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0 新康橫斷 D5


D5/新仙山營地—八通關古道—抱崖山屋—山陰駐在所遺址 


妏姨的鬧鐘響了,宣告下山的行程即將開始。妏姨拿出了神秘的禮物,分送給家齊和家瑋,喔,今天是情人節,感謝妏姨送的溫暖圍巾。

五點鐘,台北八人自組隊也起床,他們準備今天攻新康山後宿抱崖山屋,叔公提醒攀爬斷崖注意安全。我們則於六點整裝完成出發,穿越冷杉和箭竹森林,陡直下切。昨天新康山的回程,叔公指出今天我們要下切的稜脈,陡直又長的稜線,直直深入濃厚的雲海裡面,我們知道,今天的落差很大,而且,要告別雲海進入雲雨層。

        七點十五分經過一處較平坦的五葉松林,之後又繼續陡下,兩旁的樹種從冷杉轉為雲杉,再轉為鐵杉和五葉松,箭竹則是一路相伴。七點五十分,於一處平坦的松針稜線歇息,高度約2600m,樹上釘著一塊很有原住民風味的木板,標示「往抱-崖」。

                  隨著高度下降,我們漸漸進入雲霧層,地面潮濕闊葉混合樹林佈滿寄生的松蘿,還有粗大的檜木,樹幹上出現不同種類的菇類或青苔,形狀和顏色都各具特色。

        九點五十分通過一處疑似建築基地遺址,高度約2050m,推測為日據時期的沙敦駐在所遺址,那麼距離八通關越嶺道不遠了,一旁腐爛的樹葉堆中,冒出一群水晶蘭,甚是美麗。

        忍著膝蓋痛和快要燒壞的腳底,十點半抵達古道的新康山登山口,高程約1800m,包含打混摸魚的時間,我們走了4.5小時,高度落差1300公尺,登山口指標顯示,向西距八號停機坪0.4 k東與抱崖山屋相距2.2k,推估一個小時應該可以走到抱崖的。

        在蠻荒的高山野地生活了第五天,見到平坦的古道和鐵製棧橋等設施物,顯得興奮莫名。雲霧乍開藍天下紅色的山櫻花燦爛綻放,大伙更是高聲驚呼,叔公高興地唱著:「撒枯拉(日語,櫻花)、撒枯拉」。家齊收集散落地面的山櫻花,要求老貝轉送老媽,因為今天是情人節啊。

        邊走邊玩,眼前來到八通關越嶺道主線唯一的隧道「沙敦隧道,旁邊是改建後的石洞吊橋(日據時期稱為「朝日吊橋」)。當時日本人建設朝日吊橋,必須選擇跨越溪谷最短路線以節省工料,又必須選擇堅硬岩盤設立錨座,因此不得不選擇該陡峭岩壁,為了便利通行,才鑿穿堅硬的石灰岩壁,建了這座唯一的「沙敦隧道」。既然是國寶級的設施物,當然少不了停留和拍照,依照如此情形,一小時根本無法走到對面的抱崖。


         十一點二十分通過里程碑,標示西距10.7k、東距抱崖1.3k步道口29k。續走十分鐘,通過溪澗,望見抱崖山屋就在對岸,步程距離約1k,叔公建議休息煮麵,全員舉手覆議,於是卸下重裝取水吃麵,妏姨提供臘肉加菜,滿滿的一鍋麵被大家吃得乾乾淨淨,這是五天來吃得最沒壓力的一餐。兩個人輕裝自多美麗回程,通過該溪澗,回住宿的抱崖山屋,據說這裡連續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真幸運,我們下到雲雨層,雨就停了。

        吃過午餐,十二點四十五分通過櫻橋七號橋,地面濕滑,證實昨天下過的雨。十分鐘後通過里程碑距抱崖0.3k,通過溪流,步過新建的抱崖吊橋,看到山屋就在眼前。

         剛才那兩位住在抱崖山屋(又稱抱崖工作站)多天,想必是研究人員。抱崖工作站原址上方是日據時期的1925年)抱崖駐在所,更早1922年)是依據布農族伊霍霍爾社而命名的伊霍霍爾駐在所,駐在所的駁坎採用人字形砌法堆疊,與十三里(多美麗)駐在所齊名,因而獲得「小美麗」的雅名。玉管處於2001年新建抱崖工作站,供住宿研究使用,甚至還編有門牌號碼:花蓮縣卓溪村清水101-6號。

