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關山


小關山

(一)時間:20201026日~1027

(二)地點:小關山3248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林仁興、石光國、李麗瑛、劉肇嘉

(四)行程:

D1:台南小關山林道鐵杉營地

D2:營地-往返小關山鐵杉營地台南

()心情點滴  

南橫公路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嚴重毀壞,中央山脈南一段便封山。但是,封山管制卻阻止不了山友攀登的活動,南一段路程長,沒有山屋、水源不穩定、坡度變化劇烈,如果天氣條件差加上自己的準備不足,就容易發生意外。2011年最為密集,一年之中在南一段路線上發生四起山難意外,尤其201112月的死亡山難事件最為嚴重,也是蟑螂老貝出勤參與搜救任務最長天數的一次。

在漫長的南一段縱走路程當中,小關山林道是非常重要的撤退或是搜救的路線,2011年蟑螂老貝隨同高雄消防局由小關山林道前進到秀馬鞍部,找到生還的三位待援山友。今年,同樣由小關山林道救援三位失溫撤退的隊伍。

2020年高雄市消防局搶救科主辦的高山搜救訓練,特別選定轄區的中央山脈南一段,劃分兩梯次不同路線的課程,兩梯次都以小關山林道為起點或終點,強化對於該撤退與搜救熱區的認識。

為了執行該年度重要訓練課程,蟑螂老貝所屬的山域義消分隊,特別安排兩天預先踏查小關山林道並整理路徑。

 

D1:台南—小關山林道—鐵杉營地

六個人在美濃集結,共乘前往寶來,八月底的屏科大研究生溪南山失聯事件,蟑螂老貝「解救國軍脫困」秘密任務完成,當晚在寶來派出所解除任務,任務過程歷歷猶新,也一直是義消夥伴們的話題。現場辦妥入山證,10:00離開派出所,循著小關山林道深入山區。


經過昔日南搜「野外求生」課程的地點、十三坑溫泉叉路,想著「南搜」這三年的風風雨雨,不勝感嘆。往事已矣,如今轉為山搜義消,以不同的角色身分,執行同樣的山難搜救任務。年初開始,小關山林道進行施工整理與林木疏伐等工程,林道路況明顯改善很多。21k的工寮仍然是山友們喜愛的紮營聚會地點,27k行車終點有一輛廂型車在等候攀登斯拉巴庫的隊伍,好巧,司機與林仁興認識,也幸好在這裡遇到熟人,臨時借了一個背包,換掉石光國損壞的裝備。

12:00離開27k,緩慢向上爬升。40分鐘通過斯拉巴庫登山口,之字形上升到2360m高度,休息喘口氣,接下來就得鑽入高密的芒草叢,要休息都困難囉。13:50一小段平坦的林道,旁邊山壁緩慢的不穩定流水,這是九月份協勤搜救失溫山友時,遇到另外兩人隊伍所紮營的地點。

經過一處工寮遺跡之後,傳說中的大崩壁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段崩壁的規模很大,周圍沒有明顯的地標做為參考,如果濃霧、又落單,很容易迷失方向。橫切崩壁步程約一公里,15:00抵達堰塞湖(N23 09.433 E120 51.6072454m)乾涸見底、完全沒有水,與之前的相片差很多。沒有湖水卻聽到水流的聲音,令阿諾十分好奇,隔天回程時老貝前往探尋另一條上小關山的路線時,發現水流聲音是位於堰塞湖北面的溪流活水源,難怪,有山友的紀錄是在堰塞湖紮營,單攻小關山。

相對照蟑螂家族2000年農曆過年期間,曾經於堰塞湖現在的位置露營,當年可是行車終點啊!沒有大崩壁,也沒有堰塞湖,相隔20年,地形地貌變化真是大。

    

我們在堰塞湖歇息補充行動糧,向東約30分鐘,遇到小崩壁與一處溪流(N23 09.027 E120 51.719,高度2447m)。再前行20分鐘,一處寬廣平台工寮遺址,抬頭望見小關山向我們招手,不遠處潺潺溪流,這裡曾經作為搜救指揮所的基地,也表示鐵杉營地不遠了。

17:00抵達鐵杉營地(N23 08.640 E120 51.723,高度2500m),這一處寬敞平坦的營地,2011年底的搜救任務,曾經運補很多物資堆積在這處營地,長期抗戰。

