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昇機飛去又飛回

      每天聽著直昇機飛去又飛回,心裡真不是滋味!

星期六(1210日)傳來直昇機的聲音,感覺似乎有狀況。中午過後,蟑螂接到任務通知,得知中央山脈南一段山難、山友在馬西巴秀山附近高山症狀況嚴重,阿諾和小強總動員,為蟑螂爸爸準備裝備,蟑螂當天晚上在高雄寶來消防分隊集結待命。

星期天(1211日 ),台南的雨停了,雲層仍厚、卻偶而出現短暫的陽光,聽到直昇機飛去又飛回的聲音,以為,蟑螂的搜救隊伍會由直昇機載運垂降到山區。卻接到蟑螂來電,因為高雄下著雨、無法靠直昇機垂降,只好步行入山,搜救工作可能會比預計的時間長。這一段路在二月的山難後就封山了,蟑螂於三月、四月曾前往開闢一條石山林道的替代山路;為迅速接觸這次事故地點,救難人員由小關山林道徒步上山,也要走兩天才能到達馬西巴秀山。

星期一(1212日 ),台南又下雨了,高雄集來社區的月娥恰好來電,得知高雄天氣很遭,聽到直昇機的聲音飛去又飛回,不知道搜救的最新消息。

星期二(1213日 ),台南的天氣明顯回暖,但是高雄仍然下了整天雨,直昇機同樣飛去又飛回。傍晚,自相關的的網站得知在雲水山找到三名生還者,另兩名山友在馬西巴秀山附近因高山症死亡,非常不幸。消息不是很仔細,但阿諾了解,蟑螂一定是繼續向山區深入搜尋死亡的兩名山友,絕不是護送三名山友下山的任務。自星期天之後,蟑螂的電話就沒訊號了,天氣如此遭,阿諾也不知道蟑螂到底哪一天才下山。

不知道是年紀大了的錯覺?還是真的?晚上隱約聽到直昇機的聲音!


.........................................................


 蟑螂老貝這次全程參與協勤任務,總計八天七夜,是南搜協勤任務人員當中第一位投入、最後一位離開的人。以下是蟑螂老貝所做的紀錄: 


20111210日~17日南一段山難搜救紀錄

               周銘倉 記錄                                                           

在即將告別建國百年年尾之際,中央山脈南一段發生了兩人罹難的山難事件,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前後總計出動20人次協勤,周銘倉(外號蟑螂)是第一位到達前線、最後一位離開山區的搜救員,以下是蟑螂所紀錄的搜救過程: 


案情事故因由:

中央山脈南一段傳出山難,一個五人的登山隊126號入山,其中一名男隊友在馬西巴秀山疑似高山症發作。高雄市消防局10日接獲報案後就申請直昇機搜救,但是,因為天候不佳,直昇機出勤七個架次都無法進入山區,請求協會協勤。 


協會任務搜尋概要

20111210

13:00林啟鐘總幹事接到高雄市消防局來電:南一段馬西巴秀山難事件;立即以簡訊轉知主委和先峰組長。

21:00由蔡聰生開車,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共四人由台南出發。

22:30到達高雄美濃消防大隊,聽取簡報,獲知一人得高山症待援,其他狀況不明,於今天上午九點與中午13點,分別派出兩批警消徒步入山。領取補給品後離開。

23:50到達寶來中隊報到,蔡聰生隨即返台南。 


20111211

06:00在寶來中隊待命,直昇機預計七點由台南起飛。

07:00由陳信聰小隊長帶領第三批警消與林務局的俠客,徒步入山。

07:20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與桃源林尚欽小隊長一併出勤(共四人),到寶來國中待命,等待由直昇機載往現場。

07:40天候不佳,原機返航。全體人員退回寶來中隊待命。

09:56劉科長簡報並分配任務。黃仲民認為依目前的山區低溫多雨的天候、嚴重高山症患者又無法及時被吊掛救出,要有最壞的打算、可能凶多吉少,建議消防局僱請背工一起上山。

10:45會議結束,決議僱請背工、由地面挺進。

11:25再次請求空中支援,無功而返。

12:58由劉科長陪同,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和警消林尚欽小隊長、背工兩名驅車前往小關山林道,這是第四批入山的搜救員(共六人)。

13:30通過7k檢查哨。

14:00南搜李丁發主委到達寶來中隊,擔任南搜前進指揮所的指揮官。同時間,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三人到達林道14.5k林務局的檢查哨,領取由桃源派員送達檢查哨的背架給背工使用,警消陳中隊長於檢查哨設置通訊中繼站。

