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虎尾科大/馬拉松


這是今年的最後一場馬拉松賽事,虎尾科大每年12月的最後一個周三下午,舉辦操場繞圈賽。

連續幾年都是暖冬,今年也不覺得冷,以為也是暖冬了。但是,跨年前夕,「霸王寒流」報到,12月30日當天溫度遽降,加上強風吹襲,兩串鼻涕直直落。下午15:00準時開跑,從黃昏跑到天黑。不同於以往,之前,選手們都會留在操場邊吃點心聊天,今年的「霸王寒流」讓大家凍得留不住,趕緊回家洗熱水澡比較實在。


2020.1227 台南土城/馬拉松

參加台南在地的賽事,最大的優點是交通時間短。不需要提早一天到活動會場找地方過夜,可以在家舒服的睡覺,當日清晨抵達會場完成寄物,準時起跑。活動結束,回家的路程也比較短。

2020.1220 例行出隊補路

蟑螂十幾年前,經常與朋友相約騎腳踏車,繞行台南郊區的山路,新化左鎮龍崎等,一騎就是一整天。這幾年,熱中馬拉松活動,台南場次的賽道也常繞行這些山路。無論騎車或是路跑,這些偏遠的產業道路比較沒有公部門關切,路面總是坑坑洞洞。
「府城補路志工隊」這幾個月的例行出隊補路的地點,恰巧是這些賽道或是單車愛好者的路線,跟著隊長事先踏查做好的記號,志工們分工合作,不需要指令,默契十足,將路面坑洞鋪平,日後騎車上草山月世界,就不再擔心被犁田啦。

2020.1219 國境之南/馬拉松83k

去年也是這個季節,到墾丁參加鐵人三項賽事,結果強勁的落山風害得主辦單位緊急取消游泳項目,選手們更是在單車項目被吹到田裡。

今年,落山風一樣厲害,在九級風速下,從車城經恆春,轉入滿州佳洛水,再轉牡丹水庫,由出火返回車城。蟑螂老貝參加83公里組,06:30開跑,阿諾陪著出發,一路跑到恆春東門,看著蟑螂的身影往滿州方向慢慢消失,祝福蟑螂「一路順風」,順風可以省力啊!相對的,逆風可就痛苦了!

以前造訪過恆春很多次,這倒是第一次用跑的。離開賽道,阿諾獨自繞行恆春的城門與城牆,與其他清朝時期在台灣島所建設的城牆相比較,恆春的城門和城牆算是保留的相當完整的,要感謝恆春不像其他城鎮發展快速,都市成長緩慢才得以留下這些文化資產。

中午過後的風勢更加強勁,阿諾原路跑回會場,躲在車上看書等待,連車子都被吹得搖晃啊!傍晚19:30老蟑螂抵達終點,直呼落山風果然名不虛傳,奇怪以前在這裡當兵,怎麼不覺得風這麼強呢?83公里相當於兩場全馬的里程,蟑螂採取慢慢跑不受傷的原則,13小時下來,除了腳有點疲累之外,體能都還很好,認為有信心可以再進階挑戰百k!




2020.1213 台中大坑/馬拉松

就是因為這一場大坑馬拉松比較有挑戰性,昨天的那場山上馬拉松」採取慢慢跑的速度。

台中大坑步道坡度變化大,馬拉松賽道雖然沒有進入登山步道,但是沿著光西巷、濁水巷、清水巷、橫坑巷、北坑巷來回跑「B」字形,總長度50公里,落差超過1000公尺。更佩服參加100公里的選手,同樣的賽道要跑兩趟啊!

