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台科大/「認識在地」的教與學


 這幾年,學校非常強化「認識在地」的教學,老師們投入很多心力在規劃設計這方面的教案,包含走讀、專題演講等,透過課程與活動,讓學生認識台南、傳達台南的故事,尤其大學、高中,部分列為「人文與藝術」學程必修的課程。

可能是網路或是媒體過於強調與報導台南的美食或是古蹟特色,學生的課程作業也多偏向「美食或古蹟」,讓老師們必須費心引導學生轉移注意力,從其他面向認識台南,甚至設計與規範期末作業的呈現必須不同於網路的「美食報導」。

去年,阿諾應邀到永仁高中分享《美食與古蹟之外》,強調「地方故事」的重要性。今年,為南台科大的兩門課程做分享,一為:高教深耕1-4教學創新課程--府城.游於藝,著重在「用好奇心與厚臉皮尋找認識城市的切入點」阿諾統整累積的速寫作品,分享所觀察與記錄的城市樣貌;另一為:高教深耕計畫1-4教學創新課程--故事學-從傳統故事到新故事,阿諾運用各類型繪本創作,示範如何從生活周邊尋找故事靈感,與如何建構故事「將觀察與紀錄的內容組織成為故事」。

科技大學的老師們一再強調,現在的學生的專注力很低,老師們總得使出混身解數傳道授業。拜科技網路與學校設備充足,阿諾設計了一些課堂小作業,讓學生現場分組討論,並且使用手機完成作業,立即上傳到老師的課程專屬網路系統,馬上播放、學生上台發表,學生熟練的運用手機即席反映教與學的成果,比起我們當年的學生時代進步很多,這是阿諾從學生身上學到。


安全下山

五月份的登山新聞,陸續報導幾篇台灣登山好手在海外遠征的好消息:

一、赴尼泊爾攀登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的台灣三位登山家,張元植、呂忠翰和詹喬愉,515日中午傳回好消息,三人清晨都成功攻頂,創下台灣首次登頂紀錄,並且已經安全下撤。

二、台灣竹科工程師曾文毅於522日成功登上聖母峰,已順利下撤回到加德滿都。

三、詹喬愉527日凌晨02:59登頂世界最高峰的聖母峰(海拔8,848公尺)。這次將是台灣繼江秀真之外,第二位登頂聖母峰的女性登山家。


外媒體的報導,今年聖母峰的「塞車」現象,造成高達10人喪命的消息,這幾則好消息格外讓人鬆一口氣,登頂並且安全下山順利與否,真的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


蟑螂老貝分別在2014年3月、2019年3月的「登山安全研習」課程中分享「台灣高山地形環境」主題,曾提出這樣的心得:「當『天時、地利、人和』就有機會登頂成功,如果『天不時、地不利、或人不和』就有可能發生山難意外。」蟑螂老貝有40多年的登山經驗,雖然不是專家,老貝以蟑螂家族從事野營活動的案例,進行分享。

案例():天不時台灣高山氣候變化詭譎,密切關注氣象變化,量力而為。以蟑螂家族2012年冬天新康橫斷槓龜撤退為例。

案例():地不利台灣高山地形起伏變化劇烈,地質不穩,現場實際情形與書面或想像資料差異大,負重長程縱走,應強化應變能力。以蟑螂家族2018~2019連續兩年雙鬼湖縱走為例。

案例():人不和隊員的情緒與誠信等突發狀況,考驗領隊與隊員智慧。以2017年6月八通關古道撤退為例。


老貝說,參加「登山安全研習」課程,學成之後不見得一定投入山域搜救」,但至少,在帶著家人從事野外活動時,有信心而且有能力保護妻小的安全,「『安全』是為唯一回家的路」在各方面都適用。

61日起,台灣將全面開放山區的入山申請,對於喜歡山林與戶外活動的愛好者將是一大福音,雖然相關的配套措施尚未明朗與健全,我們應當先自我充實,充實自我的登山教育與登山技能,提升自我的肌耐能力與應變能力。