14:34轉搭81車兩台至23k行車終點。

15:1023k行車終點開始步行(座標(2300782561962)、高度1902m)。

15:43通過前兩批警消過夜的營地(座標(2306082561841)、高度1979m)。

17:00到達25.5k減壓桶(座標(2320662561949)、高度2066m),建設營地、取水準備過夜。

24:00南搜前主委張德武、楊才弘、陳武松到達寶來中隊支援。 


20111212

06:00第五批搜救員:協會的楊才弘、陳武松和第一特搜隊伍自寶來中隊出發,任務為:將補給品送往鐵杉營地。

06:50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離開減壓桶營地。

08:00遇到俠客獨處。

09:40通過30k大崩壁。

10:30通過崩壁、堰塞湖。

11:00通過崩壁、取水。

11:30到達最後水源。

12:30鐵杉營地午餐,得知前三批的警消前半小時前才到達營地,第一批到第四批出發的時間前後相差28小時,竟然同時間到達鐵杉營地。警消人員重新編組,伊然小隊長加四位警消、兩名背工離開鐵杉營地向前進,其餘警消留守營地,由小隊長林尚欽設置警消前進指揮所。

13:50協會的搜救員3人與警消三名(小隊長陳信聰、郭明遠、顏文華)離開鐵杉營地。

15:00陡上大落差地形。

16:30到達凹谷營地(座標(2364032560789)、高度2979m),紮營。

19:42南搜先鋒組長郭竹茂、顏福源到達寶來分隊。

23:00南搜歐鴻祥、陳慶煌、吳建明於寶來分隊報到。

23:30中搜組長林進坤、王明煌、張進財、蔡俊達、陳建煌到達寶來中隊支援。 


20111213

06:00南搜郭竹茂、顏福源、歐鴻祥、陳慶煌、吳建明五人,中搜林進坤、王明煌、張進財、蔡俊達、陳建煌五人,自寶來分隊出發,前往小關山林道。目前為止,協會動員累計入山15人、指揮所2人。

07:10南搜黃仲民、周銘倉、柯正民與警消三人離開凹谷營地。

08:10到達小關山。

08:50到達小關山南面2955最低鞍營地,建設搜救前線基地營。回報前進指揮所,沒見到伊然帶領的警消與兩名背工,後來得知他們走錯路,走到小關山北峰。

12:30等到警消和背工到達,午餐後重整人員,警消三名重裝、警消一名輕裝、背工兩名、協會三人輕裝,共九人離開最低鞍基地營,其餘留守。

13:10在雲水山水池營地看見三頂帳棚,周銘倉向前看見三名登山客集中在四人帳,經表明搜救員身分後確認為報案的隊伍(領隊吳台生、陳伯男、蔡連耀),吳台生告知另兩名山友(傅美琦、彭銘富)已經罹難,遺體分別分布在馬西巴秀山的南北兩側的步道上。警消立即以衛星電話回報、聽取任務分配,經人員重整,黃仲民帶領陳信聰小隊長、三名生還者和警消一人往北走回最低鞍基地營,其中蔡連耀胃痛不舒服,由管仲民替他背重裝。周銘倉和柯正民則帶領伊然小隊長、顏文華警消和兩名背工,繼續往南前往雲馬最低鞍,他們紮營、準備明早將遺體定位。

16:30周銘倉和柯正民返回2955最低鞍基地營。

23:05南搜總幹事林啟鐘、副總幹事陳益模到達寶來中隊支援。 


20111214

07:30將基地營清理完成,全體搜救員和警消和三名登山客離開基地營,準備結束搜救任務。

09:40上抵小關山,等待直昇機,因天候條件差、無法吊掛。

10:00接獲馬西巴秀傳來的訊息,沿著步道向南走,卻只找到馬西巴秀南面的彭銘富遺體;找了一上午,在步道附近都沒看到傅美琦的遺體。

11:10步行離開小關山。

12:00到達凹谷營地午餐。

13:00離開凹谷營地。

13:10遇到南搜組長郭竹茂所帶領的警消和特搜共12人,進行任務轉達後,郭竹茂帶領共12人繼續往2955最低鞍營地,支援馬西巴秀的四名(警消和背工),其餘人員續往登山口方向。

14:00陡降大落差地點,人員確保通過。

15:25遇到中搜和警消支援的人員。

16:00到鐵杉營地警消前進指揮所,與協會三批搜救員、警消所有人員會合。剛下山的所有人以及協會的所有人員,退到最後水源較空曠的地段紮營。

17:25郭竹茂所帶領的12人到達2955最低鞍基地營。


20111215

08:00協會的搜救員黃仲民、柯正民、楊才弘、陳武松、陳慶煌、吳建明等南搜六人,和中搜王明煌、張進財、蔡俊達、陳建煌等四人,陪同警消與三名登山客由小關山林道下山。

08:00南搜歐鴻祥、周銘倉、顏福源和中搜林進坤和一名警消黃雨濃備好糧食,重裝啟程上山,前往支援馬西巴秀,其中周銘倉是第二次上山。

11:00抵達凹谷營地,放下補給物資,顏福源和黃雨濃撤回鐵杉營地,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三人繼續前進。

12:30登上小關山。

13:30護送三名登山客的隊伍抵達行車終點。

14:00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運送補給品到達2955最低鞍基地營,見天候仍惡劣,準備續往前補給到雲馬最低鞍,供應前線警消所需。但是,分隊長李塘軒回報說:已經將兩具遺體移往同一地點、等待吊掛,物資足夠。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於是就地紮營待命。

