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大霸北稜出武陵

大霸北稜出武陵

(一)時間:2020811日~815

(二)地點:馬洋山2861m、中壩坪3389m

(三)成員:蟑螂、阿諾、小飛俠、李志漢、水管

(四)行程:

D0:台南-竹北-鎮西堡登山口

D1:登山口-鎮西堡神木群-廢棄獵寮營地

D2:營地-馬洋山-中霸坪

D3:營地-大霸尖山-新達池營地

D4:營地-武陵農場-宜蘭-台南

(五)心情點滴:

「我一直抱持著一個理想,一旦機會來臨,我要單身揹著一面國旗,挺身登上大霸尖山的絕頂,插上國旗,然後繼續單身橫越大霸稜脈,向宜蘭廳方面縱走過去。」      ---摘自《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森丑之助一直懷抱攀登大霸尖山的夢想,1907年曾提出多條登大霸尖山的路線,其中一條為「北稜路線」:沿大漢溪到三光,經由李棟山、秀巒,沿基那吉山、馬洋山稜線,直登大霸。只可惜,森丑之助最終只有站上鹿場大山觀察大霸尖山,有生之年沒有完成「橫越大霸稜脈」的夢想。

19158月,日本測量隊嘗試由北稜走到霸基,但沒有登頂。

20208月,蟑螂家族依著森丑之助的想法,從北稜走向大霸聖山,收集完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橫越大霸稜脈的夢想。

D0:台南-竹北-鎮西堡登山口

「米克拉」颱風往福建方向登陸,雖然不影響台灣,卻擔心它的西南氣流帶來豪雨影響登山活動,猶豫是否延後出發。小飛俠堅定地回應:到登山口再說!

行經高速公路,雨勢忽大忽小,提心吊膽。18:30抵達竹北,與孝文會合,用過晚餐後,改由孝文駕駛。孝文這幾年隨著公司在竹北工作,對於當地路況較熟,傍晚順著山路欲爬愈高,離文明愈來愈遠,高興的是:雨停了。

23:00終於抵達鎮西堡神木群的登山口,李志漢已在登山口等候多時。從15:00離開台南,整整八個小時車程,對於南部的登山隊伍而言,路途遙遠。天色已晚,累得沒有精神泡茶聊天,擇定店家的地板,就地露宿。

D1:登山口-鎮西堡神木群-廢棄獵寮營地

蟑螂的鬧鐘準時上工,但是,大家依然「不動如山」,好吧,就繼續睡吧。05:20天也亮了,阿諾提醒要把握上午的好天氣。大伙動作迅速,吃早餐、分配公糧與瓦斯罐、打包整裝,並將環境整理完畢。

非假日,一輛大型車載運遊客抵達神木步道登山口,遊客三三兩兩魚貫入山。07:50孝文為我們拍攝合照,正式踏上步道。太陽高照,完全沒有颱風過後的跡象,我們背負重裝爬坡,體感溫度直線上升。

登山口高度1333m,神木步道穿梭在茂密森林中,綠意盎然、樹影婆娑,除了肩上的重裝負擔,行走步道就像走在綠色隧道當中,非常舒服的。08:15通過溪流,高度1652m,取水洗把臉,嚐口冰涼溪水,消暑解渴。

09:20抵達休憩椅,高度1897m,欣賞密林中佇立的高聳神木,以及潮濕的樹林底層的小巧菌類,五卡大背包一字排開,讓健行的遊客好奇詢問:「你們是要去露營喔?」

遊客們非常禮遇的讓出一條路,讓重裝的我們向上爬升:「加油喔!」09:50 通過A9神木與附近的帆布獵寮,高度1913m。去年元旦,蟑螂和阿諾登基那吉山並下到毒龍潭紮營,原計畫要走到鎮西堡賞神木的,只可惜時間不足而作罷。今天也只路過欣賞到幾株神木,要靜待緣分來漫步神木群。

離開神木步道、轉入登山的路徑,坡度明顯增大,早餐早已消耗殆盡,11:00在帆布獵寮停留補給食物與飲水,高度2180m。吃飽喝足後繼續與陡坡博感情,隨著高度變化,樹林的景觀也逐步更替,從闊葉林轉換到鐵杉與箭竹林,穿插紅檜到雲杉與冷杉,樹林景觀特徵不同,相同的是提供良好的遮陽,我們行走在綠色隧道中,好似穿過一幕幕時光隧道,聊天的主題總是在回憶之前的登山旅程或是曾經一同在社團活動的點滴,果然是年紀到了,只剩下回憶。

