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平洋的珍珠

有人拿著《嘉南平洋的珍珠》繪本問阿諾:「這些圖是怎麼畫的?是油畫嗎?」「是壓克力顏料和批土,不是油畫。」


在各頁插畫的構圖中,天空和農田這兩項內容佔據圖面的絕大部分空間,必須藉助技法和顏色使大面積的天空和農田色塊呈現特殊的變化,否則圖面太過單調。曾觀察農夫長期與土地為伴,身上或手腳都會帶點土味,一種洗不掉的泥土痕跡,因此,構思運用「批土」創造隨機性的肌里紋路,在單一又大面積的色塊當中,表現出類似洗不掉的泥土痕跡的特殊質感。


這技法的創作步驟如圖所示:


嘉南平洋的珍珠







《嘉南平洋的珍珠》(台語「平洋」=平原),在十月份得知榮獲2010年第十六屆府城文學獎的台語兒童繪本類正獎,因為籌資印刷費用、校對台語專業用字、錄製朗讀CD等種種繁複的製作過程,一直到接近跨年、在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的時間才正式出版ISBN978-986-6993-87-9


市立圖書館重新排版編印出版,編入審查評語:認為《嘉南平洋的珍珠》作品運用稻米、牛、白鷺鷥多種角色互動與對話,豐富童趣,獨特風格繪畫性、創意生動構圖、趣味溫馨的情境,提高視覺審美能力,是一本可以用團體形式閱讀的好書。


    因為市圖經費有限,印刷數量少。無米樂故鄉的林志聲醫師、芳榮米廠和無米樂提升稻米品質促進會共同出資,再追加印製,該追加印製的內容則編入出資者的序文和作者自序等內容,因此,會有兩種不同版權頁。


阿諾偏好欣賞繪本作者的繪圖稿,而不是印刷好的成果,因為從作者的創作圖面上,可以仔細觀察到作者的筆觸、用色的層次,讀出作者的心境,印刷稿和繪圖稿的顏色偏差很大、版面和原圖的尺寸也差異,給人的視覺感受完全不同。


拿到書,阿諾常被問到:「這本書,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你畫了多久?」阿諾畫插畫,不是從一本書的第一頁依序一頁頁作下去的,而是將畫面分類為景物、動物、人物,然後進行試驗,決定技法、造型和色調,以及和文字的搭配等等。


阿諾選擇五隻麻雀當成第一張試驗作畫的題材(本文的第三頁),這張圖是《嘉南平洋的珍珠》這本創作所畫的第一幅圖,也是最後完成的一幅圖,前後總共試驗了三種技法、修改了四種色調、轉換了兩種媒材,如果把每一張圖稿用磅秤秤重量,很明顯的,這張圖稿的重量「過重」,從畫面上厚重的批土和顏料的層次就可以看得出來原因。



27年前阿諾從台北到台南求學,坐在火車上看到嘉南平原的印象就是「寬廣」,寬廣的天、寬廣的地,似乎寬廣到用廣角鏡頭也無法收納全景,所以,這次創作構圖的地平線採用廣角鏡的彎曲,而不是肉眼所看到的平行線。


農夫們反應:「怎麼畫的不像水稻,像海帶!!」阿諾為了畫面構圖需要和美感,以及考慮孩子閱讀的趣味性,將稻子的葉子畫的比較胖,有點流動性,而且不是採用單一的綠色,還加上蜻蜓等昆蟲搭配....這就是繪畫比攝影更加有趣的部份,在「寫實」以外可以加上創意,文章的擬人法可以讓牛和白鷺鷥對話,可以讓魚在天空飛,稻子當然也可以稍作變形囉。


這本書閱讀的對象設定為兒童的繪本,所以採用對比的豐富色彩,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用鞭炮趕走麻雀的這一頁是阿諾畫得最順手的一頁,圖面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筆觸表達出創作當時愉快的心情。



在內文總計十六張圖稿當中,阿諾最珍惜農夫在風雨中跪在地上、手捧稻米的那一頁。從五月下旬到六月底,為了趕圖幾乎是每天畫圖十幾小時,已經完成約三分之二時,遇到瓶頸,體力不支、視力衰落、家務等待解決、畫圖不順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時很想放棄,畫面的藍、紫、灰色、農夫的表情,正反映當時阿諾的心境和挣扎,幸好家人的配合和鐵翼的打氣,堅持下去才完成創作。