前一晚,小蟑螂從工作地點搭公車到大坑國小對面的土地公廟,與老貝和阿諾會合,就地露營。活動當天清晨五點,百K的選手出發,蟑螂老貝的50公里組於六點起跑。阿諾和小蟑螂帶著飲水隨後離開起跑點,但可不需要像選手們來回跑「B」字形,阿諾和小蟑螂自行規劃跑「S」字形,同樣享受賽道的風景和坡度變化。



與蟑螂老貝在賽道上錯車兩次後,阿諾與小蟑螂脫離賽道,臨時起意走入大坑三號步道,準備轉接五號步道登上頭嵙山後,從四號步道下山,再接回賽道橫坑巷回活動會場的土地公廟。

由於是臨時起意的登山,穿著運動短褲、只揹兩瓶水。大坑步道的原木棧道非常有趣,保持原木的形狀,因此每一階的原木的粗細和形狀都不一樣,與固定式的階梯步道完全不同,再加上每一階原木之間都保持空隙,很像架空的木馬道,因而走起來需要平衡感。

意外的是,步道上人潮好多。由於坡度變化大,是準備登大山的山友們重裝練腳力練體能的路線。再加上大坑步道可長可短的路線系統規劃完善,更是吸引很多攜家帶眷或是三兩好友的休閒組,是台中地區極為熱門的戶外踏青場地。登上稜線,遠眺東卯山區與台中的市區,心曠神怡。

只是,臨時起意的登山行程,沒有帶足糧食和飲水,即使帶著錢,還是餓肚子。忍著逐漸降低的血糖,下山轉入橫坑巷,竟然又遇到蟑螂老貝,正在埋首拚最後一段路,要在14:00關門時限之前跑回終點會場。小蟑螂和阿諾跑經市區,先吃兩碗肉燥飯填飽肚子,再漫步走回土地公廟,正好迎接百K的第一名選手抵達終點,看他輕鬆的步入終點,一點都沒有倦容,完全不像拼完100公里的山路啊!聽說這位「神人」選手是位醫生,跑一百公里完全不需要吃補給食物,果然「神」啊!



2020.1212 台南山上馬拉松

或許因為全台有多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間舉辦,上次的北門場與這次的山上場,選手人數都很少。但是,溫暖的氣候,加上溫暖的會場服務,讓人倍感溫馨。

撇開成本考量,不管選手人數多寡,沿途的補給站與加油志工都很熱情,攝影團隊非常盡責,終點的服務與招呼堅持到最後一位選手返航,不因為選手少而縮水,主辦單位的服務精神堅持到位,卻讓人激賞。

賽後,阿諾與蟑螂參觀2019年才整修完成開放參觀的水道博物館,聽取導覽,慶幸公部門保留下這一座台灣自來水發展的歷史見證。


2020.1127 能高越嶺

(一)時間:20201127日~1129

(二)地點:奇萊南峰3358m、南華山3184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陳慶昇阿伯李志漢叔叔夫妻

                                            、白兔阿姨夫妻

(四)行程:

D1台南屯原登山口能高瀑布營地

D2:營地奇萊南峰南華山檜林保線所

D3:保線所天長隧道花蓮台南

蟑螂家族上一次走能高越嶺是2005年的元月,當時家成小學六年級家齊和家瑋分別小四與小二。15年後,三隻小蟑螂都在上班工作了,家成請假比較沒有顧慮,因此,這次家齊和家瑋沒有參加。

經歷幾次颱風與大雨沖刷,屯原登山口的坍方修了又修,也曾經封山好多次。天池山莊重建後今年重新開放,再加上山林解禁「新冠狀病毒」的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能高越嶺成了非常熱門的健行與越野路跑的路線。依照老貝和老咩的個性,要不是因應叔叔阿姨夫妻的需求,蟑螂家族絕對不主動趕流行選擇這類被稱為「菜市場」的路線。

D1:台南—屯原登山口—能高瀑布營地

李志漢叔叔夫妻前一晚搭高鐵南下,住在我們家,04:00準時打包完成,到巷口等候接駁車。向來很準時的安順叔叔竟然記錯時間,回家喝咖啡吃早餐等候,04:50才正式出發。沿途慶昇阿伯與白兔阿姨夫妻陸續上車,八人的隊伍全員到齊。蟑螂家族還是第一次搭乘這麼舒適豪華的接駁車哩,安順叔叔開車,蟑螂老貝難得輕鬆補眠。

