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的 大鬼湖

無緣的 大鬼湖

【時間】2018215~20

【成員】蟑螂家族

【行程】

2/15D1台南-佳暮-中興林道登山口-第二溪床

2/16D2營地-獵寮-倫原山登山口-樹林迫降

2/17D3營地-大樹洞營地-雨谷亭營地

2/18D4營地-大樹洞營地-倫原山-獵寮

2/19D5獵寮-大母母山-第二溪床

2/20D6營地-第一溪床-工寮-登山口-台南


 【心情點滴】

為了追尋 魯凱族「巴嫩公主」的故事

2004年元月

蟑螂家族 從 高雄多納 探訪大鬼湖

因故,走到 山花奴奴溪 折返


2018年二月

由屏東霧台 再度 探訪大鬼湖

難以置信

記憶中玩耍的大樹洞營地」變了樣

「雨谷亭獵寮」只剩廢墟

地形地貌 完全改觀

小強們 高度懷疑:小時候怎麼可能走過這些危險的山徑?

因故,蟑螂家族 二度槓龜


「莫拉克風災」將近十年了

老天爺把原本的山林收走了一大半

留下大規模裸露的崩坍地與斷崖

或許要等到和「巴嫩公主」的緣分成熟

蟑螂家族才有機會親近 大鬼湖


2/15D1台南-佳暮-中興林道登山口-第二溪床

提早安排與阿公阿嬤吃過年夜飯,除夕當天三點半起床四點十分開車離開台南。路上的車輛不多,並沒有返鄉車潮。

安心補眠,五點二十分抵達三地門的水門,稍作休息、購買早餐。沿著24號省道向霧台方向行駛,六點抵達檢查哨,員警正在擺放三角錐等路擋設備,我們是第一個登記入山的隊伍。

員警看著老咩出示的入山許可證,提出一些疑問

你們不過年的喔

 (我們就是要到山上過年啊!)

大鬼湖,這半年都沒有隊伍走過呢!你們一定要去嗎?

 留守人是誰?電話幾號?

你們幾個人?幾個男生?只有一個男的喔?

 (老咩指著入山證,許可證上面都載明得很詳細)

前往的地點是高雄茂林大鬼湖!不是申請從我們屏東入山啊?

(大鬼湖位於高雄台東屏東交界,入山許可是屏東縣核發的字號,是由屏東入山)

你們都申請了,我也沒話說了!

(謝謝你,新年快樂!)


離開檢查哨,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升,這段24號公路新的命名為「谷川道路」,莫拉克風災之後新建一座高達300公尺的橋梁,橋梁下方溪底的聚落是伊拉,就是老貝在莫拉克期間的第一個救援任務(連結 2009年的貼文),在伊拉的山壁搜尋失事的直升機組員。

我們的車輛並不通過這座橋梁,而是轉入谷佳產業道路,六點二十分到達佳暮活動廣場。簡單梳洗後,駛進村落,老貝向門口的大叔問路:「請問小賴的農場怎麼走?」,房子裡面走出一位年輕人,老貝:「ㄟ,睡到現在才起床喔!小賴騷騷頭,不好意思地回:「昨晚喝太多啦!」小賴是「莫拉克」當時,在官方救援還沒有到達部落之前,就先行帶著部落居民遷到安全地方避難的「佳暮英雄」,也是南搜23期的學員,老貝事前就向他告知我們今天入山

經小賴引導到正確的路徑,七點通過小賴的農場綠色海洋山莊,繼續顛波向上,七點二十分抵達行車終點(水塔)中興林道登山口。

整裝完成,老貝帶著我們向山神祈福,八點扛上重裝徒步入山。陽光普照愈走愈熱,家瑋和老貝已經脫到剩下短袖了,氣候和幾天前的超級寒流完全迥異,天熱飲水量也增大,在步道旁的水管閘門取水。九點二十分抵達小賴的工寮,藍天下櫻花盛開,真美麗。

順著步道向上攀升,老貝指著前方稜線:「我們要在前方鞍部越嶺,再下到溪底。」自從莫拉克風災之後,原來的多納林道、沙溪林道都嚴重損壞,如今由中興林道進入往大鬼湖,就必須要翻越好幾條稜線再接回原來的山徑。

 

雖然坡度變化不大,爬坡還是耗體能的,十二點半在一處廢棄的獵寮基地午餐睡午覺。休息後的精神百倍,十三點十五分通過越嶺點,開始下坡,二十分鐘抵達第一溪床,遠處有座細細小小的瀑布,老貝擔心水量這麼小,接下來的第二溪床可能沒水。

 

將水壺裝滿水,繼續爬升,十五點再度越嶺,可望見溪底河床,但聽不到水聲。二十分鐘後,家成和家瑋率先抵達溪底,陽光減弱風勢增大,家成探水源狀況,水量雖小仍可使用。

以往冬天爬山都住帳棚,大鬼湖屬於中級山區,又得知一星期的好天氣,所以決定比照夏天搭外帳的模式,老貝帶領我們建設營地搭起外帳。白天被烈陽曬得發燙,溪底的風大,夜晚還是很冷,家齊用石板疊出一道矮牆作為擋風。

今晚是除夕,晚餐是白飯配梅干扣肉與蔬菜湯,一起高喊:「新年快樂!

