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2 南大武縱走-出瓦魯斯溪


(
)日期:202222~26

()地點:南大武山(2843m)、吐蛇流山(1582m)、文丁山(877m)

()成員:蟑螂老貝、阿諾老咩、小蟑螂家成

()行程

D0:台南-北大武山附近工寮

D1:工寮-北大武山步道5.5k營地

D2:營地-太麻里溪源頭-斷頭稜-營地

D3:營地-南太武山-2753-營地

D4:營地-吐蛇流山-文丁山-瓦魯斯溪-佳興林道0k

()紀錄

D0:台南-北大武山附近工寮

北部的冬季天候濕冷,南部則多為好天氣。小蟑螂在念小學的時期,蟑螂家族常到北大武山過年,下山後,驅車到瓦魯斯溪洗澡玩水,當時溪流清澈寬廣,吉普車將溪谷作為飆車的場所。

今年過年,蟑螂老貝又計畫帶我們到溪底玩水,但是,要縱走通過南大武山。本來五隻蟑螂一起上山過年的,家瑋另安排了登山行程家齊必須加班,就剩下蟑螂三口組按計畫出發。大年初二,晚餐後驅車前往龍崎,與SOGA叔叔會合,一同前往工寮過夜。

D1:工寮-北大武山步道5.5k營地

天微亮,06:10抵達北大武山登山口,停車場的車輛已經八成滿,停車場入口設置天幕與基地台,管理人員在天幕下烤火,全天候駐守登山口收停車費。

一群協作在新登山口的步道前整裝,老貝卻帶著我們06:30通過鐵皮柵門,沿著舊林道進入,說是比較近。但是,愈走愈不對勁,循著舊林道與電線桿栽進雜木林,帶刺的灌叢與煩人的藤蔓害我們爬得跌跌撞撞,橫切的林道前方的崩壁阻斷去路,怎麼才剛開始就震撼教育啊!核對定位,我們偏離步道了,老貝帶頭直接上切。突破雜木與亂草,銜接上康莊大道,本來不用一小時的山徑,竟然迷航花了三小時,09:30才抵達舊登山口。老貝自己講以後不要白目,還是乖乖走階梯步道。

舊登山的檢查站很熱鬧,許多輕裝單日往返的隊伍依序向志工登記,有些隊伍只是往返檜谷山莊,北大武山果然是南部的熱門山徑,甚至成為一日散步的郊山。09:45扛起重裝離開登山口,南望瓦魯斯溪的溪谷曲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那是我們四天後下山的溪谷。在2K的西大武登山口休息,上山的與下山的山友們相互聊天加油打氣。SOGA的腳不舒服,老貝陪著SOGA慢慢走,家成和老咩則依著自己的律動節奏11:30爬到喜多利,這是熱門的賞雲海與拍照地點,老山友還是習慣稱它為「光明頂」,北大武步道沿途都是樹林,只有這個地點有展望,的確光線明亮到眼睛都睜不開。老咩指著對向的稜線:那就是我們明後天要走的斷頭稜。陡直V型的斷頭稜讓人頭皮發麻!

家成和老咩在樹下睡覺等候,一小時後,老貝與SOGA抵達,家和今早交班後上山,也同時趕到。SOGA叔叔在光明頂飛空拍機、進行錄影紀錄,叔叔的腳不舒服走得吃力,老貝替他分擔一些裝備後繼續前進。家和因為昨晚上班沒有充分休息,留在喜多利補眠後再上路。本來光線明亮的喜多利,中午過後白牆一片,看不見景色也無法拍照了。

通過檜谷山莊岔路,繼續陡上,下山的山友見我們的重裝、得知要前往南大武,都表達驚訝:喔!很難走耶!加油!

