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風景

三、四月,蟑螂和阿諾超過一半的時間在戶外活動或是工作,足跡遍及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地區,感覺天氣逐漸溫暖,手臂和大腿都曬出明顯的短袖與短褲痕跡。然而,玉山和雪山等高山地區卻出現降雪奇景,台灣面積小小的,南北氣候、高山平地氣象卻相當差異。就是這種差異性,讓台灣各地發展出豐富多元的在地特色的產業與景觀。

就拿最近經常往返的美濃來說,凹窩附近的山坡地片植桃花心木,為早期因應造林獎勵政策所栽種的純林之一,三月份正值落葉與發新芽的季節,一陣風、一陣雨,加速落葉與發芽交替的生命節奏,山徑上豐厚的落葉與青翠綠樹相映的景色非常浪漫。

過年後插秧的稻田,如今已開始結穗,只見農夫們踏著既定的時間節奏施肥與巡田。另一端角落區塊,則有男男女女泡在水田裡採收水蓮。美濃地區的氣候溫差特徵,加上水質良好,冬天的白玉蘿蔔和蜜澄香番茄遠近馳名,稻米和水蓮也屬極品,這些特徵產業與田園景觀印證好山好水。



尾寮山與龍頭山

蟑螂老貝在茂林分隊上課的時間,阿諾就近探訪附近的登山步道。非假日的近郊山區,除了少數山友,動物與植物在不受人為干擾的寧靜環境,更顯得自在。

例如,尾寮山的紫斑蝶在步道上散步、母猴帶著小猴在樹梢好奇探望、滿山遍野的油桐花讓綠色山壁增添亮眼,龍頭山步道(又稱「小長城步道」)與環流景觀總叫人駐足難忘,站在龍頭部位閉著眼睛,想像自己為老鷹,自在的迎風飛翔。



繩索運用與學習

蟑螂老貝所屬的「義消山搜分隊」在協助山域搜救值勤任務之外,每年定期接受相關技術課程的訓練,熟練並精進山搜的技能。

四月份,假高雄市茂林分隊,由高雄市消防局第六大隊的特種搜救隊教官傳授繩索運用與拖吊等進階課程。山搜義消分隊成員多為5060歲之間退休或自創業人士,業餘參與勤值特搜教官則為3040歲專職人員,對於新的科技設備與運用技巧學有專精,面對較為年長的「大哥大姐」,仍然很有耐心地講解並重複示範,甚至延長時間、陪同夜間操作,難能可貴。義消成員即使老花眼、鬢角發白,仍然認真做筆記並且反覆演練,把握機會向「小老弟」請教,兩個團隊互相進行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認真學習的精神值得讚揚。

2020.0402 北大武-下耙宇森-東出比魯

(一)時間:202042日~46

(二)地點:北/南大武叉路2970m、耙宇森山1579m、太麻里溪500m

(三)成員:蟑螂、阿諾、小飛俠 

(四)行程:

D1:北大武登山口-6K營地

D2:營地-南大武叉路-營地

D3:營地-耙宇森山-營地

D4:營地-太麻里溪/斗里斗里溪匯流口

D5:匯流口-金鋒瀑布登山口

(五)紀錄

D1:北大武登山口-6K營地

氣象預報清明連假陰雨綿綿,尤其中部以北與東部雨勢較大。這樣的預報讓我們很猶豫,擔心東部山區大雨造成溪水暴漲,抱著且走且看的不安,42日清晨離開朋友位於北大武登山口附近的農莊,心情和當時的濃霧和細雨一般低沉。

07:00在農莊門口巧遇蟑螂的南搜夥伴,一行三人背負百米繩索等技術裝備,準備前往瓦魯斯溪溯溪探險,其中一位曾經走過耙宇森東出比魯,他建議我們不要在這種天氣去冒險。山路都不是問題,溪水暴漲、流速加大、加上河床很寬、沒有固定繩索點才是危險關鍵,再者,到了溪床再撤退,就必須爬升超過兩千公尺的叢林才能到北大武稜線,是很煎熬的。

愈聽心裡愈是不安,09:00抵達北大武山登山口停車場,天空下著小雨,停車場卻是滿載。整理重裝,同時間向台東的朋友電話詢問天候現況,得知台東連續幾天沒有大雨,蟑螂向朋友告知我們的行程,萬一有狀況請就近支援。

09:30重裝離開停車場,沿著舊的路線踏上崩坍的路基,白牆一片完全沒有景觀,草叢的雨水沁溼褲子,忽下忽停的細雨溼不透衣服,身體的汗水倒是溼透了背部,完全沒有穿雨衣的動念。