2/16D2營地-獵寮-倫原山登山口-樹林迫降

鬧鐘四點叫醒大家,昨晚睡得很飽今早動作異常迅速,一個小時完成吃早餐收裝備拔營的動作,又半小時很悠閒的上廁所暖身,五點半,點著頭燈向上爬升。在一處轉彎平台欣賞夜景,對面山坡上的燈光是德文部落,也就是巴嫩的部落,山下寬廣的都市的燈光閃閃發亮,太美了。

繼續向上爬升,東面的天空從紅色轉為泛白,六點四十分通過鞍部越嶺,這是四叉路,分別是大母母山、麻留賀山的登山口。在四叉路之前山徑寬又明顯,應該是攀登大母母山等中級山的隊伍的成果,越嶺之後的山徑明顯的變小,八點三十分抵達一處營地,老貝下切探水源,可做為回程紮營的地點,留下一份晚餐的食物和燃料藏匿在樹洞後,九點二十分上路。

十點又經過越嶺,四叉路之後的路徑不僅變小變陡崩塌地形的規模更大更密集,再加上橫切山壁的狹窄山徑,走起來一點也不好玩。十一點接上沙溪林道,總算有一處比較平坦寬廣的腹地,才走一小段平坦林道,又得陡上越嶺。越嶺之後緊接著是一大片的崩壁,寬廣又深的崩壁,被切割出一條條黑色沙溝,看了頭皮發麻,慢慢踩下去,幸好黑色沙溝是硬的,放心一步步慢慢地通過。但是從崩壁向上爬到越嶺點,又是一番苦戰。

十四點二十分抵達獵寮,和其他獵寮相較,這一座像是新搭建的,老貝前往取水,原住民選擇搭建獵寮的地點大概都有水源,只是,這處的水源比較小。

接近下午三點了,老貝建議在獵寮過夜,老咩說:「氣象預報明後天的天氣稍微不好,建議趁今天多趕點路。」老貝認為可以拚拚看走到大樹洞營地。於是,十四點四十分背上重裝繼續向前。半小時後越嶺,指標寫著倫原山和大鬼湖叉路。

倫原山是比較少人走的中級山,登山口之後的路況更差更不明顯,除了原住民打獵和前往大鬼湖的少數登山隊伍,人跡罕至啊!家齊和家成輪流領頭找路,穿梭在樹林倒木之間,找尋稀疏的老舊路標。陽光消失起風又起霧,一面找路一面流鼻涕。疑似走到斷頭稜,前方沒有路也沒有路標,老貝建議退回上一個路標點,觀察到原住民在樹上做得砍痕記號,於是將那些通往斷頭稜的路標一一拆下,避免其他隊伍誤入,跟著樹木砍痕找到向下切的路徑。

天氣轉壞,下著霧雨,我們在陡峭的山壁上低著頭喘吁吁的趕路。天色漸漸暗,地形完全沒有緩和,天黑之前一定無法抵達大樹洞營地,只能期盼找到一處臨時紮營的地點。十七點半越嶺之後,雨勢稍停,地形漸趨緩和,十八點在樹林找到一處雖不完美但是蠻平坦的營地,經大家整理後搭起外帳就地紮營。今晚沒有水源,不能煮晚餐,大家僅吃乾糧和水果果腹。

老貝和老咩查詢我們的定位比對地圖,與大樹洞營地還有一段距離,前進的速度不如預期。不管了,睡飽再說。

 


2/17D3營地-大樹洞營地-雨谷亭營地

五點被叫醒收裝備,老貝收集大家剩下的水,燒開泡麥片,這是迫降難得的熱食。六點十分天空微亮離開營地,步道中間大樹幹縫中有一個廢棄的碗,碗裡面有些水,老貝將可貴的水收集起來。

六點四十分經過一處倒塌的獵寮,老貝靈敏地察覺不遠的鞍部有痕跡,老貝前去探路,十分鐘後興奮地回來喊:「有水!有水!,於是帶著大家的瓶子去取水,感謝老貝,可以大口喝水了。


