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6 復興溫泉

十二、復興溫泉


 ()時間 98年1月26 - 2月2

()地點與標高:廣東丸山(2731m )、魔界碗山(2862m )、復興溫泉(910m

 ()心情點滴:


    一家五口利用寒暑假安排長程的高山健行活動已經成了習性,今年寒假的活動異於往年的是,首次有「外人」加入,一位是南搜的總教練,我們尊稱為叔公,另一位仁伯是爸爸的南搜學長,一行七人成員的年齡從65歲到12歲,倒也像是一家人。在牛年的第一天扛著快要爆滿的大背包遠離人群、上山度假囉!別人領了消費卷,趁著過年寒流期間泡湯度假,但是絕對沒有人像我們這樣花了八天時間走了超過一百公里的山路、翻山越嶺去泡一池和浴室差不多大小的野溪溫泉,而且這趟的年菜是用「魔界碗」裝的「廣東丸」,真是最特別不過的!  


D1:台南上東埔停車場


    開春第一天陽光普照,是個好兆頭,中午爸爸開車載著一家老小共七個人向塔塔加前進;途經嘉義觸口,人車好多,全都是為了享受難得的連續假日的車潮,由阿里山下山的車龍更是綿延好幾公里,幸好我們遠離人群與車潮,要到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下午五點半,上東埔停車場一朵朵無顏六色的帳篷花陸續綻放,低溫中、一家人圍著簡便的晚餐席地而坐,一鍋熱湯配咖哩飯暖和大家的胃。


我們要到一處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 


D2:上東埔停車場楠溪林道21.5K


    凌晨兩點被迫離開溫暖的睡袋,一面將餅乾與牛奶塞進嘴巴,一面將八天的糧食與裝備擠進大背包,三點四十分告別上東埔停車場熟睡的鼾聲,踏上結霜的步道。五點的天空仍是漆黑一片,經過塔塔加鞍部開始向下坡步行,遇到第一個里程碑3.5K,楠溪林道寬廣平緩,足供汽車行駛,每0.5K設置一座里程碑。沿途的林相美麗,有的路段路面佈滿松針,踏上去柔軟舒適;有的路段地面鋪著紅紅的槭葉地毯,踩在地毯上有喀茲喀茲的節奏聲響,上週在MIT台灣誌的節目中生態教授曾分析過,只要出現變葉木的路段,附近一定會出現崩塌地,果然,槭樹附近有一段崩塌地形,但是邊坡防護的工程做的非常完善,不會影響行車安全。雖然坐車輕鬆快速,但是,唯有像我們這樣一步一步的健行,才能慢慢欣賞美麗的景色與呼吸新鮮的芬多精,聽見山羌、猴子與水鹿的叫聲以及山澗淙淙、樹葉沙沙的各種聲音,偶而聞到水鹿的騷味或者樹木特殊的香味。


林道平緩好走



一步步建行才能呼吸新鮮的芬多精


    連續的下坡路使我們的前進速度超乎預期,八點抵達11K的林務局楠溪工作站,腹地廣、房舍堅固、水源充足,是一處非常理想的營地,叔公拿出麻花捲點心、泡壺熱茶,作個大休息。還沒過午就紮營似乎太混了,決定向前推進到16K工寮;除了原住民入山採愛玉或打獵,楠溪林道較少登山客的人跡,所以動物的出現頻率較高,沿途佈滿動物的排遺與腳印,甚至看見雉雞在我們隊伍前方跳躍、在一處碎石崩塌地驚見一隻墜崖死亡多日的野山羊、在工寮附近有烏鴉的屍體。14K楠溪橋跨越楠梓仙溪,楠溪橋新橋建在舊橋上,成了特殊的人造景觀。結束美好的下坡路,林道開始上坡,瞌睡蟲也慢慢現形、找我們麻煩。



11K的楠溪研究站,是一處非常理想的營地












墜崖死亡的野山羊



楠溪橋的新橋建在舊橋上面


    可能是11K的工作站給我們的印象太深,16K工寮只是一座位於路邊的小小鐵皮屋,令我們十分失望,腹地小、不適合紮營過夜,吃過午餐、睡個午覺後,由仁伯擔任大班長、家瑋是小班長,領軍再向前推進。