12:10經過馬望海山的叉路,高度2388m,腹地平坦可供紮營,只是沒有水源。再爬升40分鐘,抵達毒龍潭叉路,高度2503m,有舊路標,路徑小不太明顯。如果去年元旦,蟑螂和阿諾從毒龍潭切過來,應該會灰頭土臉的。

雷聲逐漸明顯,天空下起細雨,14:15雨勢加大,不得不穿上雨衣,目前高度2586m,今天已經爬升約1250公尺了。是中午沒吃飽還是昨晚沒睡好,大家的戰鬥力明顯降低,14:45抵達廢棄獵寮,高度2580m,腹地小又不平坦,旁邊溪溝很小的流水,小飛俠兩年前,三人是在這處紮營的,對於今天五個人而言腹地較小。經過向前探路,沒有更適合的營地,蟑螂和水管決議動手建設營地,阿諾和李志漢取水,李志漢不小心破壞了原來的水路,小飛俠重新挖掘,水量小而且混濁,需等候沉澱取水。

蟑螂砍了幾根樹幹,增加營地的長度,又砍來一些帶葉的嫩樹枝,鋪地面,隔離潮濕的爛泥巴,一陣大雨,趕緊拿臉盆和容器蓄水,感謝老天爺提供的即時用水,水管和小飛俠燒水煮金桔檸檬,酸酸甜甜、生津潤喉,真棒。

躲在天幕下煮飯炒菜,這次由小飛俠準備豐盛的食材,有香菇滷肉、油蔥酥炒高麗菜、虱目魚丸玉米蛋花湯,和以往蟑螂家族的簡易晚餐相較,多樣又豐盛,再加上水管大師的料理,大大滿足。

晚餐後早早入睡,好意外,沒有泡茶,大家果然累了。夜晚雨停了,天幕也乾了,期待明天的好天氣。

D2:營地-馬洋山-中霸坪

昨晚早早紮營,今天應該要趕路。鬧鐘準時03:00響起,但是,除了阿諾和蟑螂,其他人都採「無聲的抗議」,就讓大家繼續睡吧!

天光微亮,阿諾催促,總算起身動員。早餐後06:00動身上路。

06:30通過第一營地,高度2598m,地面排列幾個大臉盆,承接雨水。向前約50公尺,有一指標,標示距離水源150公尺,腹地比昨天的營地平坦又寬,要不是第一天比較累也比較混,又對於水源沒有把握,應該來這紮營的。

天氣晴朗、心情輕鬆,比較容易餓,08:10在稜線休息補充食物和水,高度2789m08:45抵達馬洋山前營地,又稱為第二營地,高度2827m,水源往東南方向取用。第一與第二營地之間的地形相當平緩好走,鐵杉樹林提供很好的遮蔭,如果時間與體能許可,是紮營的良好選擇。

09:15輕鬆登上馬洋山三角點,高度2834m,後來回想,這竟然是此趟旅程唯一的三角點。離開三角點,鑽過一段茂密的高箭竹林,9:40踏上松針稜線,紅色的松針地毯加上光影交錯,令人心曠神怡。阿諾檢查航跡,竟然錯過了基那吉山的叉路而沒發現。蟑螂循著來時路回頭標定,叉路與路徑非常不明顯,表示人跡罕至。去年元旦,蟑螂和阿諾登基那吉山往布奴加里山方向,看見通往「大霸尖山」的指標,讓我們十分好奇,步道與稜線如何銜接,也間接促成這次大霸北稜的行程。


解開心中疑惑,繼續低頭爬坡,10:40抵達南馬洋山叉路,指標顯示路程18分鐘,稍作休息,對於三角點絲毫沒有動力,一心只想快到馬洋池吃午餐。

十分鐘後,經過一處枯木營地,在茂密的箭竹與樹林當中,夾著一處空曠絕美的枯木景觀,令人驚喜,可惜沒有水源,我們十分好奇這這些樹木枯死的原因是動物所為?

連續的箭竹密林讓我們有點喘不過氣,11:05在一處較開放稜線稍作休息,欣賞大霸尖山與東霸連峰。呼吸新鮮空氣,之後再度鑽入高密箭竹。不久,轉入樹林陡下200公尺落差,11:40抵達馬洋池畔,翻出鍋碗爐子,泡茶煮湯麵,享受一場優雅的午餐。

馬洋池附近屬於低矮箭竹草原坡,沿途多座水池,可紮營的空地也不少,與北稜沿途的茂密樹林與陡峭的山徑相較,這一處平緩草原坡真是難得。只是高山薔薇遍佈,得耐心繞行、避開障礙,而且確認方位不要迷失。13:40通過草原水池最低鞍,準備爬升500公尺向中霸坪努力。