卸下重裝,架設營帳,取水煮飯。晚餐後,老貝升起營火,討論11月訓練的相關事務。

D2:營地-往返小關山—鐵杉營地—台南

昨晚的明月與星空,預告今天的好天氣。05:10早餐後離開營地,順著稜線向上移動,林仁興是義消分隊長,高山經驗僅次於老貝,由他帶頭找路。太陽漸漸升起,遠眺溪南山與石山的稜線,話題又圍繞著八月溪南山的搜救任務。

小關山林道攀登小關山的路徑似乎很久沒有隊伍通過,倒木雜柏長得茂密,輕裝通過都覺得障礙,下個月的訓練,兩梯重裝隊伍通行一定卡包。蟑螂老貝手握彎刀,一路清理山徑上的障礙物,阿諾跟在後方清除老貝砍下來的枝條,或是將路標重新綁在明顯的枝頭。



  
  

接近凹谷營地的草叢周圍,地面散落睡袋背包鍋具與垃圾,這是九月那位失溫報案的山友的物品,回想起這件烏龍協勤案件,也是話題重重。山友報案:南一段撤退到凹谷營地,一位失溫請求救援。警消與義消成員獲報後當天入山,隔天從27k行車終點經大崩壁到鐵杉營地一路上卻見不到人影,據報案人後來的解釋,因為凹谷營地風大又冷,因此,將失溫山友的裝備丟包後,三個人當天下撤到鐵杉營地紮營,隔天走大崩壁上線接林道,因此,錯過與救援隊伍的接觸。山友變更位置卻沒有向消防局回報,又因為通過大崩壁的路線不只一條,因而造成搜救人員撲個空的烏龍。幸好,老貝等第三梯的救援義消,在林道上接觸到這三位山友,圓滿結束任務。

    

10:00登上小關山,單攻步程五小時,是因為整理山徑拖延速度嗎?11月人數多又重裝,恐怕要估計更花費時間了。每次登小關山都是壞天氣,第一次可以飽覽360度的景觀,真是興奮:南一段玉山阿里山新康等稜線一覽無遺。

午餐後得加緊腳步下山,回程經過凹谷營地,將那堆被丟包的裝備與垃圾整理裝袋,裝備多已經被動物咬壞咬破。

即使原路來回,樹林之中仍然讓人迷失方向,好幾次,林仁興李麗瑛走錯誤入獸徑,老貝又補強了幾處山徑的整理。隨隊的人都感嘆,這段路連輕裝都不好走,更何況重裝或遇到壞天氣,回去要重新檢討修正行程計畫。


14:00回到營地,將剩下的用水集中煮鍋泡麵,填飽肚子後收拾營帳與整裝,14:20打道回府。老貝今早在小關山山頂往斯拉巴庫方向的稜線探路,看到一些路標順著西南方向的稜線而下,推測為堰塞湖的登山路徑。折返經過堰塞湖,老貝卸下重裝,輕裝繞道探路,果然看到另一登山口,以及溪流活水源,如果紮營堰塞湖輕裝往返小關山,可以縮短鐵杉營地約一小時的路程,計畫再找時間來個O型縱走。

17:00鑽出連續的芒草叢,回到昨天的休息地點,天漸漸暗,補充食物飲水後,點起頭燈繼續趕路。18:30終於回到停車終點。以為可以輕鬆搭車下山了,豈料山區濃霧影響視線,開了霧燈仍然霧煞煞,只能用龜速慢慢前進,寶來檢查哨的值班員警擔心的來電詢問:不是要今天下山嗎?霧太濃,看不見,車子也開不快啊,沒辦法!就這麼慢慢移動,晚上十點才回到美濃解散,結束兩天的探查。


2020.1025 台中東豐綠園道/馬拉松54K

小蟑螂家成在林務局麗陽工作站上班一年了,山區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得利用假日時間搭公車到東勢進行補給採買,採買以外,也常跑東勢的圖書館與鄰近的游泳池運動,因此,對於東勢也小小的熟悉。

