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0 台東/連日鐵人三項


週六113K超級鐵人賽

作為隔天51.5K標鐵的熱身

連續兩日鐵腿,過癮

單車賽道沿著海岸公路(11)往返

沿路分布多座天主教堂

內心向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致敬

由衷感謝這一群終生奉獻後山

將台灣視為故鄉的神父們


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評選「世界30棟重要現代建築」

瑞士籍 錫質平神父創建的台東公東教堂也名列其中

是台灣唯一入選建築

只可惜,本周 公東教堂不開放預約參觀








傅義修士在花東地區設計的教堂屋頂

具備共同的語彙特徵:錐狀向上突出

這形狀有如雙手合十向天禱告

光線從指縫流進手掌

就像屋頂下的氣窗引入自然採光


當今社會充斥假新聞、假議題、打假球

選舉與政治活動令人煩躁不安

雖然沒有宗教信仰

步入教堂,總會油然心生一股安定的感受








希望自己可以持續自主快樂的在陽光下運動

延後被照顧的時間點,減緩未來病痛的機會








2018.1017 台南美術館/一館入厝

2012~2016年期間,阿諾曾參與進駐台南市北區市定古蹟321巷藝術聚落」的「郭柏川紀念館」,經常執行導覽:藝術聚落的前世今生與郭柏川畫家的故事。

導覽時,總感慨:光復初期,郭柏川回到台南,除了致力美術教育,更努力倡議「在台南興建台灣第一座美術館」。然而,1983年台北美術館成立,台中、高雄、台東陸續設置美術館,台南的美術館總算在2016年動土興建。其中由原台南警察署整修為「台南美術館一館」於20181017日正式對外開放,二館預定年底完工,距離郭柏川1948年回到台灣,恰好七十年。欣喜,台南終於有美術館了!

1017日開幕典禮,阿諾見到久違的郭柏川的女兒/郭為美老師,為美老師除了自費修繕故居、設立紀念館,更捐贈40幅郭柏川的畫作給南美館。開幕的展覽中,展出其中的幾幅。而這一幅「台南街景」是阿諾沒有見過的作品,畫於1929年,表示,是郭柏川在日本習畫期間回到台南所畫的早期(畫布)作品。和後來的(宣紙)作品的風格非常不一樣。

除了珍貴的油畫、版畫、攝影等作品,阿諾對於該古蹟建築同樣好奇,匆匆攝影紀錄幾個空間語彙,待日後安排時間慢慢賞析。

身處重新翻修的老建築,玻璃窗反射的美術作品與窗外光影重疊,反映出土地的故事是時間和人事物的立體交叉。

和郭柏川同一年(1901)出生於台南的盧丙丁,也和郭柏川一樣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的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1926年郭柏川到日本深造求學,盧丙丁因投身反殖民運動1927年遭臺南警察署逮捕關押。


1931年台南警察署辦公廳舍新建完工(就是現在的台南美術館一館),同一年,蔣渭水過世,盧丙丁參與的台灣民眾黨後來被迫解散,盧丙丁又遭臺南警察署逮捕入獄,1932年之後音訊中斷。同一年,盧丙丁的夫人林氏好遂專心於歌唱事業的發展,成為古倫比亞唱片公司第一位專屬的台灣女歌手,紅遍台灣。1935年苗栗關刀山地震後,林氏好巡迴台灣義演,在台南吳園更演唱盧丙丁寫給她的《織女》、《離別詩》等歌曲。

林氏好失去了夫君的依靠,身負扶養家庭的重擔,1937年選擇在日本繼續發展歌唱事業。郭柏川結束第一段婚姻,日本的佳人因病過逝,1937年選擇離開日本到中國任教,郭柏川的畫作在南京、北京大放異彩。

郭柏川、盧丙丁、林氏好三位都被評為台南市立歷史名人,對於台南的歷史發展上,藝術或是政治方面具傑出貢獻。2018年郭柏川的畫作在台南美術館展出,台南美術館曾經是盧丙丁遭關押的地點,兩個不同方向的人生,百年之後又在同一個空間相遇了。

