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9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 D3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3        


D3:營地—28.5k登山口匹匹達山岔路口

往返大雪山(3530M)—奇峻山西鞍營地 


230林道纏鬥了兩天,今天要脫離林道,正式進入高山地區,也就是,要從2300公尺 的林道爬升到3500公尺 的高度,而且沿途沒有水源,是此行最累的一天。六點通過28.5k的水源地登山口,卸下重裝,填裝行動水、順便刷牙,這是入山三天來第一次刷牙。


離開水源地,沿著溪澗旁的樹林陡直向上爬升,隨著高度增加兩旁的植被跟著改變,芒草和闊葉樹逐漸稀疏,相對的箭竹林相漸漸濃密。出了樹林,順著亁溪溝向上攀爬,回望藍色的天空和翠綠的山巒,希望今天是個艷陽的好天氣。就這樣一段樹林、一段亁溝交替的爬坡,林相已經完全被箭竹和鐵杉取代,不變的是,坡度仍然很陡。


九點三十分爬升到亁溝的最尾端,休息後,穿越一段高密潮濕的箭竹林,見到傳說中的「大雪山之門」,就是並排的兩株高挺的鐵杉,老媽不清楚什麼時候或是由誰開始的這個稱呼,以前沒有注意到。也難怪,二十年前老媽從中雪山縱走稜線向東,根本沒有經過這一道「門」。


通過「大雪山之門」隨即進入低矮的草原坡,四周的景象有點類似縮小版的圈谷,整個人被陽光曬得無處躲藏,只有低著頭向上方的鞍部努力爬行。


十點四十分抵達主稜鞍部,高度3000m ,我們將外帳等裝備攤開曝曬,一面吃午餐。剛才爬坡的時候被太陽曬得口亁舌燥,現在需要陽光曬裝備的時候,烏雲和濃霧卻漸漸逼近,山神啊!請您行行好,別下雨啊!

午餐後,十一點半再度扛起重裝,出發向匹匹達山挺進。王伯自今早即出現輕微高山症,加上裝備沉重,頻頻落後,由叔公陪伴走在最後面。從鞍部要再爬升 五百公尺 ,老爸擔心隊伍拖得太長、影響到達營地的時間,遂幫忙分攤王伯的裝備,Sasa姨和蘇老師也協助分攤部分裝備。老媽心疼老爸的背包愈來愈重,趁著老爸回頭替王伯背裝備的空檔,偷走了老爸的幾樣東西,這種戲碼我們早已司空見慣。


幾經迂迴爬坡,通過無數個假山頭,穿越濃密的箭竹林,承受忽大忽小、忽落忽停的霧雨,下午兩點登上匹匹達山,山頂沒有三角點或任何標誌,只看到白霧中一望無際的草原坡。終於爬升到3500公尺 的高度了,老媽切了三顆蘋果予大家分享,山頭可通訊號,大人們拿起手機報平安。王伯累得攤坐在地上問:「今天是第幾天?」王伯看起來被高山症折騰的很不舒服,或者是想家?

匹匹達山的山名好奇特喔!老媽查詢的解釋:「匹匹達」是泰雅族語「架帳篷」的意思,因為曾經有日本人在此山紮營架帳篷而取的名稱。匹匹達山到大雪山之間的連續草原坡是媲美能高安東軍的美麗景觀,只可惜雲霧瀰漫,沒有福氣欣賞。


通過東鞍營地,三點上坡到達岔路口,將重裝擱著,輕裝漫步到大雪山三角點。老爸老媽回憶二十年前的四月份西稜之旅,遇到下大雪,三角點完全被白雪掩埋,四周霧茫茫一片、分不清所在地點,就在山頂原地露宿了兩晚,隔日清晨天氣比較好了,才發現是睡在大雪山的山頂。老媽繼續回憶,當時沒有帳蓬和外帳,五個人穿著露宿袋躺在白雪上兩天兩夜,除了吃飯就是睡覺、等天氣放晴,其中一位來自台北的朋友,帶了一本原文小說,躺在雪地上看小說,真是酷!