10:30與新登山口高繞的路徑相接,上山下山的山友團隊絡繹不絕,北大武山是南部熱門又親民的百岳。11:00舊登山口的指示牌和水槽等設施仍然老樣子,好懷念,距離上一次經過這裡已經超過12年了,12年前的除夕,同樣是鼠年,蟑螂家族在北大武稜線迎接新年曙光。

舊登山口上方好熱鬧,原來是山友和檢查哨志工聚集在騎樓下躲雨、泡茶、煮午餐、聊天,小飛俠和蟑螂見到舊識,坐下來喝茶聊聊,11:30才再度背起重裝上路。

北大武山郊山化很明顯,步道變成高速公路,平坦寬敞,里程碑與解說標誌完善,防護網與踏點等安全設備非常密集,再加上檜谷山莊提供住宿空間,成為單攻或是過夜的登山熱區。

山友往來腳步聲與說話聲不絕於耳,山坡上的藍腹鷴與帝雉好像不受影響,依然悠閒地漫步草叢。13:00走到步道2.5K的休憩點,也是西大武山的登山口之一,除了座椅,還有水龍頭和水槽,是絕佳的中途休息點。

踩著步道向上移動,森氏杜鵑被雨打落在步道上,懷念的樹林景觀一幕幕從記憶中跳出來,樹林中小蟑螂們穿著粉紅色的雨鞋走過樹林的身影,三隻小蟑螂如今都在工作了,平日的登山活動就只有蟑螂和阿諾了。14:30站上喜多麗斷崖,陽光取代上午的細雨,雲層漸漸退散,南大武山的斷頭稜露點,欣賞雲海享受陽光,曬一曬溼的衣褲。老貝提醒,不能太混,否則會摸黑到水源地。

14:50通過4.2K檜谷山莊叉路,繼續向上爬升,我們的重裝備總是引起山友的好奇,我們也好奇今天山頂的天氣如何?山友們回答:霧煞煞!

通過神木,表示水源地不遠了,17:00抵達6K乾溝,小飛俠建議紮營,這是兩年前小飛俠和蟑螂兩人第二度挑戰北大武下耙宇森又槓龜的紮營點。這次,是第三次了。阿諾和小飛俠架設天幕,蟑螂往返6.2K取水。晚餐後泡茶聊天,蟑螂從收音機聽取氣象,臉色凝重,擔心三天後的太麻里溪。小飛俠奇怪這次的蟑螂怎麼不像以前「天不怕、地不怕」?阿諾解釋:蟑螂是擔心阿諾個子矮小,涉溪比較危險,即使多背了40公尺的繩子,仍然沒有把握。小飛俠提議:不然,明天就撤退?大家都沉默了。

天黑了,仍然有許多單攻的山友通過我們的營地準備下山,我們提供熱茶並鼓勵山友「繼續加油」。

D2:營地-南大武叉路-營地

天還沒亮,單攻的山友陸續通過營地。早餐後,07:30重裝上路,小飛俠再度詢問:撤退嗎?阿諾回:不要猶豫,勇往直前!

二十分鐘後通過水源地,再向上,是最後水源的小營地,蟑螂家族曾經在這塊小營地住過一晚。今天天氣明顯好轉,希望老天爺繼續保佑。09:00站上稜線,北大武與南大武的叉路,一位打赤腳的山友熱心詢問我們的方向,原來是檜谷山莊莊主,他平均每周上北大武山頂一次,相談甚歡、相互勉勵。

09:30離開叉路向南大武方向前進,表示鐵了心,不回頭囉。鑽過高逾兩公尺的箭竹密林,還好箭竹沒有很溼,路徑非常明顯。半個小時後,抵達一處小營地,稍作休息補給食物和飲水,再繼續鑽行。

10:50在一棵大倒木下方吃午餐(N22 36.501 E120 45.227,高度2900M),小飛俠有泡茶的習慣,蟑螂和阿諾託他的福,有熱茶配行動糧。吃飽喝足11:20繼續前進,從這裡離開南大武稜線,偏東鑽入原始森林。12:30通過一處穩定水源,阿諾躺在大石頭上曬太陽睡午覺,蟑螂向前探路。


