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蟑螂很少出現在賽道上,主要原因是阿公阿嬤兩位老人家的狀況多:多次進出醫院加上車禍意外,往返奔波、處理兩老的心理與健康上的事務。
十月份,送走阿嬤,更要費心陪伴阿公。
十二月底,向阿公告假,得以回到久違的賽道。欣慰蟑螂平常都會鞭策自己保持運動習慣,重返賽道能以五小時內平順完賽。
2023年,蟑螂很少出現在賽道上,主要原因是阿公阿嬤兩位老人家的狀況多:多次進出醫院加上車禍意外,往返奔波、處理兩老的心理與健康上的事務。
十月份,送走阿嬤,更要費心陪伴阿公。
十二月底,向阿公告假,得以回到久違的賽道。欣慰蟑螂平常都會鞭策自己保持運動習慣,重返賽道能以五小時內平順完賽。
(一)時間:2023年12月9日
(二)地點:即哈那拉山(829m)
(三)成員:蟑螂、阿諾、SOGA、蚯蚓、董ㄟ
(四)行程:東河興隆社區-63號高壓電塔
(五)紀錄
工作暫時告一段落,董ㄟ約了蚯蚓外出走走,蚯蚓安排了一段他最近在探的山路。在林師兄私人修行館午餐後,整裝上路。沿著高壓電塔保線路向上爬升,坡度非常陡,才五分鐘全都汗流浹背。據林師兄敘述,台電每三個月清理保線路,現在正是草最高的時段。蚯蚓和蟑螂手持柴刀,清除障礙。蚯蚓不小心,手指受傷流了很多血,緊急簡易包紮後,由SOGA接手開路。
愈往上,芒草與黃藤愈密集。爬升七百公尺15:20上達第七座高壓電塔,東河-關山編號63,高度780M,稜線雲霧裊裊,與即哈那拉山直線距離800公尺,但是高於人的芒草與黃藤等植被超級的密集,決定折返、宣告失敗。
隔天,自台東開車回台南的路上,順路探訪傳說中的香蘭神秘山洞。
後來,蚯蚓與其他夥伴,從七塊厝攀登成功 https://blog.happyman.idv.tw/blog_20240109/
saga 編輯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d7FxZpxKA&t=34s【出雲山林道-探雲山溫泉】舊林道進-新林道出
(一)地點:蕃里山(1210m)、馬里山溪(750m)
(二)成員:蟑螂、阿諾、SOGA
(三)行程
D1:出雲山舊林道(見付山登山口)-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
D2: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往返馬里山溪、雲山溫泉2
D3: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出雲山新林道-出雲山管制站
(四)紀錄
高雄市桃源區的「出雲山林道」與台中市大甲溪的「出雲山林道」同名,又稱為「雲山林道」。2021年卑南南稜的最後一晚,蟑螂家族在馬里山溪床露宿,驚嘆河床寬廣、平坦且溫熱。2020年蟑螂家族探訪萬山岩雕,途經出雲山林道茂林支線遺留的伐木物件,讚嘆林道深入中央山脈既遠又廣。1997年蟑螂購置得利卡初期,經常邀集好友一同驅車探險,攀登新集山等,當時就體驗林道好長好遠。SOGA回憶,以前經常騎機車進入雲山林道,攀登沿線的數座山峰,例如:番里山、東番里山、新集山、夢浪山、東來山、出雲山等,興奮地回憶,晚上騎在林道上,路面都閃閃發光,是石英的反光,所以自己取名為「石英林道」。事隔多年,毀損的雲山橋在哪裡?雲山溫泉還在嗎?
曾經經歷中級山與高山偉大時代的老蟑螂,連續的工作忙碌之餘就是想要上山走走,於是邀了同樣對出雲山林道很懷念的SOGA,勉強擠出三天,一起解饞。
D1:出雲山舊林道(見付山登山口)-馬里山蕃童教育所/部落遺址
藤枝遊樂區與石山林道出雲山管制站之間,因為修路封閉,只好提前改道駛入見付山的聯外產業道路。適逢星期日做禮拜的時間,連續與幾輛車錯車,在見付山登山口與「台灣阿誠」老大哥聊天,才知道裡面的住戶不少,這條產業道路由公所維修,所以路況不錯。老大哥說:雲山橋和溫泉早就沒有了,要下溪喔,從茂林進去比較快啦!