離開岔路口,走在和緩的草原坡上上下下,我們聊起麥當勞的薯條和肯德基的蛋塔,喔!口水要留下來了,連Sasa姨都抗議:「怎麼可以談這麼誘人的話題!」四點半通過大雪山北峰,老媽出現嘔吐的症狀,只怪老媽不自量力,體能不行卻還要偷老爸的裝備,這下子被老爸抓包了。我們三個人分攤了老媽的所有裝備,老爸下令:「老媽以後除了雨衣,連睡袋都不可以背。」老媽頓時成了縮頭烏龜,只能低著頭默默的跟著步伐前進,完全失去了「阿諾」的強悍,成了「弱雞」。

說實在,從早上四點起床,六點開始爬坡,到現在大家也都累了,頻頻問:「營地還有多遠?」老爸的回答永遠是:「應該快到了。」無論如何,繼續走就是了。五點五十分在樹林的石頭堆找到幾塊平坦的營地,老爸原計畫再向上爬半小時,到接近伏流水源的地方紮營的,看大家似乎都累了,於是下背包、分配工作,由叔公指導家成和家齊固定主繩搭外帳,老爸、家瑋和Sasa姨帶著雨衣、頭燈和所有的容器前往取水。該處營地的腹地不理想,地不平、又很小,連搭兩人帳都不太舒適,因為空間有限,老媽建議蘇老師和Sasa姨共宿一頂帳篷,叔公和王伯共宿一頂,我們一家五口用外帳露宿。


水源距離我們紮營的地方單程要半小時路程,家瑋第一次擔任如此重責大任,天已經黑了,又下起雷雨,頂著頭燈跟在老爸後面小跑步趕路,家瑋說:「肚子好餓、好餓,跑得好累、好喘。」體會到取水往返的辛勞。

今天的重頭戲害大家都累壞了,晚餐後各自躲進睡袋裡面,祈求雷雨快快停止。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0+D1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0d1.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2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2.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3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3.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4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4.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5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5.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6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6.html


2011.0819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 D2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2      


D2:營地—26k登山口往返中雪山(3173M)—28k工寮營地


鑒於昨天林道的前進速度很慢,今天不敢大意,清晨四點老媽就喚醒大家吃早餐、整理裝備。完成個人體內環保動作,於6:00穿著雨衣褲、全副武裝出發。15分鐘後抵達17k廢棄的道班房,從滑落傾斜的磚瓦屋頂研判,該道班房的規模很大,老爸在七年前曾經住宿過夜,當時屋架都還完好的。



和昨天的毀損嚴重的恐怖路況比較之下,16k之後的林道比較「像樣」了,前進的速度亦稍微加快。七點五十分通過20k的合流山和老松山的登山口,附近是寬廣平坦的營地,但是沒有水源;七月初Sasa姨曾和朋友來探訪這兩座中級山,隔一個月又再度走一趟這麼難纏的林道,真是勇氣可佩。家齊卸下背包,拿出乳液保養皮膚,玩笑說:「這是過期的乳液。」家齊這回穿了件綠色的中層衣,被冠上「青蛙」的稱號,老媽回應家齊的玩笑話:「你不怕抹了之後變成癩蛤蟆!」令大家放聲大笑。



約在22k附近遇見三位單攻中雪山後折返的山友,其中一位蘇老師與老爸和王伯是南搜同一期的學員,她向隊友收集了糧食和帳篷等裝備,計畫和我們同行縱走雪山西稜。因此,我們的隊伍人數增為九人,從規劃行程到現在,隊伍的人數幾經變化,就像暑假的登山計畫一改再改。