接近5K,老咩右腳抽筋,做幾下深蹲與伸展後恢復。續前進一段路,家成聽見後方的老咩大喊:快來幫我!快!老咩將背包靠在路旁,兩腳僵直抽筋無法動彈,痛得躺在步道上求救。老貝趕上來替老咩按摩,但是兩腳僵硬、一按就更痛,老咩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症狀,老貝推測與疫苗有關。下山的山友們熱心地要幫忙揹裝備、幫忙抬、提供鹽糖,但是依目前的狀況、完全無法移動。家成翻開背包,拿外套給老咩保暖,再用熱水泡鹽巴給老咩喝,十分鐘後,左腳腳踝可以稍微動作,再過一陣子,左腳膝蓋可稍微彎曲。老貝指示家成繼續泡鹽水,一面替老咩輕輕按摩,一面詢問家和有甚麼急救方式,經過半小時,總算兩腳不再僵硬、可以站立了,但是小腿肌肉沒有力支撐太久。回想這半小時,老咩躺在步道上哀嚎、兩腳僵硬、雙手發麻的景象,真的很恐怖。SOGA回應,他的腳也是痛得難受。

與水源地只剩下一公里的距離,叔叔分擔了老咩的部分裝備,與家和先行去整理營地;老貝再分擔一部分老咩的裝備,陪著老咩慢慢爬升。16:00抵達5.5K營地,合力搬開石頭、整理地面、架設天幕,家成陪伴老咩留在營地休息,視雙腳復原的狀況評估是否撤退,老貝續向前取水。前行約100公尺,SOGA與家和正在闢設營地,老貝協助紮營後取水回程。南大武的路線較困難與營地都不理想,因此本次行程採取食宿自理的方式。

晚餐後,霧雨轉為小雨,還好午夜雨停了。營地的老鼠竟出來覓食,把我們的鍋組翻得鏗鏗作響,拜託老鼠別鬧了,明天我們還要趕路呢。

D2:營地-太麻里溪源頭-斷頭稜-營地

還不到凌晨三點,許多單攻的山友陸續通過營地準備上山,有的年輕山友將隨身音響開得很大聲,經過營地也不主動降低音量,讓人好無奈。營地的老鼠同樣不讓人好眠,我們打包收裝備,老鼠仍然鑽來鑽去西西簌簌。

按照約定的時間點,點著頭燈向上爬升,準備與SOGA會和。咦,SOGA與家和怎麼沒有拔營?SOGA探出頭:天氣不好,我的腳狀況不好,我和家和都決定要撤退,昨晚有賴給你啊!

我們上山就習慣將手機轉入飛航模式,沒有想過要看手機的,所以完全不知道SOGA要撤退的訊息。SOGA補充:今早03:00又查詢了氣象,後方有一片很大的雲層,預計會雨炸台灣。老貝與老咩看了看氣象回波圖,大片雲層的確讓人不安,老貝回:不然上北大武走走,到大武祠紮營住一晚,明天下山。SOGA與家和沒有往前走的動力:壞天氣不適合,你們走沒關係。

老咩開啟網路查詢北大武的氣象預報,除了今天是:多雲有雨降雨機率40%明後天:晴到多雲降雨機率20%。氣象預報不是很差啊!家成提醒:在這裡討論,會延誤了計畫行程,若決定不走南大武,可考慮爬爬附近的其他山。徵詢老貝的想法:看老咩怎麼樣?老咩看看老貝與家成,再看看氣象預報、想想自己的雙腳狀況,做出決定:我們按原定計畫走南大武。將汽車鑰匙交給SOGA,請SOGA與接駁的小飛俠聯繫。就這樣,蟑螂三口組揹起重裝向SOGA與家和道別,繼續縱走行程。

小蟑螂家成上一次登北大武山是20082月,隔了14年再度踏上北大武山徑,覺得步道變得好寬、增加很多防護網等安全措施。強風呼呼的聲響愈來愈大,07:20踏上稜線,濃霧夾帶細雨強風,我們趕緊穿上雨衣雨褲、加強電子設備的防水措施,老貝特別穿上兩層雨衣褲,全副武裝準備接受挑戰。


除了幾處裸岩與瘦稜,大部分是鑽行於高密的箭竹林當中,感受不到稜線的強風和霧雨,倒是雨衣褲徹底的溼透。09:40經過上下兩層小平台,可供紮營。老貝與老咩在20204月曾經走過這一段稜線下耙宇森山,體驗過濃密箭竹林的困境,兩年後再鑽進箭竹林,發現箭竹林都枯萎呈現黃褐色,而且脆弱容易被掰斷、反而沒有施力點。再者,沿途的路標增多了,表示這兩年不少隊伍造訪。即使路標不少,還是需要提高警覺、判斷路徑,在沒有展望的竹林當中很容易迷航的。