同一個空間在不同的時間點,有著不一樣的故事上演。不同的人,在同樣的時間,扮演的不同的故事。這就是土地精彩與豐富的地方,也是阿諾這幾年走讀與導覽城市的故事的深刻感受。

 

連結 台南美術館  http://tnmfa.tainan.gov.tw/latestevent/index-1.php?%20m2=27&id=309


2018.1013 城市運動場

十月起,台南的水都泳池的標準戶外池關閉

蟑螂老貝和小強,到海邊自主練習

整座城市都可以是鐵人的運動場

一邊運動,一面欣賞城市的風景

2018.1014 台中/馬拉松

入秋的十月

仍然是個蟑螂的豔陽天

高鐵周圍沿途盡是高樓大廈與工地

只有工地角落的花草與土角厝比較吸睛



16屆台中爵士音樂節

人山人海

不習慣都會區的高樓大廈與人潮

還是比較喜歡空曠的原野和清新的空氣


10月10日

這是個重要的日子,對於不同年齡層不同族群,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引用網路的一段敘述:

 1935年的1010日~1128日,日本時代的臺灣舉辦了臺灣史上最大型的世界級「臺灣博覽會」。除了主場地臺北以外,全島各地也到處設置了展區,為了輸運旅客,還從日本本土調來一系列火車頭。搭火車去看展覽,也成為當年最夯的現代化生活體驗之一。

當時的臺灣也很時興收集紀念章,193510/1011/28的臺灣博覽會期間各類紀念章大爆發,不少老一輩的臺灣人仍保有臺博期間來臺北蓋紀念章的回憶~

作家陳柔縉的作品總讓人驚豔,從《台灣日日新報》的新聞事件與廣告或啟事,深入探究與梳理出日治時期台灣的生活樣貌。2018年初新作品《一個木匠和他的臺灣博覽會》,則是彙整「臺灣博覽會」當時紀念戳章的商家位置與相關沿革,透過這些戳章,窺見那個時代的美學與生活背景,非常詳實。阿諾比對書裡面的戳章圖樣,發現有趣的是,很多戳章圖面具備共同元素:椰子樹或是香蕉樹,阿諾想,應該是當年台灣平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樣貌,也是日本政府成功改造「熱帶」台灣的成果象徵吧!

例如「星乃湯」溫泉旅館的戳章,就有椰子樹的設計,作者道出,這間溫泉旅館是台南仕紳-黃欣夫婦曾經造訪的湯屋。黃欣-當時是總督府評議委員,算是日治時期 在台南官階最高、非常具影響力的人。日本政府為了方便 黃欣 搭火車到台北總督府開會,特地在縱貫鐵路鄰近黃欣的住宅「固園」處,增設一座專屬的簡易月台。(家門口有座專屬的火車月台,這麼屌的「炫耀品」,台灣只有一人!)

台南市政府這幾年累計評定出190位「台南歷史名人」,分為政治、經濟等七大類,並且陸續公開舉辦「台南歷史名人」故居掛牌儀式。黃欣也被評為「台南歷史名人」,但是,卻無法舉行掛牌儀式,因為,故居「固園」已經遭變賣、改建、消失了!但是,黃欣當年搭車的這座簡易月台基地卻還「站崗」,全天候目送南來北往的火車班次!

從小物件與人物的故事,探究大時代的背景樣貌,這是紀錄所累積的深層文化價值。戳章是如此,影像與文字也是如此,現在的紀錄將會成為未來的歷史檔案。不要小看小物件或庶民的生活記錄,不要輕易拋棄紀錄的原始資料。



2018.1007 虎尾/馬拉松

熱情的鄉親和豐盛的補給

讓「虎尾馬拉松」成了非常受歡迎的賽事

這個季節,陽光還是很烈

一面路跑,一面欣賞田園風光

以及,美麗的台灣欒樹美麗的色彩


離開了主辦單位規劃的賽道

看到這一幕,很感動

向土地彎腰致敬的農人

我們更應該向這群農事的人們致敬


和這位大姐聊天

現在沒有年輕人願意下田

長時間這樣彎著腰工作,很累










日正當中,跑者被曬得快要脫水

進到這綠色隧道,跑者很自然放慢腳步,好好享受涼爽的遮蔭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