十點十分抵達26k中雪山登山口營地,我們將昨晚淋雨的外帳裝備攤在陽光下曝曬,同時取水煮熱湯配昨晚製作的飯團。這處營地寬廣平坦,老爸回憶說,二十年前和老媽走西稜,車子直驅開到這處營地,然後重裝上中雪山,就一直沿著稜線通過志摩山縱走到大雪山等,完全無需走林道。「啊!真好,不需要走這麼難纏的林道。」老爸繼續說,三十年前路況更好,可以搭車到林道51k的地方、單攻頭鹰山,根本無需背重裝。「瞎?一天就可以輕裝攻到頭鹰山,而我們現在必須重裝走到第四天,才有機會爬到頭鹰山,真不公平!」只怪我們生不逢時吧!

反正沒有坐車的命,吃飽了還是趁機睡一下比較實在。叔公看我們撐著洋傘躺著睡,羨慕的說:「好像在海邊度假作日光浴!」大人的煩惱多,不像我們小孩子說睡就睡得著,或許這是小孩子的「特異功能」吧!

 

將曬乾的裝備收妥,由昨天登過中雪山的蘇老師留守營地,我們十一點四十分輕裝向中雪山出發。通往中雪山的步道穿越樹林和箭竹林、陡峭直上,我們走得氣喘吁吁,老爸回頭問老媽:「二十年前怎麼有力氣背著重裝上來啊?」這個問題,老媽去年在聖稜線通過煙囪斷崖的時候也問過,老媽答:「只有一個答案。」老爸接續道:「老囉!」


中午過後,照慣例濃霧漸漸靠攏,在一處美麗的鐵杉林稍作休息,老媽和老爸到樹林後方排便。老媽為了減緩宿便的毛病,這回準備了「秘密武器」,帶了幾顆紅龍果和同樣受宿便之苦的叔公分享,看來,這項「秘密武器」的功效不錯。


下午兩點十分登上中雪山,Sasa姨拿出紅筆,將三角點褪色的編號重新描繪,王伯獻上高樑酒,我們奉上兩顆頻果和點心。正值農曆七月,遂由叔公主祭,向山神和諸位好兄弟表達敬意:「向山神和好兄弟請安,我們九個人要縱走雪山西稜,從230林道進入,經過中雪山、大雪山、頭鷹山、火石山、雪山主峰、東峰到武陵農場,總共六天,請保佑我們一路順利平安;爬山人裝備沉重,沒有什麼豐富的貢品,請接受我們誠心的敬意。」


接續由王伯主祭,面向林文安紀念碑方向,獻上深深的敬意:「感謝前輩開闢這些山路,讓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台灣高山美景。」沒有「四大天王」篳路藍縷和提倡台灣百岳運動,我們就沒有現在的明顯登山步道和目標。


嚴肅的祭拜儀式結束,隨即由搞笑的輕鬆氣氛取代。叔公扶著一旁的指示牌的柱子跳起鋼管舞,家瑋很有默契的抓著另一根柱子扭動身體,兩人的動作和諧又有韻律,令我們拍案叫絕,只可惜,叔公見好就收,老媽來不及錄下這精采絕倫的表演。

儘管還想繼續玩樂,時間和天候可不容我們鬼混,兩點五十分離開中雪山頂,同樣通過陡峭的樹林和箭竹林,下得腿都軟了。接近登山口,遇到來自桃園、由武陵農場東向西走雪山西稜的隊伍,準備今天攻完中雪山,明天走林道下山,真是強悍,但是可能從中雪山下山時得摸黑了。下午四點半返抵登山口,營地分布桃園隊的帳篷,今天雖有濃霧、但沒有下雨,算是運氣很好,趕緊整裝續往28k廢棄工寮前進。

