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 出雲山林道-雲山溫泉

【出雲山林道-探雲山溫泉】舊林道進-新林道出

()地點:蕃里山(1210)、馬里山溪(750m)

()成員:蟑螂、阿諾、SOGA

()行程

D1:出雲山舊林道(見付山登山口)-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

D2: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往返馬里山溪、雲山溫泉2

D3: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出雲山新林道-出雲山管制站

()紀錄

高雄市桃源區的「出雲山林道」與台中市大甲溪的「出雲山林道」同名,又稱為「雲山林道」。2021卑南南稜的最後一晚,蟑螂家族在馬里山溪床露宿,驚嘆河床寬廣、平坦且溫熱。2020年蟑螂家族探訪萬山岩雕,途經出雲山林道茂林支線遺留的伐木物件,讚嘆林道深入中央山脈既遠又廣。1997年蟑螂購置得利卡初期,經常邀集好友一同驅車探險,攀登新集山等,當時就體驗林道好長好遠。SOGA回憶,以前經常騎機車進入雲山林道,攀登沿線的數座山峰,例如:番里山、東番里山、新集山、夢浪山、東來山、出雲山等,興奮地回憶,晚上騎在林道上,路面都閃閃發光,是石英的反光,所以自己取名為「石英林道」。事隔多年,毀損的雲山橋在哪裡?雲山溫泉還在嗎? 

曾經經歷中級山與高山偉大時代的老蟑螂,連續的工作忙碌之餘就是想要上山走走,於是邀了同樣對出雲山林道很懷念的SOGA,勉強擠出三天,一起解饞。

 

D1:出雲山舊林道(見付山登山口)-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 

藤枝遊樂區與石山林道出雲山管制站之間,因為修路封閉,只好提前改道駛入見付山的聯外產業道路。適逢星期日做禮拜的時間,連續與幾輛車錯車,在見付山登山口與「台灣阿誠」老大哥聊天,才知道裡面的住戶不少,這條產業道路由公所維修,所以路況不錯。老大哥說:雲山橋和溫泉早就沒有了,要下溪喔,從茂林進去比較快啦!

往東踏入出雲山舊林道,一如廢棄林道的標準見面禮,被高密又鋒利的芒草刮得辣辣的,刺痛的感覺反而有些興奮,大概是太久沒上山了。舊林道比想像中更崩壞,完全不見路基也罷,無論高繞或是下切的地形都超級陡峭又鬆動,一小時才前進不到五百公尺,全身上下沾滿鬼針草與銳葉小槐等種子,加上手腕一道道的傷痕,慘不忍睹。

由於林道盡失,只好確立定位與角度,自行開路了。踏過一段崩坍地後,向上移動,稜線之前轉入一處較平緩的地形,驚訝發現一片石板堆砌的牆,再深入,不得了,好大一片的石板屋遺址,超過三十棟。讓人好奇的,這些家屋遺址的規模都比以往所見到的大。

據資料,在布農遷移這個地區前,馬里山溪東岸早有魯凱族部落聚集,西岸則有鄒族獵人進出。當時還在台東海瑞的布農,時常往西翻越中央山脈到這個地區狩獵。布農族祖先在1875年,其中一個Ismahansan家族,決定舉家西遷,搬到卑南主山西南麓的Usuzuk居住,同時開啟了布農大舉西遷的歷史。當時,他們藉著與原居於該地區的魯凱族聯姻,在1880年代取得土地居住權。馬里山溪東岸,遂成布農部落最終遷移之地。

布農很是團結,透過凝聚力,逼退遊走於此間的鄒族獵人,1910年左右全面退出馬里山區。除了日本殖民者、少數魯凱,以及上山買賣工作、擔任通譯的漢人遊走之外,馬里山區盡歸布農所有。由以上敘述,初步推斷附近山區為布農族的聚落遺址,蟑螂回想在新集山的山腰,也有一區非常廣大的聚落遺址,希望明天有機會親眼目睹。

馬里山地區有二十多個大大小小聚落散居,日本政府很難推展一般行政事務,也難以掌控原住民行蹤。尤其,1915年的「六龜里事件」,馬里山地區住民攻擊腦寮與土壟灣發電所,殖民政府延伸「內本鹿警備道」,並強制施行「集團移住」策略,1930年代住民們被迫離開馬里山地區往那瑪夏或二集團「移住」。那麼,這些石板屋遺址將近一百年了。 

舊林道完全不可行,那就抓方向,克服超級陡峭的地形與重重障礙,直接連上新的出雲山林道。踏上水泥鋪面的新林道,聽見溪水嘩啦啦的聲音,整個人開始鬆懈,當瞥見平坦台地上的獵寮帆布,哈,決定紮營、不走啦!