七點十分離開鞍部,七點五十分經過廢棄的獵寮和一處大平台,下方一定也有水源。對於這一路上的地形地貌,我們都好陌生,完全沒有印象,甚至懷疑:「小時候怎麼可能走過這些危險的山路?」,老貝也覺得我們可能錯過「大樹洞營地」,大平台附近有一株巨大的枯木,老咩認為:「既然錯過,就用這一株當作『新的』大樹洞吧!」


在一處較平緩的空曠樹林進行定位,發現其實我們已經接上原來的路徑,那株『新的』大樹洞就是「『真的』大樹洞」!?很驚訝與失望,以前玩耍的大樹洞完全變了樣,老貝和老咩對於沿路的地形地貌也是感到陌生與懷疑,接下來的路會將如何呢?完全未知。


既然路線和方向沒有錯誤,那就繼續向前吧。濃密的芒草與倒木一片又一片的崩壁,不斷的下切上稜,找尋路跡。莫拉克風災過去將近十年了,南向的山壁幾乎被老天爺整個收走,成為眼前所看到的連續大規模的崩壁,地形地貌完全改觀。

十三點半,跟著舊路標接近一處岩石山頭,山形尖銳翻越的可能性不高,稜線的兩側也沒有明顯的路徑,我們又遇到難關了。這兩天花很多時間在找尋路徑,與克服困難的崩壁地形,前進速度不如預期,翻不過這座山頭,是否考慮退回大樹洞紮營呢?算算時間,天黑前是回不去的,老貝判斷要下切更深找路。果然,看似嚴重崩塌的南面,下方有一條橫切的小徑,老貝帶著我們戰戰兢兢緩慢地通過鬆動的崩塌地,老咩走得腿都軟了。


硬著頭皮翻越陡峭的山壁,再穿越樹林,看見下方的塑膠帆布,興奮地大叫,十五點二十分到達雨谷亭營地,小時候玩耍的獵寮倒塌廢棄,營地周圍的樹林景觀稀疏和記憶的茂密森林完全不一樣。不能理解的是,竟然花了三天才走到。


累積這兩天的找路過斷崖與崩壁對於地形地貌陌生與懷疑等種種的情緒,紮營煮晚餐的時候,老貝分析明天只要重裝六小時,就可以到達大鬼湖。」,我們完全沒有信心,依照這樣的速度,會較原計畫晚一天回家,就錯過既定的課程和約會了。老貝認為去程四天,回程應該三天就回到登山口。」,我們擔心這樣的崩塌地形,再怎麼趕路、速度都很難加快。老貝對於「難得遇到一整個星期的好天氣,都已經放棄和阿公阿嬤過年出門來登山,只差一天的路程,卻在沒有任何狀況下撤退,很可惜。」,我們「只是想珍惜全家在一起的時間,不為了什麼目標。好不容易只有我們五個人聚在一起,即使躺著看星星聊天、泡腳玩水,不一定要『有企圖心』完成一件事啊。」

老貝尊重「撤退」的決議,我們提議回程攀登倫原山和大母母山,讓老貝心情好一點。

 


2/18D4營地-大樹洞營地-倫原山-獵寮

回程首先要面對那一片鬆動的大崩壁,不適合摸黑,所以睡到五點,六點五分上路。七點從樹林開始下切,遙望遠方的北大武山頭被雲層遮掩,好多年沒探望北大武了。


昨天通過崩壁的踩點更加鬆動,老貝協助老咩通過,再回頭帶領我們重裝一一緩慢地輕輕地飄過(擔心用力踩掉踏點,所以輕輕地「飄過」),通過崩壁再向上爬回稜線,比起昨天的下坡,上坡比較不恐怖比較好走。七點半登上稜線,昨天曾經在稜線找路花了一個多小時。



可能是心情輕鬆,回程比較順利,很迅速發現路標確定前進路徑,前進的速度也比較快。雖然一樣要對抗濃密的芒草叢林同樣要克服無數的倒木,不再像來的時候的無奈和未知。通過兩段落差很大崩壁和斷崖,十點半在鞍部休息午餐,十一點四十分抵達「大樹洞營地」,老貝下切去探水源,我們比對「大樹洞營地」與小時候的記憶,莫拉克風災改變了所有的印象。




十二點繼續重裝回程,四十分後到達取水鞍部,老貝仍堅持要備妥足量的行動水,預防突發狀況。取水完成,十三點十五分繼續回程,經過廢棄獵寮,十三點四十分回到第二晚迫降的營地,老咩錄下我們對於迫降的感想。小時候也曾經「迫降」,老貝認為那些屬於「計畫性的迫降」,因為我們的腳程無法按照一般的登山進度、到達山屋過夜,所以「計畫性的」揹著水和帳篷,隨時紮營。奇萊東稜那一次,則是因為老咩的體能不佳,緊急迫降,當晚也是以乾糧果腹。