         在我們後方的「哇哈哈隊」與台北的自組隊等隊伍,都計畫今晚住宿抱崖山屋,我們當然不能這麼混下去。十三點半離開山屋,50公尺遠的路邊有一座「戰死之地」紀念碑,古道東段是在1921122日竣工,323日石洞駐在所的巡察圖師八藏、河合正一和來自其他駐在所的工人共同執行道路修補作業,突遭等待多時的霧鹿方面的布農壯丁襲擊,混戰中圖師八藏與河合正一被殺斬首。事件發生後,花蓮港廳當局認為必須增設駐在所加強警備,乃於19226月設立伊霍霍爾(後改稱抱崖)駐在所。

        十三點五十分通過里程碑,顯示距瓦拉米山屋12.4k,該段的古道多處坍方,緊靠岩壁的路寬僅供一人通行,還有許多必須高繞通過的地形。十五點十五分通過一處鐵製階梯,老貝戲稱為「天梯」

          雲霧漸漸瀰漫,步道呈現上坡,十五點半到達十里駐在所遺址,指標顯示距離抱崖4.9k 石洞溪2.4k六號停機坪4.7k。駐在所與古道東端起點璞石閣距離恰好是10日里(約40公里),因而取名「十里」。八通關古道的駐在所多為背山、面向古道的座向,十里駐在所背著河流、面向古道,北西南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壁,地形險要、像一座堡壘。

 

        天空飄下細雨,得加緊腳步,並且找尋適合的營地。步道持續呈現上坡,通過一處溪澗,玉管處設置簡易的渡河設施,我們稱之為「流籠」,遇見難得的設施怎能輕易錯過,卸下裝備、登上流籠,由老貝幫忙拉動繩索,讓我們體驗流籠渡河的感覺。


          紮營地點最重要是水源因素,步道地面泥濘,唯見不到水源聽不見水聲,天色漸暗,我們開始擔心,最壞的想法就是摸黑走到瓦拉米。正當陷入絕望之際,聽見遠處溪澗的聲音,重新燃起希望,十六點三十分通過溪澗,上方還有一條黃色的水管延伸向東。觀察該水管是臨時性的,由於水管飽滿還有水流,推估不遠處應該有工寮或基地。打起精神,前進十分鐘,果然遇見工寮和一處很大的腹地,水管引流的溪澗源源不絕,感謝老天爺幫忙,太棒了,就地紮營囉。

          取水方便腹地平坦,還有帆布遮蔽露水,另有多餘帆布當作鋪墊,直接露宿無須搭帳篷,這樣的營地條件可遇不可求。將營地建設完成後,竭盡所能將好吃好玩的提供出來,先喝金桔黑棗茶製作巧克力果凍配上小魚乾土豆,家齊一旁切臘肉妏姨和家瑋烤魷魚老媽清洗鍋碗瓢盆老貝掌火,晚餐前叔公講解靜力繩扁帶與稱人結的運用。總之,黃色水管引來的溪澗源源不絕,不必擔心話講太多會口渴,盡情地叫開懷的笑,鬧夠了就去洗臉打理五天來的服裝儀容。

          老貝和叔公爭執今天下切的稜線名稱,老媽拿出地圖核對作裁判,證實今天下切的稜線為「新仙山-儒潤山」稜線,我們目前紮營的地點就是山陰駐在所遺址,高度1600m,因為座落在土沙多山的兩道支稜的山腰,兩面的陽光照射不到,植被濃密而鬱蔽,日警命名為「山陰」,步道下方兩層的駁坎完整寬敞。太陽曬不到、被稱為「山陰」,那麼,應該知道一件事,沒錯,就是「有螞蝗」!老媽的雨鞋裡面、老背的背包都被螞蝗「搭便車啦」,家瑋天真的說:將我們的臭襪子圍成一圈,螞蝗就不敢靠近啦。


 新康橫斷 D1+D2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3/02/d1d2.html

新康橫斷 D3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3/02/d3.html

新康橫斷 D4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3/02/d4.html

新康橫斷 D5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3/02/d5.html

新康橫斷 D6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3/02/d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