桃園隊留守的人員告訴我們:「往工寮的林道非常難走,芒草濃密的不見天日、碎石坡不斷的滑落,很危險、很危險!」兩天來經歷林道26公里 的震撼教育,這剩下的 兩公里 已不在具備任何的威脅性了,只要小心謹慎,總會順利到達的。下午六點抵達廢棄工寮,老爸和Sasa姨接力砍下芒草鋪設營地,王伯、Sasa姨和蘇老師分別搭設三頂帳篷,叔公和我們使用外帳露宿。

晚餐後,老媽照例將紅龍果予叔公分享,家瑋嘴饞也想吃:「老媽,您最美麗可愛迷人貼心的三女兒,對您最最最孝順了。」發揮她諂媚阿諛狗腿拍馬屁的本事。蘇老師今天首次加入我們的行列,客氣的稱讚:「通常老三比較活潑外向喔!」家瑋自戀的點頭贊成,我們則在一旁搖頭長嘆;蘇老師繼續道:「老三比較聰明貼心喔!」家瑋豪不謙虛的用力點頭認同,我們在一旁用力的搖頭否決;蘇老師再說:「老三也比較隨便喔!」我們捧腹大笑、鼓掌叫好,蘇老師一語道破家瑋的小毛病。算一算今天總計走了十二小時,在一連串的笑鬧後大伙早早就寢,因為明天是此行的重頭戲。





2011.0819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 D0+D1

  二十四、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0+D1

 ()時間100819— 8月26

 (二)行程:

D0:台南大雪山森林遊樂區(230林道0k)

D1230林道0k—16k營地

D2:營地—26k登山口往返中雪山(3173M)—28k工寮營地

D3:營地—28.5k登山口匹匹達山三叉口

    往返大雪山(3530M)—奇峻山西鞍營地

D4:營地頭鷹山(3510M)—火石山下營地

D5:營地往返火石山(3310M)—翠池營地

D6:營地雪山主峰(3886M)—三六九山莊

    雪山東峰(3201M)—武陵農場台南


(三)記錄: 


小時候覺得暑假很長,爸媽安排許多旅遊活動,從高山到海邊,可以隨時整裝出發。然而,似乎人愈大、愈難湊出空檔時間。在工讀、輔導課和救生訓練的剩餘空檔時段,勉強擠出六天時間,總算在暑假結束前安排一趟雪山西稜,這是今年僅有的一次高山縱走活動,得來不易、彌足珍貴。

相約19日晚間七點出發,黃伯一身輕便服裝騎著機車準時到達,怎麼不見大背包?黃伯無奈嘆,雖然請了假,卻臨時因故無法參加,只好帶著水果來送行,不管是學生或是上班族,要共同騰出時間真不容易。 


D0:台南大雪山森林遊樂區(230林道0k)


驅車北上,沿途載吳伯和陳伯,兩位伯伯情義相挺、協助我們開車接送的。到達西螺休息站與另一台車會合,有王伯、總教練叔公和Sasa姨共三位參與這次的西稜縱走。經過東勢做最後補給並為汽車加滿油後,開始駛入大雪山200林道,因為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知名旅遊地點,林道全程鋪設柏油。約在半夜一點,到達森林遊樂區大門,門外停了幾輛露營車,一群人在車外喝茶聊天,大概是準備隔日走鳶嘴山和稍來山的吧。通過大門,繼續沿林道開到小雪山莊停車場,這是200林道的終點、也是230林道的起點;已經是半夜一點四十分,山區氣溫很低,各自找尋適當的地方補眠,我們一家五口就窩在車上睡覺,省下收帳篷的步驟。

   


     D1230林道0k—16k營地


2500公尺高度的清晨很冷,大伙陸續自動醒來,煮咖啡、吃早餐、收拾裝備。吳伯在20年前和老爸老媽一起走過雪山西稜,當時由陳伯開車接送,兩位伯伯指著我們感慨道:「一晃眼,三個小孩子都長大了,只有阿諾媽媽沒有長。」老媽不僅沒有長大,還有「縮水」的傾向呢!