十五點半循著獵人的樹木砍痕回到路標錯誤的斷頭稜線,十六點十分抵倫原山登山口。帶著頭燈和飲水,輕裝前往,GPS顯示直線500公尺距離,但一上路就覺得一個小時無法往返,因為全是瘦稜和倒木加上陡直的峭壁,老貝擔心老咩會腳軟,讓家成和家齊護送老咩先到獵寮營地,老貝和家瑋去攻頂。

家成家齊和老咩,收刮炊具和剩下的水,準備先到獵寮生火煮飯。兩天前陡上花了30分鐘,下坡應該20分鐘吧!怪哉,怎麼看不見獵寮?地形從平緩變成陡下,愈走愈懷疑,不確定是否錯過營地,十七點半三人決議停下來等老貝。

在稜線上的老貝和家瑋,拚命的趕路,十七點五分距離山頂還有80公尺,但是考慮天色將暗瘦稜和斷崖較危險,兩人決議放棄攻頂馬上回頭,三步併成兩步走,希望趕快追上老咩。

家齊在平緩的鞍部望見老貝和家瑋在稜線回程,互相呼喊回應,十七點五十分五人再度會合,內心踏實許多。十八點天色昏暗中望見樹林中獵寮帆布,家成感動地要抱緊老貝,五個人在一起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我們不想分開爬山。


2/19D5獵寮-大母母山-第二溪床

將獵寮恢復原狀,感謝借宿一晚,六點十分重裝上路。老貝指著對面的稜線:「我們要通過那片崩壁,在鞍部越嶺,登大母母山。」來的時候,翻越一層又一層的稜線,回程同樣要一次又一次的越嶺。

七點半在一處空曠的稜線上休息曬太陽,遇到五人團體上山計畫八天縱走大小鬼,這趟上山第一次見到山友,互道新年快樂異常興奮,聊天拍照,後會有期。

八點半越嶺,陡下通過黑沙崩壁,途中看見全新的路標「胡搞瞎搞登山隊」,應該是那五人團隊的名稱。九點半接上沙溪林道,「胡搞瞎搞登山隊」昨晚紮營的地點,老貝指出取水的路徑,和獵寮相較此處的水源地比較遠。

十一點回到放置糧食的營地,午餐後老貝取水我們睡午覺,十二點十分再度上路。十三點四十五分將重裝放在四叉路,吃完點心,帶著飲水和頭燈,十四點出發輕裝攻大母母山。

大母母山型壯闊,是南臺灣平地很容易辨識的中級山,攀登的隊伍也多,沿途的路標密集又明顯。家瑋和家齊又開始「食物激勵法」接力喊著各式餐點,家瑋更是一一細數學校附近每一家小吃店的餐點,十五點登上大母母山,是此趟唯一完成的事情,玩自拍搞笑,心滿意足的在十六點回到登山口。

接下來都是明顯的緩降坡,半小時後心情輕鬆的回道第二溪床,脫下鞋襪整理裝備紮營煮飯,滿天星斗陪伴度過山旅的最後一晚。


2/20D6營地-第一溪床-工寮-登山口-台南

六點十分離開溪床營地,六天沒洗澡,全身汗臭。七點遇到小溪澗,脫下鞋子洗個腳,但是沒有注意到溪谷石壁陡峭危險,被老貝責罵應該要以安全為先。

七點二十分抵達第一溪床,花了二十分鐘梳洗。

八點十分返抵第一天午餐的獵寮基地,稍作休息,繼續回程。老貝準備在裸岩地形嘗試打電話和小賴聯絡,我們就續向前推進。十點遇到四位輕裝山友,是老貝南搜的朋友。十點二十分抵達工寮,原本希望中午到小賴的農場午餐的,經老貝聯繫,小賴當天不在佳暮,於是決定取水在工寮煮麵解決午餐。

午餐後,十二點十分離開工寮,十三點返抵登山口,脫下惡臭的鞋襪,將裝備一一搬上車,驅車到佳暮活動廣場的公共廁所簡單梳洗。

今天是大年初五,天氣非常好,吸引遊客到霧台旅遊,山路上絡繹不絕的車潮,和六天前的情況完全不同。應我們要求,老貝驅車通過谷川大橋,河床的臨時停車場上停滿汽車,遊客等候搭乘接駁車進入阿禮等部落。

幾天的山旅幾乎只有面對我們自己五個人,下山後對於人潮和車潮很不習慣,開車直奔台南,十六點半回到家,徹底洗個澡,痛快吃頓晚餐,結束大鬼湖六天行程。



連結 2004年 大鬼湖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