經過埔里吃早餐休息片刻,做最後的補給,接著駛入山區,老咩坐在最後一排,暈車了。

天氣出奇的好,屯原登山口的停車空間幾乎滿載,可以想像山上的人潮。安順叔叔一直無法電話聯繫上李清雄傳達關於安排我們食宿的事務,其實我們都做好一切自理的萬全準備,老咩安慰安順叔叔「沒連絡上也別在意」。李清雄與李正一兩兄弟一直都在天池山莊工作,記得是2006年在黑色奇萊山區發生苗栗巨足登山社一位阿姨失蹤的意外,當晚李清雄與兩位消防半夜頂著大雨走進黑水塘山屋的情形(連結),吃過老貝提供的熱巧克力和點心,摸黑繼續趕路上山搜尋。

09:30整裝完成循著步道緩緩爬升,李正一自天池山莊退休後,承接屯原登山口附近的排水等工程,老貝向李正一夫妻寒暄閒聊,這兩兄弟與能高越嶺有著大半輩子的深厚緣分。

才開始上坡,白兔阿姨明顯落後,她的老公肩負兩人份的裝備走得也很吃力,慶昇阿伯協助他調整背包。11:00抵達雲海保線所,慶昇阿伯準備的肉粽,料多實在,家成和老貝各吃了兩個,配上橘子果腹,簡單解決午餐。今日的計畫是重裝上到天池紮營,避免摸黑,午餐後馬上出發。

白兔阿姨走得上氣不接下氣,老貝每走兩三公里就回頭替她揹重裝,我們配合老貝回頭的時段休息等候。外帳與晚餐的裝備在我們身上,李志漢叔叔夫妻的裝備少前進速度快,早就看不見他們了。

能高越嶺道西段的路況維持的相當好,山莊的物資補給與工程物料的運送,全靠機車與蹦蹦車運輸,提升了服務登山客的品質。只是,車輛通過之後的沙塵與汽油味,破壞了高山清新的空氣。扣除這些沙塵的汙染,步道兩側的紅榨槭在陽光下閃耀,等待變色迎接這一個冬季,藍天襯托出層層綠色的山巒,這就是被譽為台灣最美的高山縱走路線「能高安東軍」啊!也是我們懷念難忘,久久就吸引我們重裝上山的景色啊!美麗的高山景觀加上步道與食宿設施完善,莫怪成為最熱門的健行步道。

其實,在日治時期,能高越嶺就是最熱門的健行路線,而這條越嶺道差一點成為「中橫公路」哩!這是一段很久遠的故事囉。

1897年元月,日本總督府派遣五支探險隊伍,每隊約20人,包含測量、林木調查、醫療、通譯等領域的成員,深入台灣山區作探險了解。其中第二班探險隊的計畫路線,是從埔里經能高山到花蓮,由深堀安一郎帶隊,最主要調查該路線開闢為橫貫鐵路或公路的可行性。

由於冬季山區很冷,加上霧社與花蓮之間的泰雅各部落之間相互有些世仇和恩怨,沒有人願意帶路。日本人最後用槍械威迫Sado社的番人帶路,28日在天池紮營,當晚下雪,番人沒有帳篷和裝備,想逃回部落又擔心會被追回來懲處,番人們決議殺光日本人並將責任推給東邊的部落。

由於日治初期對於山區與「生番」都很生疏與害怕,一直查不出探險隊13名人員失蹤事件的真相。後來,將天池西側的一座3311m的高山命名為「深堀山」作為紀念。

1914年總督府完成整套《台灣五萬分之一番地地形圖》,五月份鋪設輕便鐵軌並拓修道路為「合歡越嶺道」。5~8月,為期三個月慘烈的「太魯閣戰役」便是運用「合歡越嶺道」與能高山附近的獵徑東西夾攻,更凸顯興建能高橫貫道路的重要性。

1917年開闢花蓮初音到中央山脈主脊的「能高越嶺道」(以下稱為「舊道」),採稜線上開路,避開五甲崩山與天長斷崖,與現在的越嶺道不同。1918年完成中央山脈以西路段,並在天池、奇萊裏山、奇萊南峰稜線交會的越嶺點設置界碑。在花蓮初音設置「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殉職者之碑」,後者現在被供奉在西寧寺,撫慰太魯閣戰役與築路的犧牲者。

