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烏夫冬-斯拉巴庫O型縱走,撤退

 


2025 蟑螂家族:烏夫冬-斯拉巴庫O型縱走】撤退

(一)日期:2025328日~41

(二)成員:蟑螂、阿諾

(三)地點:烏夫冬山、鐵本山、海諾南山、小關山、斯拉巴庫山

(四)行程

D1:台南-復興(停車)-梅蘭-烏夫冬山

D2:烏夫冬山-鐵本山-關海岔鞍部

D3:鞍部-海諾南山-小關山北峰前營地

D4:營地-小關山-神池-2600M

D52600M-斯拉巴庫山-徹退小關山林道-復興-台南

(五)紀錄

原計畫,這次採取「零接駁」原則,將汽車停放復興瓦阿係吊橋,全程重裝步行經梅蘭、烏夫冬、鐵本山、海諾南、小關山、斯拉巴庫、玉穗山,下復興走回吊橋開車,「O型縱走」將拉克斯溪集水區繞行一圈。

第三天,很幸運的在鋒面來臨前順利挑戰「大魔王」:鞍部營地與海諾南2940鞍之間,直線距離僅短短1.2公里,卻包含大崩壁與數條瀑布等複雜地形,耗費五個半小時通過考驗,站上南一段主脊。行程第五天,在斯拉巴庫往玉穗山的方向,霧雨濃厚、看不清大崩坍地形的全貌、無法判斷崩坍地的邊緣位置,只好斷腕從小關林道撤退下山,挑戰「零接駁」與「O型縱走」的計畫失敗。

沒關係,失敗是成就下一趟旅程的養分,再安排計畫:探索玉穗山-斯拉巴庫-連通小關山稜線的可行性。

1:台南-復興(停車)-梅蘭-烏夫冬山

凌晨一點,開車送家成、家齊去搭車,兩姊妹安排往日本自助旅行十天。回家睡回籠覺,四點,鬧鐘驚醒才剛好不容易入眠的阿諾,早餐後整裝上路。

荖濃溪河床漲高的土石堆,在烈陽下就像荒蕪的沙漠,從莫拉克風災到現在,南部與東部的河流仍然處在靜養與恢復的漫長時期。五年前,蟑螂與阿諾參與「明霸克露橋」搜救一名鄉代表的任務,如今,這座橋後來歷經幾次修復後,仍然得放棄、暫時改道走溪床。

09:30抵達復興,與雜貨店門口幾位歐里桑、歐巴桑聊天,他們勸我們搭接駁車啦,幹嘛那麼累!

位於復興國小附近的關山越嶺道的「比鼻烏駐在所」遺址,已經被開發利用,阿諾還記得1988年與林古松、楊南郡等前輩來會勘越嶺道,這處駐在所遺址內的牢籠設備仍完整的。

停妥車子,重裝通過復興簡易橋,混濁、軟弱的拉克斯溪水注入清澈、稍微帶勁的荖濃溪,與玉穗溪的狀況類似,拉克斯集水區的某處不穩定,土石仍持續崩落流動。誰也沒有辦法斷言,荖濃溪谷的河床砂石甚麼時候可以清理完成、南橫公路沿線的橋樑哪一年才能重建完工。

三點多公里的公路,花了一小時走到梅蘭教會路口,歇息啃掉半個麵包後,沿著梅蘭一號農路向上爬升,今天要克服一千公尺落差,目標烏夫冬山頂紮營。2023年中秋節,我們是夜晚開車上阿杜的農家,今天一步步重裝上行,欣賞沿途梅子結實纍纍、愛玉吐新芽、桃子與李子準備結果,眺望荖濃溪谷離我們愈來愈遠。這一片山壁是拉芙蘭部落的耕地之一,幾輛小貨車上山又下山,果園中的狗兒盡責的放喉宣示地權。

兩旁的果樹轉換為竹林,知道與最後農家的距離不遠了。與一輛下行的小貨車錯身,和運將大哥相望一眼,嘿,怎麼是你!十多年前,一起出勤上山搜救的老大哥,曾經在南一段、南二段、石山林道、小關林道一起餐風露宿的老夥伴,就地坐在農路上,談天說地,說說:當年拒絕聯考的小子、如今退休巡水砍草作野鶴。