2006年的大縱走,蟑螂也是下到這裡取水,再切回南大武的稜線,如今,地形和地貌都改變了,路跡也不如之前明顯。阿諾依據下載的航跡,提供方向與角度,小飛俠和蟑螂克服障礙向前開路,跨越倒木、撥開樹藤,原始密林潮溼,除了厚厚的苔蘚、鬆軟的地面,還有許多腐爛空心的樹幹,一不小心就折斷、踩空。

15:10經過一處小小的看天池,向西是往南大武稜線的叉路。我們繼續穿越叢林,避開斷頭稜、排除障礙,15:40在小乾溝發現小水源(N22 35.845 E120 45.5662309M),小飛俠輕裝向前探路,找尋適當營地,蟑螂將水源整理擴大,好讓泥沙沉澱方便取水。20分鐘後,小飛俠無功折返,前方的坡度陡,沒有營地,遂決定在樹林迫降,整理地面與環境、架設天幕,取水過濾、炊煮晚餐,餐後的泡茶配茶點是一定要的啦,樹叢的貓頭鷹與草叢的各式昆蟲為我們的聊天配樂。


D3:營地-耙宇森山-營地

07:10離開樹林的營地,穿越密林。07:50站上稜線,視野非常好,展望南大武斷頭稜,藍色天空如同我們的好心情。用衛星電話通知陳大哥,告知我們繼續向東,如果順利,可望提早下山,但是陳大哥確定4/6才有空到北大武登山口開我們的車來台東接我們。

稜線上的路跡非常明顯,就像康莊大道,兩側的森氏杜鵑含苞待放,杜鵑灌木又粗又高壯,可說是神木級的杜鵑森林。

本以為接下來都是走稜線的康莊大道,10:30遇上垂直崩坍,蟑螂架繩採人包分離方式下切。之後,又遇上斷頭稜,必須繞過、克服障礙、另外找路。隔一段時間,阿諾就檢查航跡,校正我們的行進方向,地圖上顯示順著稜線的簡單路線,實際行走紀錄是曲折、忽上忽下的軌跡。11:00在樹林休息吃午餐,小飛俠依舊提供貼心的泡茶服務。


和熱門的百岳登山路線不同,這種沒有知名山頭的探勘類型的路線很少足跡,連路標也是少得可數,沒有路跡可循就只能靠航跡指引方向,靠經驗判斷、克服障礙自己開路,再核對紀錄時間點與偶而出現的舊路標做確認,這是實境的穿越叢林考驗啊!排除重重障礙物,踏著鬆軟的腐植土陡上,12:20看見耙宇森山三角點,三個人興奮莫名,一座偏遠又沒有名氣山頭,四周密林沒有展望,竟然讓蟑螂和小飛俠槓龜兩次,第三次揮汗找路才一親芳澤,怎麼叫人不感動呢?

離開三角點,進入寬稜地形,原本就濃密的樹林加上濃霧繚繞,視線更沒有穿透性。13:10途經一處快要見底的看天池,雨勢已經大得必須穿上雨衣褲了,螞蝗這時候跑來湊熱鬧,看天池和螞蝗喜見甘霖。

在中海拔山區穿著雨衣穿越叢林異常悶熱,13:40蟑螂受不了汗水濕透全身,索性脫掉雨衣,手臂與身體的活動不受約束,攀爬找路比較靈活。濃霧與大雨影響電子地圖定位的準確性,在寬稜密林中迷航一陣,14:30雨勢增強,小飛俠建議就地迫降,加緊用一組外帳建設水庫承接老天爺提供的雨水,另架設一組外帳避雨露宿。感謝老天爺提供的即時雨,供我們洗菜煮飯泡茶,然而,這場雨完全沒有停頓的跡象,讓我們擔心,決議安全為優先考量,下溪之後就加速出去,放棄比魯溫泉與比魯社遺址。


D4:營地-太麻里溪/斗里斗里溪匯流口

為了彌補昨天提早紮營的墮落,06:00就整裝出發,雨勢稍小,但是白牆一片。天氣不好,無法精確定位,航跡更是飄忽亂成一團,電子地圖雖然方便,卻不可以太依賴,傳統的紙本地圖與定位定向技能仍然不能丟棄。慶幸的是順著獵人留下的舊的砍痕,以及久久出現一條高雄救難協會的路標或是頂尖登山隊的舊路標,做為確認路線的指標。

昨天紮營的寬稜遍植許多黃藤,應該為昔日的原住民耕地,黃藤粗大得就像樹幹、爬滿樹梢,登山客可非常不喜歡黃藤,它會刺破衣褲、害我們皮開肉綻的。

07:40離開寬稜,踏著鬆軟溼滑的地面陡下。08:00下達兩座大岩壁中間的陡坡,聽得見也看得到太麻里溪,高度距溪床約200公尺,溪水滔滔滾起白色浪花。分別往兩面探路,從陡峭的地形研判,我們切錯路線了,從溪水判斷,這一定不是下溪的缺口。