往東踏入出雲山舊林道,一如廢棄林道的標準見面禮,被高密又鋒利的芒草刮得辣辣的,刺痛的感覺反而有些興奮,大概是太久沒上山了。舊林道比想像中更崩壞,完全不見路基也罷,無論高繞或是下切的地形都超級陡峭又鬆動,一小時才前進不到五百公尺,全身上下沾滿鬼針草與銳葉小槐等種子,加上手腕一道道的傷痕,慘不忍睹。
由於林道盡失,只好確立定位與角度,自行開路了。踏過一段崩坍地後,向上移動,稜線之前轉入一處較平緩的地形,驚訝發現一片石板堆砌的牆,再深入,不得了,好大一片的石板屋遺址,超過三十棟。讓人好奇的,這些家屋遺址的規模都比以往所見到的大。
據資料,在布農遷移這個地區前,馬里山溪東岸早有魯凱族部落聚集,西岸則有鄒族獵人進出。當時還在台東海瑞的布農,時常往西翻越中央山脈到這個地區狩獵。布農族祖先在1875年,其中一個Ismahansan家族,決定舉家西遷,搬到卑南主山西南麓的Usuzuk居住,同時開啟了布農大舉西遷的歷史。當時,他們藉著與原居於該地區的魯凱族聯姻,在1880年代取得土地居住權。馬里山溪東岸,遂成布農部落最終遷移之地。
布農很是團結,透過凝聚力,逼退遊走於此間的鄒族獵人,1910年左右全面退出馬里山區。除了日本殖民者、少數魯凱,以及上山買賣工作、擔任通譯的漢人遊走之外,馬里山區盡歸布農所有。由以上敘述,初步推斷附近山區為布農族的聚落遺址,蟑螂回想在新集山的山腰,也有一區非常廣大的聚落遺址,希望明天有機會親眼目睹。
馬里山地區有二十多個大大小小聚落散居,日本政府很難推展一般行政事務,也難以掌控原住民行蹤。尤其,1915年的「六龜里事件」,馬里山地區住民攻擊腦寮與土壟灣發電所,殖民政府延伸「內本鹿警備道」,並強制施行「集團移住」策略,1930年代住民們被迫離開馬里山地區往那瑪夏或二集團「移住」。那麼,這些石板屋遺址將近一百年了。
舊林道完全不可行,那就抓方向,克服超級陡峭的地形與重重障礙,直接連上新的出雲山林道。踏上水泥鋪面的新林道,聽見溪水嘩啦啦的聲音,整個人開始鬆懈,當瞥見平坦台地上的獵寮帆布,哈,決定紮營、不走啦!
在深山裡面興設「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可見得這山區聚居的人數相當可觀,教育所附近分布大面積的家屋遺址,可做為佐證。黃昏之前,探訪遺址與蕃里山,距離SOGA上次登頂,大概超過三十年了吧。
納悶SOGA為何背包形狀怪怪的,原來他揹了一把烏克麗麗,真有閒情逸致,晚餐前後自娛娛人,和當年騎乘機車、馳騁林道的肖年郎完全不同的形象。
D2: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往返馬里山溪、雲山溫泉2
昨天偷懶,今早03:30起身,早餐後摸黑出發。參考航跡往前推,沒有風景一路下坡,只覺得樹林超級雜亂、地形超級陡峭又鬆動。避開複雜的樹林,決議改循乾溝向下,居然聽到水聲,果然有伏流水。
天漸漸亮了,地形與樹林的障礙並沒有減輕,不斷的定位、調整角度、找尋安全的路徑。SOGA準備了紅色塑膠繩作為路標,輔助回程的方向,但是,回程得克服這些陡峭又鬆動的地形,向上爬升的速度一定很慢。
避開斷頭稜,蟑螂帶著我們下切到溪底。過於興奮,直覺判斷往下游走就可以通到馬里山溪主流。經過小瀑布與小深潭,也看到落石堆當中有混泥土塊,不疑有他。又過了數個河灣,定位時發現大大錯誤,應該要往上游走啊,要翻過東面的稜線到另一條支流,才能接上主流啊!