週日的馬拉松活動會場設在東勢客家文化館,是家成經常往返的城市,蟑螂和阿諾週六黃昏時段抵達會場,由家成帶路,走訪文化會館開基巧聖先師廟鯉魚伯公等具特色的景點。

東勢是客家人聚居的大城市,但是,因為比較接近都市地帶吧,完全沒有留下客家傳統聚落的樣貌,反倒鄉村的美濃,客家聚落的特色都還有跡可循。

馬拉松於清晨05:00天還沒亮就起跑,沿著東豐綠園道往返。東豐綠園道與上個月的潭雅神綠園道都是由原台鐵東勢支線廢線後改建為自行車專用道。各車站的原址多規劃為廣場,加上綠園道,整個帶狀的綠地是相當優質的休憩空間,跑步或散步騎單車都很舒適。

今天的賽道坡度較具變化,蟑螂老貝54公里竟然在關門前一分鐘才回到終點,真是跑好跑滿啊!

2020.1017 台東/鐵人三項連日賽

大老遠從台南往返台東,當然要玩個夠。上半年就報名的鐵人賽事,因為COVID-19延到下半年舉辦,10/17周六參加超級鐵人三項113k10/18周日標準鐵人51.5k,連續兩天的活動,蟑螂老貝都順利完賽,而且,完賽後仍然精神奕奕,不像以前那種虛脫疲累的感覺,無論游泳單車或是路跑,不管超鐵113或是標鐵515,非常享受競賽過程,而非為了競賽成績,這是最大的成長。

在好山好水的台東運動強身是一種享受,在秋高氣爽與優質的環境下一起歡唱民歌,更是享受。

老咩利用老貝單車項目競賽的時段,參觀台東美術館的《人字邊、土字頭》的展覽聽導覽,感受藝術家的創意,包含實境與虛擬作品,都令人驚艷。折返賽道,途經剛整修完成的「北町日式建築群」,這些建於1940年的台東女中宿舍群,和台南市北區321巷的日治建築群有些差異,相差10年,建築的配置或構件更能因應台灣的溫熱潮濕氣候。

整修完成的建築群,保留寬廣的綠地與大樹,恰巧當天周末夜晚將舉辦露天民歌演唱會。第一天賽事結束,老貝稍作休息與梳洗,晚上,老貝與阿諾老咩騎著單車前往聽歌。令人驚訝,廣場已經座無虛席,民歌演唱會的現場觀眾,大都像我們這樣的阿貝或熟女年紀,大家手上並沒有歌詞,卻能夠跟著一起歡唱,回想著當年青春的畫面。旋律歌曲,把我們帶回與同學鬼混的單純,連向來沉默木訥的蟑螂老貝,都開口一起唱,這種感覺太棒了。

為了讓蟑螂老貝有足夠的體能和精神專心賽事,阿諾擔任司機兼保鑣教練兼攝影導遊兼秘書,無論事前的住宿行程安排競賽規則與物件過程的紀錄競賽以外的休閒都一手包辦,阿諾和老貝同進同出,小蟑螂都說,老貝和老咩愈老愈閃。年紀大了,當然要依興趣走出去,過自己健康又帥氣的生活啊!


2020.1001 模故山O型縱走

雙障.雙讚

(一)時間20201001日~1006

(二)地點:模故山1457m、棲蘭山1905m、巴博庫魯山2101m、玫瑰西魔山1882m、塔曼山2130m

(三)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李志漢叔叔

(四)行程

D1:台南-- 烏來登山口-- 扎孔溪營地

D2:營地-模故山--獵寮營地

D3:營地-1516峰-鞍部

D4營地-棲蘭山--巴棲叉營地

D5營地-巴博庫魯山玫瑰西魔山塔曼山

D6:塔曼山--烏來登山口

(五)心情點滴

2109年端午節力拼第三度卓社大山的第99座百岳,2020年端午節則是被模故山的蚊蟲叮得滿頭包。2019年中秋節在波屋東摸黑賞月,2020年中秋則是再度挑戰模故山O型瘋狂計畫。無論撤退或是成功,每一次的山旅都是難忘的回憶。

二度挑戰模故山O起因端午節的準備不週全,對於被稱為「福山雙障」的模故山了解不夠,再加上電子地圖失靈。沒有明顯路徑也罷,在山區迷航找路同時,克服倒木與樹根交錯盤繞的糾纏,還要忍受山薔薇、菝葜、小蘗、黃藤等帶刺植物的傷害,揮之不去的牛虻、臺灣鋏蠓、蚊子、螞蝗等吸血昆蟲的干擾,走起來障礙重重。又碰上午後雷陣雨攪局,最終原路撤退。除了白兔阿姨嚇得不敢再參加,原班人馬安排中秋節六天,準備了防蟲頭套預防「滿頭包」的慘痛教訓,計畫來個「絕地大反攻」。

