粗大的血藤盤繞樹頂,像是千年老妖直通天頂,景觀很特別。偶而出現的紅榨槭與楓香,橙紅色點妝出過節的氛圍,走起來挺舒服的。只是,怎麼那麼遠!

10:00找到了樹叢後方的三角點,位於稜線尾端、高度1796M,應該沒有多少人喜愛這座又遠又鳥的山吧!回程要爬坡哩!

蟑螂2008年阿里山山脈大縱走,當時的計畫沒有登南霞山,事隔16年,由阿諾陪伴完成這塊拼圖。蟑螂卻對於當年曾經住過的「嘯月山莊」十分懷念,想要去探望。我的媽啊!清爽平緩的南霞山稜線你不走,非要硬闖已經荒廢多年的腰繞路,嚴格的說是「沒有路」,參考航跡、跟著水鹿與山羊的排遺,硬生生的撥開亂草、踩踏傾斜的山壁。地形圖上近似沿著等高線的腰繞路,實際上是上上下下、重重障礙「自己開路」。

14:50看到「嘯月山莊」更是啞口無言,就像「豪華獵寮」是一處遭廢棄的大獵寮,物品散落一地、旁邊的曬愛玉的架子崩塌損毀,蟑螂借宿的美好印象完全崩壞,更別提:水管引來源源不絕的溪水啊!

跟著水管的方向踏上一條支稜,續爬升60公尺,1960m高度地面明顯一條踩踏的路徑往溪谷橫切,向北腰繞約一百公尺遇到狀似崩坍地的乾溝,循溪水聲音下切,看到伏流水由石縫流出。盛裝七公升用水,原路回支稜,繼續跟著獸徑向上陡升。15:50上到2100m鞍部,不就是早上蟑螂和阿諾起爭執、討論前進方向的地點嗎!

克服了兩百公尺陡坡,繼續向上攀升一百公尺、16:25回到南霞/雞子三岔稜,再五分鐘後回到紅色亮眼的天幕。這一趟行程苦盡甘來,南霞山、雞子山如願完成,蟑螂笑稱「有蝦也有雞」,橫切腰繞路、嘯月山莊、溪溝取水、生火煮飯也都順利,原計畫的拉拉喀斯神木留待下次,明天準備回家了。

 

D4:營地-南鞍營地-水山鐵道支線-自忠

05:30整裝完畢、營地復原,做個熱身,05:40點著頭燈、依循航跡摸路上稜線。踏上第四獵寮,眺望新望嶺、南一段稜線,平緩長長稜線的尾巴、就是南霞山。天氣一樣晴朗,明天就是2024年最後一天,祈望2025美好平安。

回程路途遙遠,下午時段的體能較差,避免被霞山林道的單一無趣的路況感到乏味,選擇水山鐵道支線出自忠,上個月見識過水山線精彩的鐵道遺跡,再走一次感到親切。阿諾很克制、不再敢停頓太久拍照,傍晚18:10走到自忠登山口,結束2024年蟑螂家族最後一趟山旅。

 

 鐵道.森林.村落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12/20241129.html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進山林,也帶回我們自己的故事

2024.1208 曾文水庫馬拉松

 

蟑螂老貝從年初忙到年尾,冬天總算可以安排參加幾場馬拉松賽事。號稱台南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曾文水庫馬拉松】今年是第41屆,與往年不一樣的:今年交通管制、完全封路淨空,專屬賽道加上山區空氣好,跑起來很舒服。只是起跑時間訂在07:00,算是最晚開跑的台灣賽事,接近中午時段很磨人啊。

蟑螂跑馬,阿諾就近健行。救國團年代很受年輕學子喜愛的【東西口縱走】活動路線,現在稱為【烏山嶺水利古道】,據說是「台灣水利之父」八田與一,當時規劃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時、測量行進的路線。