1918年能高越嶺道宣告完成,在天池旁設置一坪大的檜木小屋,作為「天池遞送交換所」。107日第一次執行郵務交換,東邊的原住民郵遞員就因故死在小屋。

能高越嶺道的地理區位重要,日本軍方多次行軍、巡察舊道,評估在奇萊南峰到南華山設置馬場的可行性。評估結果,因為越嶺點太高、冬季積雪期過長、東段坡度太陡,不利軍隊調動,建議總督府將越嶺點向南移到三千公尺以下。1925年將東段改道,架設多座鐵線橋並通過天長斷崖,成為現在的「能高越警備道」。

1926年,佐藤春吉帶領建中學生由西向東健行全程,當走過天長斷崖後震撼的寫下:「以往,我在日本國內看到槍岳和穗高岳的風化作用之壯,或是燒岳火山活動之奇,已經驚訝莫名。然而現在,我在台灣木瓜溪目睹了天長斷崖這雄奇壯麗的景觀,才知道日本山岳的景觀遠不及此的。眼前的景象,真令我嘆為觀止!」此文章一經發表,能高越警備道成為熱門的健行路線,而霧社大興土木成為觀光勝地。1932年,將原來天長斷崖的22Z字型步道,修築為直線斜上的步道,更提升了它的熱門度。當時的能高駐在所,是全線設備最完善、最豪華的住宿地點,也就是現在的天池山莊的前身。


15:50家成和李志漢夫妻將重裝揹到山莊,李志漢叔叔回頭準備去幫忙白兔阿姨。老咩老貝與慶昇阿伯將重裝放在天池叉路,步行到山莊等候,老貝往界碑方向探視,了解可紮營的空間,現場已經分布多頂帳篷。半小時後,白兔阿姨與老公輕裝到達,拍照後16:20一起返回叉路。

奇怪,為什麼不見李志漢叔叔?白兔阿姨和老公回應:並沒有遇見啊!老咩反應快:糟糕,錯過了!原來阿姨和老公轉入能高瀑布拍照,錯過了叔叔回頭的幫忙。一群人向著山路大聲呼喊,沒有回應。拜託準備騎機車下山運送物資的人員傳話:遇到穿短褲、白色T恤的朋友,請通知他趕快回頭。

16:50李志漢叔叔與一組年輕家庭一起出現,叔叔幫忙那位媽媽揹重裝,爸媽照顧兩個小朋友。好佳哉叔叔回來了,來回多走了四公里,還額外幫忙這組家庭。

經過這麼折騰,不可能再重裝爬升一小時到天池紮營了,決議回頭到能高瀑布過夜,取水方便。白兔阿姨和老公選擇吊橋邊的步道上搭帳篷,我們六個人下到瀑布邊架設天幕。煮了一大鍋飯,阿姨他們都累得沒來吃。瀑布位於山谷,日落後溫度低,飯後大家也放棄泡茶的計畫,鑽進睡袋補眠囉。半夜,短暫的下雨,讓大家起身重新整理天幕順便上廁所。

 

D2:營地奇萊南峰南華山檜林保線所

04:30起身整裝煮早餐,05:50拔營啟程,先到山莊上廁所。往天池方向的步道表面結霜,階梯與木棧道部分濕滑。印象中這一段路兩側的箭竹林很濃密,甚至掩蓋步道,現在的步道變得寬敞明顯,可想見熱門程度,箭竹被踩踏得退縮了。


07:15抵達天池,臉上表情變得好尷尬,不知該哭還是該笑。整片寬廣的乾涸池底,一滴水都沒有,慶幸昨天沒有重裝揹上來紮營。然而,「天池」變成這副景象,好想哭啊!早期的天池相片是滿水位,想像日本探險隊在池邊紮營,被番人全部殲首殺光的恐怖景象完全衝突。15年前,蟑螂家族在池畔紮營(連結),水池面積大約剩下三分之一,清晨起來,池面結冰,我們三姊妹在池邊興奮地唱歌。如今,天池完全消失了!

