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有鹽埕區,台南市有鹽埕路,地名的由來,鐵定與當時的地景或地方特徵具密切關連。「鹽埕」意味當地具備「曬鹽」的環境條件,接近海邊、航運區位優越、日照和溫度適合,「食鹽」是民生重要必需品,因而,被稱為「鹽埕」的地方,絕對是當年重要的地方聚落。
台南市南區的鹽埕路附近,是明清時期台灣重要的曬鹽和鹽業交易的樞紐地點,當年,曾設置港口,利用曲折的利南溪和竹溪,運鹽進入府城。到了今天,除了保有鹽埕路名,既沒有港口,也看不到蜿蜒的溪流,利南溪被箱涵取代,深入利南街地底下了。想像一下,如果利南溪還健在,蜿蜒曲折的溪流穿越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之中,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事。當然前提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共同愛惜這溪流,而不是將它視為排放汙水的臭水溝;而且在追求民生目標的當年,我們仍想到要保留它。
利南溪消逝在道路底下,道路提供便利、造就聚居和市集,利南街黃昏市場的市集活動範圍可不止於原定的市場街廓,外圍的攤商、店面,延伸擴大到四周的地區。白天的傳統市場在接近午餐時段就收市、回歸平靜,然而黃昏市場則是愈接近晚餐時段愈加熱鬧,全都為了因應上班族和孩子放學的作息和需求,在這裡,感受到消費和人情味的雙重活絡氣氛。鹽埕地區今昔的地景迥然不同,但是,庶民生活對於食鹽的需求千古不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