溪谷不好走,陸路一樣很麻煩,戰戰兢兢與樹林和地形纏鬥了很久,總算接觸到馬里山溪河床。莫拉克之後,南部的河床都變得很寬很高,冬天的溪水流量較小,涉溪比較沒有危險性。上游方向的溪南山與石山稜線感到熟悉也久違了,一個上午的纏鬥耗損我們的體能,決議不去找雲山橋,往下游方向望望新集山,看看溫泉的運氣如何?
往新集山登山口的支流,岩石的顏色很明顯帶著褐色,溪水溫熱,SOGA追根究柢,發現幾處石縫下的地熱,地圖上所標示的「雲山溫泉2」被土石流埋入河床下了,這需要重機具才能重見天日啊!
想到回程,我們不敢耍廢。從支流的下切點,蟑螂探索改走東邊的稜線的可行性,經實際走過,稜線乾淨又清晰,比起上午的路徑好走很多。連續爬升,回到蕃里山,加強一些指引路標,16:40回到獵寮,今天整整走了12小時。沒有如計畫的攀登新集山,也沒有找雲山橋,但是,搞懂新舊出雲山林道,也尋獲石洞中的地熱,不虛此行。可能是年紀增長,找到地熱,不如以往的興奮或是激動,卻喚回記憶中深藏的悸動,回家後比對三十年前的相片,很慶幸當時年少輕狂那麼熱血、那麼衝動愛上山,才有這些珍貴又不可取代的回憶。
D3:馬里山蕃童教育所-出雲山新林道-出雲山管制站
雖然汽車停放在舊林道的見付山登山口,可不想重返舊林道,由新林道回程絕對較輕鬆啦。
新林道寬敞又有混泥土舖面,當時深入中央山脈越過出雲山到東部,那時候攀登沿線的山峰容易又快速吧!今日的林道柔腸寸斷,鋪面覆蓋厚厚的落葉,只有有緣人願意安步當車了。陽光翻過卑南主山的稜線向我們招手,感謝老天爺給我們的好天氣,夾道的聖誕紅與楓樹傳達管制站就在前方,三天的旅程即將結束。事隔多年,毀損的雲山橋在哪裡?雲山溫泉還在嗎?答案不是重點,還有能力踏上旅程,和老朋友再度餐風露宿話當年,彌足珍貴。
【連結】
布農族抗日故事1—塔馬荷 + 多尾蘭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2—八通關古道 + 太魯那斯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3—霧鹿砲台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1.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4—六龜警備道 北段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5—六龜警備道 南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6—卑南南稜 + 內本鹿警備道西段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7—伊加之蕃 + 卑南東稜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布農族抗日故事8—出雲山林道 + 雲山溫泉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3/12/20231126.html
三年前,阿公阿嬤搬回鄉下漚汪居住,除了鄉村的環境清靜又空氣好,最主要原因是每個月定期回診的次數很多,佳里奇美分院的掛號費用較永康總院的便宜。阿公很鐵齒、不認老,不願接受坐計程車的勸告,又嫌替他安排的復康巴士開車時間太過嚴苛,兩老經常騎乘機車、相載去診所或衛生所看病拿藥。