白兔阿姨決定留守,我們七人輕裝往奇萊南峰前進,路上已經很多隊伍攻頂看完日出回程,也有很多往山頂方向的隊伍,郊山化的奇萊南華,人潮果然超多。

08:20通過奇萊連峰縱走的叉路,也是日治時期能高越嶺舊路線的越嶺點,往東北可連接奇萊裏山。下坡通過溪溝後向上爬升,草原坡景觀讓人心曠神怡,天氣好,視野佳,奇萊連峰、玉山山塊盡收眼底。09:00登上奇萊南峰,合歡山公路就在對面的山壁,感謝老天爺賞賜的好天氣。

原路折返,10:00回到天池。白兔阿姨煮熱水供應大家配午餐,老貝攤開外帳,趁著忽隱忽現的陽光將外帳曬乾。






半小時後,扛起重裝續往南華山前進,指標立牌的基座周圍,有一座小小的基地,就是日治時期「天池遞送交換所」的遺址。1918107日第一次執行郵務交換,西邊的警所約定早上八點見面交換郵件。東段的坡度較陡,原住民郵遞員擔心遲到,凌晨三點就和警所人員出發,時間已到,卻遲遲見不到西邊的人,警員下到能高駐在所(天池山莊)詢問,郵遞員留在小屋。由於,天池是動物飲水出沒的地點,也是各部落狩獵的必爭之地,一群獵人好奇郵遞員袋子裡的物品,郵遞員死抱著袋子趴在地上不願交出,被獵人們用箭竹插入屁股惡作劇,沒想到害死郵遞員,獵人們嚇得幫郵遞員穿上褲子後快快逃跑。

其實,西邊的警員和郵遞員早就到駐在所了,想說東邊的可能不會準時,就先到駐在所喝茶。東邊的警員來到,一起喝茶也忘了小屋的郵遞員。等想到前往小屋察看,郵遞員抱著郵袋死了,認為他是凍死的。這個郵遞員盡忠職守,誓死抱著郵包凍死山上的故事,被編入番童教育所的教材。

雲霧一陣一陣飄過山頭,背景就一陣藍一陣白,天氣逐漸轉壞了。白兔阿姨仍然走得力不從心,老貝回頭幫忙揹重裝。11:30全員登上南華山,一陣雲霧飄離山頭,運氣真好,趁著藍天的空檔趕快拍照,感謝老天爺!

南華山頂圓潤的草原坡,好想縱身滾一滾喔。從南華山可望見廬山部落的溪谷與建築物,這片景象真是美得叫人不想離開。得感謝這裡的積雪期長,要不然,日治時期能高越嶺就被規劃為橫貫鐵路或公路,奇萊到南華之間的草原坡被闢為馬場了。

在南華山頂,同時有很多單攻的越野跑者抵達,清晨兩點從屯原登山口出發一日往返,真令人欽佩他們的體力與腳力。



飽覽山頂風光,雲霧漸漸靠攏,下著細細的霧雨。趕緊揹起重裝,向下移動,15年前都不覺得這段路有這麼陡這麼遠,是霧太濃還是我們的體能變差了,走那麼久都沒看見電塔和界碑哩。12:30好不容易接到叉路,工寮和帳篷與工程物料散佈步道邊。再十分鐘摸到久違的界碑,一旁的工程告示:遠傳電信基地台建設工程。希望高聳的基地台,不要影響紀念碑景觀。

日本政府在二戰前規劃了「東西向輸電計畫」,擬沿著能高警備道興建154KV的輸配電路,可惜遇到戰爭而停止。

1950年國民政府曾想過將能高越嶺道拓建為「中橫公路」,但是能高鞍部以東的山勢崎嶇、坍方嚴重、河床逐年升高,尤其天長斷崖與五甲崩山大量的崩塌,拓建為公路的工程安全堪慮,後來改選定東勢到花蓮為中橫公路。

這個時間點,發生南北韓戰爭,蘇聯共產黨支助北韓與中國。美國為首的十幾個國家設法阻擾共產勢力的擴張,佈署一條防線:日本-琉球-菲律賓,台灣位於防線的中間,絕對不可以給中國佔領,於是,出錢保衛台灣、建設台灣、振興台灣二戰後軟弱的經濟。其中,「中美合作計畫」美國撥款給台電130萬美元,指定40萬用於日治時期就規劃好的「東西向輸電計畫」。

