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演出


         95周年校慶,也是家齊在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年,儘管在儀隊的練習不似其他社團活動好玩有趣,練習過程多次心理挫折和身體受傷,總算,熬到最後一年。練了三年,上場表演還是會緊張擔心拋槍失誤,順利表演完成,也鬆了一口氣。


         校慶表演結束,即將告別密集的訓練,得轉移重心,專注準備檢定考試和升學考試。人生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準備和挑戰,要準確地接住拋出的槍桿,就得勤奮不怕痛的磨練,下一場新的求學階段就在前方,繼續加油



疲於奔命

  

             晚上11點,蟑螂爸爸扛著大背包出門,前往水里支援中央山脈南二段的搜救任務。上週,蟑螂爸爸也是前往同一路線,擔任第一批搜救員,前往搜尋在八通關失蹤的登山客,只可惜,連續數天下來毫無所獲。以下轉載來自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臉書的部分圖片,了解搜救的過程。

             才下山四天,又接獲南二段登山客發生高山症請求救援的任務,蟑螂爸爸收工後,晚上11點打包出門幸好,今早(1025)天氣晴朗,直升機成功救出高山症的山友,搜救任務解除。


             回家卸下重裝,換上工作服,蟑螂爸爸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出門為生活打拼啦,工作和任務之間兩頭忙。

機車糾察


         高中新生訓練,家瑋自願加入學校糾察隊,上學和放學時段協助導引動線,上學時段負責糾正同學的服裝儀容不整或者沒戴安全帽。外表看起來「很神氣」的糾察隊,一個多月下來,發覺「做人真難」:糾察隊必須比其他同學提早上學、延遲放學,無論天冷、下雨、大太陽都要值勤;被糾正的同學會「理直氣壯」的「回嗆」糾察隊,背地還被別人說「很機車」耶!呵呵,沒有人喜歡被糾正,心情當然不好,也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會體會不同職務或工作上的一些無奈和忍耐,繼續加油囉!


探索生命之河

         之前,多次配合台南社區大學【城市故事人】團隊的活動,協力製作插圖或者散步導覽地圖。該團隊培力的方向為「用『不一樣』的方式,說自己的城市故事,從三年前開始推出《打開封存的台南記憶》、《林是好音樂之路》、《台南喜事地圖》、《公園路321巷》、《城口記憶》等主題活動。說故事的場域,有時遊走各巷弄和古蹟之間,又不同於古蹟導覽,而是著重在古蹟與台南人、事件和我們現在之間的連結,每一場都很「另類」,產生不同的「感動」。



         2012年底,【城市故事人】團隊10話講述探索生命之河-嘉南大圳》的故事,阿諾這回不再是「協力廠商」,首次加入展演。數個月前,接觸這個主題,不知從何下手。一來,嘉南大圳是南部人人皆耳熟能詳的偉大工程,我們都了解八田與一的偉大情操,大家都知道他的歷史和貢獻,我們還要傳達甚麼呢?二來,雖知道人物和工程的偉大與不凡,但是,找不到和切身的關聯與感動,要如何感動別人?第三,嘉南大圳工程範圍之廣達雲林、嘉義、台南,水圳和排水路的總長達地球半周,我們該如何克服故事現場情境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呢?

         團隊成員經過踏查、訪談,不斷的討論、「撞牆」、修正、排練,總算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找到一種「適合」的展演方式。1013日,在公會堂旁邊的「柳屋」,我們完成了第十話《探索生命之河-嘉南大圳》的故事,小小的日式空間,讓我們的故事感動自己,也讓與會的人動容。


         嘉南大圳工程的偉大和八田與一的奉獻情操,人人皆知,因此展演的內容並無特別新奇,而是,展演的方式和過程,讓大家感受不一樣。尤其,在籌畫到展出的歷程,學員們互相激盪出的潛力和表現,是最大的成就感。例如:日本女子的舞蹈,引領觀眾腳踩著用枯樹葉鋪成的「河」進入會場,就算不能親臨水圳,也感受那種特殊的氛圍。阿諾利用紙板和保利容製作烏山頭土石壩的斷面模型,解說烏山頭的特殊工法,不同顏色或大小的顆粒,代表礫石、砂石和黏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一般的簡報。除了工程,我們用音樂、說演,表達水圳和人的情感、人與土地的記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那股生命之河,仍在內心波動。


懷念箭竹的味道

         家成前往德國擔任交換志工,已經四十天了。九月中旬,寄宿家庭給她一份很特別的「驚喜」,就是,帶她前往湖邊的公寓度周末,沿著湖濱騎自行車、在湖面划船,由家成傳回的相片,湖面很寬、很安靜、很乾淨,只是啊,相片只拍自己的腳、沒拍到人,不知道是變胖?還是瘦了?