敘舊+寫生


社區大學彩繪班這兩周安排在台南公園進行寫生戶外教學,雖然這學期開始不再繼續擔任彩繪班的助教,阿諾配合到 公園與 老師、同學們敘舊、一起寫生。



冬天早上八點,陽光還不大,清晨的風涼涼的,但是公園裡面到處是晨起運動的人潮,當然,多半是年紀較長的成人,年輕人是不會那麼早爬起來、到公園運動的。其中,靠近圖書館的樹林下,聚集約五十人以上,跟著老師的指導,一起做動作,場面非常壯觀。


彩繪班的同學集中在燕湖四周,老師現場說明取景和構圖,阿諾也坐下和同學聊天,一面畫了張燕湖的寫生。



轉個身,兩位同學並肩作畫的畫面很美,立即速寫下來。



台南公園是台南市民非常重要的休閒空間,打拳、跳舞、作運動,蹓狗、釣魚、親子,這幾年還成了外籍勞工聚會、看護推著老人家散步的場所,因此,從早到晚都有不同的景象,而共同的是,公園裡高大濃密的大樹。



公園裡的派出所辦公室,是一間日治時代建造的公園管理所,在台南市區出現咾咕石的外牆建築物,是非常特別的。阿諾坐在樹下寫生,樹後方一群歐里桑正熱烈的討論著「愛台灣」的政治話題,各持己見、愈講愈激動、討論區域愈來愈擴大,阿諾速寫後快快離開,避免被口水噴到。


冬天的陽光讓人感到好舒服,連鴨子們也成群出來散步。一位阿公陪著阿嬤坐在湖邊曬太陽,阿公不時用手、指向不遠處的鴨子或船隻,提醒坐在輪椅上的阿嬤的視線,阿嬤穿著一件紅色的外套,讓這畫面感覺倍加溫暖。阿諾獲得阿公阿嬤的同意,在外籍看護回來之前,為她們畫下這個溫馨的畫面。


街道就是舞台

大概是【以舞蹈旅行城市】前兩次的課程圖像令人產生無限的想像空間吧,第三站,擇定海安路和神農街進行實驗性接觸城市,「外景攝影團隊」從原本的一人,增為三人、外加報社的記者,讓這「舞團」「感覺起來愈來愈厲害」的說。



同樣是跳舞,和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的場景是街道,一條人車往來、而且有人居住的街道,我們就在神農街住家的門口、海安路上舞動起來,感覺和住宅的門或牆的關係、和狹長的街道的關係,和人來人往、車流穿席的關聯,甚至,連斑馬線也成了我們的舞台。記者拍了幾張相片就趕場去了,臨走前回饋我們的舞蹈說:「你們真勇敢!」言下之意是


以上圖片由冠達+虧寶提供


用舞蹈旅行城市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1.html

用舞蹈旅行城市2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55.html

用舞蹈旅行城市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38.html


美麗的錯誤



府城五條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曾是清朝時期府城地區的經濟命脈,五條港由東向西匯流入舊運河,再向西注入大海。因為決策者的判斷錯誤,大刀闊斧拆除房舍、闢建台南市海安路暨地下街商場,南北向的地下街硬生生的截斷府城五條港東西向的水文和都市發展紋理,地下街工程因故中斷多年,成為長長的一條「爛攤子」,中正商圈從此更加沒落,地下街的美夢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海安路開通之後,兩邊被拆除的民宅就像是被扒光衣服的醜態,破舊、毫無遮掩,一群藝術家發起裝置藝術活動,將這些「醜態」透過藝術手法的轉換,現在成為極具創意的藝術街景,進而吸引許多獨具特色的商店進駐,海安路成了一條數百公尺「明珠」,無論白天或晚上,海安路成了「錯誤的美麗」。