無止盡的陡坡又遇上下雨,16:00趕緊穿雨衣褲,別於之前邊走邊聊天的熱絡氣氛,這500公尺的落差,大家都沉默專注奮力爬坡。

16:30小雨中登上中霸坪叉路,高度3380m,附近一座水塘。分頭尋找避風的營地,水管和蟑螂和阿諾往大霸方向尋找,小飛俠往中霸山屋方向覓得一處較接近水塘地樹林邊平坦地,決議紮營。

蟑螂和水管是南搜的前後期的總教練,也曾經多次參與山難協勤。2013年,兩位台南復興國中退休老師在霸南山屋失聯的山難事件,曾動員北中南各搜救隊眾多梯次的搜尋,蟑螂和水管也參與那次任務,與警消等搜救隊伍在中霸坪紮營,事隔七年,再度上到中霸坪紮營,當時搜救過程歷歷在目。

中霸坪寬敞平坦,比起昨天地狹小營地舒適很多,料理晚餐同時,李志漢與蟑螂回憶起20年前一起到雪山圈谷自主性雪訓的有趣過程、攀登雪白山後從司馬庫斯走到鎮西堡的瘋狂歷程,以及八通關古道全程尚未修復前的精彩路況。這一群年屆60的大叔們,慶幸自己年輕時候的精采經歷,現在閒暇之餘才有這麼多共同的話題抬槓啊!

中霸坪地勢高視野絕佳,午後雷陣雨過後天清無雲,23:00水管和小飛俠起身上廁所,喚醒大家「快看!」哇!山下的燈光燦爛壯觀的景象非常震撼,不管低溫寒風,穿上外套直奔小山頭,從蘭陽平原到八卦山一覽無遺,這豈止是百萬夜景啊!西北方特別亮的區塊是桃園機場嗎?最遠的等距離點狀燈光可連成一線,是外海的風力發電機?這麼美麗的夜景,叫人不忍睡覺啊!

D3:營地-大霸尖山-新達池營地

昨晚帶著百萬夜景的滿足入睡,今早在絕美的日出環景下起床,一切的爬坡與日曬雨淋都值得了。一大早,隊伍陸續上山,一連串的驚呼聲在我們營地四周響起,「大景」是老天爺送給登山者最棒的回應。

這一群中年大叔都是資深的登山者,目前追求的是單純的山行感受與旅程經歷,不愛登山頭收集三角點,甚至,連東霸尖山都沒興趣。面對大霸尖山,小飛俠說:真的好高興,32年後,在身體健康情況下和老朋友再次近距離見面,能對著大霸說聲『你好』,是何等幸運。是啊,這一座百看不厭、辨識度最高的山,每次面對它都叫人心情激動與捨不得離開。

心滿意足,08:00拔營出發,忍不住再多望一眼海上的龜山島與眼前的大霸尖山。森丑之助深入台灣山區進行人文等踏查多年,一定也從不同方向仰望大霸尖山,期待更近距離接觸,才會立下揹著國旗攀登絕頂夢想。

其實,比森丑之助更早,1873年馬偕也有攀登大霸的想法,從淡水跋涉到苗栗獅潭鄉山地,卻因為原先講好帶路的賽夏族嚮導擔心觸犯聖山,臨時變卦,不願意帶到大霸,馬偕不得已半途撤退。

    森丑之助有生之年,沒有機會接觸大霸。19158月,日本測量隊,從北稜走到霸基,缺乏技術裝備,沒有登頂。1927年,日本「台灣山岳會」雇請泰雅族擔任揹工進行測量,大霸尖山是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的聖山,揹工堅持拒絕登頂。沼井鐵太郎踩在泰雅族人的肩膀、運用繩索登上大霸尖山。2011年國家公園公告禁止攀登,我們當然尊重,將國旗和登頂永遠帶在心裡,將大霸尖山的身影牢牢記住。

離開霸基,09:25採人包分離方式通過煙囪地形,09:5011.5K里程碑的東霸叉路,我們到樹蔭下休息,蟑螂嘗試前往探路與回憶。1991年結婚前,蟑螂和阿諾縱走聖稜線,曾經攀登東霸尖山,事隔30年,仍然對於連峰的特殊山形難以忘懷。2003年,蟑螂家族曾經由馬達拉溪登山口完成西稜方向的攀登(連結),當時,小蟑螂還是幼稚園的小朋友啊!2010年,配合建國百年活動,蟑螂家族安排聖稜線(連結)縱走,從武陵四秀南稜登大霸尖山後出雪山。2020年蟑螂和阿諾又完成北稜路線,算是完成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橫越大霸尖山稜線的紀錄,也算是完成森丑之助的夢想吧。