2019.0526 補路

 「府城補路志工隊」一個月一次的約會,服務對象設定在台南偏遠山區的產業道路,修補坑洞,保佑用路平安。

「府城補路志工隊」是由一群府城鄉親所組成的自給自足的小團體,所謂「自給自足」:

(一)不向公部門申請立案,免於應付一切公部門規定的行政流程。

(二)不設置組織章程或幹部職務,不收會費、沒有會員限制,每個人純粹自動自發參與每月一次的補路活動。

()不公開向外募款,補路所需要的瀝青、柏油、工具,以及飲水與午餐點心,由志工或是認同補路活動的親朋好友自由贊助。

()補路當天結清所有贊助款與瀝青等花費,收支平衡、不留下盈餘,免除銀行開戶與保管記帳的瑣事。


基於上列「自給自足」的特性,每個月的補路值勤活動,就像定期出來郊遊野餐一般,大太陽底下痛快流汗、鋪平坑坑洞洞的山區道路,在現場(通常是當地的小廟,有水源、有廁所的地點)共進一頓簡單午餐後,各自解散,歡喜付出、乾脆俐落。

志工的年齡層從80歲到26歲,有夫妻檔、父子檔、鄰居檔、姊妹檔,大太陽底下,雙手忙碌做事,嘴巴也沒閒著,相互漏氣說笑話、相互扶持遞茶水,每個月半天的歡樂聚會,體驗「助人快樂」的本質。



 紀錄片<點仔膠.黏著腳>  


2019.0518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226

夏天是冷氣行業的「旺季」,老貝總是一早忙到晚,還要利用空檔時間自主性體能訓練。226鐵人賽的前一晚,晚上十點才收工,回到家匆促晚餐沐浴後,睡不到三小時,03:00自台南出門,老咩負責駕駛驅車前往虎尾科大,一路上風雨交加,抵達虎尾科大時雨勢稍減緩。組裝腳踏車後05:00報到,老貝參加「超級鐵人22606:00下水。

游泳3.8k+自行車180k+路跑42.2k=226K,旱鴨子「滑+菜籃車「犁田」+老骨頭「拼命」,21:30家成和家齊陪著老貝繞最後一圈操場、順利完賽,連續15.5小時、累得「爽歪歪」。


小蟑螂家成,之前有過「靚鐵人」體驗,這次再升級體驗「半程鐵人」,12:00下水,游泳項目過於緊張,沒有找到呼吸的節奏,游得比較辛苦,接下來的單車和路跑項目漸漸找到運動的節奏,總成績兩小時以內完賽。自己檢討改進方式,並且自信的說:「下次可以參加『標鐵』了!」


因為前一天工作得很晚,蟑螂老貝只睡三小時。單車項目逆風加上度咕,竟然犁田,摔車後眼前一片黑,甚麼都看不見。幸好,沒有大礙,恢復清醒後,繼續奮戰。


今天的天候不穩,時而大雨,時而大風,小蟑螂家齊全程陪同加油與補給,讓老貝和家成放心參賽,鳩感心ㄟ!

老貝完成賽後梳洗並稍作休息,老咩再度長途開車回台南,03:00終於全身放鬆躺平,無論擔任選手的,或是負責加油補給的,或是負責開車的,連續24小時的戰鬥,老咩形容說:簡直是超級自虐。

蟑螂老貝每年完賽38場馬拉松:自虐加一級;48歲完成五大山脈大縱走:自虐加二級;58歲完成鐵人三項226k:自虐加三級。老貝自虐加三級,卻是自得其樂無極限。


感謝 虎尾科大蔡老師與所有志工同學,從凌晨到午夜的陪伴與服務,蔡老師其實也算是很「自虐」耶!不願意輕輕鬆鬆當個體育老師,吃力不討好、不計代價推廣鐵人活動。不排名、沒有獎金與獎牌、沒有廠商贊助、完全由蔡老師和志工學生承擔所有的交管與補給等服務工作,站在終點為每一位完賽選手歡呼並奉上浴巾,很讓人敬佩。


網內比較貴

傳統市場,站在小菜攤後方的阿貝喊:「來喔,網內互打免費!網內的比較貴!」乍聽之下,覺得疑問重重:第一,甚麼時候電信業開始雇請老阿貝再次市場推業務?是經濟很不景氣嗎?還是甚麼創意推銷術?第二,既然網內互打免費,為什麼又比較貴?