決議重裝回頭,撤回來時路,再重新找路。陡上後向東橫切到乾溝,08:30阿諾提出方向角度,蟑螂輕裝向前探路,認為可行,全員重裝放手一搏,避開黃藤、撥開密密麻麻的樹叢、用力支撐陡峭又滑動的碎石,找尋安全下溪的路徑。

09:30接觸河床(N22 35.244 E120 48.229500m),一種擺脫叢林糾纏、重獲新生的痛快,在溪邊徹底清洗,洗去雨衣褲和背包套的泥沙,洗去四天的汗臭,填補飢餓的肚子,同時用衛星向留守人員報告。

當離開高度1000公尺之後,脫離了雲雨帶,從河床遠望山頭壟罩在濃厚暗黑的雲雨區當中,河床表面卻乾燥,溪水並沒有漲升的跡象,感謝老天爺保佑,我們準備下山了。

涉水橫渡幾處溪流,15:00抵達斗里斗里溪匯流口,寬廣的砂石河床景象讓人震撼,河床一望無際好像沙漠,這是莫拉克的印記。氣象預報並沒有解除警訊,我們仍決議放棄比魯溫泉和比魯社。

匯流口河床分布原住民用竹子架設的獵寮,現場還留著溯溪鞋等用具,獵寮旁邊有一處用竹子接引的活水源(N22 34.350 E120 50.968323m),小飛俠又建議紮營,反正陳大哥明天才能開車嘛!

在水源附近另外闢出一塊營地,架繩曬裝備、生火驅蚊、取水炊煮,小飛俠說,槓龜兩次後總算圓了一個夢,躺在營帳下完全放鬆就很想睡覺。

D5:匯流口-金鋒瀑布登山口

即將結束深山旅程面對文明,阿諾的臉和頸部被蚊蟲叮咬,整張臉發燙又癢、腫得像豬頭,這樣面對文明、鐵定嚇人。從07:00拔營一步步向下游推進,雖然不在雲雨帶、沒有下大雨,溪水沒有漲升,但是明顯變得混濁、流速也加大,沒有危險性,仍然戰戰兢兢橫渡激流,不敢大意。

遠遠望見斷橋,心想離登山口不遠了,09:30停下來煮泡麵,將生鮮食材消耗掉。從衛星電話得知陳大哥才剛離開北大武登山口,算一算時間,還可以睡午覺(N22 34.756 E120 53.724213m),一直到11:20重新整裝上路。

13:20特地繞去觀看白水斷橋,好奇只有斷橋,沒有看見其他橋面的殘跡,這座橋原先通往哪裡哩?續往下游前進,河流曲度較上游強烈,水流又急又深,蟑螂和小飛俠輪流護送阿諾渡河,面向上游、用力支撐登山杖,頂著強勁水流、雙腳慢慢移動找尋踩點,水已經漫過阿諾的肚臍了,小飛俠提醒:不要急,慢就是快,踩穩了再移動。

感謝小飛俠和蟑螂的護送,阿諾一一通過激流。15:00抵達登山口,沒訊號。繼續沿著產業道路爬升,15分鐘後通過由金鋒瀑布流下的小溪,仍然沒訊號。改採衛星電話通訊,才知道接駁車已經到達,15:30在植物園停車場,看到熟悉的轟轟山豬。

依據民國8112月《台灣林業》期刊第18卷第12期之《大武山保留區古道系統調查報告》內容,這一條翻越北/南大武稜線、串聯泰武-包盛社-比魯社,是屏東泰武與台東嘉蘭之間、排灣族各部落聯絡的越嶺古道,高雄市登山會老戴(戴曼程前輩,蟑螂、阿諾、小飛俠都曾經與戴老師爬山,我們都稱他為「老戴」)1984年南大武山南稜縱走時,留下紀錄手稿並刊登在「中華山岳」的會刊。在槓龜兩次之後,第三次得以幸運的踏尋前輩的腳步完成縱走,感謝老天爺幫忙。

到小溪流簡單梳洗後,約了台東的朋友共進晚餐,慶祝第三次的圓夢成功。


【排灣族相關的古道】

北大武下耙宇森山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2.html

崑崙坳古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02/20240121.html

《平和古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04/20240403.html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