副總幹事陳益模和今天下山的搜救員(南搜黃仲民、楊才弘、陳武松、陳慶煌、吳建明,和中搜王明煌、張進財、蔡俊達、陳建煌),於晚餐後離開寶來中隊。


20111216

08:00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在雲水山稜線擔任中繼,觀察馬西巴秀上空雲層漸散,立即回報。

08:30海鷗直昇機完成吊掛兩具大體以及特搜六人、南搜郭竹茂,前往岡山空軍基地。

09:30剩下的九名警消人員由空勤雙槳直昇機,運送往台南機場。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準備徒步下撤。

11:00回到小關山。

11:30返抵凹谷營地午餐。

14:30鐵杉營地與五位警消人員會合。

15:00整理營地後繼續下山。

16:30大崩壁堰塞湖附近紮營。

   任務解除後,主委李丁發、張德武、陳益模、郭竹茂、柯正民、顏福源等六人離開寶來中隊,山區地面人員剩下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三人。協會累計動員入山15人、指揮所4人、開車1人。 


20111217

07:00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三人與警消五人離開營地。

10:00通過林道25.5k減壓桶營地。

11:00返抵23k行車終點,邱瑞欽大隊長率隊迎接。

12:30返抵寶來中隊,午餐並召開搜救檢討會議,與會人員除了三位協會搜救員,包含高雄市消防局、高雄市警察局、林務局、玉管處、飛鷹救難大隊、高雄縣救難協會等單位。

14:00歐鴻祥、周銘倉、林進坤離開寶來中隊,正式結束任務。


檢討事件:

1.登山隊向媒體說明:申請由向陽入山攀登卑南主山,實際是從進涇橋入山,是規避玉管處不開放南橫入山的禁令,會誤導其他想攀登南一段或南橫三星的隊伍比照辦理。

2.這次協會的搜救人員和警消人員採混合編組執行任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搜救模式。協會屬第四批入山的人員,卻是第一組到達最前線的人,在2955最低鞍營地等了三個半小時。警消雖有當地的原住民背工隨行,原住民熟悉獵徑、但是對於登山路徑不熟悉而走錯路,顯示警消人員對於山難搜救方面的技能還有進步的空間。消防隊掌理的救難業務林林總總,所需要的救難專業技能非常多樣;山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和所有救難項目相較,山難的比例很小,怎麼可能要求消防隊長期接受專業的山難救助技能。因此,山難搜救不應該完全由消防單位負責和總指揮,若加上民間搜救單位的專業配合是最佳搭檔。最近多次山難搜救歷程,很明顯的連當地的警消人員對於該山區的地形不熟悉、高山適應力不足,一旦遇到天候不良、無法立即運用直昇機救難或補給物資,警消們就無法在山區自救和救人了。

3.當獲得訊息找不到傅美琦的遺體,原本要下山的協會搜救員歐鴻祥、周銘倉、林進財等三人自願再度入山協助,並向指揮所回報,當時協助的任務性質或必要性不明確:是幫忙找遺體或幫忙運送物資?到了2955最低鞍獲知最前線的不需要物資補給,而且已經將兩具遺體集結等候吊掛,好像一頭熱卻白忙一場。建議日後若有類似情形,應明確傳達任務性質。

4.最後的地面人員在雲水山協助擔任通訊中繼,協助完成吊掛作業,結果,警消、特搜都上直昇機,獨留下協會的地面人員徒步下山,好像毎次都是這樣不平等待遇。

5.檢討會上,這次南搜的支援獲得消防局的高度肯定,但是,未來的責任也更重,先鋒小組未來得加強動員能力和專業技能,才能夠肩負所託。

6.交叉核對生還者向媒體的說明內容,以及現場搜救的過程,產生一些疑點:

(1)蔡連耀是第一位返回雲水山營地的人,第二位是不得不留下妻子遺體的陳伯男、第三位吳台生,吳台生回到營地才知道傅美琦也不幸過世,難道他通過馬西巴秀步道沒有看到傅美琦的遺體?

(2)陳伯男提到傅美琦的遺體在馬西巴秀山的北面步道上,搜救員經過沒有看見,花了一個上午也沒找到傅美琦的遺體,只好續向南前進、先處理馬西巴秀南面的彭銘富遺體。據了解,後來在馬西巴秀北面的溪溝下找到傅美琦的遺體,陳伯男在溪溝下為傅美琦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心肺復甦術急救?

(3)14日護送三名生還者下山,上午9:4011點之間在小關山山頂休息等候直昇機,10點接到馬西巴秀傳來沒有找到傅美琦遺體的訊息,三位生還者並沒有露出疑惑或感到奇怪的表情,三個大男士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一罐八寶粥,這種熱情互動的景象令人不解。


任務結果:

2011121313時,尋獲吳台生、蔡連耀、陳伯男等3人。

2011121514時,護送三名生還者返抵寶來中隊。

201112169時,直昇機成功吊掛兩具罹難者遺體。

20111217中午,最後一批地面搜救員返抵寶來中隊,完成搜救任務,總計八天七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