D1:台南-- 烏來登山口-- 扎孔溪營地

中秋節的第一天,老貝和老咩05:00離開台南,經過豐原載家成,直奔新店捷運站。李志漢叔叔採買麵包與午餐,12:00四個人驅車往烏來福山前進,天氣陰陰涼涼的,氣象預報山區有雨,我們只希望天氣涼爽、蚊蟲不要來。

在登山口停妥車輛、吃午餐便當果腹,14:20扛起重裝踏上征途,老貝和叔叔質疑我們的麵包糧食是否過多了,老咩回應:不要小看行動糧的需求量,臨走前,又再抓了一包餅乾與幾塊鳳梨酥塞進背包,鳳梨酥竟成了最後一天最珍貴的配給。

登山客大概都利用連續假日安排高山的長程縱走吧?像模故山或福巴越嶺這類的中級山反倒沒有遊客,猜想,這個假期的模故山區就由我們四個人包場了。15:45通過茶墾山的叉路,隨即往溪谷陡下,北部昨天下大雨,山路地面濕滑,叔叔頻頻滑倒,我們穿雨鞋反倒磨擦力較佳。

雖然進入秋冬枯水期,北部卻是多雨,扎孔溪的水位依然很高,也可能是夏天大雨將河底砂石沖刷的緣故,水深及老貝的臀部,當然,老咩腰部以下全濕啦。

溪床有一塊塑膠布與營火的痕跡,包含兩尾哭花魚骨頭與一些酒瓶。我們分工整地、架設外帳,回想端午節的雷雨過後溪水暴漲,同樣在溪畔紮營卻被蚊蟲叮得無法入睡,慶幸今晚中秋節沒有蚊蟲干擾,聽著溪流好好睡一覺,養精蓄銳準備明後天的重頭戲。


D2:營地-模故山--獵寮營地

模故山以南到棲蘭山之間的蠻荒原始林是這次縱走的重頭戲,上次迷航花費很多時間找路,這次嚴正以對,設定03:30起床,早餐整裝後,05:20老咩領頭上路,目標是中午之前登上模故山,天黑前到取水叉路紮營。

原本清楚的山徑被茂密的灌叢與蕨類覆蓋,想必是這幾個月比較沒有人走這座山吧。06:00稍微停頓喘口氣,太陽還沒熱身,我們卻都已經汗流浹背了。叔叔抗議老咩走太急了,是擔心中午之前走不到模故?改由老貝領頭,扛著重裝一步步跟著節奏吐氣吸氣。07:00通過林道遺跡,是因為重裝爬陡坡的原因,肚子感覺餓了。

補給後,繼續奮力向上,09:40通過巨木,再20分鐘抵達溪溝,填充行動用水。老貝和叔叔悲觀表示,依目前速度,中午之前到不了模故的。老咩不認輸,扛起重裝帶頭向上爬,10:40通過營地,端午節紮營時的小乾溝變成了小溪流,是最近下雨的緣故吧,非常潮濕,綠樹加上苔蘚,再配上家成綠色的大背包,一整個的綠。

濕度夠,山薔薇與菝契等帶刺植物長得茂密,面對這種濃密樹叢,只能用慢動作溫柔抵抗這些討人厭的帶刺植物,11:20登上模故山,老咩奮力歡呼,達到預設目標。放上點心敬謝山神,吃午餐配熱茶。模故以南屬於人跡罕至的蠻荒地段,繃緊神經、提高警覺,開始戰鬥。


13:40抵達鞍部,上次是從這個點開始迷途,不敢大意。確認方向登上稜線,小心翼翼,每隔一兩百公尺就確認方向,通過上次撤退當天的迫降營地,再下切鞍部,當天取水的窪地已乾涸。轉換方向循稜線上攀,15:10抵獵寮,算是通過第一道門檻,稍作休息。帆布旁邊兩個黑鍋承裝了滿滿的雨水,鍋底累積厚厚的落葉,孓孒在水裡游來游去,叔叔問:要不要將水倒掉,再承接新的雨水?老咩遲疑了一下,沒有回應。