二戰後能高越嶺道嚴重毀損,1951年楊金欉帶領工程人員,六個月不眠不休趕工,將能高越重新暢通。孫運璿為總工程師,經歷當時完全靠人力搬運工程物料與簡陋裝備的辛苦過程,11月完成甲線,輸電66KV,小於日本原規劃的154KV19538月續完成乙線,在越嶺點設置「光被八表、利溥民生」紀念碑。據說,盛大的竣工典禮特別安排十位賽德克族原住民,舉著聖火從萬大發電廠跑到銅門發電廠,這是一場沒有觀眾和加油聲的越野馬拉松,跑者還得原路走回來。

老咩將橘子分享給每個人,當作是完成西段通過界碑的慶祝。準備下坡往東段前進囉,13:10通過能高安東軍縱走的叉路,之字型下坡,豐厚的落葉與剛清除的芒草和樹枝,走起來有點滑。東段的路況和西段完全不同,坡度陡路幅小路面較不平整,加上東段的溼度高,兩側的樹林佈滿松蘿,紅榨槭突破雲霧白牆展現豔紅的自然美,陡峭的峽谷取代圓潤的草原山頭,東段的景觀截然不同,帶著剛強的個性。

通過幾處崩塌地形,兩位協作揹著物資趕路,東面的路況差坡度又陡,檜林保線所的物資和食材必須從西段補給,而且,機車無法通行,得靠人力搬運。我們靠邊,讓協助通過,聞到物資裡面飄出來的魚丸味道,是肚子餓了嗎?天氣由濃霧轉換成小雨,白兔阿姨夫妻埋頭硬撐,家成和老咩在前方帶隊,調整前進速度,不讓隊伍拖得太長。每通過里程碑,老咩就大聲讀出里程數,鼓舞大家的士氣。兩側樹林出現檜木的身影,老貝和老咩異口同聲地說:出現檜木了,檜林保線所快到了。果然是夫妻啊!

經過一處水量豐沛的溪澗,大石壁上豐厚的青苔,搭配紅榨槭紅透的落葉,美麗極了。老貝和老咩持續觀察搜尋可供紮營的腹地,擔心假日登山客多而檜谷腹地小,無法容納我們紮營。循著山壁的水管,前進約500公尺,15:40抵達檜林保線所,屋前的空地沒有營帳,卸下重裝準備建設營地。廚房一位年輕人出來詢問:是八人的隊伍嗎?引領我們進入後方的通鋪住宿。老咩一直擔心,會不會陰錯陽差,另外也有一組八人的預約隊伍。年輕人一邊在廚房忙碌,不時從窗戶探頭過來招呼我們,告知晚餐的時間點,老咩還是不安。第二次,年輕人從窗戶遞過一包蝦味鮮,問:你們是安順的隊伍嗎?這下,老咩終於安心了,接過蝦味鮮當作飯前的點心,這是安順叔叔喜愛開車時搭配的零食。

也幸好安順叔叔聯繫安排今晚的食宿,否則,雨天在外露宿很不方便,而且,白兔阿姨夫妻的狀況不佳,如果露營,恐怕又吃不下晚餐了。廚房傳來年輕人忙碌的聲音,也傳送陣陣的晚餐味道,嗯,是青椒的味道,過一下子,哇,有竹筍扣肉,當然還有魚丸囉。這種在房間躲雨等候豐盛晚餐的「貴婦行程」,蟑螂家族是首次享受,感謝安順叔叔。

晚餐後,老咩翻出瓜子梅子,慶昇阿伯泡茶,八個人坐在塌塌米上聊天,分享登山的心得,分享到處旅遊的感想。

D3:保線所天長隧道花蓮台南

05:00享用廚房提供的中式早餐,點頭燈穿上雨衣褲重裝出發。濛濛的霧雨,保線所門口的溫度計顯示七度,倒是不覺得冷。

06:10通過廢棄的檜奇橋,稍作休息,收拾頭燈。能高越嶺東段本來設置很多座鐵線橋,現在都損毀廢棄,改道繞行山壁。06:50通過保線路的叉路,粗大的檜木高聳直立,這一區的檜木可能因為聚集的數量少,不敷開發成本,所以才沒有被全面的砍伐。

