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大宗祠

          台南府城的古蹟數量冠全台,有些位處小巷弄內部,不經意就被忽略了。位於觀音街和公園路之間的「全台吳姓大宗祠」,與成功路上的興濟宮大觀音亭同屬於三級古蹟,兩處古蹟相距不過百公尺,「人氣和知名度」可是天差地遠,地理區位當然是影響知名度的重要因素,私人的宗祠是讓它大隱於市的原因。

          關於「吳姓大宗祠」的歷史,可由網站上搜尋得知。相較於正廳紅色的門柱,阿諾比較喜愛灰色樸素的洗石子入口和百年大榕樹的景觀,入口屋頂的燕尾造型很特別,是象鼻和錦鯉波浪,宗祠的管理吳小姐也不清楚該象鼻和錦鯉波浪的涵義。除了宗祠的歷史意義,宗祠內外牆面上同時出現潘麗水和陳壽彝兩位大師的彩繪,加上潘春源(潘麗水之父)的題字,增添了古蹟的藝術性。
         

          同屬於「大隱於市」的另一個景點是公園南路的「原台南陸軍偕行社」。為日治時期陸軍文康俱樂部,功能似今國軍英雄館,相對的是比較熟知的「空軍水交社」,可惜水交社已經拆除。陸軍偕行社在明治10年(西元1877年)215日創立,為陸軍將校修養、親睦團體的集會所與社交場(將校俱樂部)。

                   

          會蓋在這裡是因為鄰近當時的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公園路321),以及面對優美的台南公園。當時陸軍以「一心同體」為目標,名稱出自《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有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的意思。日人於臺灣設有三座陸軍偕行社,即北投偕行社、臺北偕行社和台南偕行社。偕行社和公園路321巷的宿舍群同屬於一個市定歷史建築群案件,目前因為宿舍群的原住戶居住權相關疑義,因此尚無任何修復整建等實際動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