【以舞蹈旅行城市】第三站,我們擇定海安路和神農街進行實驗接觸城市。跳舞之前,阿諾坐在街角,畫下海安路一處很具代表性的裝置藝術牆面「藍曬圖」。那張被漆成藍色的沙發藤椅,本來是裝置藝術的一部分,竟然成了遊民的暫時床鋪,你看那遊民在冬陽下睡得多舒服,阿諾畫了一個多小時,他都渾然不知。打從心底佩服「藍曬圖」的創意,這麼簡潔乾脆的手法,為這一斷垣殘壁詮釋過往歲月和當今命運,同時觸動阿諾昔日的工作記憶,以前阿諾的工作,幾乎天天和這些充滿阿摩尼亞味道的藍曬圖「生死與共」。


走過海安路和民權路的紅綠燈,瞥見海安路中間有部超級酷的汽車,完全不密合的引擎蓋和車門,看起來像報廢車輛,但是鮮明的黃色車體加上彩色的內胎和反光鏡裝飾,顯示是台還在使用的車,加上工程使用的標尺和繩索等,這輛工程車「酷斃了」!趕快畫下,內心揣測大概是哪位老伯伯的工程兼具資源回收的代步工具吧?不一會兒,車主來了,竟然是一位身材高挑、穿著背心的年輕工人,尤其他的髮型,真是有個性,難怪會將工程車搞的那麼酷!



冬至吃湯圓

蟑螂爸爸因為山岳探勘活動或者其他的登山活動,連續好多年的冬至都不在家。今年,總算老爸沒有活動,可以一起吃湯圓囉!阿諾準備了廣式的鹹湯圓,用菜頭和香菇調配的熱湯,加上用地瓜製作的小湯圓,香Q有彈性又不會脹氣,每個人都吃好幾碗。感謝老天爺給我們平安的一年,祝福來年順利喜樂。

落後的優勢







常聽到一些落後或偏遠的村民抱怨:政府漠視地方的需求,沒有建設,年輕人相繼離鄉,村莊只剩下老人、愈來愈落後。但是,透過社區大學安排的參訪活動,我們聽到了另一種思考的聲音:「因為落後,所以保留了很多美好,這就是『落後的優勢』,把這一份優勢再發揮,可以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社區生活。」我們看到了社區營造的用心案例。


案例一:嘉義縣大林鎮三角里

去年首次造訪三角里,對於在地村民一起動員設計活動、一起動手參與建設的積極心力深深感動。今年,我們用腳踏車的方式、走不一樣的路徑再度訪問三角里。


自行車道從大林糖廠到村莊約8公里 ,沿途欣賞大林村的田園景緻,其中一座觀景台被命名為「猜車平台」,因為平台位於縱貫鐵路下方附近,在平台先聽到火車來的聲音,大家一起玩:猜猜看即將通過的是什麼列車?好有趣的「環境利用」。


村莊內部有多處彩繪的牆面以及閒置再利用的空間(例如:廢棄的豬舍),是荒野協會 盧銘世 老師帶領村民完成的,雖然沒有專業亮麗的圖騰或是翻新的建材,但是有著村民的生活影像,因為有村民的動手參與,所以村民們引以為傲、會用心保護,多年之後再看看自己所畫下的自己或家人的影像,可以比較出長高了、長胖了、或者又多了一位新成員,那一份情感是很珍貴的。






這一些成果,都是起源於「唬瀾館」。一群在地的村民,聚集在門口幾株大樹下聊天、作夢,進而付諸行動,申請經費、溝通和動員、一點一滴的累積,前前後後進行了11年,才有我們今天所見識到的成果。我們質疑,為什麼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因為我在為自己建造一處適合生活、適合終老的地方。」這是支持他們繼續做下去的理念。



案例二: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


位於嘉義縣最北邊,風很大、常鬧水災的偏遠村落,透過文建會、藝術家和當地產業的合作,充分發揮當地為廟宇「剪黏」的獨門技術和製作交趾陶的產業特性,目前成了非常熱門的觀光景點。


我們坐著用「汽車」拉的「小火車」,參觀社區、聽導覽人員解說,內心對於地方產業和藝術家們的用心深感敬佩,精緻可愛的裝飾作品可佔據了相機的絕大部分記憶體。只是,阿諾從社區營造的角度觀察,太過強調精美和規模作品的前提下,村民參與的比例相對減少了,觀光的訴求勝過社區的情感。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