         九月底,家成來信提到當地氣溫九度,很冷,而且經常下雨,冬天會降到零下二十度。工作之餘,偶而也想自己煮點米飯做壽司或飯糰吃,但是德國沒有賣「糯米醋」,只有甜甜的水果醋,住的社區也沒有賣醬油,於是,要求從台灣補給。但是,航空包裹是禁止郵寄「液體」類物品的,只好作罷,改寄一些乾燥的食品。包含,外國人很愛吃台灣的芒果干和黑瓜子,最主要,將雨鞋和鞋墊、登山的厚外套、家齊和家瑋寫給姐姐的信件一併打包郵寄,外加送給寄宿家庭媽媽和爸爸的禮物。


         一個星期之後,家成收到包裹,信裡寫著:「橘色外套有老貝和高山箭竹的味道,好懷念。」在寒冷的國度,思念台灣的陽光、懷念台灣的高山。


夢迴圓環不夜城


         愈來愈擔心,專欄「散步」的腳步遠遠跟不上地景「消逝」的速度。兩年半前開始製作誠品書店月刊專欄【城市散步美味劇場】,每個月選定一處區塊,作家描寫、阿諾配圖,在限定的專欄版面和規定的字數範圍內,描繪台南的人文、地景和美食。我們不隨著網路流行,專欄介紹的是在地庶民的生活實景和生命記憶的小小濃縮,而非網路流傳的名店或小吃,或是千篇一律的古蹟導覽。 



         也因此,我們探訪了古蹟以外的「消逝地景」,得悉一些歷史之外的「地方變遷」,有的是我們根本還來不及看到就消逝,有的是,在我們專欄刊出後消失了。沒有錯,「建設之前必須要破壞」,但是,我們的建設似乎多於實際需要了,怪手造就了新的建設,同時間也瓦解了庶民原來的生活軌跡、甚至美好的記憶。

  


         當我們這個月探訪東門圓環和復興市場,了解當年圓環曾是台南人生活的不夜城,四十多年前的怪手,建設了東門陸橋,同時間驅散了多少美食和生活的人文特徵;令人擔心的是,鐵路地下化工程在即,不久的將來怪手又會再度出現,再一次翻攪地景、翻攪沉澱的記憶。


公園路321巷

        中秋節的隔日,十月一日上午十點,是台南市公園路321巷日式宿舍群住戶與國防部相約點交的時刻。阿諾在九點前,騎著腳踏車前往巡禮一周,宿舍群和往常一樣,很安靜,除了鳥鳴之外、沒有其他的人車雜音;住戶也和平常一樣,並沒有甚麼異狀,遛狗的遛狗、澆花的澆花,看不出「點交」的準備動作。

        阿諾找了一個角落,畫下草木扶疏的巷弄景觀,一位伯伯牽著狗兒散步,與我點頭打招呼:「寫生啊?畫下最後一天。」,阿諾問:「伯伯要搬走了?」,伯伯答:「是啊,在這裡住了六十幾年了,這裡大概就屬我住最久了。」,伯伯牽著狗兒繞著巷子散步、一圈又一圈,表面上一如往常,內心一定很多的不捨和無奈。

        十點鐘,警車繞行兩周,阿兵哥出現打掃街道,記者和市政府、國防部人員聚集,開始逐戶「點交」。公園路321巷的「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曾為成大教授宿舍,於民國九十二年公告為『市定古蹟』,一共十棟、十八戶。今天的「點交」動作,是住戶將房舍的鑰匙交給國防部,住戶離開宿舍群,同時斷水斷電。十月一日國防部亦將同時移交給市政府代管,文化局表示,321巷的十八戶中,十戶可堪用,八戶須整修,將先針對可堪用的部分研擬藝文團體進駐的合作計畫,供藝文團體申請使用。為了避免該區成為治安死角,同時間由市政府負責增設保全措施。

        十八戶當中,前輩畫家郭柏川的故居即為其中之一,畫家的女兒郭為美老師出資闢為郭柏川念館,阿諾曾多次前往參觀展覽,或觀看戲劇表演,也曾經和社區大學寫生班同學前往寫生。或許是小時候對於庭院的嚮往,日式宿舍的房舍和環境讓人感到幽靜和舒適,阿諾尤其喜歡面對後院的走廊角落。

        關注321巷的朋友,都不希望該美好的環境消逝,不希望它變成另一個水交社。原來的住戶,同樣關心該區域未來的變化,離去之前仍然「淡定」的澆花,期待市政府「善待」這些老房子、「善待」這些庭院的老樹。



2024.0526 虎尾科大/鐵人三項

  蟑螂家族分隔北、中、南三地,除了年節、一年當中唯一歡聚在一起的重要日子就屬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虎尾科技大學鐵人三項】活動。 2024 年 5 月 26 日雖然下著雨,今年不會脫皮啦!但是紫外線仍然在我們身上留下了鐵人印記。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起歡樂玩賽、相互檢測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