距離登山口不遠了,婉謝阿舅開車送一程的熱情,阿舅稍晚會電話告知阿杜、我們將經過他家取水。阿杜家的狗兒很盡責,跟前跟後緊盯著我們取水離開。再爬升一百二十公尺,17:00抵達烏夫冬山頭,擇定平坦的樹林,搭起天幕準備晚餐與補眠,晚餐前短暫微弱的訊息,回報平安,得知台北已經下雨,傳說中的「斷崖式降溫與濕到清明」氣象預報逐步南下。

D2:烏夫冬山-鐵本山-關海岔鞍部

05:50離開營地,跟著斷斷續續的毀損水管向上爬升。與2023年相較,路徑變得很明顯、路條也增加了許多,表示,這幾年登鐵本山的隊伍增加了。08:40爬升到2020M、水管往稜線的西面山壁走向,即將與我們的稜線分道揚鑣了。老貝循著好奇心往西面橫切,發現一處獵寮,幾處溪溝乾涸沒水,這是阿杜的哥哥當年引水的路線,水源枯竭、路線又長,最終放棄。

09:20探險結束,繼續爬升,坡度變化明顯較陡,知道只要再忍耐三百公尺就到山頭了。11:00老貝第三刷鐵本山,阿諾第二次。森氏杜鵑粉紅花苞與白色花瓣隨風搖曳,在一整片綠色森林中,最是突出搶眼。

解決昨晚準備的白飯便當,檢查手機訊號,山下代為值班的阿為大哥「四通未接來電」,微弱訊號勉強通話,得知是阿杜與阿舅來電關心,但都轉到由阿為大哥代接了。

離開鐵本山,選擇腰繞路徑,高度維持在2550M2580M之間橫切。過第一獵寮後,緩降到鞍部。溪溝乾涸,幸好營地旁的三個水窪仍有積水。看看時間16:20,決定取水往稜線鞍部推進。爬升一百六十公尺,17:40抵達高度2640M的鞍部,二葉松針舖面的地板,沒有預期的寒冷與下雨,今晚應該很好睡。

D3:鞍部-海諾南山-小關山北峰前營地

今天上午是這趟行程的重頭戲,從2640鞍部腰繞到中央山脈主脊、海諾南與關山的2940鞍部,是我們沒有走過的路段,祈求老天爺上午不要下雨,讓我們順利通過「大魔王」的考驗。

單一的松樹林相加上不算差的天氣,應該最適合森林浴健行的情境,但是,松針步徑摩擦力小,要謹慎踏步才不會滑落、四腳朝天,再加上沒有走過這段,阿諾很警覺得不斷定位與確認走向,不敢大意。

從崩塌的地形上方繞過,06:30站在一處凸稜,穿過樹林看向左前方的超級大崩壁,與對岸陡直的山壁上掛著幾串長長的瀑布,若沒有站在這裡,就見識不到這段中央山脈西面的壯觀景象,地形複雜、如此震撼又害怕,與對岸山壁的直線距離不過1.2公里,溪谷落差達七百公尺,由於峽谷陡直,我們看不到溪谷,只看見對岸直衝往下的瀑布與中間的幾個深潭,阿諾害怕:這要怎麼通過啊!

找地方解決尿尿,避免等一下挫賽屁股尿流。07:00找到大崩壁的切入點,正式挑戰「大魔王」。慶幸的,崩壁岩石並不鬆動,謹慎踏穩、確認方向、步步推進,濃霧遮掩了稜線和溪谷,是為了讓阿諾看不清而不害怕吧。雖然沒有路標,仔細搜尋,偶爾可遇見前人留下的疊石等標記。

寬度四百公尺的大崩壁,花了一個半小時通過。08:30沿著溝槽向上爬升到2730M高度,切入樹林看見老舊刀痕,心中踏實不少,雖然前方還有瀑布的危機,至少我們在正確路徑上。

09:00再度面對一處溪溝,壞天氣愈來愈逼近,霧愈加濃厚,定位出現飄移不穩定。推測向上爬升三十公尺後到對岸,卻發現地形陡峭、裸露感很大、不適合通過。往下回到剛才的點,再仔細觀察地形,倒木下方可以嘗試通過,而對岸有樹木可作為支撐,濃霧稍微散開,看到對岸出現紅紫色的物件,不是自然的顏色、推測是人造物。蟑螂鑽過倒木、攀上對岸岩壁,抓住樹根往上移動,阿諾跟進、緩慢移動,賓果,老舊刀痕與一雙被遺棄的拖鞋。老貝在樹上繫上橘色的塑膠袋,代替路標。過一處溪溝花掉半小時,不像前兩天停頓休息、或喝水吃點心,從早上六點上路到現在,精神緊繃、不敢休息。