10:15從樹林步入溪谷,跟著記號往下游移動,細雨明顯增大。太麻里溪上游溪谷的巨石很壯觀落差又大,好天氣時應該可以欣賞到瀑布的氣勢,可惜現在下雨溼滑,橫越溪谷戰戰兢兢家成不小心滑的一跤。選擇右岸上切點之前的溪溝,停頓吃午餐,本來計畫要梳洗的,淒風冷雨的只好速速取水7公升因應明後天隨地迫降。11:15離開溪谷,進入茂密的原始樹林,遍地巨大倒木與豐厚的苔蘚,讓我們走起來障礙重重。老咩昨天嚴重抽筋,今天小腿比較沒力、靠兩支枴杖施力,經常跌倒,老貝在前方開路,家成在後方照顧老咩。

11:40通過支流溪谷與一處草原植被的平坦營地,如果體能好又沒有突發狀況的話,第一天應該要殺到這裡紮營的,這樣第三天就有機會在佳興山莊紮營而不缺水了。

橫切後,跟著幾條螢光橘的布條下坡,老咩覺得不對勁、高度應該上升的,老貝認為路條很新應該沒有錯。下坡一段路後,路條消失,12:00困在一群巨大倒木帶刺灌叢濕滑苔蘚的樹林當中,迷航了,重新定位設定主稜線的方向,老貝帶領直接向上切。突破重重障礙,12:50踏上稜線路徑,也同時銜接上舊路標。這次經驗再度驗證:跟著路標不一定是對的!

14:00雨停了,陽光穿過樹梢撒下充滿霧氣的森林,形成一道道的光,老貝行走在光線當中,有種神蹟」的夢幻。三隻小蟑螂從小跟著老貝爬山超過20個年頭,在每一次的登山路上,蟑螂老貝的確是小蟑螂們的神,無論天氣多麼惡劣、無論地形多麼複雜危險,老貝總會找到正確又安全的路徑,帶領我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旅行。


雖然雨停了,溫度仍低,也容易肚子餓。老咩這次晚餐煮了雙倍份量的白米飯,作為隔日午餐的飯糰,的確比較飽足感延長中間停頓吃行動糧的間隔,以後都可以比照辦理。不是貪吃,而是消耗體能大容易肚子餓,血糖降低就走不動,因此我們對於行動糧的攝取量大,這也是我們「輕量化」尚無法突破的點。

補充食物,14:50老貝帶頭從稜線向西面陡下,正式面對傳說中的斷頭稜,不斷提醒緊跟在後的老咩,要抓好踩穩。原本濃霧白牆瞬間退散,望見瓦魯斯溪與陡峭的山壁就在腳下,北大武山塊在藍天下驚艷現身,這是第一次從南面這麼近距離欣賞北大武,驚訝北大武的南面稜線如此陡峭絕壁。排灣族稱為「卡夫農卡」是祖先降生、發祥之靈地,同時也是人死後靈魂回歸的居所族人往生歸去的永生之地。

明治42年(西元1909年)11月,日人野呂寧一行從西麓(舊平和)登頂大武山,留下首登記錄,也就是舊平和部落耆老引以為傲的「男人的路」(詳2024年平和古道);民國44年元旦,林文安、李明輝、蔡景璋、王燈火、李榮顯、黃共芳、簡進添、劉彩勤等8人與佳平分駐所蔡巡官兩人,以及原住民13人,總共23人的龐大隊伍,從佳平村出發,經泰武村,循日治時期的攀登步道直抵檜谷紮營,並於13日登上大武山頂,完成光復後首登記錄。林文安在首登時即以「巍峨崢嶸的大武山」之名發表。邢天正則有「嶙峋崱山刀 石骨攢尖 三方觀海 一臂擎天 南台主嶽 獨峙雄瞻」的佳妙詞句,將大武山的容貌及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經常在二高往南的開車途中,遠眺大武山的容貌,曾經瀏覽這麼多的描述與讚嘆,唯有親自走一趟身歷其境才能體會這些文字傳達的意境。尤其像今天,北大武山從白牆濃霧中驚艷現身,更感受它的壯麗與特殊。