在深山裡面興設「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可見得這山區聚居的人數相當可觀,教育所附近分布大面積的家屋遺址,可做為佐證。黃昏之前,探訪遺址與蕃里山,距離SOGA上次登頂,大概超過三十年了吧。

納悶SOGA為何背包形狀怪怪的,原來他揹了一把烏克麗麗,真有閒情逸致,晚餐前後自娛娛人,和當年騎乘機車、馳騁林道的肖年郎完全不同的形象。

 

D2: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往返馬里山溪、雲山溫泉2

昨天偷懶,今早03:30起身,早餐後摸黑出發。參考航跡往前推,沒有風景一路下坡,只覺得樹林超級雜亂、地形超級陡峭又鬆動。避開複雜的樹林,決議改循乾溝向下,居然聽到水聲,果然有伏流水。

天漸漸亮了,地形與樹林的障礙並沒有減輕,不斷的定位、調整角度、找尋安全的路徑。SOGA準備了紅色塑膠繩作為路標,輔助回程的方向,但是,回程得克服這些陡峭又鬆動的地形,向上爬升的速度一定很慢。

避開斷頭稜,蟑螂帶著我們下切到溪底。過於興奮,直覺判斷往下游走就可以通到馬里山溪主流。經過小瀑布與小深潭,也看到落石堆當中有混泥土塊,不疑有他。又過了數個河灣,定位時發現大大錯誤,應該要往上游走啊,要翻過東面的稜線到另一條支流,才能接上主流啊!

溪谷不好走,陸路一樣很麻煩,戰戰兢兢與樹林和地形纏鬥了很久,總算接觸到馬里山溪河床。莫拉克之後,南部的河床都變得很寬很高,冬天的溪水流量較小,涉溪比較沒有危險性。上游方向的溪南山與石山稜線感到熟悉也久違了,一個上午的纏鬥耗損我們的體能,決議不去找雲山橋,往下游方向望望新集山,看看溫泉的運氣如何?

往新集山登山口的支流,岩石的顏色很明顯帶著褐色,溪水溫熱,SOGA追根究柢,發現幾處石縫下的地熱,地圖上所標示的「雲山溫泉2」被土石流埋入河床下了,這需要重機具才能重見天日啊!

想到回程,我們不敢耍廢。從支流的下切點,蟑螂探索改走東邊的稜線的可行性,經實際走過,稜線乾淨又清晰,比起上午的路徑好走很多。連續爬升,回到蕃里山,加強一些指引路標,16:40回到獵寮,今天整整走了12小時。沒有如計畫的攀登新集山,也沒有找雲山橋,但是,搞懂新舊出雲山林道,也尋獲石洞中的地熱,不虛此行。可能是年紀增長,找到地熱,不如以往的興奮或是激動,卻喚回記憶中深藏的悸動,回家後比對三十年前的相片,很慶幸當時年少輕狂那麼熱血、那麼衝動愛上山,才有這些珍貴又不可取代的回憶。

 

D3: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出雲山新林道-出雲山管制站

雖然汽車停放在舊林道的見付山登山口,可不想重返舊林道,由新林道回程絕對較輕鬆啦。

新林道寬敞又有混泥土舖面,當時深入中央山脈越過出雲山到東部,那時候攀登沿線的山峰容易又快速吧!今日的林道柔腸寸斷,鋪面覆蓋厚厚的落葉,只有有緣人願意安步當車了。陽光翻過卑南主山的稜線向我們招手,感謝老天爺給我們的好天氣,夾道的聖誕紅與楓樹傳達管制站就在前方,三天的旅程即將結束。事隔多年,毀損的雲山橋在哪裡?雲山溫泉還在嗎?答案不是重點,還有能力踏上旅程,和老朋友再度餐風露宿話當年,彌足珍貴。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8—出雲山林道 + 雲山溫泉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3/12/2023112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1025 馬里山溪

 【 2024.1025 馬里山溪】舊雲山林道進 - 新林道出 ( 一 ) 時間: 2024 年 10 月 25 日~ 10 月 28 日 ( 二 ) 地點:番里山 (1210m) 、馬里山溪 (750m) ( 三 ) 成員:蟑螂、阿諾、小蟑螂家瑋 ( 四 )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