一群提著菜籃的婆婆媽媽們圍著小攤,同時引來幾位機車騎士張望或停車。阿諾推著腳踏車靠近一看,原來是賣絲瓜的小攤,這位阿貝真幽默,用大家熟悉的廣告詞,促銷自己的網室栽種的絲瓜。與冬季相較,夏季的蔬菜種類比較少也比較貴,當季的絲瓜翠綠又飽滿,正適合夏季食用,兩條才30元,網內不會比較貴啦。

酸酸辣辣的記憶

錄影將聲音與畫面等動態影像紀錄下來,供日後回顧,科技雖然發達,但是,目前為止,科技還無法紀錄味道「觸覺」。有趣的是,包含「嗅覺」和「味蕾」的「味道」感受,卻是被收錄在記憶中最深層、且最容易被引發的項目,非常神奇。

五十年前,阿諾一家人移民台灣,一家人租屋住在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當時穿著緬甸傳統服裝在街上行走,總引起好奇的眼光。後來從緬甸移民的鄉親們愈來愈多,華新街與相鄰的忠孝街成了緬甸華僑聚居的特別社區。35年前,阿諾與家人從華新街搬到南勢角,爺爺仍然每日步行到華新街,與老朋友們坐在小吃店的騎樓喝茶聊天,就像在緬甸的習慣一樣,而奶奶或媽媽,也經常回到華新街市場採買,因為只有那裏才有的緬甸料理食材。

華僑在熟悉的語言環境購物、用餐、交流訊息,除了一解鄉愁,舉凡租屋、工作機會、求學、申辦簽證、購買機票、匯兌,在這裡都可以獲得鄉親的意見與協助。

爺爺在世的時候,對於申請來台就學或依親的行政程序熟悉,每日在華新街喝茶聊天當中經常主動熱心的提供協助,對於剛到台灣、人生地不熟的,爺爺甚至自掏腰包護送年輕孩子到外縣市的學校去報到。剛到台灣的親人,總會感到台灣冬天的寒冷難熬,奶奶儘可能協助大家度過困難。

爺爺奶奶在緬甸仰光唐人區第22街所經營的「阿輝裁縫」本來就有點小知名度,來到台灣後,由於爺爺奶奶的古道熱腸,當阿諾小學的時候走在華新街,經常被親切詢問」:「你是***的孫女嗎?」阿諾微笑點點頭,一股暖暖的氣流通過心頭,那是一條互助、充滿人情味的華新街。



如今,南勢角住家的人口稀少,只有當阿諾或妹妹們回娘家,媽媽才會專程到華新街採購一些熟食料理,讓我們解饞,那種無法複製的酸酸辣辣的特殊記憶,就像口水一樣,被瞬間引爆。

這一天,阿諾跟隨媽媽步行往返華新街,接近街區轉角,飄來一陣熟悉的「魚露」的香味,莫名的熟悉感和記憶湧上心頭。街上行人講著久違的語言、招牌的附屬文字與國旗圖案明白宣示這塊地域的獨特性,一桌桌邊吃邊聊的客人佈滿一整排小吃店的騎樓,諾大的一鍋香蕉樹魚湯填補幾十年前來自幾百公里外的鄉愁,華新街匯聚緬甸華僑居住,儼然成為非常具備特色的「南洋街」,只是緬甸華僑穿著傳統服裝逛大街的景象,已經鮮少出現了。


華新街與忠孝街的緬甸料理琳琅滿目,阿諾的媽媽卻有特定的嚴選店家,一定向雲南老夫婦購買「碗豆粉」。媽媽敘述這對老夫妻的「碗豆粉」口味道地並且真材實料,夫妻兩人辛苦了幾十年,建立好口碑,累積的積蓄也買下店面房子。只是年紀大了,老夫妻忙不來,夏天不再供應熱食,只賣「碗豆粉」和幾種涼拌料理。華僑經歷離鄉背井與戰亂顛沛的生命過程,大都像這對夫妻一樣,忍耐苦幹熬出頭,供養孩子成家立業之後,才想到自己該慢下來、準備休息。