途中停頓確認下切的角度後,一路陡下,可能是因為芒草非常豐厚紮實可供作為手點與視線的屏障,不至於感到腿軟和恐怖。跟著現場的繩索一路下滑,就順利通過斷頭稜了。


東西兩邊的天氣完全屬於兩個世界,西面的藍天與東面的雲霧在南大武稜線你來我往,雲霧變化精彩萬分,稜線地形的起伏與茂密的植被卻高深莫測。這是我們選擇與面對的,感謝老天爺不再下雨,如氣象預報漸漸轉晴了。

16:05通過一處黑水塘與周圍可供紮營的營地,這塊被山友稱為「山豬池」的營地十分潮濕。續行一小時,樹林中擇定一處小塊較平緩的地點紮營,17:00合力整地,清除樹根與石頭等障礙物、砍取幾段樹幹填補地形的不平坦、摘取苔蘚與蕨類鋪設床墊,軟軟的床墊看起來好舒服。認為天晴不再下雨了,為了讓西向的風吹乾裝備,老貝將主繩採取東西向架設天幕。

晚餐過後準備就寢,老咩察覺:在飄雨。本來不以為意,沒想到風向轉變,東面的風夾帶雨滴灌進天幕裡面,露宿袋開始受潮,趕緊收拾晾在主繩上的裝備,將東向主繩的固定點降低,但是,無力重新修改天幕的座向,就讓雨繼續飄進來吧,不管了,好累,睡吧。這個錯誤的判斷又讓我們牢記在心,主繩方向應該要與風向垂直,別再白目了。

下了一整夜的雨,清晨才停歇,下雨唯一的好處是:不缺水,老貝用鍋子承接了兩公升的雨水,供明天早餐使用。


D3:營地-南太武山-2753-營地

鬧鐘響,老貝心疼老咩,讓我們多睡半小時。張開眼,還是要面對現實:外面濕裡面濕底下濕,收拾濕漉漉的裝備,06:50穿著雨衣褲,繼續往潮濕的叢林裡頭鑽。南大武山徑的特色就是:山路崎嶇植被茂密,昨天領教過枯黃的箭竹密林,今天則是翠綠高大的箭竹叢林。共同的是:沒有一段是平坦或寬敞好走的,慶幸的是,不再濃霧細雨或強風,而且老咩的腿已經完全恢復了。

08:50箭竹林地面躺著一塊水泥柱,不同別人的紀錄立在地面露出約20公分的相片,可能是被拔出地面了,看不清柱面的文字,推測為保安林界樁之類的。依據其他隊伍的資料,應該距離營地不遠了。跟隨路標導引,10:00抵達七仙女營地,卸下裝備,吃午餐曬曬微弱的陽光。這個營地的名稱來自2014年中華山岳藍天隊14人隊伍縱走紀錄,其中包含七位女士,第三天在2667m寬稜緊急紮營所取的稱呼。

所謂的山路崎嶇,不僅是坡度變化很大,還包含沿途的瘦稜崩壁斷稜倒木等等障礙,落差很大抬腳跨越都要很費力。走在第一位帶頭的老貝最辛苦,要撥開纏繞紮實又強韌彈性的箭竹確認路徑正確,彎腰移除路面的斷木障礙,抬頭核對路標的轉折暗示,嘗試手點與腳點是否堅固穩定。11:40老貝架設輔助繩,協助老咩和家成攀上陡直又over的危壁。在濃密箭竹林的縫短暫窺見前方南大武的身影,似乎愈來愈靠近,一個上午爬上爬下連續五小時,喘著大氣檢查航跡,也只不過前進1.5公里,速度如此慢,全賴給山路過於崎嶇植被過於茂密啦!