或許是過於輕鬆,印象中從獵寮到取水的叉路不用半小時啊,竟然又迷航了。老咩的手機定位點飄忽不定,提供的前進方向也忽東忽西,老貝舉起刀具清理障礙,奇怪找不到其他人留下的刀痕或路標?老貝開起手機,準備雙重比對,螢幕上的地形圖竟然沒有等高線,老天爺是在開玩笑嗎?好吧,不看等高線,用河流的形狀相對照,目前的迷失點已經超過取水點一公里以上!怎麼會這樣?濃霧漸漸聚集,冷風陣陣靠近,我們在寬稜與鞍部之間鬼打牆,卻無法判定正確的前進方向。

卸下背包,靜下心來,三台設備重新定位,所定位的點是一樣的,判讀取水叉路為160度方向直線距離200公尺,好,就請老貝朝該方向帶路。天色漸漸暗,20分鐘後家成指著前方喊:這不是獵寮嗎?啊,鬼打牆兩小時,又走回獵寮。

天都暗了,決議就地紮營,取用獵寮現場的兩鍋水,過濾後炊煮晚餐並煮沸作為明天的行動水,感謝老天爺帶我們回到獵寮,幸好當時老咩遲疑沒有將水倒掉。

晚餐後,攤開地圖,這是家成四年前參加大學山社嚮導營所印製的經建版地形圖,背後貼滿了所收集的他隊資料,雙面貼膠護貝,保存完好,沒想到還有再度使用的機會。檢討我們下午兩小時鬼打牆的失誤,竟然就在300公尺的範圍內打轉迷途,很不應該,手機設備不良、總在重要時刻出錯是原因,但是我們沒有立即改採傳統紙本地圖定位定向是不明智的,浪費了兩小時。


D3:營地-1516峰-鞍部

天光微亮,05:20準備就緒,背包上肩、信心滿滿計畫來一場雪恥。離開獵寮循稜線移動,有昨天砍的痕跡,循線下切,啊,這是昨天走過的路啊!下到鞍部,感覺很面熟,昨天就是停在這個點,卸下裝備並使用三台設備交叉核對定位的啊!依地圖指示,在鞍部左轉往取水叉,啊!就是這裡出錯的,昨天的設備顯示向右轉,難怪一直鬼打牆。06:10看到樹幹上年代久遠、字跡已經模糊的「取水標誌」(N24 43.386 E121 31.4511389M),不禁對於自己的愚蠢搖頭怨嘆,竟然被這麼短短的300公尺路程打敗了。

接下來的山徑完全未知,尤其,往1516峰是模糊與困難點,家成回想多年前花了一整天找路,後來迫降。早上的霧氣未散,在密林當中搜尋不到衛星,老咩的設備無法定位,提醒自己不可以再出錯、不要再浪費時間與精力依賴那個手機。決心關掉手機,判定現地的稜線方向,老貝在前方用力砍除稜線上的濃密灌叢,大背包與灌叢相互拉扯、手臂與臉上都是傷痕,前進速度很慢。家成嘗試離開稜線的濃密灌叢,找尋灌叢較疏的路徑可能性,老咩也建議,稜線是方向的依據,只要方向正確,不見得走在稜線頂端,可以找尋障礙最少的路徑。依據這個原則,前進的速度總算比較順利了。在一處比較空曠的小山頭休息,老咩的設備有反應、進行定位,雖然放眼望去都是高聳的樹林、濃密的灌叢與雜草,地面完全沒有山徑的痕跡,但是偶而遇見年代久遠的刀痕,確認在正確的路徑上。

撥開帶刺的濃密灌叢,忍住手臂與臉上的刺痛,用背包用力推開障礙的樹枝,大腿不時被斷木樹枝撞得發麻,還要預防不小心踏到腐爛中空的樹幹,陷在倒木亂叢當中。克服了一段密林,還有無數的樹林等待我們,稍稍喘口氣,聽見叔叔在後方呼叫,陷在帶刺的濃密灌叢裡面搞不清方向,我們用聲音引導他突破叢林,叔叔手臂的傷痕最是嚴重。老咩的設備目前為止正常運作,09:40老貝建議午餐,老咩認為趁著設備正常、趁著上午時段的好天氣、趁著我們的體能狀況最好的時段,趕快挑戰1516峰。不敢推測接下來的路況,更不敢推估天氣、設備與我們會怎樣變化,登上1516峰才算解除警報啊!