    但是,凌晨兩點就起床走到現在,實在有點吃不消了,地圖上標示21K附近有工寮,意志力支撐我們向上爬坡;通過21K山澗時,眼前的景象完全將我們打敗了,地面潮濕泥濘、林道因崩塌而另外改道、工寮早就消失的連個殘骸都沒有了。我們像洩了氣的皮球,只好硬著頭皮拖著沉重的腳步再向前找尋適當的營地,真的快走不動了!為了替媽咪分攤重裝,家成、家齊這回的背包容量65公升,家瑋的45公升,重裝壓在肩頭,腰酸背痛;家成和家齊埋首且沉默的爬坡,疲憊與堅持全寫在臉上,家瑋累得哀哀叫,自己找空檔小休息,喘口氣後繼續硬撐,這些全被媽咪看在眼裡,覺得好感動,我們和多年前背著小背包只會喊累的三位小朋友完全不同了,我們長大了。當然,隊伍裡還是爸爸、仁伯和叔公三位男士的大背包最重,他們的體能和耐力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在16K工寮打地鋪睡午覺



家成為媽咪分攤重裝備


    爸爸與仁伯見大家露出倦容,遂卸下重裝、向前走到23K、仍無水源,於是決定在21.5K的林道上就地紮營、回頭到21K山澗取水。


    由於楠溪林道的路況非常好、可通行車,叔公擔心夜間會有車輛通過我們的營地,於是在營地的兩端運用黃色的背包套設置兩處明顯路障與標誌,還模擬開車遇見標誌後煞車的情形,耍寶的樣子好可愛,一點也不像嚴肅的總教練。


在21.5K林道上就地紮營

 


D3:楠溪林道21.5K—九溪山—32K


    昨天原來只計畫走到11K工寮紮營的,竟然推進到21.5K,於是今天想要好好的「墮落」一下,經過23.7K附近遇到山澗,二話不說,卸下背包、泡茶聊天曬太陽,我們當然最歡喜休息時段,每次叔公泡茶,就像是魔術師ㄧ樣,拿出一樣好吃的點心分享,這回,叔公用蘇打餅淋上蜂蜜,哇!超讚的,以前都不知道有這樣搭配的吃法。


遠眺玉山群峰



就地泡茶聊天,發揮墮落的天性


     行經24K廣東丸山的登山口,由該登山口重裝登廣東丸山落差達600公尺,比較累而且必須捨棄九溪山,討論之後決定續向林道推進。走到27.5K附近繼續發揮「墮落」的本性,恐怕一般的登山隊伍絕對不歡迎像我們這樣吃午餐、泡茶聊天還有睡午覺的逍遙惰性。在28.5K附近發現兩處距離約100公尺的九溪山登山口,一處向東面上方落差100公尺、來回約30分鐘、另一登山口向西面下坡落差250公尺、來回約60分鐘;叔公、仁伯和爸爸攤開三組地圖與兩組GPS,討論起地圖上標示的九溪山正確性,爭論的氣氛愈來愈激動,於是決定兩者都探一探,我們當然只選擇跟隨比較近的啦。林道東面上方的是九溪山森林三角點,標高2550公尺;林道西面下方的是三等三角點,標高2392公尺,落差大、路線不明顯、距離也遠。仁伯解釋,三等三角點是花崗岩石材,係日本人當時測量埋設的,堅固又準確;森林三角點則是林務局埋設的混凝土材質,與開闢林道的目的一樣是為了伐木。叔公並且強調日本人當年經營台灣的用心,欽佩在當時沒有精密儀器的時代可以進行到如此深山地區的精確三角測量,實在不簡單。



24K廣東丸山登山口




仁伯解釋森林三角點是混凝土石材


    為了探九溪山耗費了不少體力與時間,大家收拾起「墮落」的玩樂心情、強打起精神,必須趕在天黑前走到32K鞍部紮營。接近鞍部營地的步道路邊有一小處黑色的水漥,附近佈滿水鹿的排遺的騷味,水漥是登山客與水鹿的重要水源。爸爸回憶一個月前玉山大縱走從廣東丸山下到32K營地時,見到一塊泥濘的地面,於是循線在下方樹林內挖到一處水源,真慶幸我們今天不必取用那一池黑色帶味的水漥,更要佩服爸爸的登山經驗讓我們享受新鮮的天然湧泉水。


32K營地



D432K—廣東丸山基點峰—32K


    地圖上標示的楠溪林道位於玉山山脈主脊的西面,屬於楠梓仙溪的集水區,今天我們要循著爸爸玉山縱走的路線往返廣東丸山,原來主脊的東面還有一條廢棄的林道,屬於荖濃溪的集水區,是圖面上沒有標示的。廢棄林道幾乎通到廣東丸山最高峰的腳下,林道沿線分部許多高大壯觀的鐵杉和雲杉原始林,與主脊西面的景觀完全不同,路面還有多處水鹿、山豬玩耍留下的明顯痕跡。