排灣語裡稱南大武山作「Miljingang」意指古典、古老的,或是稱為「Tjakaraus」是山神之意,排灣族將南/北大武山視其為神域。

台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臺灣山岳景觀》(1912)一書收錄森丑之助與中井宗三在台灣山域探險活動的相片,其中第九圖「從南大武山頂北望大武山」文字說明為:南大武山,屬中央山脈南南段,海拔9,343日尺(2,829公尺),今測標高2,841公尺,日本時代參謀本部在山頂上設有一等三角點,視野展望極佳。表示大武山區的稜線有森丑之助的足跡?但是,南大武山是二等三角點,而且視野展望並非極佳,北大武山才是一等三角點,與上列敘述有很大的出路。

《臺灣山岳景觀》(1912)第八圖「大武山」,文字說明:圖像內容為從北看大武山(北大武山)的景象。北大武山,屬中央山脈南南段,海拔10,312日尺(3,122公尺),今測標高3,092公尺,為南臺灣主要的高山,被排灣族人視為祖先的起源地、聖山。最早的首登紀錄為明治421909)年野呂寧一行從西麓登上北大武山。同一份文件,不至於將南大武與北大武搞錯吧?

台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網站《日本地理大系-台灣篇》刊載一張1930-1931年的「南大武山」相片,解說:位於大武山以南,高度3083m…老咩認為這個敘述的高度應該為「北大武山」,與「日治40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相對照,圖面的紅土山(2760)是現在的霧頭山、圖面標示露頭山(2912)是現在北大武山的位置、圖面標2888(沒有山名)則是南大武山的位置。另有標示一座南大武山(1486)在尾寮山南邊。

「日治30萬分之一台灣全圖」(1924年)則明顯標示(由北而南):霧頭山、大武山、南大武山。綜合與比對上列文獻,日治時期被稱為「南大武山」的並非為同一座?那麼森丑之助與中井宗三登上的並非現在的「南大武山」囉?如今統稱「大武三壘」:霧頭山、北大武山、南大武山之間又有甚麼關聯性?這些疑惑有待專業人士考究解惑。

19844月高雄市登山會舉辦「北大武山十字形四路會師」活動,除了傳統的「西路」,其他三個方向、在當時都是無人開發的全新路線。會師之前的探勘行動,丁同三與林文安兩位前輩創下了光復後南大武山的首登紀錄;而會師的「南路」領隊為方榮賢與戴曼城兩位前輩。老貝1985年到高雄念書才開始參加高雄市登山會,沒來得及躬逢其盛、參與北大武四路會師的活動,但是在後來的幾年,老貝、老咩都曾經與方、戴兩位前輩一起爬過山,如今我們踏著前輩的足跡,走在同樣的稜線上,有幸身歷其境回顧前輩對台灣山岳的啟發。

爬得那麼累那麼久,會不會錯過了三角點?好幾個假山頭讓信心快要喪失,給自己加油:只要繼續走,總會到的。鑽了兩天的箭竹叢林,14:30登上南大武山的剎那,我們不由得大聲狂叫,宣洩三天來累積的疲憊,一來是給自己的堅持奮戰與毅力不懈的肯定。陽光耀眼藍天白雲,就像我們歡樂的心情,脫下鞋子和背包雨套,毫不保留的接收陽光的熱情。

望向2753峰,部分山友稱為南大武前山」,資料上載明兩段危險崩壁,在東邊翻滾的雲霧中若隱若現好像要「翻牆」到西邊哩。不敢在三角點逗留太久,14:40滿足的離開山頭,繼續穿梭箭竹叢林與鐵杉林。15:00突破樹林站上空曠的小山頭,向危稜的東面探探:懸掛著老舊扁袋、岩石曝露陡峭,兩腳開始軟弱無力。老貝望向西面:新的路標與腳印穿越灌叢,決定跟隨路標向西面下切,雖然樹叢密集會卡住背包,但是完全避開危稜崩壁,感謝前人留下的路標記號。


15:25站上2753峰,與南大武全段山徑的茂密植被沒有展望相比較,2753峰竟完全開闊沒有樹木遮蔽的山頭,山峰就像汪洋的一座孤島,突出於白色的雲海當中,景色超級美。三天來因為沒有視野,沒拍甚麼相片,現在的天氣光線與美麗的景象,讓家成快門按不停。感謝老天爺賞賜的好天氣,讓我們與南北大武同框,南南稜的白木林特別搶眼,那是蟑螂老貝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路線,如今盡收眼底,太滿足了。