爬升十公尺,又遇見溪溝,不同於前面的,這處溪水水量較大,應該是早上看到的瀑布的上游。參考航跡,沿著右岸往下游移動,選擇最窄、最平緩的點過溪上到一小塊平台。站在平台傻眼了,左邊是剛才通過的溪流、下游就是瀑布,平台的右邊是另一個瀑布,平台的後方是斷頭、平台的前方是陡直的山壁。

雖然定位飄移不穩,環顧周圍地形與我們的航線沒有很大的落差。蟑螂大膽的攀上前方陡直的山壁,運用樹木架設繩索,上方確保阿諾輕裝攀上岩壁,再替阿諾扛上重裝。待重新整裝向上移動,看見了老舊不起眼的刀痕,兩個人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這一條繩索是我們架天幕的主繩,離開時收回帶走,沒有留下標記。

順著山勢向上爬升六十公尺,站在2800M高度,近距離欣賞瀑布層層宣洩的壯觀美景,時間已經來到10:30,這一道溪溝花掉我們一小時啊!

調整方向轉為一百二十度,站上2850M的小支稜,再轉為二百二十度、接近乾溝。順著乾溝採一百三十度方向向上爬升、通過碎石坡,感受到主脊鞍部的強風,快到了!

路徑漸漸明顯,11:20站上中央山脈主脊,呦齁!我們辦到了,我們通過「大魔王」的考驗,1.2公里的直線距離,我們總計花費五個半小時到達對岸,站上南一段傳統路徑,東南下方就是取活水的凹溝,南端的海諾南山頭隱沒在濃霧之中。

好冷、好餓,找一處較避風的樹叢,穿上雨衣、戴上保暖帽禦寒,啃食白飯配香腸,一個上午的刺激與辛苦告一段落。

蟑螂與阿諾已經很久沒有爬百岳了,久違的矮箭竹高山景色、明顯無障礙的傳統路線,只可惜濃霧瀰漫、白牆一片。或許是因為白牆、看不到甚麼景觀,也或許是步徑太明顯、不需要動腦費神,就是機械式的上坡下坡、左腳右腳,走得頻頻打哈欠。

路過海諾南北面的乾涸的黑水塘池底,2017年南搜教練團「高山常訓」時圍著黑水塘紮營取水啊!怎麼都乾的?20062月,蟑螂家族三隻蟑螂第一次的高山縱走就是「南一段」,同樣是遇到這種霧雨的天氣,躲在海諾南前鐵杉林內紮營,如今營地只剩爛泥巴。蟑螂與阿諾感慨,當年真是瘋狂,帶著三隻念小學的小蟑螂來縱走,那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

總算挨到里程指標140的取水點,蟑螂看了看凹溝旁的大石頭與不遠的幾棵稀疏的樹,懷疑的說:這草原坡地形是很像,但是,印象中沒有樹和大石頭啊!阿諾很確定是這地點,蟑螂存疑的順著溝找水,卻沒有水!沒有水!

濃霧加上細雨,本來就走得極其無聊的山徑,沒取到水後,更顯失望和無力了,更別提一路上的黑水塘都乾涸見底。聽見水鹿在濃霧中零星的叫聲,水鹿大哥,你都在哪裡喝水洗泥巴澡啊?

硬著頭再爬升七十公尺,17:40站上小關北峰前營地,翻遍草叢也沒有藏水,死心了。搭起外帳、確保不受霧雨淋濕裝備,阿諾預留300CC明日早餐,剩下的400CC煮兩碗飯與咖哩雞,今晚沒有熱湯、明天沒有午餐便當了。

D4:營地-小關山-神池-2600M

老天爺真會開玩笑,凌晨三點下了一場雨,蟑螂起身用鍋子承接了足量的水,供早餐與行動用水。老天爺,你為何不早幾個小時下雨哩!