從霸南順著乾溝地形一路下切,11:13通過水源叉路,再五分鐘抵達霸南山屋。2013年的山難事故,兩位老師留下裝備於霸南山屋後失聯,目前為止還有沒有被尋獲的消息。當時的山屋已經被拆除,今天所看的是重新建造的高架式山屋附設雨水儲水桶。我們評估接下來的路徑落差大,決議不炊煮午餐,吃完行動糧後速速上路。


天空雲層逐漸靠攏,午後雷陣雨可能提早落下。12:50通過巴紗拉雲舊山屋,一旁的里程碑標示0K。悶雷如影隨形,在鐵杉與岩石交錯的地形中連續陡下,陡峭的地形讓我們好生懷疑,以前曾經爬過這麼陡的上坡嗎?是當時年紀輕沒有感覺,還是現在年紀大不勘陡坡?

雨勢變大,14:05停下來穿雨衣,順道吃點心補充熱量,吃完點心、雨卻停了。脫下雨衣通過崩塌地形,聽見水管和小飛俠在溪谷下方呼喊,他們切錯路了。14:35在塔克金溪河谷會合,高度2858m,這是大漢溪的上游,也是淡水河最高的源頭,周圍石頭呈現紅色,觸摸後手掌一層紅色粉末,水質含鐵量高。休息補充體能後,要挑戰連續陡坡了,與溪谷落差300公尺,和昨天的下馬洋池後上中霸坪的狀況類似啊。

連續上坡又讓我們好生懷疑,以前有下這麼深嗎?15:15再次聽到水聲,稍微休息一下,再上路。20分鐘後通過溪溝水源,高度2996m15:40又一處溪溝水源,高度2981M,這一段路比較和緩。

霧雨滴滴答答,箭竹林潮濕,穿越其間衣褲浸溼。水管和小飛俠快步上坡,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16:25蟑螂和阿諾和李志漢在高密箭竹的小平台、3K里程碑稍作休息,要吃飽才有力氣爬陡坡啊!

17:10登上稜線,遠望新達山屋與周圍佈滿的帳篷,決議在池畔就近紮營,高度3169M。草原坡沒有樹木供架設天幕主繩,這難不倒兩位總教練,運用地形地貌建設營地,阿諾取水煮晚餐,明天就要下山了,還有足夠的瓦斯供大叔們燒水擦澡。

晚餐後泡茶聊天,兩位已經退位又離開南搜社團的資深總教練,感嘆南搜目前處於改朝換代、世代交替的動亂紛擾,也感嘆搜救委員會的理念與宗旨正在接受考驗。

D4:營地-武陵農場-宜蘭-台南

住宿新達山屋與營地的隊伍,已經早早出發去攻品田山,我們將營地整理完畢,06:20扛起重裝正式下山啦。營地高度3096M,比中霸坪低,但是清晨冷得讓我們鼻涕直流,必須穿上中層衣走路。

往池有山方向前進,細數雪山、三六九山莊、北二段等稜線,那些好多年沒有再造訪的山頭。陽光漸漸暖和,與許多單攻的越野跑者相錯車,著實欽佩這些跑山的年輕人,體能和膝蓋都要健全,才能承受這樣的落差和速度的衝擊。

鐵杉與岩石構成美麗的畫面,在「池有名樹」停留拍照,今日別後,不知道要等到何時再相見。07:50抵達池有與桃山的三叉路,高度3225M,藍天白雲、風和日麗,脫下長袖,曬著太陽,補充食物熱量。

今日星期六,上山的隊伍絡繹不絕,從山友們身上的新穎穿著與輕量裝備,年輕山友比例很高,可以感受到武陵四秀的親民化,以及登山活動普及化,相對於我們這群大叔揹負的超級重裝,更顯突兀。我們討論著,今年登山人口突然增加,真的是因為武漢病毒疫情的影響嗎?還是山林解禁的政策刺激?新穎與輕量的裝備與資訊取得容易是否誤導登山「其實不難」的假象,進而造成山難事件增加?很多事情都處於新舊觀念交替的過渡期,等待新世代撥雲見日、闖出一片光明。

與孝文取得接駁聯繫,又預約宜蘭市北館市場的「西魯肉」午餐,成為加速下山的動力。順著二葉松樹林連續陡下,10:30抵達煙聲瀑布叉路,高度2250M。步道轉為水泥的硬鋪面,走起來非常不適應,腳指頭受到連續下坡的衝擊,更顯疲累、速度變慢。通過七家灣溪吊橋,總算在11:30武陵山莊,高度1896M,驚訝武陵農場人車鼎沸,和之前的世外桃源的印象完全不同。

孝文在停車場等候,換上輕便服裝,往「西魯肉」和粉圓冰出發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