15:40離開2753峰,16:00通過前山下營地之後,進入芒草叢林,坡度陡下讓雙腳煞車不及,老貝與老咩採取倒退嚕的方式,比較不傷膝蓋,也減少滑倒的機率。

老貝指著下方的樹林山頭:這一區芒草的地形很陡,必須要進入樹林才可能找到營地。天色將暗走得心慌慌,東張西望17:20擇定迫降芒草步道,高度2327m。老貝和家成合力整地砍取芒草舖設床墊,老咩攤開裝備運用涼風晾乾睡墊與睡袋,切記主繩的方向與風向垂直不能再犯昨晚的錯誤。18:20升火煮麵,夜空的星星與上弦月屏東的夜景預告明天也是晴天囉。

D4:營地-吐蛇流山-文丁山-瓦魯斯溪-佳興林道0k

瓦魯斯溪的高程約300m,我們今天得下降落差2000公尺啊!想到就腿軟,再加上粗大茂密又鋒利的芒草叢,老貝和老咩穿戴手套,採取倒退嚕的方式下坡,減輕膝蓋的受力。


約降到2000公尺的高度,離開芒草叢進入闊葉混合樹林,感受到溫度上升,褪去保暖的冬衣,隨著下山的心情,腳步也變得輕鬆了。07:10循著一段和緩的稜線,大樹上殘存的往南大武山木製舊指標,很有年代,傳達著多數登山隊伍採取涉溪後單攻往返南大武山的傳統路線。

08:00抵達佳興林道登山口,高度1700m,樹上懸掛的新路標金屬指標電信通訊點等,表示這幾年應該很多隊伍單攻。沿著林道步行半小時,吐蛇流山的登山口留置一瓶5公升的水,標明歡迎使用與日期,是上個月山友留下的,內心暗自祈禱:剩下的林道路況應該不會太糟。08:40輕裝登上吐蛇流山高度1582m,基石與護石相當完整,山頂展望很好,俯瞰屏東平原,與泰武村隔溪相望,甚至聽到部落傳來卡拉OK的歌聲。


林道平緩好走,藍天與和風陪伴下山回家的輕鬆腳步,家成聊到去年底工作站主任推薦為「績優護管員」徵選,因應頒獎典禮、要錄製一段受訪影片,為避免面對鏡頭不自在,擬整理工作上的影像紀錄作為穿插。這才發覺自己的相片很少,平常工作過程的影像紀錄、包含自己為拍攝的對象很重要,無論是否喜歡面對鏡頭,應該不要閃躲、維持值勤,就像老咩和老貝用文字與相片自然又真實的紀錄蟑螂家族的登山行程,純粹是累積作為日後回憶的一部分。

藍天下的林相從台灣杉轉換為筆筒樹與蕨類,高聳的筆筒樹讓人聯想海邊的椰子樹,陽光燦爛的景象有種度假的遐想,如果可以不需要結束假期、繼續在山林流浪、不需要開工上班多好啊。

20213月屏東林管處特遣隊曾進行調查指出,南大武山地處中央山脈南坡,形成一道屏障,許多從台灣南方隨著風力北飄的植物孢子被山勢阻擋落地生根,加上南大武山氣候濕暖,十分適合蕨類生長,因此,全台700多種蕨類植物中,南大武山就佔了70多種,堪稱台灣蕨類生態寶庫。

10:00抵達廢棄的林務局佳興山莊高度1270m,與林道登山口相距5公里,家成記錯為2公里害老貝老咩走得滿腹懷疑。沒有訊號,傳送簡訊向小飛俠告知目前的時間與定位點。休息20分鐘為飢餓的肚皮補充食物,老貝與家成前往取水,清澈的活水與平坦的草原讓家成連連忘返,這是一般隊伍單攻南大武山的基地。


不趕時間,輕裝往返文丁山,13:30回到文丁山登山口吃午餐。對岸山壁的部落的歌聲持續不間斷,我們與文明也愈來愈近。15:40踏上瓦魯斯溪河床,路面有著汽車留下的車痕,跟著車痕走就沒錯啦,回望後方日湯真山探頭相送,即將結束縱走行程。從幾次涉溪的經驗,剛才老咩一直擔心接觸河床的地形地貌是否很複雜?溪水是否湍急?當看見林道路面的車痕,放下擔憂:汽車可以開上來,表示地形地貌不複雜。當看到寬廣的河床中間一漥一漥的溪水,老咩傻眼:根本多慮了,瓦魯斯溪的溪流完全消失不具涉溪危險。老貝說:可能上游被截流了。

14年前的景象相比較,一樣有吉普車從身旁呼嘯而過,一樣寬廣平坦的河床,但是現在只能泡泡腳。沒有水的溪流就失去了生命!與原先的想像差很大,早知道,在家的浴室泡腳就好啦!