阿諾原計畫從東口縱走到獅額山下壩頂,但是,步道越嶺點以北路況很差,尤其竹高崙山之後的芒草濃密、蜘蛛絲很多,阿諾沒有穿雨鞋,裝備不足,只好原路折返。



2024.1129 鐵道.森林.村落/兒玉山-東水山-北霞山-霞山-白雪村-水山鐵道

 


2024 蟑螂家族-鐵道.森林.村落】兒玉山-東水山-北霞山-霞山-白雪村-水山鐵道

(一)   日期:20241129日~121

(二)   成員:蟑螂、阿諾

(三)   地點:兒玉山(2606M)-東水山(2611M)-北霞山(2472M)-霞山(2166M)-白雪村(1600M)-水山鐵道(2250M)

(四)   行程:

D1:自忠-兒玉山-東水山-北霞山-霞山登山口(2)

D2:往返霞山-橫切路徑-白雪村

D3:白雪村-北霞登山口-水山線鐵道-自忠

 

 (五)   紀錄

D1:自忠-兒玉山-東水山-北霞山-霞山登山口(2)

向土地公請安,天光漸漸明亮。氣溫仍低,重機族聚集自忠派出所前拍照,06:10 與機車族道早安後,轉入特富野步道、開啟蟑螂與阿諾兩個人的度假旅程。自忠登山口是「山海圳步道」的151k,步道全長177公里,起點是蟑螂日常跑步健身的鹽水溪出海口,曾文水庫的東口遊憩區則是65k,一條從海平面連通到台灣最高點-玉山頂的路線,蟑螂家族走起來倍感親切。

從兒玉山登山口轉向東面山徑,穿梭在柳杉樹林與昔日山葵園栽種平台,於陽光還沒有照耀的陰影面緩緩爬升。阿諾問蟑螂:知道為什麼「自忠山」原名「兒玉山」嗎?蟑螂:是因為那位日本總督吧。沒錯,阿諾邊爬升邊說故事:和我們老台南人稱「原市政府前面的圓環」為「石像」一樣,圓環中間曾經的大理石雕像就是「兒玉源太郎」。

為什麼不立前面三任總督的雕像?卻設立第四任兒玉的?因為,前三任被派來台灣的總督任期都很短、做不下去啦!第三任乃木希典更認為台灣人頑劣不化、很難治理,台灣是賠錢貨,幾乎已說服首相與國會以一億日幣賣給法國。當時陸軍大臣兒玉源太郎獨排眾議,認為台灣是日本南面的屏障、軍事價值重要,自願前往台灣。

1898~1906期間,在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八年的治理下,奠定台灣現代化基礎,後來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嘉義縣阿里山區的自忠山原名「兒玉山」、大塔山原名「後藤山」,台北市行政名稱為「兒玉町」;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台灣博物館, 1915年建成當時名為「兒玉、後藤博物館」,都是為紀念這兩位而命名。

1905年兒玉源太郎領軍打贏「日俄戰爭」,被譽為「日本戰神」。死後,被奉祀在日本神奈川縣「兒玉神社」,神社的建材來自台灣阿里山的檜木、神社的鳥居則為台灣新北市觀音山的石材。

我們爬山走越嶺古道,常在山上看見駐在所遺跡,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期留下的,這兩位總督可說是在台灣留下最多的痕跡。