五月初,在佳里市區,看完耳鼻喉科回程的路上,停紅綠燈剛起步準備左轉、與準備右轉的職業吊車相擦撞,阿公的肋骨斷六根,阿嬤只是頭部輕傷。常聽人家講:老人家不能跌倒,跌一次可能要損失十年的健康。車禍後,兩老的體能與自理能力明顯下降,阿嬤退化得尤其嚴重。兩老的狀況多,蟑螂家族也不敢安排三天以上的長程活動。
五月阿公車禍胸腔開刀,七月腳踝開刀,出院後的復原期行走不便。夏季正是空調工作最忙碌的時期,蟑螂白天忙工作,傍晚趕回漚汪陪伴,兩頭奔波。漚汪的房子隸屬阿貝,鐵皮屋沒有足夠的空間,蟑螂睡在廚房的地板上,讓人好心疼。
慶幸,阿公的活動力逐漸好轉。中秋節前夕,在鐵本山登山口得知阿嬤因血壓過低送急診的訊息,正考慮趕下山,阿貝電話告知:還在檢查中,沒有關係,下山後再來接手照顧。於是,如期10月1日下山,10月2日~4日阿諾接手,在一般病房照顧三天後出院。
5日~16日,阿諾每日搭公車往返永康與漚汪,陪伴阿公與阿嬤。第一周,阿嬤精神與食慾都不錯,與阿公一同參與日照中心安排的課程。第二周的食慾愈來愈差、精神不好,血壓與血糖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10月16日阿嬤呼吸不順、精神極差,阿公堅持要帶阿嬤去日照中心上課,日照中心感覺狀況不佳,電話通知救護車、阿諾趕到,再度急診入院。經檢查為確診新冠肺炎,五天後,呼吸器官與腎等多重器官衰竭,10月20日上午離開。
避免傳染擴大,五天住院期間,不建議阿公到醫院探望,不建議多人輪班。雇請專業看顧員身穿隔離裝備,平均每兩小時幫忙換尿片、翻身。阿諾與蟑螂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自願日夜輪流貼身陪伴,為的是給阿嬤安全感,並將阿嬤的狀況採視訊等方式傳達給家人了解。期間,阿諾還要到地方法院開庭,代理阿公阿嬤處理五月初車禍事件的調解。
10月20日清晨,醫生提出家屬必須先做出是否插管急救的決定。通知阿公、阿貝與阿姆前來,阿嬤已瞳孔放大、無法言語。阿公強忍悲傷做出決定,不再讓阿嬤受苦,放手讓她走吧。阿嬤閉上雙眼,脈動逐漸降低、終歸零,阿嬤在家人的環顧下安詳的離開了,姑姑正在從高鐵站轉車的路上,來不及看阿嬤最後一眼。
對於阿嬤的後事,阿公決議,一切從簡、不發訃聞、只辦家祭,10月30日火化後送入將軍納骨堂安置,簡單而圓滿。
回想這一個月的歷程與變化,蟑螂與阿諾感觸很深。體能上,承擔往返奔波、延誤工作與暫停家務、連續失眠與三餐失調的疲憊;精神上,承受阿公阿嬤與家人們的情緒劇烈起伏和言語宣洩。
漚汪老家沒有設置靈堂,靈柩與靈堂設在學甲法源禪寺靈山寶塔附設的會場。白天,我們手摺蓮花與元寶、陪伴阿嬤。晚上回到家,找到了竹條與綑綁芝麻束的竹子皮,熬夜加班編製一張椅子,準備燒給阿嬤。漚汪走廊的個人藤椅是阿嬤的寶座,她總愛坐在藤椅上看風景、打盹、與家人聊天;急診住院之前,阿嬤坐在寶座上,感受到觀世音菩薩,阿公替阿嬤修剪指甲,冥冥之中,似乎已經做好遠行的準備。
圓滿之後,回到家,蟑螂與阿諾面對面坐在燈光下,蟑螂感嘆:阿嬤在我們照顧的期間離開,或許是老天爺最好的安排。蟑螂說:阿嬤解脫了,我們也解脫了。
阿嬤,不再病痛、也不再需要吃藥了。妳這趟一個人的遠行,我們就送到這兒;遠行前,阿公替妳修剪指甲,蟑螂家族親手製作一把新的寶座送給妳。感謝妳,為我們做的一切。
(一) 時間:2023年9月28日~10月1日
(二) 地點:烏夫冬山(1823m)、鐵本山(2523m)、關山(3668m)
(三) 成員:蟑螂、阿諾、小飛俠
(四) 行程:
D0:台南-梅蘭教會-最後農家
D1:登山口-烏夫冬山-鐵本山-營地
D2:營地-往返關山
D3:營地-鐵本山-最後農家-台南
(五)紀錄:
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上關山了。無論由南往北、或是從北向南,縱走或是單攻關山無數次;1988年3月25日高雄市登山會舉辦「關山五路會師」,蟑螂由利稻、從東面登上關山,今日選擇經鐵本山登關山,算是完成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登上關山的完整記錄。
D0:台南-梅蘭教會-最後農家
從四月就計畫的登山行程,好似骨牌,因為天氣等諸多因素每個月都倒團。蟑螂和阿諾抓住中秋節的空檔,改為原路往返的可進可退行程,確認阿嬤當時的健康狀況容許我們可離開三天。與小飛俠在旗山糖廠會合後,17:30 經過梅蘭教會路口,轉入產業道路,路況比想像的好,蜿蜒爬升,經過一段泥土路,路旁停著一輛小怪手,再轉五個髮夾彎,抵達江大哥與秀如姐的工寮。
泡茶聊天,聽秀如姐講述「山靈公」的傳奇故事。
D1:登山口-烏夫冬山-鐵本山-營地
因為聊天,昨晚沒有整理裝備,04:30早早起身,啃早餐與整裝打包。05:30 熄掉頭燈,向山靈公請安,祈求行程順利。感恩江大哥數天前才剛清除山徑的草,走起來清晰明確,06:10登上烏夫冬山,往北面下唯金溪的山徑路況也不錯,應該近期比較少隊伍走了吧。
07:30 跟著廢棄的水管緩緩上升,中途在岩石堆休息補充熱量,雖然在樹林中曬不到陽光,連續爬升的地形讓我們流一身的汗。09:10地形坡度漸漸變陡,在2130m高度、大約是廢棄水管的尾端,推測南面的乾溪溝為當時水源,要爬升那麼高、引用那麼遠的水源,在山上生活真是辛苦。
坡度明顯增加,表示與鐵本山的基點愈來愈近了,10:50登上鐵本山。小飛俠習慣的燒水泡茶,搭配從學校打包的隔夜營養午餐,在山上算是高級的享受了。
吃飽喝足,12:00午餐後出發,通過平坦寬廣的山頭後,決定沿稜線走,不取腰繞較遠的路徑,卻遇上既高又濃密的芒草叢林,硬著頭皮扛上山頭,高度2600m。抓150度方向穿越樹林,下達2550鞍部開始腰繞,雖然坡度變化不大,倒木障礙卻非常多,又是鑽又是爬,大概是近期的海葵颱風所造成的,短短1.5公里距離卻耗了2小時。這條腰繞的山徑,不難發現非常老舊的刀痕,蟑螂質疑這是原住民早期的獵徑?或是林業單位早期踏查的路線?
鐵杉原始林木粗大高聳,15:00通過第一獵寮營地,高度2561m,沒有水源。再向前五十分鐘,望見草原坡,美麗的營地到了!在乾溝的上游竟然有一漥清澈的水,哈哈,不需要下切取水了。小飛俠笑說:我上次在那裏尿尿耶!
不需要趕時間取水,小飛俠老毛病又犯了,取水煮熱茶,喝夠了才動手紮營。晚餐後,中秋月亮翻過關山的稜線向我們打招呼
D2:營地-往返關山
短箭竹的露水很重,穿上雨衣褲,05:50輕裝上路。06:00 進入樹林,感覺是颱風過後的景象,遍地樹枝與倒木,一面找尋上稜線的路跡,同時間清除路徑的倒木障礙,在2550m高度找到正確路徑。
循120度緩緩上升,06:50抵達稜線鞍部。這是重要的分岔點,往下方橫切通過一處大崩壁,可接上南一段海諾南的2940鞍部營地,沿稜線則是通往關山的方向。上午的體能狀況比較好,蟑螂決定走稜線往關山,如果走得順利,由主脊往2940鞍部繞回程。如果不順利,中午12點原路撤退。
小飛俠喊肚子餓,07:00休息補充體能。續採30度上稜線,同樣的,一路清除樹枝障礙。阿諾和蟑螂在前方定向與開路,再轉10度續上稜線,小飛俠跟在後面補強路標。
視線穿透樹林可看見遠方的大崩壁,選擇與稜線平行的高度繞過崩壁,該崩壁的規模很大,遠遠望見關山稜線與2940鞍部,如果不上關山,由剛才的鞍部分岔點橫切通過該崩壁,與我們現在的站立點相差落差約300公尺。小飛俠頻頻落後,似乎狀況不佳。