塞兩顆糖果進嘴巴,扛起重裝,老貝舉起砍刀準備大戰一場。從地形圖判斷坡度與稜線方向,然而現場的地貌才是真正的挑戰。與之前的灌叢密林完全不一樣的地貌型態,仰望稜線與山壁,全都是巨型的檜木倒木,向下俯視粗大倒木連根拔起東倒西歪,整座山就是巨型的倒木組成的啊!盤根錯雜,地處濕度高的雲霧帶,倒木樹幹多已腐朽空洞、一碰就斷,倒木表面披覆豐厚又潮濕的青苔,濃霧瀰漫陰風撲鼻、張牙舞爪的斷木構成的有如魔幻詭異的潮濕空間(因為,不能稱為「森林」啊,沒有一棵樹是「站著」的),無論攀爬跨越尋找支撐點都像是要通過「十八銅人陣」一般。

老咩的設備自動進入「迷航模式」,哈!連設備都怕得萎縮了,索性關掉吧!完全靠經驗與智慧了,老貝盯著稜線的方向,下切、橫切再上切,找尋可以通過障礙的方式,有時像「伏地魔」趴著鑽過倒木,有時要奮力抱著濕滑的樹幹設法翻越,每一步或每一次拉力都要再三確認,避免抓到腐爛的樹枝、功虧一潰,雙手、背包、全身上下都是泥土和水氣,灰頭土臉、狼狽之極。尤其老咩腿短,總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手腳併用才能攀上每一段倒木,克服濕滑站穩腳步。

奮戰了一個小時,仍然沒有脫離「倒木銅人陣」,嘴巴用力喘著氣,用眼神相互打氣。老貝抬頭望向稜線,準備放手一搏,卸下重裝、帶著刀具和鋸子,排除障礙、向上找尋路徑。我們跟隨老貝,爬過一段又一段的倒木,站上比較平坦的小空地,卸下沾滿泥巴的重裝,精疲力竭的癱坐在地上,地面下是空空的、有彈性,我們是站在「倒木銅人陣」的頂端啊!老咩打開設備、大聲歡呼:「哇呼!我們登上1516峰了!」(N24 42.663 E121 31.2471521M)11:00)

安心的喝熱茶配麵包,老貝感嘆:幸好上次我們撤退,在當時下大雨的狀況下,是無法找路通過這種地形地貌的。我們已經通過了最困難的障礙,接下來都是瘦稜地形,表示方向明確不再需要尋找路徑了。克服了「倒木銅人陣」,無論任何障礙都不再困難了。

11:30離開軟軟又有彈性的山頭,告別銅人陣,順著瘦稜下坡又上坡,通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叔叔顯得疲累沒有動力,連續三天的蠻荒叢林穿越把叔叔操垮了,反觀我們三位鬥志高昂,平常跑步累積體能明顯分出差異。

濃霧漸漸靠近,光線明顯暗了下來。14:30抵達松羅湖的叉路(N24 41.832 E121 31.3261535M),在潮濕的密林當中,更感受到濕濕冷冷的陰暗。依據我們目前的進度與位置,今天不可能抵達計畫的棲蘭池紮營,叔叔提議往松羅湖方向較接近水源和營地,老貝和老咩不贊成,要折回棲蘭池的路程遠又落差大,決議繼續沿稜線往西南前進,預計走到16:30開始找營地迫降。老咩給叔叔吃果凍和點心,希望叔叔燃起鬥志。

翻過1650m高度,向下抵達一處潮濕的鞍部(N24 41.517 E121 31.0251644M),時間16:10,老貝下達紮營的指令,叔叔總算鬆了一口氣,虛脫的動也不動,撐到營地辛苦了!老咩和家成合力整地建設營地,清除地面的石塊與樹根、收集周圍的蕨類鋪在地面隔離濕氣、架設主繩與固定外帳,老貝則使用刀具將附近的潮濕沼澤向下挖出深約50公分的「井」,等待水分慢慢滲出、再等候沉澱泥沙,一點點舀取上層的水。老貝真是天才,本來迫降要準備吃乾糧果腹的,有了這口沼澤的「井水」,我們今晚不僅可以煮熱食,還有足夠的水量作為明天的行動水。