慢慢接受到稜線的陽光,08:30 登上兒玉山,眺望鹿林山等稜線。稜線往南,阿諾突覺得小腿刺痛,捲起褲管一看:幹,又中彈了!活跳跳的硬蜱,倒栽蔥的姿勢、八隻腳在空中做瑜珈!讓人看了很氣憤。老貝興奮又貼心地喊:我來轉轉看,幫妳抓起來!為什麼興奮?因為,這是蟑螂家族第五次中標了!蟑螂老貝有兩次經驗、家齊一次、阿諾第二次啦!所謂「三折肱成良醫」,阿諾提議做一個「神器」,但是沒有紙板,叉子又開口過大,於是將擋風板的薄鐵片裁下一塊,切出一道缺口,依阿諾指示將薄片貼著皮膚、缺口對準硬蜱的口器,貼著皮膚轉動鐵片,兩圈後硬蜱脫落,仔細檢查硬蜱的口器沒有斷、整隻完好被拔除。老貝興奮的說:我可以當外科醫生了!前四次,都是忍到下山後,向皮膚科診所求醫,都市的醫生沒見過這種「蟲」、不知所措,六年前,醫生消毒後切開蟑螂的傷口取出硬蜱。去年第四次求醫,醫生回憶:幾年前好像也有人來看診。阿諾回:就是我的家人,我們爬山在荒郊野外被咬的。醫生娘好奇:你們爬山應該穿長褲長袖啊!阿諾回:我們是穿長褲長袖,但是上廁所就中啦!妳看我們被叮的位置就知道啦!這是蟑螂家族有趣的求醫經驗。

 

09:40登上東水山,老地圖上原名「水山」,是阿里山林業鐵道「水山支線」的命名由來。東水以南的山區,散落許多被砍伐之後的檜木樹頭,樹頭又大又密集,可想像當年森林巨木的景象多震撼。

經過溯溪路線岔路,11:402514峰休息午餐。12:45通過一座咖啡水池,13:10登上北霞山。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在今年五六月的巡守監測錄影紀錄到北霞山與特富野附近有黑熊活動,令人振奮的訊息。

13:35 抵達北霞登山口,探一探初步了解往水山鐵道方向的路況。重裝往南鞍營地前進,傳說中的營地果然平坦寬廣,小山頭藍白帆布下是商業團隊協作留下的物品,我們將帆布表面的積水收集裝瓶,大約三公升、藏起來。

14:15 選擇腰繞路徑往霞山方向,這一段應該是「霞山支線」的原址,但在1963年、鐵道就被拆除作為林道使用,如今林道也廢棄了。二十分鐘通過往白雪村的腰繞岔路,繼續往霞山方向前進。15:20 通過霞山第一登山口,沒有留意航跡,誤將霞山路徑以為是往南霞山的路,就跟著路標繼續橫切。15:20 遇見小小水源,老貝挖深製作水庫,阿諾檢查定位驚覺:我們走錯了,這是往霞山的路,南霞的路在下方、落差70公尺啊!一整天習慣路標的導引,忽略定位確認。以160度的方向、直線距離100公尺,避開障礙、迂迴陡下70公尺,跌跌撞撞總算踏上正途,路徑下是一處廢棄的獵寮,垃圾與帆布散落一地,獵寮旁的溪水從原本乾溝的伏流中嘩啦啦地湧出。時間已經來到16:00,再一小時就天黑了,不可能按計畫抵達嘯月山莊紮營啊!

檢查定位,向前一公里有水源與營地,於是盛裝行動水,邁開大步準備向前衝。不是我們偷懶,這段從霞山第一登山口分歧往南霞山的路徑,一定很久很久沒有人跡了,完全沒有路標,崩坍、倒木重重障礙,費盡力氣想加速卻力不從心啊,50分鐘才推進500公尺,抵達霞山第二登山口,附近有水源,決定迫降。

依據目前的路況與速度,明天不可能單攻南霞山,幾經思量決議放棄南霞、來日多排兩天時間再來嘗試,阿諾為此徹夜難眠,思考變更行程計畫。

 

 

D2:往返霞山-橫切路徑-白雪村

早餐過後06:05輕裝出發,從營地直接上切稜線。與昨天的情形類似,閃避倒木等障礙、克服70%的陡坡,竟看到老舊的路標,想必很久沒有隊伍從第二登山口上霞山啦!