海葵颱風造成的倒木障礙相當驚人,經過一番定向與找路,09:15下切抵達水源,清澈的溪水與平坦的溪床,小飛俠立刻架起爐子燒水煮茶,我們只好奉陪。小飛俠攤開地圖,詢問「97座標值」,定位為「拉克斯溪的源頭」,蟑螂滿臉疑惑,我們並沒有翻越稜線,應該為「唯金溪的源頭」吧?事後求證,是小飛俠搞錯座標系統,蟑螂正確。
09:55以30度往稜線上升,沒有明顯路徑,確認方向,跟著水鹿的便便一步步爬升。到3050高度,遠眺小關山與斯拉巴庫山的稜線,藍天白雲與高山景象,是半年來連續倒團與連續忙碌所嚮往的,用力的深呼吸、用力地接收短暫又可貴的寧適。
轉90度繼續陡升,距離中央山脈主脊約一公里,小飛俠走起來力不從心。繼續爬,剩下七百公尺的直線距離,小飛俠決定放棄,慢慢往回走,蟑螂與阿諾再接再厲,預計12點折返。
12點,只剩下最後200公尺落差,兩人決定衝上山。避開岩壁,選擇乾溝迂迴向上,12:30上達主脊。已經超過約定折返的時間點,但是,再800公尺,就到目的地,當下決議不休息、繼續衝上關山。
等候霧散,趕快趁藍天拍照記錄。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上關山了,無論由南往北、或是從北向南,縱走或是單攻關山無數次;1988年3月25日高雄市登山會舉辦關山五路會師,蟑螂由利稻、從東面登上關山,今日選擇經鐵本山登關山,算是完成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登上關山的完整記錄。
迅速吃完便當,快步回程,超過原先預定的折返時間,可能要摸個小黑了。幸好來的時候補強了路標並清除障礙,回程相當順利,忽然聽見小飛俠的呼喊,奇怪,他沒有到水源地等候?原來小飛俠擔心我們,過了12點的折返時間點,卻遲遲未見我們下山,真抱歉,害他擔心了。
回程很順利,竟然沒有摸黑,老貝忍著胃痛,18:00回到營地先睡一覺,小飛俠和阿諾準備晚餐。
D3:營地-鐵本山-最後農家-台南
睡到天亮才起身,07:00出發回程。途經2540鞍部吃午餐,曬裝備、泡茶,決議改採腰繞路線、不再與芒草叢林硬戰,雖然路程距離較遠卻平緩好走,只是倒木較多啦!小飛俠補強路條,再度於同樣路線槓龜,小飛俠嘆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再來?蟑螂和阿諾的心得,認為鐵本上關山的路線並沒有危險性,雖然路徑不明顯,只要準備周全、確認方向,並不困難,又可以避開南橫公路的人潮車潮與管制通行時限。
經過颱風和豐沛的雨水的滋潤,雜草長得高又粗大。蟑螂與阿諾,配合小飛俠的時間,帶著汽油引擎割草機為董ㄟ的釋迦果園除草,經過一整天的高溫日曬汗如雨下,總算還給果樹完整的日照權。
操了一天,以為會累爆,沒想到,隔日,手持柴刀繼續出草,清除射馬干山與北峰的山徑的障礙物。兩天來回台東與台南,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喬事賺呷》系列影片,是紀錄【蟑螂家族】在正職工作之餘,因應朋友的邀約,喬裝為不同的職人,例如:捕蜂、採筍、修枝、造屋…,算是另類的打工換宿或是換餐。
喬事賺呷 系列1《瘋-蜂-豐》https://youtu.be/S5hHAa9XdTw
喬事賺呷 系列2《最佳筍友》https://youtu.be/qqZPNIoZT_A
喬事賺呷 系列3《聞屎官》https://youtu.be/mgoxcGh8eF0
喬事賺呷 系列4《柚香柚農》https://youtu.be/SxUx-fujpDE
喬事賺呷 系列5《協力造屋》https://youtu.be/IUgcbtMdA3Q
喬事賺呷 系列6《鐵工與土水工》https://youtu.be/ogMTQW_M73g