老咩更改菜單,當晚煮湯麵,平常食量很小的叔叔破例地吃了兩碗,可喜可賀,明天叔叔應當就恢復體能了。通過困難地形的重重挑戰,卻面臨另一項煩惱,我們的行動糧存量不足,從明天開始,要控制食量了。

D4:營地-棲蘭山--巴棲叉營地

經過一夜好眠,精神奕奕。完全習慣了每日03:30起床的作息,早餐後迅速完成整裝與上廁所的動作,頂著頭燈往樹林出發。與前兩天相較,雖然同樣是濃密的樹林,但是不再蠻荒完全沒有人跡,而是,隱藏的路徑與刀痕的出現比例增加了。07:40通過(N24 41.220 E121 30.8711786 m)小山頭,稍作休息,繼續上路。上午的體能狀況最佳,多趕一些落後的路程。


08:10抵達松羅湖的叉路(N24 41.063 E121 30.8291841 m),接受到陽光的溫暖,這個叉路明亮有人的痕跡,說得白一點,就是路標和垃圾比較多啦。好處是,接下來應該都不再需要動用刀具砍樹開路了。北部山區的共通性就是潮濕,尤其,這種濃密樹林,路徑上的窪地或小鞍部都有積水,樹幹上披覆豐厚的苔蘚也是濕濕的,清晨陽光穿透樹梢撒下的光線與樹林的溼氣相作用產生的光影,加上森林反射的翠綠顏色,非常夢幻與迷人。

感謝老天爺保佑,前天和昨天的迫降都送給我們好運氣的用水,今天更大方地給我們燦爛的陽光。10:10抵達棲蘭池(N24 40.854 E121 30.2981804 m),如同環山群抱的一面明鏡,反射出我們的與山與水融為一體身影。分配限量的麵包與熱茶,一面午餐同時曬乾裝備,並取水五公升,作為今晚的用水。我們的腳程不如計畫,無法在棲蘭池與玫瑰池紮營,只好揹水了。


克服一百公尺的陡坡,12:10路過棲蘭山(N24 40.878 E121 30.1551908 m),已經汗流浹背了。老貝抱怨,為何在棲蘭池取水,背得這麼重,在大情池再取水就可以少揹一段路啊!老媽回:到了大情池,你會有「好禮佳哉」的慶幸!塔魔巴棲松是非常熱門的路線,路徑明顯、指標也多,13:30經過紅色塑膠板指標,東西兩個方向都有標示(N24 40.612 E121 29.8881844 m)。順著稜線大步邁進,14:00發現不對勁,怎麼有一陣子沒有出現路標?核對航跡,發現選錯稜線,寬稜地形坡度變化不太,卻容易搞錯方向。回到正途,14:10面對大情池密密麻麻的芒草,不約而同感謝,好禮佳哉在棲蘭池取水,滿滿芒草佔據整個谷地,根本沒有水。分配兩顆糖果塞進嘴巴,翻過一座山頭,15:05抵達小情池,池邊路面有明顯剛被踩踏的痕跡,難不成有其他隊伍?




雲霧漸漸靠攏,陽光消失,老天爺提醒我們要變天了。15:40路過一處乾燥平坦的營地(N24 40.451 E121 29.4071878 m),開始爬坡。16:50抵達巴博庫魯/棲蘭/明池林道的三叉路,寬廣又平坦,決議紮營(N24 40.413 E121 29.0052004 m)。從第一天的扎孔溪400m,到第四天的2000m,節節高升,每天的營地的高度愈來愈高,溫度卻愈來愈低,今晚風大、較涼,家成收集樹枝、老貝生火取暖,享用最後一顆柚子。

D5:營地-巴博庫魯 山—玫瑰西魔山—塔曼山

一早就陰雨綿綿,離開營地天還暗暗的。05:30將重裝放在明池林道叉路,穿上雨衣輕裝登巴博庫魯山,雖然看不到日出,但是非常感恩老天爺保佑我們一路平安。

下雨天,休息的次數相對也少,08:20通過樹牆營地,甚至不下裝備,照個相就離開。沿途分布非常多類似的檜木倒木,連根拔起傾倒形成高聳的樹根牆,檜木高大直立,根部卻不深。