07:10 站上稜線迎接陽光,稜線樹林優美、平緩好走,難怪沒有人從第二登山口攀登的,只有我們兩個豬頭。

07:40登上霞山,老貝往西南稜線探路,了解銜接雞子山的可行性。離開霞山連續陡下,08:50 返抵營地,拔營收裝備。循原來路徑橫切山腰,返程的心情沒有昨天趕路的壓力,沿途看見許多老舊刀痕是昨天忽略的,相同的是要克服崩坍與倒木等重重障礙。

10:25經廢棄獵寮與溪澗,稍作休息,11:11返抵霞山第一登山口。12:05抵達白雪村腰繞岔路,在林道上方黑水塘午餐並將明後天的食物與備用電池等物品打包吊掛在樹上,明天回程再拿取。

午餐後,13:00出發沿腰繞路徑往白雪村。越嶺點的垃圾讓我們搖頭,眼前光凸凸的連續崩坍地形讓我們眉頭深鎖,莫怪大部分的隊伍直接從南鞍營地下白雪村,腰繞的連續長達約六百公尺的崩坍地形,確實不適合大型隊伍或初學者。確認方向,一步步戰戰競競踩過鬆動的碎石,精神緊繃,完全沒有停頓放鬆、短暫休息的惰性。

14:17 結束崩坍地形步入樹林,廢棄獵寮與伴隨的垃圾真是煞風景。14:25 銜接從南鞍營地下來的路徑,在樹林中一路下坡。卸下剛剛腰繞時緊張專注的精神,加上景象單一、路徑明顯又沒有障礙,機械式的下坡,走得快要睡著了。

除了途中展望點,望見玉山稜線與鹿林山等,與我們並肩相隨,稍微提振士氣。

15:10經過化香嶺岔路,老貝準備跟著路標往北東陡下,阿諾卻堅持走東南方向、沒有路條、樹林稀疏的地形,老貝嘴裡碎碎念、不甘願地改變心意。當望見下方的白雪村建築物,老貝心領了阿諾的餿主意,就為了這個展望點,選擇難走的路徑。啊,我們這次不都是同樣的模式嗎?選擇第二登山口上霞山、選擇腰繞路徑下白雪村、明天選擇水山線鐵道出自忠,蟑螂和阿諾就是豬頭唄。

愈往山谷陡下,太陽消失的相對速度更快。15:45抵達1650m高度,開始抓方向橫切、穿越蕨類草叢,通過樹林、逐漸接近建築物,16:00抵達白雪村。趁天黑前巡禮拍照、搭設天幕,平坦乾燥的草皮可謂五星級的營地。

據當地村長說,這處網路發燒的秘徑「白雪村」,阿里山鄉當地人叫「新水山村」,村民大部分是客家族群,靠伐木、焗樟腦、採愛玉為生計。於1973年因戶數過少而被併入雪峰村,雪峰村又在1978年被併入中山村。隨著伐木與樟腦等產業沒落,鐵道也廢除、步道多處崩坍,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居民因而陸續遷出,走入了歷史,因而為喻為地圖上消失的村落。

 

D3:白雪村-北霞登山口-水山線鐵道-自忠登山口

應該要等到八九點,太陽曬到村落,才能拍攝到比較好的畫面。但是,老貝掛心我們的得利卡老車、擔心天氣太冷發不動。06:05 離開白雪村,順著樹林跟著路條緩緩爬升,一小時返抵化香嶺。一面爬升一面聊起早年不同時期一同上山的老朋友們,不知道老朋友們現況如何、是否還偶爾上山。

09:30抵達廢獵寮轉折點休息,遇一對年輕山友與小白狗輕裝往白雪村。取道橫切腰繞路徑,有了昨天走過的經歷,心理早有準備,聚精會神、核對方向、避開裸露鬆動的地形,比起昨天順利許多,10:50 返抵黑水塘,取回寄放的物品,重新打包。

11:20途經南鞍營地,只有一頂帳篷,應是剛才那組山友的。半小時候抵達北霞山登山口,選定廢棄獵寮附近曬太陽午餐。12:20午餐後出發,樹林優美、地形平緩,非常舒適的健行環境。

12:45研究岔路的指標,向東往產業道路與7-11,往北通拉拉喀斯神木。確認方向後向上爬升翻越稜線,附近的路條眼花撩亂,要迷路也難。只是,如果不確認自己前進的目的地與方向,跟著路條走的話、一定疑惑打轉而迷路的,要審慎選擇適當的路條與路徑。