到底「台灣的文化」是甚麼?很難明確的回答。再細分提問:「台灣的飲食文化」是甚麼?同樣,很難回答。台灣文化最可貴、最特別的應該是「多元與多層次」,而非單一層面。小小的海島,累積堆疊了原住民文化、漢人文化、日本留下來的痕跡、僑民文化、新世代西方文化,或融合改變、或堅持傳統,無論哪一種都無法單獨做為台灣文化的代名詞,卻綜合呈現在這一片土地上,這即是台灣文化可貴的點。

2019「台灣文博會」的台南館,以「文文仔火」為展覽主題,要用溫火慢慢熬出台南400多年經過淬煉的美好文化,華新街的緬甸料理,用溫火慢慢熬出華僑飄洋過海、苦盡甘來的美好生命故事。



【後記】阿諾2017年~2020年收錄叔叔姑姑們的口述歷史,於2020年剪輯為紀錄片(連結)。



2019.0505 烏來/馬拉松

梅雨鋒面影響,全台灣都下雨,氣象預報周六與周日的雨勢暫緩。但是,週六的台北,仍然天氣不佳,週日凌晨三點從中和出門搭接駁車,期待「烏來 烏來 烏雲不要來」,老天爺果然給了不炎熱的好天氣。

提到「烏來」,聯想到阿諾和蟑螂年輕時聽過的流行歌曲《烏來山下一朵花》,順著賽道經跑過吊橋、老街、峽谷,現在的烏來和年輕時的印象改變很多,因應觀光需求,也為了避免像去年連續豪雨所造成的土石流簪害。

就公部門所舉辦的賽事活動而言,烏來馬拉松的規劃算是有用心的,尤其,終點設置了專供選手拍照的背景看板,會客製化顯示選手的姓名和完賽成績,很特別。



2019.0504 看展覽

小蟑螂三號-家瑋即將大學畢業,在台北世貿中心的新一代設計展算是商品與工業設計領域科系的畢業作品的曝光與驗收的盛事,蟑螂家族全員到齊,為家瑋打氣。


家瑋的團隊執行產學合作的模式,作品名稱《板的》(台語「辦桌」),家瑋解說導覽作品的設計理念出自於辦桌桌腳的收納移動概念,設計輕巧家具或攤車的收納與移動。作品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中。


除了家瑋的作品,蟑螂家族也仔細聽了其他產學合作的作品,以及各學校非產學的成果,欽佩年輕人創意發想與設計理念,不僅仔細聆聽,蟑螂老貝與家成、家齊更好奇提問,與各組學生互動熱絡。


位於松菸文創園區,這一個月則是環境等其他領域的畢業成果密集展覽,家成在展區見到昔日的指導老師,仍然繼續執行「台灣山椒魚」的相關研究,詢問家成暑假期間是否可以協助帶隊到南湖山區進行調查工作,激起家成想上山的念頭。

緊鄰松菸的「台鐵台北機廠」,由市定古蹟提升為國定古蹟,配合「台灣文化博覽會」的展覽活動,這兩周開放現場排隊定時(半小時)導覽活動,和原定的每周三六(每次二小時)的預約導覽不同。台北機廠於日治時期設置,部分維修廠房則是1962年建設,和蟑螂老貝同年齡耶!


「台灣文化博覽會」的主要展場位於華山文創園區,台南館以「文文仔火」為標題,要用溫火慢慢熬出台南400多年經過淬煉的美好文化。「台灣文化博覽會」的內容非常豐富,假日看展的人非常多,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全部仔細體驗,實屬可惜。


兩天在台北的密集看展,深深覺得台北的資源高於其他縣市很多,廣場上聚集由表演藝術引發的歡笑與掌聲草地上老老少少悠閒姿態展場內專注聆聽與看展的表情,城市的當前生活文化在昔日的工作空間(華山、松菸、北機等)交疊呈現,誠如台灣文博會所傳達的:台灣的文化是不斷演變的,這些空間能夠被保留下來真好!Curtule keeps move.

 

自由時報:影片一開始 家瑋說明設計理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RbmeIIlow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