 


主脊東面廢棄林道的景觀和西面的截然不同


    從林道切上主脊森林,二葉松針地毯柔軟有彈性,但是每棵樹的樹幹下半部被水鹿啃得光滑、樹皮都脫落了。廣東丸山森林三角點標高2731公尺,爸爸和叔公、仁伯研究GPS的內容,媽咪則在一旁表演撥花生糖的默劇,誇張滑稽的動作逗得我們笑得東倒西歪,有一種準備下山的輕鬆錯覺。但是事實上,我們的目標是位於支稜的廣東丸山基點峰、標高2418公尺,要吃這顆「丸子」可真不容易,落差大、距離遠、芒草高又密,我們連滾帶爬、顏面割傷毀容。認命的家成、家齊撥開亂草奮勇向前,大班長仁伯緊跟在後訓練我們找路的技巧;沒有耐心的家瑋開始鬧脾氣、頓腳踢芒草,差點情緒失控。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忍耐和堅持、一定可以到達的,抵達基點峰,叔公泡茶慰勞大家,媽咪分享最後一顆橘子。仁伯提醒家瑋要學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容易發生意外;我們想起三年前的南一段山難事件,不就是因為張男意氣用事而引發的陸空聯合大搜救行動嗎?當時不知出動了多少人力啊?我們應該引以為鑑!叔公當年也參與該搜救行列,爸爸因此與南搜結緣的。



二葉松針地毯柔軟有彈性



樹幹被水鹿啃得光亮



廣東丸山基點峰



爸爸與南搜結緣後,努力學習相關登山專業技巧



家瑋要學習控制情緒,以免發生意外


   回程的心情比較輕鬆了,我們邊走邊出「腦筋急轉彎」謎題考大人們,叔公並帶頭唱首阿里山的台語童謠,媽咪接著唱了一系列的校園民歌,不知不覺就走回32K鞍部營地了。爸爸取水、媽咪煮仙楂洛神花茶、叔公與仁伯升起營火供大伙取暖,晚餐前的空檔是最令人興奮的時刻,叔公教我們使用箭竹串起香腸放在營火上燻烤,哇!好香好吃的烤香腸,叔公應該改名為「南搜烤香腸總教練」,堂堂的總教練被冠上「香腸」名號,真是哭笑不得啊!仁伯勸叔公戒煙要戒的徹底,叔公卻一直念念不忘香煙味,呼叫:「小朋友,去咁仔店幫我買包菸!」家瑋立刻從地面拾起一段樹枝遞給叔公,叔公馬上享受吞雲吐霧當神仙的樂趣。














叔公和仁伯升起營火供大家取暖



燻烤香腸超級好吃



叔公用樹枝當香菸抽


D532K—新素左屈山魔界碗山南面山


    都是因為今天的行程比較累,昨晚忍痛澆熄溫暖的營火,被迫早早入睡。天沒亮起身收裝備,營帳表面結了一層厚厚的霜,鍋子的水結成冰,我們合力抖落外帳的霜,好像在玩汽球傘,只是手腳被凍得發麻,好想念昨晚的營火和烤香腸啊!還是家齊聰明,使用箭竹製成掃把掃落冰霜,就不怕凍到雙手啦。


    33K登山口輕裝登上新素左屈山,又稱為錢頭雁山,山頂有兩座三角點,一是花崗岩石材、一是混凝土材質,仁伯教我們一句台語:「手摸三角點,爬山卡不累」。往返時間僅30分鐘,雖輕鬆但是路線紊亂,看過去都是路,爸爸說:「都是『鹿』沒錯,都是水鹿走的路。」



抖落外帳的霜



新素左屈山頂有兩座三角點


    我們走在玉山山脈的稜線上,東面是中央山脈南二段、西邊是阿里山山脈,本想在34K梅蘭鞍部停機坪欣賞風景的,可惜陽光不露臉、天空灰濛濛的。自34K之後的楠溪林道不再適合車行,叉路多、又沒有里程碑,看似荒廢多時鮮少人跡,相對的,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爸爸指著一區箭竹說:「妳們看,葉面上沾有泥巴,表示附近有水漥,水鹿或山豬在水漥飲水、泡泥巴浴之後穿越箭竹留下的。」果然,撥開箭竹叢後方即出現一處水漥,地面還有各種的腳印,有山豬的、猴子的、水鹿的等等。


    自楠溪林道終點扛上魔界碗山,登山口標示90分鐘,爸爸上個月縱走時花了80分鐘,可是,我們這群老弱婦孺加上傷兵卻足足花了130分鐘才登上三角點,邊走邊抱怨箭竹與芒草高又密、上坡又下坡折磨人、倒木亂七八糟阻礙多,這是通往什麼魔界的碗公山啊?