與小飛俠電話聯繫,大約晚間七點才能接駁。不趕時間,簡單梳洗後,16:45離開河床,踏上產業道路,五分鐘後爬過柵門,順著產業道路往佳興部落方向爬升,回首望向北大武與南大武稜線,老貝介紹紅色雲彩下的山頭,我們真的幸運,雖然經歷了短暫迷航、老咩抽筋、白牆霧雨,感謝老天爺保佑蟑螂家族平安完成縱走,又完成了一次學習之旅。



感謝SOGA大師剪輯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q3GUSgT-g



2021.1229 虎尾科大/馬拉松

一場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概念如同跑操場105.5圈。

每年的最後一個星期三,約定參加虎尾科技大學體育室主辦的「赤足馬-繞圈賽」,今年五月的「三級警戒」以來,諸多運動賽事都取消或是延期,幸好接近年底的疫情趨緩,這場固定的運動聚會得以如期舉辦。

雖然參加人數少,不如往年歡樂,能夠一起出來運動總是歡欣的。

祝福愛運動的親朋好友們,健康平安,繼續運動。


大南山


一個很特別的機緣,四隻老虎加一隻兔一隻猴,湊成今天的組合。

董事長與兩包半早期在無線電的世界認識,一個位於高雄一個住台東,卻在早年山域搜救的場合經常巧遇,兩者同年齡,如今72歲。蟑螂與水管,是前後任的「南搜總教練」,同為屬虎、同年齡60歲,同樣在歷次山域搜救場合並肩作戰,同樣都因故離開「南搜」團隊。四隻老虎可謂身經百戰、足跡幾乎遍布台灣山林。

小飛俠屬猴,是這次年紀最輕的,也是主辦這次行程的要角。阿諾屬兔,跟著老蟑螂參與聚會。

不論年齡,六個人的「山齡」總和絕對超過200,卻多次敗在東部的山,多次迫降、撤退,東部的山超級硬。

這趟行程的目標:肯都爾山,與大南山、戶張山被稱為「台東三劍客」。清晨05:30離開董事長的家,08:00在距離登山口500公尺的林道上,蟑螂的得利卡竟然打滑爬不上去,折騰了半小時後,決定停在路邊。經大南山往肯都爾山的山徑坡度還算平緩,只是路途長,董事長與兩包半年紀大了,腳程明顯大不如前。中午過後,評估進度,決議請董事長與兩包半留在原地泡茶等候,其餘四位快速往返。

 

參考前人的航跡,在高度1600M的地方橫切、避開山頭。然而,橫切的地形卻是崩坍嚴重的岩壁,四個人花了一個多小時克服濕滑的崩壁,發現該山頭其實很好走的,幹嘛要依循航跡橫切哩?再度評估時間,決議撤退。

兩隻佬老虎下坡的進度比上坡更慢,潮濕的山徑更讓兩位長者常常滑倒。急不得,均攤兩位長者的裝備,戴著頭燈,一步一步慢慢走,終在晚間20:00返抵登山口。檢討並建議,下次安排前一晚在登山口紮營過夜,早點上山,才有充裕的時間避免摸黑。而且,不需要依循航跡橫切,直接沿稜線抓方向上山頭。

東部的山都很不好惹,從來沒有一次就成功的。這次也不例外,沒有登上肯都爾山,當作是探路吧,下次將「台東三劍客」:戶張山、肯都爾山、大南山一次收服。特別的機緣讓六個人聚會,卻是難得可貴。


連結 肯都爾山  https://cockroach-family.blogspot.com/2022/04/20220403.html

2024.1025 馬里山溪

 【 2024.1025 馬里山溪】舊雲山林道進 - 新林道出 ( 一 ) 時間: 2024 年 10 月 25 日~ 10 月 28 日 ( 二 ) 地點:番里山 (1210m) 、馬里山溪 (750m) ( 三 ) 成員:蟑螂、阿諾、小蟑螂家瑋 ( 四 ) 行...