06:10穿上雨衣褲離開營地,雖然只是濃霧配細雨,穿過箭竹步徑仍然會濕漉漉的。

09:30登上小關山,和2006年一樣,一片白牆、甚麼也看不見。不停留,往小關林道方向移動。20212月蟑螂家族曾經從神池營地往返小關山,今天再循線往神池,驚訝這步道的路幅又寬又明顯,這路線大眾化程度可媲美北大武山了!只是,池水退了後的神池,加上濃濃的霧,景象蠻荒涼的。

本來想在神池煮個熱湯稍作休息,老天爺真是算準了下雨的時間,12:30我們取了水直接上路,連午餐都不想吃了。路途中,趁雨停、啃行動糧。

從小關林道轉彎處2320M橫切往西,15:00銜接上往斯拉巴庫稜線,雖然不再下雨,濕滑樹林一路陡上,16:20抵達2600M小山峰,決定紮營。蟑螂很用心的生火供阿諾取暖、烘乾衣物。

D52600M-斯拉巴庫山-徹退小關山林道-復興-台南

老天爺不改開玩笑的幽默,半夜的霧雨又壞了昨晚烘乾的一切。算了,反正今天要下山回家了。

固定在06:00拔營起步,眾多新舊路標指引,不需要費神找路,除了得揹著濕漉漉的重裝克服地心引力。07:40抵達2800M小山頭,這是與小關山相連的稜線三岔路,蟑螂對這段稜線感到好奇,認為應該可以從小關山直接連過來、不需要下到神池啊!

上上下下經過幾個小山頭,落差不大,但是岩石瘦稜、西面一瀉千里的大崩壁,速度也快不起來,而西面的大崩壁正是造成玉穗溪土石流與明霸克露橋沖毀的原因之一。加上壞天氣,折騰到09:50登上斯拉巴庫三角點。進食補充熱量後,準備往玉穗山趕路。

路標下方是崩落約十公尺的落差,落差的西面推測是完全崩落的斷崖地形,我們往北、往東北,試圖繞過崩塌地,但是我們的高度正處於雲雨帶、霧很濃、短時間內不會散去,無法看清崩塌地形的規模與邊緣,繞了半個多小時,仍然很難辨識路徑與方向。依目前的狀況,今天絕對走不到玉穗山的登山口,而我們的糧食有限。11:00蟑螂決議撤退,從原路撤退,天黑之前應該可以下到小關林道。事不宜遲,採一百二十度爬回三角點,阿諾與蟑螂相互打氣、提起精神加快腳步。

13:30回到2800M三叉峰,一鼓作氣往2600M昨晚紮營的山頭繼續推進,往下移動的同時,沙盤推演:如果有訊號,要通知誰進入小關林道接駁?經常帶團走神池上小關山的嚮導朋友?知道我們這趟行程的朋友?考慮我們的車子停在復興,最理想就是請阿舅幫忙,阿舅熟悉山區的路況、而且從復興回他的家很順路,但是,我們沒有阿舅的電話號碼。

霧氣不再那麼濃厚,14:30返抵2600M營地,將手機取消飛航,嘗試接收微弱又短暫訊號,請阿為聯繫阿舅,四天前,阿為的轉接電話紀錄有阿舅的號碼。訊號忽弱忽無,一句話講不完整就斷訊,寫簡訊也是失敗,就這樣折騰了一個小時,我們的體溫已降低,決定續往下移動,維持電話開啟,方便簡訊傳輸。果然,二十分鐘後,阿諾的手機接收到阿為與阿舅的簡訊,成功使用簡訊約定晚間八點在小關林道20K接駁。

17:00踏上小關林道,褪下雨衣雨褲,喝口水、吞兩顆糖,邁開步伐踢林道。遠方的天空雲彩略呈紅色,「斷崖式降溫與濕到清明」的壞天氣應該漸漸趨緩,回想撤退的果斷決議與電話通訊對象的判斷,蟑螂和阿諾冷靜評析與行動默契堪稱最佳拍檔。感謝阿為熱心轉接通訊與聯繫,感謝阿舅臨時救援這趟接駁任務,路邊睡一覺、再開車回到溫暖的家已經是凌晨兩點半。

蟑螂仍唸著小關山與斯拉巴庫之間的稜線,打鐵趁熱,擬再排個時間,將玉穗山、斯拉巴庫、小關山的兩段大崩壁探一探。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進山林,也帶回 我們自己的故事

《2023年 鐵本-關山》 https://youtu.be/J2pl37ISjX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