喬事賺呷 系列7《伐木工》https://youtu.be/rvBAuWK9sfs
喬事賺呷 系列8《粗草.除草》https://youtu.be/LhO8eBZr6Iw
七月至九月是颱風的季節,台灣很幸運,已經連續四年沒有颱風登陸了。「海葵」颱風在台東外海蠢蠢欲動,準備終結台灣的紀錄。
阿諾的媽媽,在中和的公寓的後陽台,樓下(一至三樓)與樓上(五樓)都增建,當時阿諾的爸爸堅持保留陽台,是都會區難得的一塊戶外空間,幾年前增設遮雨棚。
支撐遮雨棚的柱子,同時也是支撐樓上增建重量的柱子,經過日曬雨淋,柱頭生鏽掏空了,恐有損耗承重功能。颱風來臨之前,蟑螂與阿諾有一個工作空檔,於是一日快閃中和,載著工具與材料,幫媽媽進行補強工程。
《喬事賺呷》系列影片,是紀錄【蟑螂家族】在正職工作之餘,因應朋友的邀約,喬裝為不同的職人,例如:捕蜂、採筍、修枝、造屋…,算是另類的打工換宿或是換餐。
這次,喬裝為「鐵工與土水工」,為阿諾的媽媽修補陽台遮雨篷的生鏽柱子,順道品嘗思念的家鄉味。
喬事賺呷 系列1《瘋-蜂-豐》https://youtu.be/S5hHAa9XdTw
喬事賺呷 系列2《最佳筍友》https://youtu.be/qqZPNIoZT_A
喬事賺呷 系列3《聞屎官》https://youtu.be/mgoxcGh8eF0
喬事賺呷 系列4《柚香柚農》https://youtu.be/SxUx-fujpDE
喬事賺呷 系列5《協力造屋》https://youtu.be/IUgcbtMdA3Q
喬事賺呷 系列6《鐵工與土水工》https://youtu.be/ogMTQW_M73g
喬事賺呷 系列7《伐木工》https://youtu.be/rvBAuWK9sfs
喬事賺呷 系列8《粗草.除草》https://youtu.be/LhO8eBZr6Iw
收到「隨意窩」通知:部落格即將停止運轉,8月31日全部刪除。晴天霹靂啊!
2008年,阿諾在YAHOO設立部落格《我們的足跡》,記錄蟑螂家族登山的故事,2009年獲得林務局部落格比賽總冠軍,同年還獲得第一屆教育部落格大賽的「家庭教育獎」。2013年,yahoo倒閉了,轉移到「隨意窩」;本想說是中華電信的,比較長久,遂把全家的登山記錄、生活紀實與繪本創作等作品慢慢累積,準備留給小蟑螂們。豈料,2023年又遇到關廠。難不成,只能將記錄存在隨身碟留給孩子們?
IG 與 臉書 雖然強大,較著重影像與圖片的吸引力,缺少文字的舞台,也不知道哪天會關廠。幾經考慮,決議在「Blogger」重起爐灶,登入後驚訝發現,原來阿諾在2013年就曾經登入建立Blogger,只是當時不會操作搬家,只好擱著,轉而搬到「隨意窩」。
「Blogger」的操作邏輯和前兩者不同,阿諾下載了965篇網誌與相簿,雖然網誌文字內容順利轉檔,卻因為「Blogger」沒有「相簿」,阿諾必須重新上傳相片到每一篇網誌,到8月31日隨意窩的截止日,仍然沒有完全搬家,只好瞎子摸象、繼續努力了。
尋找原始相片並找到對應的位置再重新上傳相片,非常耗費時間與視力,但是,在上傳過程逐一檢查每一篇網誌,就像一步步回憶每一段歲月,一幅幅整理自己的記憶,非常驚訝當時蟑螂家族曾經走過這些路、曾經說過這些話、做過這些事。或許,有人認為「部落格」已經過時,趕不上網路的搜尋流量速度、無法吸引網友的注意力,更何況網誌內容屬於自己當下的生活紀錄,和未來、和他人都缺乏連結。但是,阿諾仍然堅持繼續完成搬家,繼續撰寫網誌,雖然每晚都累得脖子痠痛,希望繼續留下紀錄,等到蟑螂和阿諾老得走不動的時候,還可以「動一動手指頭」一起回顧那些年我們走過的歲月。
2013年告別Yahoo!
毒氣來了,快逃!
