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的優勢







常聽到一些落後或偏遠的村民抱怨:政府漠視地方的需求,沒有建設,年輕人相繼離鄉,村莊只剩下老人、愈來愈落後。但是,透過社區大學安排的參訪活動,我們聽到了另一種思考的聲音:「因為落後,所以保留了很多美好,這就是『落後的優勢』,把這一份優勢再發揮,可以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社區生活。」我們看到了社區營造的用心案例。


案例一:嘉義縣大林鎮三角里

去年首次造訪三角里,對於在地村民一起動員設計活動、一起動手參與建設的積極心力深深感動。今年,我們用腳踏車的方式、走不一樣的路徑再度訪問三角里。


自行車道從大林糖廠到村莊約8公里 ,沿途欣賞大林村的田園景緻,其中一座觀景台被命名為「猜車平台」,因為平台位於縱貫鐵路下方附近,在平台先聽到火車來的聲音,大家一起玩:猜猜看即將通過的是什麼列車?好有趣的「環境利用」。


村莊內部有多處彩繪的牆面以及閒置再利用的空間(例如:廢棄的豬舍),是荒野協會 盧銘世 老師帶領村民完成的,雖然沒有專業亮麗的圖騰或是翻新的建材,但是有著村民的生活影像,因為有村民的動手參與,所以村民們引以為傲、會用心保護,多年之後再看看自己所畫下的自己或家人的影像,可以比較出長高了、長胖了、或者又多了一位新成員,那一份情感是很珍貴的。






這一些成果,都是起源於「唬瀾館」。一群在地的村民,聚集在門口幾株大樹下聊天、作夢,進而付諸行動,申請經費、溝通和動員、一點一滴的累積,前前後後進行了11年,才有我們今天所見識到的成果。我們質疑,為什麼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因為我在為自己建造一處適合生活、適合終老的地方。」這是支持他們繼續做下去的理念。



案例二: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


位於嘉義縣最北邊,風很大、常鬧水災的偏遠村落,透過文建會、藝術家和當地產業的合作,充分發揮當地為廟宇「剪黏」的獨門技術和製作交趾陶的產業特性,目前成了非常熱門的觀光景點。


我們坐著用「汽車」拉的「小火車」,參觀社區、聽導覽人員解說,內心對於地方產業和藝術家們的用心深感敬佩,精緻可愛的裝飾作品可佔據了相機的絕大部分記憶體。只是,阿諾從社區營造的角度觀察,太過強調精美和規模作品的前提下,村民參與的比例相對減少了,觀光的訴求勝過社區的情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