叔公和爸爸在楠溪林道34K停機坪攤開地圖核對



穿越濃密的箭竹林與高大的鐵杉林,攀登魔界碗山



這是通往什麼魔界的碗公山?


    從山頂到西南鞍營地的路況也是鑽行在芒草與箭竹林之間,或者橫切在厚厚的松針斜坡上,滑倒、割傷是家常便飯,今天可沒有時間睡午覺和泡茶了,因此愈走愈沒力,到達營地後我們累得不願再攻南面山。叔公、仁伯和爸爸帶著水袋輕裝攻南面山並取水,我們留守營地熬煮仙楂洛神花茶、一面編故事;營地位於五葉松樹林內,遍地厚厚的松針地毯好舒服,還有一塊爸爸上個月縱走時用芒草鋪成的彈簧床墊,只是床墊下暗藏好多老鼠,叔公將營帳搭在床墊上,夜晚聽到老鼠就在耳邊嬉鬧、吵得睡不好。也因為滿地的松葉不適合生火取暖,萬一用火不慎容易延燒引起森林大火,可就危險了。



南面山森林三角點




這是上個月爸爸大縱走時用芒草鋪的彈簧床墊



床墊下藏著許多老鼠



營地位於五葉松樹林內,不適合生營火

 


D6:南面山梅蘭林道五溪山梅蘭林道20K


    從南面山稜線陡直向下硬切到梅蘭林道登山口,落差550公尺,一點也不輕鬆,連續下坡「嚇」到腿都軟了;叔公又向我們討香煙解饞, 家瑋立刻奉上一隻超大型的「雪茄」樹枝。


    梅蘭林道不像楠溪林道設置里程碑,因此只能埋首拼命的走,用時間或用GPS推算公里數,十點走到機車的行車終點29K,附近有水源,於是下背包、吃午餐、泡茶、補眠,29K25K基地台之間屬於人造林,整齊劃一的杉樹林相很是美麗,只是有幾段崩塌地形使得汽車無法通行;29k到六溪山登山口之間為上坡路,繞過六溪山支稜後才是真正的下山,原來玉山山脈尾稜向楠梓仙溪方向分出很多個支稜線,每一個肩狀支稜的尾端都有一個山頭,依次命名為九溪山、八溪山、七溪山,真有趣。25K基地台附近是五溪山的登山口,也是汽車可通行的終點,原住民在基地台搭起棚架準備摘採與曝曬愛玉子。爸爸解釋該基地台是高雄縣消防局設置的,為了轉接南二段與南一段之間的通訊,以方便未來山域搜救需要。


用地圖和GPS計算梅蘭林道里程數



整齊劃一的杉樹森林很美麗




五溪山森林三角點


    過了五溪山就脫離楠梓仙溪的流域,梅蘭林道進入荖濃溪流域的範圍。通過獅子尾山停機坪,下午五點半,推進到約20k的山澗,在林道上就地紮營,叔公同樣在林道兩端設置標誌路障以保安全,仁伯與爸爸取水煮飯、媽咪拿出壓箱的臘肉。叔公脫下鞋子突然發現,怎麼只有一隻鞋墊?一定是中間休息時,脫下鞋子遺失的。今天農曆初六,西邊的天空出現月亮笑臉,在笑天底下竟然有人遺失一隻鞋墊還後知後覺,幸好明天就要下山啦。



在20K山澗旁就地紮營,叔公使用黃色背包套設置明顯路障


D7:復興溫泉台南


    知道今天會有車子來接,大家又開始「墮落」了,混到八點才背起重裝、邊唱歌邊踢林道。林道旁有一堆羽毛,仁伯解釋是老鷹捉到鴿子,在路邊將鴿子的羽毛啄落、拔光,在將鴿子肉帶回巢穴餵食小鷹。看著散亂的羽毛,鴿子被一根根拔毛時一定非常痛苦。