「COVID-19傳染病」都還沒有完全被根絕、新冠病毒仍然是隱形殺手,現在,同時要對抗「登革熱」肆虐。尤其,台南的「登革熱」通報案例持續增加,除了戶外連續加強消毒,案例所在區塊更執行「逐戶室內消毒」,蟑螂家族的窩在三個星期內就被消毒兩次,恐怖啊!
消毒之前,必須將衣物和鍋盆類的物件一一打包,避免直接接觸到消毒噴霧。很多家庭都購買大型「養生膠帶」,分別包裝家具的物件,好佳哉蟑螂家族經常從事野營活動,有很多脫膠的天幕,正好派上用場,還可以重複使用。
消毒完成、密閉一小時,再通風半小時後,才能進入屋內清掃整理。消毒液濕濕黏黏的,幾乎要重新擦拭每一個物件與家具,消毒工作人員汗流浹背很辛苦,我們整理復原也很累人。
短短三周就接到兩次消毒通告,拜託,不要第三次了!
(一) 時間:2023年6月23日~6月24日
(二) 地點:裡冷林道、唐麻丹山
(三) 成員:蟑螂、阿諾、家齊
(四) 行程:
D1:裡冷林道越野跑87公里
D2:松鶴-唐麻丹山O型
(五) 紀錄:
D1:裡冷林道越野跑87公里
老貝想不開,報名參加100公里的越野跑活動。天還沒亮,老貝就離開帳篷早餐與換裝,05:00準時開跑,老咩和家齊還想賴床。
端午連假,家成必須值班,執行例行巡查等工作,裡冷林道屬於家成的工作轄區之一,順道帶著老咩和家齊往返四壯士步道散步,途經部落的農園,幾株小辣椒紅通通的超級可愛。
天氣非常炎熱,少數跑友降組改跑50公里,陸續回程。裡冷林道平緩寬敞、但是又臭又長,沿線分布唐麻丹、八仙山、基隆山、檜山、濁水山等中級山的登山口,下午時段,老咩和家成沿著林道行步到9K附近,等不到老貝,休息後慢慢往回走。直到晚上約十點,建中叔叔陪著老貝點著頭燈、拖著疲憊的步伐跑回露營區,是最後返程的選手。連續17小時,老貝拚了老命,仍然無法達到百K的預計目標,全身虛累累只算達到深層運動的目的。這種百K的越野跑,還是適合年輕人玩啦!
D2:松鶴-唐麻丹山O型
難得睡到太陽曬屁股,將帳篷等裝備收拾完畢,選擇從松鶴採順時鐘方向登唐麻丹山O型繞一圈,作為老貝退乳酸的方式。
唐麻丹山親民好走,假日遊客尤其多,分岔走到蝴蝶谷也是滿滿的人。配合家成例行工作的時間,下山後步行到廢棄的苗圃散步,由家成解說苗木生長的問題,以及導入手作步道工作坊等計畫內容。
家成離開家到麗陽工作站邁入第三年,積極參與和學習,放假很少回台南,這次端午連假,趁著老貝參加越野跑活動的順風車,順道探望家成。家齊抱著大姊要求親親,我們要回台南了,不要太想我們喔!
喜愛登山的人,內心都有一片蒼鬱的森林。在颱風季節來臨前,喬裝為「伐木工」,為SOGA的林場修枝與疏伐。
《喬事賺呷》系列影片,是紀錄【蟑螂家族】在正職工作之餘,因應朋友的邀約,喬裝為不同的職人,例如:捕蜂、採筍、修枝、造屋…,算是另類的打工換宿或是換餐。
喬事賺呷 系列1《瘋-蜂-豐》https://youtu.be/S5hHAa9XdTw
喬事賺呷 系列2《最佳筍友》https://youtu.be/qqZPNIoZT_A
喬事賺呷 系列3《聞屎官》https://youtu.be/mgoxcGh8eF0
喬事賺呷 系列4《柚香柚農》https://youtu.be/SxUx-fujpDE
喬事賺呷 系列5《協力造屋》https://youtu.be/IUgcbtMdA3Q
喬事賺呷 系列6《鐵工與土水工》https://youtu.be/ogMTQW_M73g
喬事賺呷 系列7《伐木工》https://youtu.be/rvBAuWK9sfs
喬事賺呷 系列8《粗草.除草》https://youtu.be/LhO8eBZr6Iw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