13:05我們刻意選擇四岔路為目標,拉拉喀斯神木/水山線盡頭/水山線/北霞山登山口的四個方向的交會點,進行標定紀錄。遇兩位輕裝山友,從水山線進入,準備轉神木後從特富野步道南端出。這山區的路線四通八達,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與時間,排列組合為多條多樣性的行程,交通、地形、景觀、人文等豐富,實在非常適合健行散步的自然環境。

 

阿諾一見到鐵道遺跡,好奇心大發,每經過一處橋樑,拍照、提問,花很多時間。雖然車上多備了一組電瓶,老貝仍放心不下老舊得利卡,停在自忠三天了,可能因為太冷而無法啟動,頻頻催促阿諾:好囉,下一座橋就不准拍囉!老貝憂心,天黑後公路的車少,恐遇不到車輛、無法攔車求救接電啊!

但是,水山鐵道真的太精彩了,破舊的很精彩!

阿里山林業鐵道可以說是伐木事業的重要運輸動脈,從本線分歧出眠月與哆哆咖兩條主線,又再分歧許多支線深入林場作業區。這些林場的伐木用鐵道,上述的兩條主幹線大致上仍使用直立汽缸的蒸汽火車行駛,分歧出的支線或過索道的下線,則以內燃機車為主力。

本線往東南方延伸通往自忠、新高口,統稱為哆哆咖線,於自忠(兒玉)再歧分出「水山支線」(又名兒玉-星岡線)、於新高口歧分出霞山線、石山線與東埔線。自忠往星岡的5.2公里鐵路,坡度雖只有千分之八,卻有五十九座橋樑,全程無隧道,平均每九十公尺就一處溪溝,遇溪架橋、順山壁鑿路,顯見穿梭於山林深谷間的險峻,橋樑密度之高、可謂林場支線之冠。現存的阿里山鐵道支線當中,就水山支線沒有隧道,經過風災大水,橋樑支柱、橫樑枕木自然支離破碎,兩條長長的鐵軌懸在半空中,對應佈滿青苔的橫樑與鏽蝕的鐵釘,在森林與陽光的映照下,美極了!

 

老貝和阿諾在拍照之外的路段,幾乎採快行軍的方式加速前進,終在16:40踏上特富野步道3.7K的休息平台。兩位年輕小姐準備離開,向自忠方向回程,我們提醒:快要天黑了,有沒有帶頭燈?小姐回:有手機的燈。閒聊後,我們提出可能需要接電發動汽車的憂慮,如果真的運氣那麼背,請兩位小姐救援。

將頭燈換裝新電池,喝口水潤潤喉,準備趕路。老貝突然發現、手機不見了,摸遍身上的口袋都是空的。老貝總是忘記隨手將手機袋拉拉鍊,總說:唉呀,不會掉出來啦!這下,老貝慌了:是不是剛才滑倒的時候掉了?阿諾建議:追上那兩位小姐,請她們不需要等我們;我們再過一夜,明早輕裝折返回來找手機。老貝更慌:明天星期一,上山的車更少,車子發不動就回不去啦!算了,先救車。

阿諾勸老貝冷靜,一步步回想剛剛下背包、換電池等動作,伸手進上袋摸索,果然掏出手機,虛驚一場。老貝欽佩阿諾總是臨危不亂、冷靜應對的個性。

扛上重裝、戴上頭燈,阿諾領頭,兩隻手握著登山杖交替擺動,兩隻短短的腳用快速移動,老貝跟在後面喊:慢一點啦!

眼見兒玉山被夕陽照的金黃漸漸轉為黯淡,視線穿過樹林望見西邊的天空愈發紅通通,加油,快到了!在18:00衝出自忠登山口,望見玉山稜線消失在黑夜前的最後畫面。感謝土地公,我們平安下山了。感謝老天爺,車子啟動了!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