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平和古道

 

2024蟑螂家族-排灣族平和古道與部落巡禮】

平和古道--Piuma平和部落Payuwan筏灣部落、Padain高燕部落、Caljisy射鹿部落

 

古道探勘專家徐如林老師曾說:「每一條古道都是一條線索,循著古道進去,就可以了解台灣原住民的歷史。」

 

屬於北排灣的Raval拉瓦爾群認為祖先發源於大武山山脈的大母母山峰,是排灣族當中唯一不舉行五年祭的社群。Butsul各部落大都將大武山kavulungan視為文化的發祥地,後來排灣族人逐漸從北大武山往南遷徙。這次,蟑螂家族以平和古道為軸線,探訪北大武山下Piuma平和、Payuwan筏灣、Padain高燕、Caljisy射鹿等四個部落遺址,認識 排灣族文化源流等傳說,以及部落遷徙的歷程。為筏灣社廢校的「 國語碑 」解密,初探平和社「 男人的路 」,發現射鹿溪深潭秘境。


() Piuma平和部落

從平和古道四岔路進入Piuma平和舊社,這一片高度1200M~900M的坡地,遍佈家屋遺址,ビユウマ番童教育所基地平坦寬廣,是探險與認識部落的起點。ビユウマ教育所於1935年設立,水泥的蓄水池、水泥製作的大鍋灶台,在在顯示日治時期集中規畫管理原住民的痕跡,當時平和社曾聚居111戶,超過五百人。

除了家屋,特別的是,一座刻著「國語碑」三個大字的石柱,長圓形的大石柱背面還有「紀念 皇記二千六百年」字樣,是1940年日本政府為慶祝神武天皇即位二千六百年,所舉行的一連串「奉祝記念事業」當中的一項,立碑宣揚「皇民化」的績效。

1945年起,因交通與教育等需要,族人陸續遷往佳義、涼山、武潭等地。1967年平和社申請遷村,剩下的53戶集體遷往沿山公路的南勢湖,並設立武潭國小平和分校,從此,Piuma平和部落被遺留在大武山下。 

因為區位的特殊性,Piuma平和部落擁有大武聖山Kavulungan大部分的領域主權,也掌握了大武聖山主峰的主權。日本殖民之前,部落有男人專屬的歌曲或舞蹈,有炫耀狩獵成果的歌、有出草的歌、有男人聚會休閒的歌,更有攀登大武聖山專屬的「男人的路」。

這一條傳說已久卻已消失的「男人之路」又被稱為「熊路」,由舊部落開始,越過隘寮南溪交會點、海拔約800M的射鹿溪床,攀上對岸稜線,直上北大武峰頂,落差約2,300公尺,地勢極為陡峭難行,極具難度。 1909年日治時期,日本技師野呂寧所率領的番地測量隊曾由此沿稜上攀至北大武山。

我們採輕裝方式,初探往匯流口的路線,落差400公尺,多為倒木、鬆動與陡峭的地勢地貌,經過家屋與耕地遺跡,抵達溪谷,這一段乾燥的伏流溪谷,是射鹿溪「凸明赤腊瀑布」的上游,溯溪隊伍稱之為「射鹿溪百米瀑」。

伏流上游,匯流兩條支流,形成兩層深潭,西大武山留下來的清澈水流,匯流呈深綠色的潭,在藍天白雲與群山環繞下,蔚為秘境。仰望對岸陡峭直通上天的山壁,即是平和社口中的艱險「熊路」,敬畏!

由於「男人的路」艱險難行,日本人另外修建一條從Vulalus 泰武佳平攀登北大武的路線,即是當今攀登北大武山的傳統路線,較容易好走,被稱為「女人的路」。

Piuma平和舊社,與世隔絕,只能從筏灣、萬安或泰武步行進入,當年區位的特殊性,如今卻是重建部落的一大障礙。


() Payuwan筏灣部落

受惠於聯外道路等公共建設,運輸機具與建材等便利性,Payuwan筏灣舊社的重建成效相對的比較彰顯。

1909年日本設立下バイワン番童教育所,1946年改名為筏灣國小,1974年筏灣部落併同高燕與射鹿部落,集體遷村到牛角灣一帶,命名為「排灣村」,原國小廢校,1992年佳義國小、涼山國小與筏灣國小合併為佳義國小。2001年起屏東縣政府與社區族人合作重建部落,原校址規劃為社區教育導覽訓練的場所。