雨天的喝水量少,但是,重裝前進耗體能,還是很容易餓的,尤其在快要斷糧的危機下,限量進食,就只能忍耐了。09:30抵達玫瑰池與玫瑰山叉路,每人分配一塊沙其馬配熱茶,午餐後老貝和老咩取水,玫瑰池高度1609M,沒想到落差這麼大。與南部的紅鬼湖等鬼湖系列相較,玫瑰池潮濕又夢幻,感受很不一樣。


這場雨是不會停了,潮濕泥濘又無法好好休息,揹著用水低頭爬坡,11:20登上玫瑰西魔山,山頂的大樹枝枒粗壯、相互纏繞,景觀非常特殊。從山頂的指標所架設的位置與方向,很明顯是設計給塔曼山方向來的人看的視角,表示,登山隊伍都是由西向東前進的,老貝和叔叔抱怨,是誰的計畫,規劃由東向西順時鐘O型縱走的,讓我們連續五天要天天硬陡爬坡,最後一天,從2100公尺下降到400公尺,通通歸還!由西向東、塔魔巴下棲蘭池與松羅湖才是熱門路線啊!老咩委屈的傻笑,那麼硬陡,難怪沒有人由東向西走嘛,蟑螂家族反其道而行,《模故-松棲巴上魔塔》簡直太瘋狂了!

嘴裡滴咕,眼睛卻頻頻關心我們的上升高度,心裡暗自盤算著還有多遠的爬坡要奮鬥,又冷又餓,什麼時候才能卸下裝備、脫下雨衣、煮晚餐?啊,15:40怎麼不小心就走到塔曼山頂,因為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錯亂以為還要再爬升200公尺哩!算是撿到了!雨勢漸大,老咩的雨褲濕得嚴重而且感覺冷,確認方向後,速速離開山頭向下移動,準備16:00之後找尋營地。


16:40行經一處較平坦的樹林,決議紮營(N24 42.709 E121 26.9092053 m)。火速整地、架設外帳,換穿乾的衣褲,用鍋子承接雨水,今晚不僅煮熱食,還有取之不竭的雨水泡茶囉。

D6:塔曼山 --烏來 登山口

今天要歸還所有的高度,都是下坡路,叔叔請求可不可以不要03:30起床啊?但是路途遙遠,我們沒有偷懶的本錢啊!雨勢比昨天小,山旅的最後一天,壓力也小了。07:25下達巴福越嶺古道的叉路,高度1850M,可說是否極泰來。

巴福越嶺道的里程好像在做怪,我們下坡的速度怎會比預期的慢?不得不承認,肚子很餓沒有力了。09:00家成好奇的繞進拉拉山駐在所遺址(N24 44.383 E121 27.0451547 m),腹地廣邊坡等遺構很完整,可惜滿地的垃圾,管理單位沒有整理也沒有設置解說設備。巴福越嶺道為日治時期的拉拉山-角板山警備道的一部分,沿途設置十個駐在所,當年森丑之助也曾循此山徑前往角板山進行北泰雅族群的調查。10:30抵達檜山駐在所遺址,高度1316m,環境比較乾淨,仍然沒有解說設施,包含沿途的坍方繞道指引標誌與防護措施做得非常簡陋,巴福越嶺道雖被列為國家級步道,凸顯管理單位的不用心。每人分配一個鳳梨酥當午餐,家成和老貝的食量較大,各追加一個。

隨著坡度漸漸降低,與登山口的距離愈來愈近,也即將結束瘋狂的縱走行程。不知是下坡腿軟,或是餓過頭,叔叔頻頻跌倒,甚至滑落步道,幸好及時抓緊路旁的草,由老貝拉回步道。14:50在模故山叉路做最後一次休息,分配糖果,對於這次彈盡糧絕的窘境,四個人相視而笑。15:50返抵登山口,用路旁的排水清洗鞋子汙泥,鑽進汽車,準備前往烏來好好洗個澡吃晚餐囉。


【連結】 

泰雅族抗日故事《霞喀羅R型縱走》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0/01/r.html

泰雅族抗日故事《模故山O行縱走》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0/10/o.html

泰雅族抗日故事《南北插縱走 出滿月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html

泰雅族抗日故事《李棟山縱走鹿場警備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3/03/20230223.html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