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規劃三月底「高雄市消防局山域搜救初階訓練課程」,蟑螂老貝與幾位義消成員到茂林區美雅谷附近探路,評估訓練地點的適宜性。
今日踏查的地點之一為「舊茂林」,與其他曾經看過的原住民聚落遺址最大不同的是,該魯凱族聚落的群居非常明顯、建築物單一方向整齊排列、家屋的格局與規格幾乎完全一致,甚至每戶的「前埕」都是小小的一塊,像是被事先規劃的社區型態。令阿諾十分好奇,如果這裡是該部落的最原始發生地(不是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的),而且是長期自然形成的原住民傳統聚落,那可稱為台灣都市計劃的先驅啊!
另一個令阿諾好奇的疑問,同樣是魯凱族傳統聚落,「舊茂林」與「舊萬山」的關連又是甚麼?
經爬文理解,瑪雅遺址是2003年高雄市公告的「歷史建築」,該傳統聚落「建於日治時期」。表示,「舊茂林」並非部落的最原始發生地,也並非長期自然形成的原住民傳統聚落,應該是由日治單位規劃建設的社區。1940年代,因應日本人管理要求,全村遷離瑪雅。至於,該瑪雅部落的興建年代為何?居民是從哪個地方遷移過來的?目前為止沒有確切的研究解答。
以下是茂林區公所官網的資料:
茂林區為臺灣原住民魯凱族下三社群的居住地,舊名「多納」(即閩南語「屯子」之音譯),屬阿猴廳六龜里支廳多納監督區。日治初期,本地居民因不堪日本政府之統治,聯合各社族人起而反抗,雖然殺死多名日警,但山刀及弓箭終究難敵槍砲,在日軍優勢的火力下,各社原住民被迫投降。此次事件被日本稱為「屯子役」,日人便沿用屯子的原音「多納」為此地地名,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則劃歸高雄州旗山郡管轄。戰後初期沿用原名,設置「多納鄉」,民國46年為紀念辦理地方自治有功人士陳茂林而改名為「茂林鄉」。
民國99年12月25日,高雄市、高雄縣合併改制為新直轄市,本地因而改為「高雄市茂林區」,失去原本作為鄉所具有的地方自治權和地方自治團體地位。103年12月25日,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正,賦予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地方自治權,茂林區再次改制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與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並列為高雄市轄域內三個原住民區,成為區民可選舉區長與區民代表的市轄區。
茂林里族人稱之為「得樂日嘎」(Teldreka),清代漢人稱為「芒仔社」,而日治時期則稱為「瑪雅社」(Maga),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光復初期依其原音稱為「瑪雅」,直至民國46年始改名為「茂林村」,並於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茂林里」。茂林原聚落位於美雅谷瀑布上方之深山內,俗稱「舊茂林」,日治時期(1940年)為管理方便,乃將整個村落遷至現址。相傳在遠古大洪水時期水勢消退後,分別在第一天與第五天於崇山峻嶺中相繼冒出煙訊,兩人隨後共同將其他族人聚集而形成聚落,此即得樂日嘎族人敬重的第一頭目及第二頭目。今日每當舉行重要祭典時會重現「起煙儀式」,即在紀念得樂日嘎部落的形成。茂林里因為距離平地較近,因此在本區三個里中,人口成長最快速也最多,目前也是行政中心所在地,本區區公所、分駐所、衛生所、茂林國中、茂林國小、農會、代表會等均在此。
萬山里族人稱為「歐布諾伙」('Oponoho),日治時期稱為「萬斗壟社」,原聚落位於海拔高度1475公尺的萬斗蘭山下,曾是本區最深山最偏遠的部落,民國以後則改為「萬山村」,並於46年遷至現址,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萬山里」。依據部落耆老的說法,'Oponoho的意思是旭日太陽初升起的地方,是早晨美麗曙光照射的美地。到舊萬山部落須翻越崇山峻嶺,崎嶇難行,部落周圍盡是懸崖峭壁。目前萬山舊部落仍保有完整的石板屋群落,流傳著神祕的萬山神石「獨萊」傳說,且有三級古蹟的萬山岩雕群:「孤巴察峨」、「祖布里里」及「莎娜奇勒峨」。
多納里族人稱為「古納達望」(Kongadavang),日治時期舊名「屯子社」,「多納」即為日語「屯子」之音譯,99年縣市合併時改為「多納里」。本區在民國35年建鄉之初原係以多納鄉為名,之後才改為茂林鄉。依據部落耆老之口述,多納之形成係由許多小部落相繼來到此地而成。傳說有一個獵人帶著獵狗到今日的多納打獵,因為獵狗數次留在多納不願意離去,獵人相信這裡是一個好地方,因此回到舊部落並帶領部落頭目及族人前往發現的好地方,同時遊說另一個部落一同來此定居,建立新部落。不久又有兩個部落因看到此地每天冒著大量黑煙,因而派人探視,經商量後相繼加入,形成了更大的部落,就是今日的多納部落。由於多納部落自形成以來,世世代代族人均居住於此,直至今日漫步於此仍可見到傳統的石板屋及充滿魯凱特色的石雕、木雕與圖騰,是本區三個里傳統文化保存得較完整的社區。
【連結魯凱族相關的山徑故事】
《舊好茶》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74.html
《大小鬼湖出哈尤溪》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19/02/o.html
《萬山岩雕》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3.html
《卑南南稜》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12/o.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