我們在國小遺址發現的立碑只剩右下半邊,依據平和舊社的「國語碑」解讀這座被磨損、毀壞的字樣。不談論政權輪替與部落情仇,欣賞山川美景之餘,從遺留下的物件線索找故事與認識歷史,都是很特別的體驗。

2020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筏灣舊社 Payuwan 為縣定「聚落建築群」,科技與機具的助益,石板規格整齊劃一,社區內部的通道系統分明,幾年重建工程累積出煥然一新的部落景象。

 

() Padain高燕部落、Caljisi射鹿部落

筏灣舊社的視野很棒,隘寮南溪對岸的北大武山/西大武山、旗鹽山/旗鹽主山稜線、霧頭山等彎刀稜線一覽無遺,尤其從旗鹽主山鞍部宣洩而下的多階連瀑,落差高達一千公尺,像一條銀帶從天而降,在陽光下耀動。如果以區位和直線距離來看,山腰上的Padain高燕部落和Caljisi射鹿部落以北大武山為靠山,是最接近大武聖山的部落吧。

Padain高燕舊社顏先生是唯一回來重建家屋的一戶,是排灣與舊好茶魯凱族通婚的後代,談到部落的發源地是旗鹽山。排灣語稱旗鹽山為「cekecekes」,意思是多箭竹的地方,海拔1,057公尺是眾神的居住地;Saljavan 創造土地萬物、腳踏射鹿溪兩岸的巨人、奉獻花豬退大洪水等神話的起源,也是排灣族文化、社會制度和宗教祭儀的源流。

傳說 Saljavan 女神與太陽同時出現,她用旗鹽山上的泥土捏成人頭,以箭竹為肢幹,朝頭頂髮呵一口氣,賦予人類生命,創造排灣族最古老的族群Padain社。從原居地旗鹽山北方懸崖上,之後歷經三次遷徙,第一次到旗鹽山東北側的 Kalicekuan,第二次到射鹿部落和高燕部落,兩部落步行距離約20分鐘,但沒有學校,日治時期曾被迫移居至敵對的筏灣部落。

1954年間,射鹿吊橋搭建完成,外來宗教隨後進入,部份族人接受了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洗禮。1961年因天災、交通不便與孩子們教育需要,族人陸續遷村至三和、佳義、台東等地。1974年,高燕和射鹿部落與筏灣部落集體遷往牛角灣一帶,合併命名為「排灣村」。

20042020年期間曾多次發起重建射鹿部落李正頭目家屋與重返家園的行動,2005年李正等人帶隊,計畫從Padain巴達因縱走到比魯探險「中排灣越嶺道」,可惜失敗。莫拉克風災之後,蟑螂老貝與一群夥伴也參與義務協助修復水管等服務。2019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公告為「Padain傳統聚落(高燕及射鹿)-聚落建築群」,由「屏東縣八大源部落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管理使用。李正頭目的鄰居張先生談及,頭目的兒子較少回來,礙於兩個部落聯外交通受制於吊橋與筏灣部落,重建與管理部落困難度較高。

 

#蟑螂家族跟著故事走進山林,也帶回我們自己的故事

 

【排灣族相關的古道】

《北大武下耙宇森山》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2.html

《崑崙坳古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02/20240121.html

《平和古道》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04/20240403.html

《舊筏灣-登北大武山》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4/07/2024.html

我們的足跡--前言

    ( 這段前言,原寫於 2003 年,為了作為部落格目錄並置頂,必須不斷更動該網誌的發布日期。 ) 登山﹑健行及露營是我家最平常的休閒活動,因為爸爸及媽媽愛好大自然又喜歡運動,因此我們姊妹從小就常跟著爸媽一同到野外『餐風露宿』。媽媽透露:當我們還在媽咪的肚子裡,就曾跟著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