1800M爬升到3005M的五甲崩山,花了一小時,在山頂休息吃早午餐,閒聊百香果的台語稱為「時計果」,因為它的花長得像時鐘,草莓的台語、長頸鹿的台語。又聊到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存錢,靠父母支助買房買車,還拒絕和父母一起住,啊,我們有在努力上班存錢啊,只是,永遠也追不上物價和房價哩。


過了五甲崩山,就是下坡了,一路欣賞路旁僅存的幾株高聳檜木與幾棵被砍的樹頭,一路閒聊。09:40抵達登山口,里程碑26.5K,算是能高越嶺道的終點,接下來是寬敞的林道,屬於台電的聯絡道,又是另一個里程系統。使用衛星電話聯絡為真阿姨,語音信箱。改撥給安順叔叔留話,轉告知接駁事務。

這一段林道的坡度平緩,要不是中間幾段坍方,否則原規劃是可通行車輛。途中遇到兩位外國人和一位台灣人,據說是從銅門開始步行,反方向走能高越嶺道與奇萊連峰,令人折服。

10:40通過一座小隧道,忍耐著餓壞的肚子,目標的奇萊山莊應該不遠了。11:30通過萬善堂,這是台電設置的土地公廟,祭祀施工期間殉職的員工,據說,楊金欉生前每年都會按時回到萬善堂祭拜。

中美斷交之前,美國領事館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能高越嶺道的健行活動,一方面是仰慕這段美麗的高山景觀,另一方面則是感受這一條中美合作雄偉的電力工程。不知道當時他們通過萬善堂的時候,是否也會用外國宗教的方式,感謝這些無名英雄們。

11:35在奇萊山莊休息吃午餐,取水煮熱茶。三樓高的山莊建築物門窗深鎖,這是李清雄經營提供服務登山客食宿的空間。旁邊的一樓房舍,地面鋪著睡墊和睡袋,房舍外架設藍白天幕並堆積生火的薪柴,看似工作團隊長期使用。

與接駁車約定的時間在即,還有好長的路。午餐後繼續趕路,兩側的雜草才被整理過,走起來沒有障礙,後來知道,這是李清雄昨天剛完成清理的步道,他這幾天在山區清理步道後昨天從東邊下山,沒有訊號,難怪安順叔叔聯繫不上。

13:00通過天長橋,紅色的橋身壯觀的崩壁、奔騰的溪流陡峭的峽谷,這一連串的特殊景觀,就是吸引佐藤春吉寫下比日本國內更令人歎為觀止的震撼景象啊!除了天長橋與天長隧道之間的峽谷景觀令人讚嘆,途中的水瀑也是讓我們驚喜連連,老咩替每個人留下美麗的影像。14:00從隧道口進入,雖然黑暗,我們卻邊走邊玩,竟花了40分鐘才走出東口重見光明,為真阿姨的老公已經在隧道口等著接駁我們了。




搭上接駁車,沿途看到好幾組帝雉,一隻公的帶著兩隻或三隻母的,在路邊悠然散步,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我們的車,就只好跟在後面慢慢移動。抵瀧澗發電廠,下車欣賞峽谷景觀,望著山壁的隧道開口與水壩設施,內心的「嘆為觀止」不僅是壯麗的峽谷景觀,在如此艱險的地形施工完成這些重要的民生基礎建設,著實欽佩與感恩歷屆的工作人員。

車子行經磐石工作站,這一片算是規模很大的建築群,仍保有木構造的建築,包含台電林務局等工作單位集中在此深山區位辦公,出入不方便。

出到銅門派出所,與安順叔叔會合,一齊前往鯉魚潭附近吃晚餐。晚餐後,接駁車載李志漢叔叔夫妻前往花蓮車站搭車北上,其餘的六人坐上安順叔叔的車往南回家囉。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入山林,也帶回我們自己的故事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