被老鷹拔下的鴿子羽毛


    10k左右,興高采烈的歡迎另一位被稱為「勇伯」的叔公開著接駁車,為分辨兩位叔公,遂參考這位叔公背包上的熊貓圖案,稱他為「熊貓叔公」,稱總教練為「香腸叔公」。熊貓叔公和香腸叔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特別帶著水果點心外加一包香菸來接我們,這包香菸害兩位叔公都破功啦!兩位叔公一路上鬥嘴、互揭瘡疤,逗得大家笑聲不斷,是兩位奇怪的「老可愛」,另一方面,又互相關心、扶持和分享,讓我們見識到朋友之間的真正情誼。



10k附近遇到接駁車



車後座塞滿八個人的大背包


    在梅山口用過午餐後,驅車前往復興村,再度扛上重裝往復興溫泉前進,這趟路的成員增為八人。復興溫泉位於荖濃溪支流拉克斯溪的上游,仁伯解說這段行程要上溯四個小時,包含三處高繞地形與多處涉溪。由於復興溫泉的路不算遠,是南部登山社團一日遊的熱門景點,我們就遇到熊貓叔公和仁伯的社團朋友約40人準備收隊,另外還有爸爸縱走的夥伴所帶領的小型隊伍準備回程,整個拉克斯溪只剩下我們八個人啦。


在復興溫泉登山口與熊貓叔公合影


要通過三處高繞地形



還要多次涉水過溪



上溯四個小時才能泡到溫泉


    從高山下來後總是不太習慣平地的高溫,非常期待清涼的溪水,但是,一旦面對湍急的溪流與大小交錯的石頭,內心害怕、小腿沒力,必須尋找最有利的路徑,還得鼓起很大的勇氣才能跨出腳步、跳躍於石頭之上、安全著陸到達對岸。腿短的媽咪總在岸邊猶豫發抖,家齊背負著大背包卻能輕盈的蜻蜓點水跨過石頭、不會落水,很有爸爸的架式與膽量,家成謹慎小心、跟在仁伯或爸爸的後面安全渡河,家瑋在家齊的鼓舞下硬著頭皮、用力一蹬,安全著陸後高舉雙手接受大家的歡呼,好像體操選手。最佩服的仍是爸爸,超級大背包加上雨鞋,總是第一個過河、回頭替大家指引和攙扶;我們發現,穿登山鞋走在溪床很不方便,每次涉水就要脫和穿一次鞋襪,很麻煩。


必須尋找最有利的涉溪路徑


家齊很有爸爸的架式與膽量


穿登山鞋涉水很不方便


    晚餐時刻,香腸叔公拿出背了八天的壓箱料理招待熊貓叔公,包含烏魚子和鹹魚等,配上媽咪的芋頭排骨酥和蔬菜湯、爸爸拿手的白米飯、仁伯的醃漬黃瓜與嫩薑、熊貓叔公的橘子和棗子,再加上我們小朋友的高聲歡呼,這一頓年菜吃得好盡興,晚餐後還有熱呼呼的天然溫泉浴,洗盡八天來的汗臭和疲憊。見到不遠處出現兩股強力的頭燈燈光,可能是原住民上山打獵的吧。月亮又出現笑臉了,在笑香腸叔公今天又遺失了一隻襪子,鐵定是在涉溪後穿上鞋襪卻少穿一隻襪子,竟然到達營地才發現兩隻腳穿的不一樣。 


D8:復興溫泉台南


    天還沒亮,爸媽和家瑋就帶著炊具到池邊,邊泡溫泉邊煮咖啡,好享受喔!叔公、仁伯陸續加入,大老遠跑來野溪,真要泡到過癮不可。早餐過後,大伙泡茶、聊天、曬太陽,十一點才正式離開復興溫泉。回程經過多處還在冒煙燃燒的火堆,推測是昨晚那兩位原住民沿途生的火,為了防止延燒發生危險,我們將火堆撥開或澆熄。


泡到過癮


在陽光下泡茶聊天


    旅程中,仁伯曾提到香腸叔公是一位做事非常謹慎而且責任心很重的長輩,非常在乎每一位成員的安危與任何小環節;果然如此,叔公認為接近登山口崩壁的繩索不夠安全,馬上要求仁伯和爸爸拿出扁帶重新加強確保。香腸叔公在登山方面的專業技能和不服老的精神令人欽佩,他說五年後如果還有體能,要再走一趟「南三段」作為七十歲的慶生,爸媽附和道:「好啊!五年後如果體能許可,一起到『南三段』慶祝結婚二十周年。」看來這五年內,我們是無法擺脫「魔鬼訓練營」的魔掌囉。除了有吃有玩之外,還學習到一些技巧和觀念,這是一趟特別的旅程。


使用扁帶重新加強確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