       

八點,將入園和入山等許可證繳給勤務室登記,執勤的人員叫我們自己爬過230林道閘門;我們依法申請入山,竟然要像「小偷」般攀牆通過鐵製閘門,叔公非常氣憤管理單位的惡劣態度。百般無奈的向土地公請安,忍氣吞聲的翻越閘門,與兩位伯伯揮手道別,踏上遠離文明六天的旅程。

自九二一地震之後230林道毀壞不堪使用,從此封閉了十幾年;經過登山界爭取,2010年十月才重新開放。但是,經過十幾年的荒廢和風災摧殘,林道路況慘不忍賭,兩個人高的茂密又鋒利的芒草完全遮蔽行進的視線,落石、倒木、路基流失的危崖景象處處可見,縱使林道的坡度變化不大,然而地面滿佈障礙物和「不見天日」的芒草叢鑽行,前進速度怎麼也無法加快。叔公在九二一剛封閉的時候曾經走過該林道,他說當時一面吹口哨一面前進,第一天就走到28k並住宿工寮,萬萬沒預料到,林道現在的毀壞嚴重程度超乎想像:「難走到『靠腰』!」閘門事件加上林道難走,讓叔公頻頻飆髒話。

 

身處完全沒有視野又峰利的芒草叢林中,當然無法休息或拍照,只有在比較寬敞而乾燥的路段,得以卸下裝備、稍作歇息,寬敞但不乾燥的地方,則會出現螞蝗隨時附著在我們身上。另外,林道全線沒有里程碑,全賴資料記載和現場時間估計推算里程數,例如:4k之前林道平坦、可行車;5k雪霸國家公園的地標被淹沒在雜草當中,我們在十點二十到達、休息了十分鐘後離開;十二點五十分到達9k嚴重坍方地形的西口,必須高繞半小時通過,再下到東口雙泉瀑布的溪澗地形。該段9K的高繞地形坡度非常陡又不穩定,走起來膽顫心驚,莫怪林道被封閉那麼多年,該路段恐怕無從修復,不知情的人貿然進入容易發生危險。

 

中午過後雲層增厚,濃霧夾帶細雨一陣一陣浸濕芒草叢林,我們的衣服和背包套也被沾濕,肩頭愈來愈疼痛、雙腳愈來愈沒力、肚子愈來愈餓、天空愈來愈黑,到底資料所載的16k營地還有多遠?既然視線全被芒草遮蔽,只得靠聽力協助判斷,每當聽到類似瀑布的水流聲響,內心就燃起一絲希望,期待這一處山澗溪溝旁就是營地;但是,每次都失望收場。Sasa姨自GPS研判:「直線距離270公尺 ,快到了!」讓我們再度打起精神,翻過了一個突出稜線、經過了幾處小溪溝,終於見識到16K的寬廣山澗與落石崩坍地形,腳步謹慎的跨過濕滑的倒木和巨石,再撥開潮濕而峰利的芒草叢,總算在五點半、天黑前到達營地。

 

卸下裝備,老爸固定主繩,我們動手搭外帳。十七點五十分突然下起大雨,大家全都躲進外帳下避雨煮晚餐,這趟旅程採食宿自理的原則。王伯翻出大背包的各類食物,林林總總的糧食足夠我們一家五口吃好幾天了,莫怪王伯的背包重得嚇人,也害得王伯今天跌倒兩次。經王伯同意,我們先吃他的糧食、減輕裝備負擔。晚上七點雨停了,回想今天一整天走了九小時才前進16公里 ,實在是因為林道的路況太糟糕了。九點,大家陸續躺平睡著了,昨晚在小雪山停車場冷得睡不好,今晚在深山樹林下卻不會冷,所以我們採露宿方式,明早又可省下收帳篷的步驟了。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0+D1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0d1.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2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2.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3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8/d3.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4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4.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5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5.html

雪霸的最後一塊拼圖D6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1/09/d6.html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